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学习习惯的本质,就在于这四个字

要说跟学生打交道,我应该也算是阅人无数了;实话实说,那些顶级学霸的生活习惯,确实不敢恭维的。但恰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把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相提并论,并且常常有家长为此产生不必要的焦虑,甚至把自己带沟里去了。

我们经常觉得,在生活安排上井井有条,严谨、仔细、认真的人,那么他在学习中自然也应该是严谨、仔细、认真的,对吧?但实际情况,还真就不是那么回事,有很多在生活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规规矩矩的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一错,错一大堆,写的那些步骤,乱七八糟的,一点调理都没有。而恰恰也有不少的那种,数学卷面答题非常严谨,推导的一丝不苟的人,在生活里的习惯却是不忍直视的。所以,我们真不能把类似收拾书包、按时起床等等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相提并论;也不能把诸如“上课认真听讲、回家按时完成作业”这些态度问题等同于学习习惯,也不能把“预习、听讲、完成作业、复习、刷错题本”等等学习流程,看作是学习习惯。

到底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家长并不明白的究竟什么才是学习习惯,那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未必就是正确的、合理的。以我所见所识,会对孩子的学习成效产生直接影响作用的行为而言,学习习惯的本质,是在于学习的节奏!可以用超、比、记、补,四个字来概括:

第一、“超”。

就是适度的超前自学,至少超前一周完成自主学习。家长们与其花那么多代价和精力让孩子去补习班,那不如确保孩子能在课堂的效率,做到最优。而这里面,关键的一步,恰好就在于超前自主学习,这并非等同于简单的预习,而是不靠老师、只靠自己,能够提前把相关知识学懂、学明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这样,首先就避免了上课听不懂或跟不上老师节奏的问题。

第二、“比”。

就是只靠自己先把知识能够学个八九不离十,然后再带着问题,到课堂上去听课、比较、去提问。这样你的思维,就能够做到与老师的节奏同频共振、同步跃迁;这种状态下,一堂课下来就会是一种“嗨”的感觉,效率一定是相当高的。

第三、“记”。

课堂上遇到不懂的,不要着急,也不是必须马上搞懂,而是先记下来,课后再说,以免影响正常听课的节奏。

第四、“补”。

就是及时补齐。课堂上不清楚的,课后要马上问老师,一定要有把知识盲点及时清零的习惯。记住,一定不能拖、不能带回家。下课后,拦着老师别让他走,让他给你讲明白;他回了办公室,你追到他的办公室,也要给问明白。知道吗同学们,当年胡老师我就是这么干的,我就特别勤快的,一下课,不懂的,就老往老师办公室跑;我就不在意别人会笑话我,自己把知识学扎实了,那才是最实惠的,是吧~如果,当场确实没办法让老师马上帮你解答清楚,下来赶紧,找同学或者相关教辅资料及时搞定、清零。

以上四点就是一个优秀生必然会具备的学习节奏,也就是学习习惯的关键本质。

当然,从以上学习节奏中,大家不难发现,“超”,即提前一拍,自主超前学,是启动整个节奏链条的关键。可能会家长说,要让孩子做到自主超前学习,谈何容易?这种学习节奏,只适合于优秀生,不适合我们的普通孩子......

对此,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只要你家长积极愿意配合、孩子积极愿意尝试,不管孩子的数学基础如何,都能比较、轻松快速的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正循环轨道;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能做到,不管是欠债还帐,还是自主超前,都是适合的。对于具体的操作方式,这里无法长篇大论下去,如果你需要进一步了解,可以向我私信留言,我发一篇《数学自主学习行动路线》,你仔细研读一遍,就会清楚到其中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教30年数学老师:这15个坏习惯不改,孩子做再多题也白瞎!
数学37句顺口溜
资深数学老师总结:不改掉孩子这15个习惯,数学成绩绝对好不了
家长会老师忠告:不改掉孩子这15个坏习惯,数学成绩绝对好不了
N怎样学好数学?
面对小升初的高压,孩子学习缺乏动力家长该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