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学文研】“关学的精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张载是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关学的创始人。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人,世称“横渠先生”。1070年,张载辞官归乡,在关中潜心著述讲学。他通过对宇宙观、人性论、道德修养论和认识论的探究,构建起了一个颇有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他把人性、政治社会秩序与天统一起来,确立了“天人一体”“天人合一”的理论,解决了“天人合德”的重大理论问题。

360docimg_0_

时隔近千年,张载“凡天下疲癃、残疾、孤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的仁爱思想,随着民生保障工作的大力开展、帮扶形式的多样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已经远远超越张载设想的目标。也就是说,张载思想还存在着局限性和像“天序”“天秩”等不合时宜的内容,但他追求理想境界、“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思想及“横渠四句”等对当今社会及个人均有借鉴价值。
1、张载以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哲学基础,继承与发展《中庸》和《易》的思想提出“天人合一”命题。
他在《正蒙·乾称》中说道:“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天人合一”哲学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主张天地万物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事物之间是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活水源头。
他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被后世学者概括为“民胞物与”。即世间民众都是我的兄弟,万物都是人类的同伴,要以仁爱的德性对待宇宙间的万物,将其视为人类的同伴,引物为同类,秉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人类不能为了自身的生存无限度地征服自然,甚至以牺牲其他物类的生存为代价。
他在一定意义上为当代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传统的理论参照,对构建尊重自然、营造和谐宜居的生存环境,甚至包括国家重大战略的修复长江生态环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导向价值。
2、张载“民胞物与”共同体智慧,拓展了孔子“仁爱”、孟子“仁民而爱物”的思想,把“仁民而爱物”提高到价值论高度,蕴含着“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哲学观,强化了理学的宇宙意识。
要求人人都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对万物尽自己的一份职责,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不仅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之一,而且对体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裨益。张载绍承《周易》和儒、墨、道等思想,辩证地诠释“太和”中的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他在《正蒙·太和》中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一切事物的方法论,提出了解决相互斗争矛盾的方法。
3、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倡导的“继往开来”,是对文化批判性的继承又不断创新发展。
“横渠四句”还是对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概括,成为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宏图大志。“现代三圣”之一的马一浮在《泰和会语》中说:“昔张横渠先生有四句话,今教诸生立志,特为拈出,希望竖起脊梁,猛著精彩,依此立志,方能堂堂的做一个人。须知人人有此责任,人人有此力量,切莫自己诿卸、自己菲薄。此便是'仁以为己任’的榜样……今举横渠此言,欲为青年更进一解,养成刚之大资,乃可以济蹇难。”
张载在《西铭》中曰:“富贵福祥,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告诫人们:在富贵之时,千万不要骄横,“富贵福祥”是天地对我的厚爱,应当珍惜这种“幸会”,不可辜负了天地的恩情;在困苦之时,千万不要气馁,“贫贱忧戚”是天地对我的考验和锻炼,应该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困境中“增益其所不能”。他还把孝亲、仁民、爱物都看作对天地父母行其大孝,大大提高了对道德行为的自觉理解,能够帮助人们从天地宇宙的角度理解个人的道德义务。
4、张载创立的关学学派一以贯之的“经世致用,笃行践履”的务实精神、“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和合精神、“学古力行,笃志好礼”的道德实践精神、“关注民生,以天下为念”的爱国精神及“刚毅不屈,不畏艰苦”的进取精神在北宋以后历经元、明、清各代,直至今日仍影响着关中地区的民风民俗和社会发展。
另外,张载提出的“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挤人者人挤之,侮人者人侮之”“穷不知变,吝之道也”“心大则万物皆通,心小则万物皆病”“学者恶其自足,足则不复进”“学贵心悟,守旧无功”“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等对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处世均有借鉴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品端:朱熹思想的生态意蕴及其时代意义
天地信仰与儒家的普世道德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天人合一”的人文意蕴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政治智慧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5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