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富自己的8个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好习惯可以成就非凡的人生。

好习惯,是指长期坚持做有益于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事,但这“坚持”二字,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中,提到培养好习惯分为三个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

下面总结了8种方法,可以治疗在这三个阶段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症状,帮助你从根本上培养更多的好习惯。

反抗期

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三分钟热度、抵触情绪、想立刻放弃。

主要原因是,执行难度超出能力范围。解决办法是降低难度,把难度降低到任何人都能轻松做到的程度。

具体做法:

01

一次培养一个习惯

“太贪心”是失败的首要原因,很多人想同时培养两种或以上的习惯。例如一个人想减肥,可能会从控制饮食和运动这两方面入手。

这是正确的,但刚开始就同时培养多种习惯,等于承受多倍压力,除非这个人意志力过人,否则由于太辛苦,最终只会加大他放弃的概率。

我们可以先挑战一个习惯,待习惯稳定或达成既定目标后,再挑战下一个。

02

让新习惯“易见易行”

《小习惯》的作者曾提到:“无法养成习惯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意识到'前一个习惯’的重要性。”

要知道,习惯也是有“连锁反应”的。也就是说,前一个习惯是一个“提示”,它会指引我们接着去做下一步,从而培养新的习惯。

比如你想让自己每天养成睡前看书的习惯,就要先习惯每天把一本书放到你的床头柜上。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个“每天都重复多次的动作或事情”作为提示,让它触发新习惯。

例如你想培养微笑的习惯,那么当你每次对着镜子整理仪容时,就提醒自己展露笑容。

在反抗期这个阶段,我们最重要的是让“提示”出现在更显眼的地方。看到它,我们就会顺手去做下面的事。

而且刚开始时,新习惯越简单越好,只要简便易行,毫不费力,只有我们的潜意识不抗拒,新习惯才能坚持得更长久。

03

增加新习惯的吸引力

培养一个好习惯,初时我们是看不出成效的,而且还会让人不舒服。那我们是否能增加好习惯最初的吸引力?

《掌控习惯》的作者提出了一种“喜好绑定”的方法,并举了个例子:

一名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非常喜欢看某电视节目。为了培养运动的习惯,于是在家中的电动脚踏车上,他专门编写了一个程序。

每次只要他以一个很慢的速度,匀速蹬脚踏车,脚踏车就会自动连接上电视,并打开他最爱看的节目。

即便最初不喜欢这个新习惯,但只要付出微小的行动,就能享受后面满怀期待的事情,那么我们也会乐意坚持下去。

不稳定期

这个阶段,我们已经能慢慢适应开始时产生的不适感,但由于不稳定,人容易受影响。所以此时我们要远离不良习惯和环境,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习惯模式。

04

让坏习惯“难以施行”

有时我们培养不了好习惯,是因为坏习惯在无形中阻碍了好习惯的发展,只要抑制坏习惯,或增加实行坏习惯的难度,好习惯也能逐渐培养起来。

就像拖延,当我们增加拖延的难度,让它难以延续,我们做事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雨果写《悲惨世界》时,脱光身上的衣服,把自己关在房里,还让仆人把家里的衣服拿走。

这样他就不能外出,逼着自己写,最终他遵循了与出版社的约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悲惨世界》这部巨著。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外部力量,例如监督和奖惩的机制,来增加实施坏习惯的难度。

05

靠近“成功人士”,并远离“不良环境”

《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人,是环境的产物。周围的人和环境,会对一个人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们想培养好习惯,就多向已经有这些好习惯的人士靠近,或者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同时也要远离会破坏好习惯实施的环境,减少不利因素对我们意志的侵蚀。

06

追踪习惯,找到更合适的模式

好习惯短期内可能不会带给我们收获,但我们也可以“人为”记录成果、追踪习惯,让“看得见”的进步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动力。

樊登读书的创始人樊登,以前为了培养“每星期读一本书”的习惯,在每读完一本书后就会发一条朋友圈:2019年第28本书、2019年第29本书……

看着这个数字不断递增,他就会特别自豪,因为自己又读了一本书,有时为了坚持阅读,他还会读一些简单的书来凑数。

但不久后,他发觉读简单的书满足不了阅读需求,于是他修正了阅读模式,又去读那些符合自己口味和能力的书籍。

所以检视习惯记录,还可以助我们改善和找到更合适的习惯模式。当习惯模式越来越符合自己的性格和喜好,我们才能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倦怠期

日复一日的习惯,容易让人懈怠。所以在最后“倦怠期”这个阶段,可能会有提不起劲,找不到意义的空虚感。

此时我们可以这样应对:

07

弹性培养,增添变化

计划,可以助我们按一定的秩序去培养习惯,但现实中,会经常发生“突发情况”中断我们的计划和行动。

如果因执行不了计划而产生心理负担,长此以往只会增添我们的挫败感,继而无力再坚持,最后当然容易招致失败。

我们可以事先设定“例外规则”,把“例外规则”和“计划”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弹性培养习惯。

例如,你想培养学习英语的习惯,也计划每天上网学习英语课程一小时,但偶然有天你心情低落,那就听英语歌曲二十分钟也没关系。

即使没有“突发情况”,有时我们也可以花些心思,改变一下习惯执行的形式、时间、内容或者环境:

独处时,可以看英语小说;坐车时,可以听英语新闻;疲累时,可以看英语电影……

把单调重复的习惯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也会有助于我们提高执行习惯的积极性。

08

谨记初衷,寻找意义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的作者纪元在书中这样说:“聪明的坚持者在探索尝试期努力地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决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他有个朋友,跑步跑了两个多月后,转而去练习游泳,没多久她又放弃游泳,在住所里跳起了健身操,现在她不但跳健身操,还增加了力量训练的项目。

她看似什么都做不长久,但实际上,她却始终坚持“做运动”。

她时刻谨记“坚持运动是为了身心健康”的初衷,所以才不会盲目地坚持某个行为,而是一直变换着锻炼的方式,以免自己对运动产生厌恶感。

当我们清楚知道培养习惯的目的,找到了坚持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治愈习惯一成不变带来的无聊感,顺利渡过倦怠期,并成功把习惯潜移默化进我们的生活。

听过一句话:“人生不过是无数个习惯的总和。一旦对生活有了掌控感,一系列的积极变化就从此发生。”

每个微小的习惯,都潜藏着改变人生的巨大力量。

愿各位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习惯,在好习惯的带领下,不断成长突破,创造人生无限的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小学六年该如何规划?一位从教30年的教师给的建议,很受用
初二年级学习规划指导
你那么努力,却依然被坏习惯操纵人生,因为你不懂“习惯终结术”
人家从1年级就开始备战小升初了,你还不收好这份跨6年的攻略!
小学一到六年级学习方法
涵涵姐的人生智慧到底有多高?看完这三点,不得不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