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化腐朽为神奇——邱临俊花皮葫芦雕刻艺术

在当代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界,邱临俊是一位中青年的佼佼者,他的花皮葫芦雕刻艺术是感人肺腑的诗篇,是震撼人心的交响乐章。观者和收藏者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很有天赋,有思想,善于思索,学识渊博,艺术造诣深厚。看了他的葫芦作品使你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邱临俊自幼与笔墨和手艺结缘,早年习书法绘画,先画山石老虎,后学各体书法,打的是传统书画的基础,又受父亲木工手艺的影响,平时爱自己动手捣鼓东西。大专毕业后,开始研究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经过十六年的探索磨砺,在技术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当代传统雕刻艺术继承和发展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雕刻葫芦作品富有强烈的文人精神和浓郁的艺术气息。尤其他的花皮葫芦进入艺术的高层次,有其独到的特点,下面从其艺术探索的三个阶段来谈谈他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一、改进了雕刻技术——为其艺术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传统工艺要想获得新生,必须要寻求创新之法。王世襄老先生早在其著作《中国葫芦》中提到:甘肃刻葫芦艺术必须要借鉴其它雕刻门类的技艺才能有所发展。这句话点中了要害,因为雕刻是一门讲究技法的艺术,有了科学完整的技法,作者才能把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表现在雕刻中,无论书画还是雕刻,都要讲究各自的技巧,不求技巧犹如缘木求鱼。

为了能把传统书画的细节充分表达在雕刻中,邱临俊经过长达7年之久的艰苦摸索,整合了我国传统木板年画、竹木刻、漆器等的制作技艺,甚至借鉴国外葫芦的制作工艺,自制的刀具近30种,改变了以往民间葫芦雕刻的工具过于简单,雕刻内容流于形式的旧面貌——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即便是传统的光面葫芦雕刻,在众多葫芦中一眼就可认出。


二、花皮葫芦艺术——从开始的简单白描到诗情画意的追求

花皮葫芦,就是自然发霉的葫芦。在我国,到了每年葫芦成熟的季节,在葫芦没有变干燥前,人们会马上对葫芦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表面光滑、无斑点,然后为了不让葫芦发霉而把葫芦快速晒干,由于人们习惯于这种处理方式,所以中国的花皮葫芦数量很少,如果有,一般是保存不当而发生霉变或者外表皮受损伤的葫芦,这种葫芦平常情况下都是弃之不用的。

但对花皮葫芦,邱临俊有十几年的探索经验。他从这种看上去不起眼的斑点上找到灵感,用其雕刻技法进行创作:利用葫芦表皮上的天然花纹以表现出各种自然物象,如水云、风雪、山石等等,适当布置雕刻主题和书法印章,让整个画面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例如当年创作的花皮葫芦作品《虎啸龙吟》,这件作品一出,便在业内引起不小的反响。

此作品创意新奇,构图精到,他以葫芦表面形成的天然花纹表现浓云密布,水雾蒸腾的自然景象,那质量化的、凌利的自然威力,给人以摧枯拉朽、洗礼山河之感,这种创造性的构图,旨在表现哲理精神,虽不是自然的真实景观,但又是合乎天道和美的规律的。他表现的不是仙境,而是以他独特的形式语言表达出哲学观念与审美思考。这种诗情画意的境界是传统白描式雕刻手法无法达到的。

三、苦心磨砺达化境——追求物我通达的精神感应

邱临俊知道什么样的葫芦能作为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在中国,花皮葫芦资源少,寻找一件适合创作的葫芦是相当不易的,通常走遍几个省才能找到几件,过程费时费力且十分艰辛。有时他也会选择国外的花皮葫芦进行创作,比如加拿大和美国产的葫芦,但限于路途遥远而无法实地观察的原因,从国外得到的适合创作的葫芦数量也是很少,但只要得到它们,他就如获至宝般的揣摩、感受、深化、以神会之。

邱临俊雕刻的花皮葫芦,在创作方法上大致来讲是“实”和“虚”的结合。以《畅饮》为例,“实”是以如实描写为特征,与对景写生相类,以再现眼中视像、眼中之景为追求。图中的老虎及其脚下的沼泽、岩石以写实的手法表现自然实象,两只虎在喝水时,水面产生一圈圈涟漪,使画面静中有动;而“虚”则突破如实再现,以心灵表象的自由组构为物证,以表现心灵之境为指归,此作品里利用天然斑纹所表现的灌木丛、水,葫芦左下部的一个个棕色圆斑,恰似水中的浮萍、水泡、卵石。这种一实一虚,静中有动的处理手法源于对传统水墨画的参悟,能让画面变的十分生动,虚实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以虚保实。

他的这种创作心态是高度自由的,不受现实景物的局限。在这种心态下,他把储于灵府的多种自然表象,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组合、重构、熔铸、化心象为画境,创造出表达哲思的图式。

再如《秋林寄景》,霉斑像山石,像云气,像茂林,原本无意义、无用处的霉变经过作者的巧思创作,甚至让人感觉葫芦上原本就该有几只老虎,作品是人工雕刻,还是天然形成,已经分不太清楚了!

他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西路军往事》、《鱼跃龙门》、《白驹过溪》等很多代表性作品,正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力量,以道家的理念,表现时空的永恒,揭示了自然大道那永世不竭的伟大生命。他在雕刻上有自己的建树,形成了大异于他人的独特风格,达到了石涛所说:“无法而无法,乃为至法”的境地。(转载自雅昌艺术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用】甘肃葫芦的雕刻技法
.甘肃邱临俊 .葫芦的雕刻
化腐朽为神奇的雕刻艺术
根雕, 化腐朽为神奇的雕刻艺术
竹根雕,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
惊艳的葫芦雕刻艺术与木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