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计较
 
不计较

  作者:许石林

  清末民初秦腔编剧范紫东先生,是个修养极好的读书人。范老年过半百得了长孙,很高兴,亲自跑到西安一个有名的银匠铺,打一副纯金的富贵长寿锁。老人心里高兴,只说东西要足金,价钱就不计较了。等到孩子满月,范老邀请了当时西安城里的名流和文人墨客聚会吃酒。客人到齐,范老庄重地取出富贵长寿黄金锁,当众戴在孙子的脖子上。家人抱着孩子给客人看,接受客人的祝福。有个多事的人拿起孩子胸前的黄金锁仔细看了看,发现问题了:里面掺杂的铜太多,不是纯金。事后,慢慢地这话就传到范老耳朵里了。范老感觉很扫兴,郁闷了好久。可是,他放不下架子去与一个银匠争执,怕惹人笑话。可巧,易俗社又请范先生写新戏,范老就写了一出戏《墙头记》,戏中取蒲松龄的俚曲故事,刻意塑造了一个受尽儿女不孝之苦的王银匠,不讲信义遭到报应。可以说,范先生以此举“报复”不讲信义的银匠。这是一出丑角为主的戏,十分搞笑,很受观众欢迎,易俗社演这个戏赚了很多钱。

  戏的名气大了,慢慢地有人就知道了范先生编剧的隐情,再加上渲染,慢慢地被那个银匠知道了。那时的人,尽管身份有别,但都很珍惜名声。银匠辗转找到了易俗社的负责人李桐轩先生。李先生欣然答应为银匠求情。李先生对范先生说:“让他给您按照当初订的做一副真金锁行了。”范先生说:“行。”银匠就照范先生最初说的做了一副真金锁,又请了一桌客,让几个主要的知情人到齐,此事就算了。

  可是,问题来了:戏正演得红火,要撤下来的话观众不干。范先生连夜将剧本改了,将王银匠改成了张木匠。戏慢慢演,观众慢慢习惯了,再慢慢地,人们就忘记了这个戏背后的故事了。

  故事中那种“不跟别人计较”,尤其是不跟不该计较的人计较的胸襟和风度,是很迷人的。即便故事是假的,但在秦腔艺人中口口相传,其流传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支撑那个时代艺人们心向尊贵的胸怀和风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跟郭德纲太计较
这部新番,是我在这个十月邂逅的惊喜
《庆余年》里让观众惊艳的范思辙,话剧首秀是惊还是艳?
对不起,老戏骨云集的《庆余年》我安利晚了
侯喜瑞先生六拜‘黄门’
《庆余年2》预热开机,十大人气配角公布,言冰云、五竹人选确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