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另类广场舞——东海人龙舞


“龙”起舞时,随着锣、钱、鼓等敲击乐器的节奏,就算龙头只是缓缓前进,龙尾也得不停摆动,这才能充分显示出“龙”的威猛。所以充当龙尾巴的孩子实在辛苦。
整条龙全由人组成,孩童主要负责连接,大人负责奔跑。其规模可大可小,节数多少不等。
舞龙时锣鼓喧天,才能将气氛推至最高点。所以大锣大鼓也是“人龙舞”表演时不可或缺的道具。
舞人龙之前要先祭海。吹响海螺,再来一碗辣酒。
耍龙者会将花球转得像风火轮,带着人龙追逐着花球迂回扭动,穿街过巷。
表演前先热热身,孩子们骑在大人头上,个个都显得很兴奋。真正舞动起来,辛苦的不仅是大人,要保证龙身不断,孩子们仰卧着,要始终保持连接状态,也很不容易。
演员经过化妆打扮,穿上黄色或青色服装,龙就变成黄龙或青龙。
人龙分“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龙头”是最重要部分,由一名大人和3名小孩组成。所以演龙头者必须身高力大,基本功好,表演技巧熟练,他不仅要一左一右手握两个盾牌,还要背负着分饰龙舌、龙眼、龙角的3名孩童。饰龙眼的孩童两手还要各持一灯笼或电筒,负责“龙眼发光”。
龙身巨长,有的多达数百人组成一条龙。所以一旦“蛟龙入海”,场面绝对震撼。

  粤民俗光影系列之四

  文/图   邓勃

  80多人甚至100多人组成一条蛟龙,在纯蓝的海天和金色的沙滩上舞动。那龙先是微摆,继而狂走,然后旁冲,扭成一圈,终于又慢慢展开……这条“龙”已被录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拿过全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它便是广东地区特有的“东海人龙舞”。2007年时,由188位农民和学生集体出演的人龙舞在东海岛龙海天沙滩上亮相,还成功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获得“中国最长人龙舞”认证(长达76米)。

  “人龙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据称,当时福王朱由嵩带领余部南撤,八月十五时路过广东湛江东海岛的东山镇,当地乡绅为了让士兵能够过好中秋,就把流传于孩子中间的一种杂耍组织起来进行表演,“人龙舞”便由此开始,后来逐步定型,一直发展至今。

  “人龙舞”顾名思义就是人组成龙的舞蹈,它也是一种大型广场舞蹈,可谓国内一项独一无二的民间娱乐活动。

  如今在东山镇,每年八月中秋期间,全镇东西两街的“人龙舞”仍会连演三个晚上。大家尽情欢乐,以“庆盛世,迎丰收,娱佳节,乐民众”,场面热闹非凡。整条人龙舞动起来灵活多变,动作粗犷,形态逼真,其间锣鼓喧天,如惊涛拍岸,直看得人血脉贲张。我跟踪拍摄它多年,每次仍会被它宏大的群体力量所折服。

  它的演出队伍以一批农民为主,他们有杀猪的,有卖菜的,有做搭客仔的,但这条龙上过北京,进过世博,出过南洋……曾多次参加一些“高大上”的活动,绝对撑得起“东方一绝”的美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连平县民间艺术“香火龙”
揭秘老北京城玄秘风水布局---城市规划---中国建筑风水文化网 | 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专家委...
春天,谨防“缠腰龙”
每天分享一个童年回忆→游戏篇(第171个)
老北京古城的“双龙”布局 --树军
解密北京城的“双龙”布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