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学文研】走近关学(十四)

 1

    《关学文库》出版后,有人说:近几十年来,与其他省份多侧重“文化”的展示不同,陕西非常关注“关学”的总结发掘。换言之,其他省份多是宣传展示广义的地域文化的特色,包括人物、历史、风物、民俗、诗文等,而陕西的“关学文库”工程更多关注的是学术思想史意义上的地域学术的传统。这是很不相同的。

     此话对于《关学文库》来讲是不错的,但对于整个陕西文化界来讲,恐怕就不然了。因我们看到,近年关于陕西历史和文化的著作并不少。

     陕西简称陕或秦。“陕”指陕陌,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南。西周初期,周、召二公分陕而治,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故陕西者,陕之西也,西至何处,没说,但就其起于陕陌来讲,也比现在的面积要大。

     众所周知,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古人类和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国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陕西不仅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黄河文化摇篮,而且积累了从周、秦、汉、唐以来十三个王朝的文化历史资源。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与独具魅力的现代革命文化都赋予了陕西文化以独特的魅力,使陕西无论在自然文化资源,还是在社会文化资源方面,无论是物质文化资源,还是精神文化资源上都无比丰富,得天独厚,具备充分发展文化产业和现代文明的文化基础。

         2

     1998年9月23日,《中华读书报》就报道:气势恢宏的陕史长卷——《陕西通史》从1989年开始动手撰著,到1998年全部出齐,经历了足足九年的时光。撰著《陕西通史》是历史的首创。明清以来陕西修过几次《陕西通志》,近些年省上也正在修撰新的《陕西通志》,但却从未有过《陕西通史》。这是陕西文化史的一大缺憾。在我们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缺憾是应予补上的。

     报道再次肯定了陕西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陕西的历史是应该着重写的。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之一,是人民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之一。百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已报导了陕西古人类活动的足迹,西安半坡向我们提供了新石器时代氏族社会的全景,临潼姜寨遗址、宝鸡地区数百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陕北仰韶文化遗存,都证明新石器时代6000年前陕西具有农耕这个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肇始的物质基础。渭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其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我国文化最早的证实,如出自半坡的农渔工具、谷物与菜种;最早的陶窑、炊具、陶文、土木建筑;出自姜寨的黄铜片、石砚等绘画工具;出自何家湾的骨雕人头像;出自周原的八卦符号微雕等。这些实物也印证了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公元前12世纪末,进入稳定的农耕时期后,陕西渭水流域成为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先后有13个王朝在长安或长安附近建都。西周都镐268年;秦都咸阳145年;西汉都长安208年;新莽都长安15年;东汉献帝都长安6年;西晋惠帝、愍帝都长安7年;前赵都长安10年;前秦都长安35年;后秦都长安32年;西魏都长安23年;北周都长安25年;隋都长安26年;唐都长安266年。又有两个农民政权黄巢的齐政权都长安4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都长安2年。共计1072年。另外还有西夏都于陕北靖边。周的崛起、秦的强大、汉的兴盛、唐的繁荣都是以陕西为起点的。辉煌的周秦汉唐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骄做,更是陕西历史的骄傲。

     殷商时期,西陲的周人努力学习殷商文化,又后来居上大大超过殷商文化。春秋时期,天下纷争,秦人迅速崛起,创立秦国文化,横扫六合,无敌于天下。汉承秦制,汉文化更加成熟。汉代的关中成为全国最先进的地区,在世界上也居领先地位。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长安成为开放性的世界大都会。当时同唐交往的有70多国,长安城里,外国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留学僧、留学生人数众多。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是陕西古代史册上值得自豪的一页。

     唐代以后,宋元明清时代,陕西失去了全国中心的地位,但仍是中央政权控制西北、绾毂西南的统治重心,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作用大于经济方面的作用。近代的中国,灾难深重。百年耻辱,百年抗争,百年苦难,百年救亡,陕西人民活跃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可歌可泣。陕西的先进人士积极投身于变法维新运动;陕西率先响应辛亥武昌起义;陕西游学京、津、沪、汉的青年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中坚;陕西较早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后来成为革命大本营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特别是延安13年,陕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总指挥部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陕西人民和陕西的革命志士仁人在这一时期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陕西人民的光荣。新中国时代陕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由一个落后的农业省变成了我国内陆的一个既有古代文化风貌,又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兴工业基地。现在陕西正沿着改革开放的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灭贫困,向普遍小康迈进。

     报道说:现在成书的《陕西通史》是陕西历史的实录,力求真实详细地记述由远古到当代陕西地区、陕西人民行进的历程。书共14卷,300余万字。分为通史卷和专史卷两部分。通史卷共9卷,按历史朝代断代分为原始社会卷(第1卷)、西周卷(第2卷)、秦汉卷(第3卷)、魏晋南北朝卷(第4卷)、隋唐卷(第5卷)、宋元卷(第6卷)、明清卷(第7卷)、民国卷(第8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卷(第9卷)。专史卷共5卷,按专史性质分为革命根据地卷(第10卷)、经济卷(第11卷)、历史地理卷(第12卷)、民族卷(第13卷)、思想卷(第14卷)。

      14卷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合起来,贯通古今,是陕西历史的一幅长卷,是一部全面、详细、系统的地方大型通史。分开来,各分卷也自成系统,是各该断代时期的陕西断代历史;5个专史卷则是各具特色的专门史。

      那么,试问,这部《陕西通史》是否在“展示广义的地域文化的特色”呢?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通史》所说的“陕西”是历史和文化的陕西,并不等于现在行政区划的陕西,这是实事求是的。报道说:本书的地域范围以现今的省域为准但又不死板拘泥。陕西现今的省域是后世很晚才形成的。历史上的关中东大门是函谷关,还有新函谷关,并不是现今的潼关。秦汉以来,秦岭以南一直同四川、湖北、河南有关,自元代设立行省起,才同关中、陕北并到一起。而元明时代的陕西行省却又辖及甘肃、宁夏;直到清康熙时甘肃另建行省,陕西省的辖区才最后形成今日这样的状况。本书的历史叙述中,既考虑到今日的的地域范围,不能把甘肃等省的历史多写进来,又不能忽略了秦岭以南以及陕北的早期历史。对于涉及邻省以及省外的历史事件也都做了必要的叙述。

     还应注意的是陕西历史的特殊性的,即陕西历史与中国历史多有重合,这是特点,也是难点。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一般掩盖特殊或特殊代替一般的问题。对此,报道说:本书作为地方通史注意了地方特色。陕西是千年古都所在地,在这些时期,陕西的历史许多是同中国通史相重合的,这就给撰写这些时期的陕西地方历史增添了难度,弄不好就是只见全国不见陕西。编著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点,确定了突出陕西地方性的原则,要既反映陕西在当时全国历史的地位,又是以陕西的史事为主。全国的事件要写出它在陕西的表现。这点尤其在盛世王朝的《秦汉卷》《隋唐卷》都处理得比较成功。

          3

      如果说《陕西通史》是着重于“历史”,那黄高才的《陕西文化概论》就是着重于“文化”了,该书共五章。

      第一章题为“民族起源与文明开启”,分为四节。第一节是“中华民族的根在这里”,写华胥氏和女娲;第二节是“黄帝与中华民族情结”,写人文初祖黄帝、黄帝陵、中国人的祠堂及炎黄子孙的情感归宿和精神寄托;第三节是“炎帝与中华民族精神”,写炎帝的诞生地和主要生活地、炎帝的品德和作为及炎帝与中华民族精神;第四节是“半坡遗址与上古文明”,写半坡遗址的主要发现及其重大意义和陕西上古人类遗址的其他重要发现。

      第二章是“文化发祥与发展”,有六节。第一节“天地造化”,由秦岭文化、华山文化、渭河文化和汉江文化四部分组成;第二节“文化发祥”,由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溯源和农耕文化发祥两部分组成;第三节“道德奠基”,包括神话传说、先周时期的道德楷模和中国伦理道德思想体系的建立;第四节“大一统文化格局的建立”,写春秋战国时期秦人的文化作为、大一统文化格局的建立、制度文化奠基和恢弘的文化创造;第五节“中国文化的腾飞时代”,写几个重要的文化概念、裕民政治与黄老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与对外文化交流及文化的全面发展;第六节“有容乃大的文化气象”,写文化思想的空前活跃、气势宏大的文化交流、璀璨夺目的艺术成就、文学与史学及科学技术成就。

      第三章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也是六节。第一节“国宝重器与青铜文化”,内容如题;第二节“秦砖汉瓦”,写坚实的秦砖、文化内涵丰富的汉代瓦当、“秦砖汉瓦”的文化内涵及秦代重要文物概览和西汉文物精品概览;第三节“陶塑金铸的大唐风采”,包括大唐繁荣与富庶的见证、大唐精神的见证、唐代妇女生活的写照和艺术思想的真实反映;第四节“石质文物宝库”,包括汉代大型石雕群、唐陵石刻、佛教造像、东汉画像石和书法碑刻;第五节“中国文化起源与发展的见证”,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与陈列概况、中国文化溯源的线索和依据、重要历史文化事件的实物见证和历史记载的佐证与补充;第六节“古代建筑典范”,包括唐·昭仁寺大殿、大雁塔和小雁塔、西安城墙、西安钟楼和鼓楼及三原城隍庙、唐家民居。 

      第四章是“文化奇观及重要的人文景点”,共五节。第一节“秦兵马俑”,包括秦铜车马;第二节“汉阳陵彩绘俑”,赞为人类文化奇观,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三节“乾陵”,誉为皇陵之冠,揭其文化内涵;第四节“彬县大佛寺石窟”,誉为关中第一奇观、“东方维纳斯” 、罕见的修行窟;第五节“其他重要的人文景点”,有勉县武侯祠与武侯墓、周至楼观台、宝鸡青铜博物馆、司马迁祠、法门寺。

       第五章是“丰富多彩的陕西地方文化”,共三节。第一节“地方戏曲与民间艺术”,包括地方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绘画与剪纸和民间造型艺术;第二节“陕西民俗,介绍陕西八大怪和关中社火;第三节“陕西饮食文化”,有腊汁肉夹馍、羊肉泡馍、乾州四宝、三原小吃、杨凌蘸水面、岐山面、陕西凉皮、淳化荞面饴铬。

     《陕西文化概论》以大量的史料和文物遗存为依据,以审慎而辩证的著述思想和崇尚真善的文化笔触,展示了陕西文化和中国文化卓越的一面。全书例证丰富、文笔生动,融知识性、可读性、学术性于一体。这本书不正是“展示广义的地域文化的特色”吗?

         4

     如前所述,历史上的陕西常常与甘肃、宁夏发生关系,因此有“关陇”并提。关,即今陕西关中地区;陇,即今甘肃乌鞘岭以东,宝鸡以西地区以及宁夏全境,因为在陇山(也叫六盘山)周围而称为陇,甘肃也因此简称陇。关中和甘肃、宁夏合称为关陇地区,广义的关陇地区还包括陕北、山西西部、内蒙南部地区,因历史学家陈寅恪表述 “关陇集团”而成名;以“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文武兼备的人才集团建立隋朝、唐朝而成名。

     近年研究关陇文化的文章和著作也不少。例如陈平的《关陇文化与嬴秦文明——早期中国文明》。据介绍,该书以陕西、甘肃(即关、陇)地区为主,旁及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以商代、西周、春秋、战国与秦代的赢秦文明为主,旁及五省区的旧石器、新石器诸文化和商周时期诸青铜文化;系统、概要地叙述了这五省区旧石器、新石器、青铜诸文化(新疆地区含铁器时代文化)的发现、类型、分布、分期和研究情况;比较系统、全面地叙述了赢秦文明即秦文化自古史传说时期的今山东地区、经夏、商、周、春秋、战国至秦代,到陕、甘地区的发生、发展、传布、迁徒过程,叙述了有关秦文化诸考古发现的分布、类型、分期、演化和学术界的研究状况及各种不同意见。凡是作者认为可以裁断和可以发表学术见解的地方,都尽可能作出了裁断,充分发表了个人的学术见解。本书既是了解上述诸考古文化发现、研究基本状况的入门图书,也是作者个人研究上述诸文化、特别是秦文化总集其成的学术专著。

又如苏海洋的《关陇文化--汉唐盛世的见证》。该书以既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又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关陇文化为视角,从黄土环境、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历史服饰、特色艺术、民族风情等方面着眼,研究关陇文化的形成过程与独特价值,由近及远、由今溯古,进而追溯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汉唐文化的脉络,为研究汉唐时期关陇文化及该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

     那么,试问,这两本书是否也在“展示广义的地域文化的特色”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安明月夜”里的中秋味道
陕西,厉害在哪?
靠着小吃闷声发大财,西安餐饮的网红之路
【美食印象】咱们陕菜的历史有多悠久?看了这个你就明白了
陕西【历史文化】
探访宇文泰成陵:生前显赫,今长眠在富平宫里镇幼儿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