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为孩子不是教育的目的

难为孩子不是教育的目的

  街谈巷议

  22日放寒假那一天,8岁的赵伊湄被自己抽到的一道寒假作业题难为哭了。作业题目是:如果没有移动设备。任务是这样的:坚持在一个月时间里不打电子游戏,不碰手机和电脑,每天用阅读、和同学互动、运动等来代替网游和上网。(1月27日中国新闻网) 

  一个月不碰手机电脑,这道寒假作业无疑直指当下“低头族”的现象,对于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手机电脑,培养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都会有一定帮助。不过,作为对行为自控的一种措施,需要考虑孩子的耐受程度,以及可操作性,否则就会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 

  手机与电脑已经植根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人们带来快乐体验和沟通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不少困扰,利弊同样突出。手机电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工具它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对于任何人来说,一个月不碰手机电脑都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没有必要把手机和电脑视为猛兽,成人做不到,孩子更做不到。这样的作业,孩子很为难——自己做不到却又担心作业完不成,本身也有违教育的初衷。 

  为难孩子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向来就是一种方式手段,而不是要求结果本身。如果过程中的目标设计脱离实际,那要么会使得孩子不想去做,要么就会脱离解决问题的初衷。

  事实上,这道题提出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非绝对让孩子与电脑手机割裂开来,其实可以设计得更科学、更具智慧。 

  比如,让孩子尝试一周不使用手机电脑,记录下自己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包括:一是离开手机电脑而带来的不便;二是没有手机电脑生活同样可以丰富多彩。又比如,可以按周设计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阅读、运动以及和同学互动的量等等,引导孩子通过执行计划,学会自我思考、控制和调节。

  此外,对于正确看待和使用手机电脑,离不开家庭环境的改造,作为体验式的作业,有必要摆在家庭良性互动的环境下进行。如,孩子父母也同步控制在家用手机电脑的时间,相应安排陪孩子阅读、运动的设计等。 

  可以说,这样的寒假作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方式的简单与粗暴,留有对行为管控思维的痕迹,非此即彼,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教育再好的初衷,也需要科学、精细的方式与方法设计,这就是过程的合理性。

  木须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叫停家长签字体现教育初衷
每当我看到父母问这类问题,我都想说:别问了,问也是白问
“变味的”感恩作业
提升孩子学习动力篇之十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时候都不晚!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长???
家教作业手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