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资深养殖户的工厂化白对虾养殖技术分享太全了!​
工厂化与其他高位池高密度有很大区别。这个养殖模式就与其他高密度完全不同。
工厂化是只能用生物絮团来养殖的。当然若是硬件好,管理精细,这种模式的成功率还是蛮高的。产量也非常高。
讲解之前首选科普一下生物絮团这个专业名词:
生物絮凝也叫生物絮团技术,是以色列的一位学者提出来的,主要利用水体中的碳氮比来控制水体中菌藻生长。
正常水体中碳含量低、生物絮团含量低,不到10mg/L,当往水体中人为添加糖类等成分时,可促进生物絮团形成。
絮团是菌藻共存体,悬浮于水体中,可吸收消化有害物质促进水体物质循环速度。
也可作为特定养殖品种的生物饵料,现在一般还只是在对虾养殖中使用。
下面接着为大家讲解工厂化养殖白对虾生物絮团的详细管理方法:
生物絮团的基本管理方法:
生物絮团(苗池暂养/工厂化精养);
氧化水体(控制絮团大小和多少);
补菌(多种活菌交替使用,一般混合饲料泼洒,确保絮团中有益菌比例);
补碳(维持活菌活力和絮团数量和大小);
改底(氧化与生物型交替用,处理掉沉底的絮团);
营养(微元、多维、虾青素、多糖、多矿等,增强对虾活力,对虾活力好了,搅水激烈,就能更持久的保持絮团漂浮)
生物絮团模式硬件:pvc水管充气(管距1~3米,孔距0.5~1米,孔径0.1~0.3毫米),鼓风机功率一亩1~1.5千瓦。
日常操作:
1、抑藻起浊:
腐植酸钠3~5斤一亩+em菌2~3天一次(原则是一直保持水黑遮光补菌,水清就用,直到变浊为止)
2、补菌维持:根据水体悬浮物多少和虾体发红发黑情况用氧化剂氧化水体减少絮团数量和大小。次日补菌和少量氨基酸。
3、改底维护:根据虾腿发红情况改底(氧化与生物搭配:早起一次氧化配两次生物,中期一次氧化配一次生物,后期两次以上氧化配一次生物。)
4、氧化控藻:后期若水色突浓,马上连续用氧化剂抑制藻类,同时配合大剂量活菌分解死藻。
5、补碳除毒:中后期若有氨氮亚硝酸起来,适当加大增氧剂用量,同时用腐植酸钠配合大剂量活菌,处理污染。
6、平时拌喂:4~6餐/天
em菌/耗氧型芽孢0.3~0.6ppm
微量元素0.1~0.2ppm
海洋红酵母/虾青素0.05~0.1ppm
全水溶性多维0.1~0.3ppm
多矿类产品(常量元素)0.3~0.8ppm
关于循环水处理方面: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主要困难在于水质的处理,但循环水养殖并不是完全不换水的,而是相比传统养殖换水量小很多。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流程:
1、首先进来的水要进行分级砂滤,祛除大颗粒杂质,和一些浮游生物。
2、气浮过滤,主要是去除砂滤无法去除的一些有机质,微生物。
3、活性炭吸附。
4、通臭氧或者紫外线照射。最常用的是紫外线照射,利用某一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和细菌。
5、再次气浮过滤和活性炭吸附。
6、调节ph,在7.0-7.3之间最好。如果水体酸性很强,应该在处理之前充分曝气和阳光照射。
7、调节温度,盐度,增氧。后入池。
8、排出的养殖废水首先经过生物絮团或者生物盘处理,利用硝化细菌等处理掉水体中的大部分氮和磷。
9、用含氯消毒剂在暗处处理,一定要避光避光避光(重说三)。
10、充分曝气,再经历砂滤,活性炭,紫外线,调温调盐调ph充氧,然后加无机盐!特别循环两次以后一定要加氯化钙!处理完就可以再次进入养殖池了。
对虾在投喂料过程中注意事项:
对虾养殖过程中如果过量投料,会加重对虾肝胰腺的负担。
其主要表现在暴食直接造成肝胰腺的负担过重,造成代偿性肿大发红,甚至造成肝功能受损病变。
同时过多的剩料在水底会发霉腐败,使底质提前恶化。
因此控料是非常重要的。
(一)常规控料:正常情况下,每饲喂五到十天就需停一餐或两餐。
一方面是减轻消化系统负荷,让对虾摄食藻类、细菌、生物絮团等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吸收;一方面是清底调水,减少污染。
(二)蜕壳控料:对虾蜕壳时(直到甲壳硬起来为止)不仅不会吃料而且会大量耗氧,自然吃料会减少。
一般视蜕壳数量减料三到七成。若是刺激导致的蜕壳就须停料一餐到两餐观察情况。
(三)调水控料:水色不佳、水化超标、藻相失衡、水浓发暗、油膜泡沫、浑浊泛底、倒藻转水。使用了肥水活菌消毒产品等都需适当减料(减3-5 成,减量不减餐)。
(四)改底控料:底质发臭发热、风尾异味、池边冒泡以及刚用了改底净水产品等都需减料(减3-5 成,减量不减餐)。
(五)天气控料:转风低压、曝晴骤雨、升温降温等都须适当减料(料量减半、停一餐或一天)。
(六)节气控料:不仅初一、十五附近要控料,一些特殊的节气也要注意适当减料。
(七)捕捞控料:捕捞之前都需适当控料,也可用玉米代替掉3-5 成的饲料进行投喂。
(八)发病控料:若发现病害都须减料五成以上。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一)水池消毒和温棚熏蒸
1、温棚熏蒸。在养殖前,应对温棚进行消毒,一般可以采用熏蒸的方法对空气、薄膜、缝隙等进行消毒,杀灭有害的微生物。一般用高锰酸钾、水和福尔马林按1:1:2 的比例混合,使之产生气体,进行消毒。
2、新建水泥池,用水浸泡10天以上,多次浸泡洗刷,消除水泥浸出物。水池和管道用强氯精或漂白精按有效氯5-6ppm消毒。
(二)水体消毒
1、进水:池塘消毒过后,排掉消毒水,冲洗池底,进水至80厘米,进水口用80目双层筛绢网过滤。使用过滤水的无需再次网滤。
2、消毒:进水到位,用碘制剂(有效碘1%)0.5-1ppm泼洒,杀灭水体病原菌和病毒。
(三)培水、活水
1、解毒
用有机酸解毒剂泼洒,解除水体的有毒物质。
2、培菌
用复合乳酸菌溶液5ppm+芽孢杆菌1ppm+红糖10ppm浸泡3-4小时泼洒,隔天1次。连用2-3次。培养稳定的以有益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态系统,防御有害菌的滋生。
3、培水育藻
在第二次培菌时,用黄腐酸钾3ppm+红糖1ppm配合适量肥水产品泼洒;培养有益单胞藻类。
放苗
1、虾苗的选择与试水:
(1)选苗:选择信誉度好、种虾来源明确、健康的虾苗进行养殖。健康虾苗群体发育整齐,肢体完整、光洁,肌肉饱满透明,附肢中色素正常,胃肠充满食物,游动活泼,逆游能力强,外部无寄生物及附着污物。
(2)试水:放苗前试水是养殖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放苗前,从苗场取200-300尾虾苗,放到水池的网箱中,24小时后计算成活率。成活率达到90%,即可放苗。如达不到,要找出原因,对因处理后方可放苗。
2、放苗密度:
根据当地的养殖成活率、硬件条件和换水量,以及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考虑放苗量,因地制宜设置养殖密度,切勿跟风。一般每方水体放苗500-800尾,条件较好的可以放到1000-1200尾。
3、放苗前的操作:
放苗前1天,用蛭弧菌泼洒,抑制弧菌的生长。
放苗前2小时,用多维+有机酸解毒剂泼洒,解除应激,保障虾苗入池顺利蜕壳;第二天再用1次。
饲养管理
工厂化养殖不同于外塘养殖,水体饵料生物缺乏,放苗的当天就应该投喂饲料。同时,由于水体的滚动状态,水体的有机碎屑悬浮在水中,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因此工厂化养殖的饲喂管理特别重要。
(一) 投料量的次数
一般放苗初期,每天投喂4-6餐,用虾片和开口料投喂,有条件的可以适当投喂卤虫(丰年虫)、桡足类和枝角类。以后逐渐减为3-4餐,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有条件的补充投喂生物饵料,如卤虫等。
(二) 投料量的确定
可以参考一下表格,结合当时水温、水质和对虾食欲,来决定投料量。水好、虾健康、水温适宜,可多投;水温高、水体悬浮物多、蜕壳期少投或适当停料。在虾苗长到4厘米以后,以查看饲料台,结合水质、气候来调整投料量。
10万尾虾投料参考表
≤1厘米
150-200克
2厘米
800-1000克
3厘米
4斤
4厘米
8斤
5厘米
15斤
6厘米
28斤
7厘米
35斤
8厘米
50斤
9厘米
70斤
10厘米
96斤
11厘米
104斤
12厘米
124斤
(三) 补充营养,肠胃保健
由于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悬浮大量的有机质,对虾吃食有机碎屑非常容易出现肝肠问题,而一旦出现拉稀,粪便溶解到水体,导致水体发粘,对虾厌食、鳃肿、瘦身,水体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氨氮等升高。恶劣的水环境又胁迫对虾的健康,引起生长缓慢、发病或偷死。因此,肠胃保健和补充营养非常关键。
保护肠胃:用复合乳酸菌溶液+多维拌料投喂,每天1-2餐,可以一直拌料投喂;每5天再加蛭弧菌拌料,连用2天,保护肠道,减预防弧菌感染。
养殖前期管理
放苗后的养殖前期管理十分重要,虾苗在新的环境中是否适应,食物是否充足等,直接影响到虾苗的生长和健康。
1、保证充足的开口饵料,一般放苗以后马上投喂,用虾片和开口料浸泡复合乳酸菌溶液和多维泼洒。有条件的在放苗前,水体投放适量的丰年虫更佳。
2、放苗第三、第八天,用杨树花+有机酸解毒剂泼洒,预防苗期肠胃疾病和黄体的发生。第二天用蛭弧菌+光合细菌泼洒,抑制有害菌藻的滋生。
3、第五、第十天,用复合乳酸菌溶液+多维泼洒,维持水质清新,提高虾苗活力。
4、第七、第十四天,用过硫酸氢钾片干撒,氧化池底,解毒、护底,抑制有害菌藻。
5、当出现水粘(气头没有泡沫或泡沫不散)时,用过氧化钙+表面活性剂泼洒,去黏增氧,清除有害物质,调理肠道。
6、水色过淡时,用腐殖酸钠配合肥水产品泼洒,培养藻类。
转肝期管理
对虾养殖到4厘米左右,肝胰腺下面的白膜出现,预示转肝期的到来。转肝期是对虾比较容易发病的阶段。这个阶段,对虾食欲旺盛,什么都吃,容易导致肠胃疾病;另一方面,此阶段生长速度较快,肝胰腺的负担较重。所以这个阶段容易出现肝胰腺的问题。
1、肝肠保健,一般用中药加多维投喂,每天2餐,连用5-6天。
2、解毒护肝,用果酸+杨树花泼洒,晚上用过硫酸氢钾片氧化池底。
3、护底改底,每5-7天用过硫酸氢钾片+表面活性剂干撒。
日常管理
对虾养殖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包括检查水质、吃食、对虾健康、环境控制等。
1、水质检测。定时检测水体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水质指标,确保水质达标,出现水质指标超标和变化过大,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检查对虾吃食情况,及时调节投料量;检查对虾的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控温。水温控制在28-32℃,日夜温差不大于3℃,使对虾各项生理指标达到最佳。低温到影响生长时,采用加温设备提高水温;高温时,打开门窗,增加通风来降低棚温。
4、控光。棚顶可以设置半透明的无纺布等遮光材料,并加固,达到控制光照的效果,避免过强额光照引起有害藻类如蓝藻、甲藻等生长,影响对虾的生长。
5、增氧。高密度的对虾养殖,必须保证溶解氧充足,水体溶解必须氧达到5mg/l以上,水面气泡成沸腾状。一般1000方水体使用15kw的罗茨鼓风机2台,每平方米放置气石2个。换水时,应及时调节气流开关,避免不换水的池子由于相对水位过高,充气不足导致缺氧。
6、抗应激。在水质变化大、水质指标超标、气候突变,大量换水时,适当泼洒抗应激的产品,提高对虾对应激的适应,提高体质和活力,预防疾病发生和偷死。
来源 | 综合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方地区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要点解析
详解南美白对虾EMS与藻类毒素的关系
养了这么多年虾,谁才是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的真正元凶?<span>原创</sp...
【推广】对虾工厂化养殖过程中EMS防控案例分享
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技术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