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人到中年的智慧尽在其中(深度好文)
userphoto

2022.07.22 河南

关注



人到中年,褪去浮躁,逐渐成熟,意味着人生已经行至中途。

当我们阅尽千帆时,最重要的就是守护好自己的那一份纯粹。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王阳明,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学说和理论。

创立了响彻千古的《阳明心学》,被誉为中国两个半圣人之一,同孔子齐名。

王阳明一生命运多牟,在逆境中对心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他认为人到中年,注意这三点方能顺遂。



01-不争口舌-

王阳明在家训《示宪儿》中写道: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在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之后,朝堂之上诽谤和议论他的人越来越多。

他却很淡然地说:“是是非非自有定论,哪怕天下人都来谤我,也改变不了什么。”

只图口舌之快,发泄怨气,不会有实质性的转变。

始终想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成年人情商最低的一种行为。



颜回十四岁拜孔子为师,一生侍奉,同时也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一日,颜回在街上遇到一买布人与卖布人发生争执。

卖布人说“三八二十四”,买布人则坚持“三八二十三”。

颜回不忍卖布人吃亏,当众指出买布人是错误的,卖布人自然誓不罢休,二人闹到孔子那里。

同时两人打赌:若是买布人是错误的,就要输掉自己的头;要是颜回是错误的,就要输掉自己的帽子。

只是让颜回吃惊的是,孔子判定买布人是正确的。

孔子说:“你输了,不过是输了一个帽子;他输了,却是一条人命。”

孔子重大义而轻是非,在颜回输冠一事中,尽显退让之智!

周国平曾说:“人们争论的问题只有两种,一种是用不着争的,一种是争不清楚的。”

人活一世,难免会被误解、受质疑。

很多事情其实没必要争个明白,很多人更是没必要去理会。

有大智慧的人,内心安然,不逞一时口舌之快,不求一时是非输赢。

人到中年,养一颗豁达包容的心,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02-活在当下-

王阳明说:“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已经过去的事,和那些还没到来的事,想它有什么益处吗?这样胡思乱想,只能白白丢失清明的本心。

一个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得有活在当下的智慧。

看过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老婆婆,每天都在为未来担心。

她担心有一天会失去所有的东西,担心自己会生病、担心钱袋会被小偷偷去……

于是,她每天都是忧心忡忡,害怕所有担心都会变成现实。

有一次她去上街,非常担心自己的钱袋会被小偷偷走,一路上都在不停地警告自己要看好周围的人。

就在仓促与不安中,她的钱包果真丢了。

未来的还未到来,过于担心,只会让自己丢失当下更珍贵的东西,这是得不偿失的。



曾国藩一生功成名就,但他并非一考成名,也算不上年少得志。

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生平短于才”“自问仅一愚人”。

特别是在第六次考秀才时没有考上,学台大人给了他四个字的评语:“文理太浅”。

这使得曾国藩很是焦虑,甚至把这件事当成人生中的奇耻大辱。

尽管如此,曾国藩也没有气馁,不去懊懊恼已发生的,反而激起发奋读书的斗志。

他定下并践行每日作文一篇、写诗一首,读书二十页的提升计划,终在第七次考试时考上了秀才。



王阳明曾经写过一首诗: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简单来说,就是活在当下的时刻,专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

专注于当下的人,对过去不做无谓的得失计较,对于未来也不做杞人忧天的担心。

人到中年,保持宁静而清明的一颗心,活在当下注定快乐。



03-知足常乐-

王阳明说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恢复良知之本体了。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古代的圣贤也都告诉我们,过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我们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欲望的满足上,那么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快乐也就荡然无存。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黄州地处偏远,贫穷落后,乃是下等之州。

谪居初期,面对残酷的现实苏轼一度陷入失魂落魄的绝望之境。

为了缓解苦闷消极的情绪,他致力于用文学抒解个人情怀。

既然不能“平天下”,那就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先从“修身齐家”开始。

不久他便从悲痛欲绝中走出来,在当地广交好友。

其中既有季常等高雅之士,也有樵夫等平民白丁。

他对此很是自豪,自述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走出贬官的阴影之后,苏轼放下了往日的功名荣辱,积极享受生活。

他开始研究菜谱,兴致勃勃地写了《猪肉颂》、《二红饭》等作品。

到黄州一年体验了世间百态后,他反思自己过去的三十年,认为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升华,自称“故我非今我”。

苏轼的词中总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对生活的热爱,对过往的坦然。

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这样评价苏轼:“总之,我们所得到的印象是,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古代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比如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无一不是淡泊名利。

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

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

人到中年,看淡浮华,如此知足方能常乐。

时光匆匆如流水,忽而已然是中年。

人到中年,一切都好像在走下坡路。

不要担心,放平心态,这个时候,一切都是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争莫能与之争——《论语》悟读【93】
人到中年才明白:真正高配的人生,是不断做减法
王阳明: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
真正聪明的人,遇事有“三不争”,越是不争,越有福气
王阳明心学智慧:越是艰难处,越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孔子:人有贵气的9大特征!论语心得第68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