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学文研】张载《横渠易说》研究

张载是关学的创始人和理学的创立者,世称横渠先生,被奉为北宋五子之一。在理学史上,张载的哲学理论极具创造性。其学以"易礼语孟"为主要文献依据和思想来源。《横渠易说》作为张载治学早中期的易学著作,保留了其思想的阶段性认识和后期思想的部分原型,具有奠基性、过渡性意义。与其价值相比,学界对《横渠易说》的研究仍显薄弱。因此,在吸收学界成果的前提下,以文献梳理和范畴诠释为基础,对《横渠易说》进行全面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梳理张载治学不同时期的思想演变,也有助于辨析张载易学在《横渠易说》与《正蒙》中的差异,从而促进对张载哲学研究的细化与深化。



北宋时期,儒学面对佛道的双面夹击,其自身又处于"经学变古"与"理学造道"的双重裂变之中。在如此背景下产生的《横渠易说》,其中既蕴含着张载对汉唐经学的变革,也孕育着他对新形态儒学的思考。《横渠易说》是张载唯一传世的"诸经说"著作,其主要内容应该形成于张载30岁至50岁之间,而后或有所增益、修订。其编撰成稿,或在张载欲著《正蒙》之时。其成书则或在张载去世之后,出自门人之手。
《横渠易说》历代著录颇多,其传世则只有明清诸本,包括:明代吕柟所刻二卷本,明代徐必达《张子全书》本及其衍生本,清《通志堂经解》本,以及清《四库全书》本。诸本中,"明吕本"最早,"明徐本"为最早的全本,"通志堂初刻本"与"荟要本"版本最佳。《横渠易说》宋元本未见流传,然而可以根据宋本《大易粹言》等书辑佚出"《横渠易说》辑宋本"。此辑佚本对与《横渠易说》的文本校勘和思想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张载认为《周易》经传是圣人所作。这里的"圣人"并非专指一人,而是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以及文王、周公、孔子十人。这是张载所推崇的儒家道统的最早谱系。
张载指出,《周易》是圣人为世人所撰写的"法律之书",目的在于"使人知所向避"。就内容而言,《周易》是天人之书,是君子之书,而非卜筮之书。张载在《横渠易说》中提出两种圣人史观:一是立法通变以抵运数,一是取义契象以足民用,强调社会的稳定与生活的质量。基于这些认识,张载研读《周易》不侧重于撰著成书,而是随义理以阐发己见。因此,《横渠易说》有不同于汉唐注疏的诠释主旨,即:显义理、合天人、辟佛老。在具体易例上,张载主要从刚柔说、取象说、爻位说三个方面对象数易例有所继承与发展;从义兼象数、以德解卦、援经解易、以史解易、以心解易五个方面对义理易例进行了改造与创新。张载对《周易》的阐发主要表现在天与人两个方面。张载认为天不只是"苍苍之形",天的核心在《周易》中是"太极"。但是,"太极"一词并不能充分代表天的全部含义。所以,张载引入了"太虚"来阐述天的实质。从太极到太虚,既是张载对汉唐以来"气化之天"的批评,也是对先秦"天参"思想的回归和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张载对气和气化之道有很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极具特色的神论与化论。《横渠易说》中,张载论气有自然之气、化生之气、太虚之气之分,其中太虚之气是本源之气。在张载看来,气具有介乎于形上、形下的特质,是贯通体用的关窍。道是对天地万物的气化,即生成、发展、消散过程的称谓。气化的过程是总体上处于一种"太和"的状态,其中蕴含着天地万物的性与形的根源。天地万物之性,是通过"神"的方式被赋予的。张载的"神"是非宗教性的,具有神圣性和形上性的神妙能力,包括太虚之神、天道之神、鬼神之神、圣人之神四重含义。天地万物之形,是通过"化"的方式生成的。张载认为,万物有象而后有形,有形者最终都会消散并回归本源。在这一过程中,气化分为粗糙的"变"和"精微"的"化"两个层面。
此外,张载将"化"引入人道论,强调"天之化也运诸气,人之化也顺夫时"。化,既是圣人的一种认知能力,也是贤人进阶至圣人的唯一途径。张载心性论以天道论为根源,在结构和内涵上均具有相似性。性与天一致,都具有"参"的结构和特性。张载将性分为无对待的至善的"天地之性"与有对待的善恶混杂的"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象"之前的先天之性,"气质之性"是"形"而后的后天之性。张载的性论,是对包括了物性和人性在内的万物生成的共同根源的诠释。
在《横渠易说》中,张载对"心所从来"以及心的结构的探求,对穷理与尽性及其关系的辨析,对天能与人谋及其关系的诠释,均体现了张载的理性取向与成性主旨,以及从认知与实践双重路径对"天人合一"这一问题的求索。张载求索的结果,最终体现为具有多种形态的工夫论。

在《横渠易说》中,其工夫论以"阴阳之道"为天道基础,以"仁智成圣"为人道指向。例如蒙颐二卦所体现的养正工夫论,融合了蒙养与颐养两种养正之功,始于养心而成于正性,以实现发蒙跻圣、复归天地之性的目的。人道本于天道,而又区别于天道,这是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两个最基本的前提。在《横渠易说》中,张载提出了 "先识造化"、"穷神知化"、"与天地参"的"天人合一"的纲领性的路径与方法。  

从《横渠易说》到《正蒙》,是张载易学、哲学逐渐完成的过程。对《横渠易说》思想的深度挖掘,远非以上所述可以涵盖。尤其对于张载的"气"、"神"、"象"等范畴和命题,则需要更为细致地辨析与反复地推敲,以弥补论证中的不足,从而修正那些尚不成熟的观点。在易学史上,《横渠易说》的诠释向度与方法,对程颐、朱熹等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张载易学及其哲学则为宋明理学以及后来的中国文化,开创了诸多具有源发性的命题,影响至今。但其学术价值因为长期受到程朱理学及气学的遮蔽,从而产生的一些不恰当的评价。因此,在推进张载哲学的文献、思想及其价值研究的同时,我们必须对此类相关问题进行修订与拓展,以全面、健康地继承、诠释、发展张载及理学家们所开拓的事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感论性:张载的气学体用论及其内在困境 | 段重阳
张载《横渠易说》易学观探微
肖永明,王志华:明代儒学气学传统的回归及走向——以“太虚”诠释为中心(二)
张载《正蒙·太和》解读
“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探析——从张载思想结构来考察
理学的伦理向度_从张载到王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