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不知不觉人到中年,拥有的多了,烦恼也多了,似乎不仅没有“不惑”,反倒疑惑是越来越多了。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养老、职场的竞争,哪一个都不可掉以轻心;自己的状态、与伴侣的精神交流,做好平衡也不易。也许这些疑惑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也就离“不惑”更近了一步。

  工作之惑:不进则退,心好累

  前不久,一位老同学辞去了公司中层的职务出国留学。我问他为啥一把年纪拖家带口的,还跑大老远去外国读书?他没有给我一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鸡汤答案,而是很现实地说了句,“工作时间越长,越觉得知识不够用,危机感很强。”

  在外界看来,人到中年,大多已经走上了正轨,虽然距离“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但至少有一个体面的职位,一份不错的收入。但其实,压力就如“水下的冰山”,别人看不到,自己却无时无刻不感到焦虑。

  职场竞争有压力。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咬紧牙也得顶硬上。可是,往上一看,还有“年富力强”的大小领导挥斥方遒;往下一看,乌泱乌泱的职场新人不断冒头。保住位置,不被拍死在沙滩上已是不易,要再往前一步,谈何容易!再看看各大招聘网站,一看到“仅限35岁以下”就浑身冒冷汗,仿佛有个倒计时正在脑子里滴答作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算温柔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才吓人,中年失业就是个大写的“惨”字。要避免走到这一步,各种深造班、在职培训走起;少刷剧多看书,喝喝鸡汤打打鸡血;好久没用的英语该捡起来了,大把海归都找不到工作,你还敢在办公室里“葛优瘫”么……真的不是我爱学习,只是无处不在的竞争,让人不敢停歇。

  要么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时下不正流行创业?但创业的滋味,冷暖自知:有的人如鱼得水,每天不用打卡不用伺候领导,爽的不要不要的;有的人则分外怀念大公司里的安稳小日子;更有些从体制内跳出去创业的朋友,每天都会加班加到怀疑人生……更糟糕的或许是,在这个知识更新按下了“快进键”的社会,自己工作中积累的那点技能早已过时——套用一个时髦的词,中年人大多面临着“本领恐慌”。

  巨大的工作压力源源不断袭来,也难怪不少朋友说恨不得马上退休!人到中年,职场上要更进一步,就是网上有句话说的,“我哪懂什么坚持,不过是死扛而已”。一想到孩子不经意说起想去留学,一查房贷还有几十万元,一看到老婆的闺蜜又在朋友圈里晒买了新包,是不是立刻感觉斗志满满,迫不及待想去加班搬砖了呢?   (张涨)

  养儿之惑:“小别离”背后是焦虑

  最近在追一部电视剧,叫《小别离》。剧中,为了冲击“洋高考”和“洋名校”,有的家长一掷千金为孩子补习考试技巧,有的不惜变卖房产送女出国,而孩子们不得不早早地漂洋过海。其实,我身边就有“小别离”的现实版。对于个中原因,朋友说自己亲身经历过高考,明白那种刻骨铭心的压力和重负,选择“小别离”也是希望“解脱”孩子。

  为什么这部剧能打动我?因为它表面上只是探讨“要不要让孩子小小年纪就留学”,实际上却以“小”见“大”,折射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

  焦虑的背后是巨大的压力。毫不夸张地说,身边很多家长已经把80%以上的业余时间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从幼儿园升小学、小升初再到中高考,这就像是一场竞争激烈而又漫长的马拉松,孩子自然受苦受累,身后的家长也丝毫不见得轻松。一方面,优质的资源、稀缺的机会就像阳光下的影子,总在前方向你招手,作为家长不得不争先恐后,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而煞费苦心;另一方面,家长不只是投入时间、精力、金钱,更付出了自己的“生活”——大到学习成绩、选择学校,小到家庭作业、午休托管、教室有无空调、同学关系,有关孩子的“风吹草动”时刻牵动着家长的内心,影响着家长每天的生活。说实话,在这样的压力下,想老得慢一点都是奢望。

  焦虑的背后还有内心的纠结。作为应试教育下成长的一代人,我对培训班、衔接班等可谓嗤之以鼻,但是高考的“指挥棒”不变,现在孩子大了,也只能狠狠心、咬咬牙,给他报多几个补习班。看着孩子的小眼神,哪个家长会不心疼呢?但是现在不狠心,以后孩子会不会怪你?身边很多朋友都这样权衡、纠结、苦恼……说到底,关于子女教育的焦虑都是一种需要,是对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告诫说,“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很多人也写“鸡汤”,让家长们转变观念、摆正心态——可是家长们“人在江湖”,又怎么能打败“身不由己”呢?   (夏凡)

  孝老之惑:住家还是养老院,怎么选都难

  我有位朋友,在广州打拼多年,事业有成。他和妻子购置了一套5居室的大房,把双方的父母都从外地接了过来一起生活,圆了自己尽孝道的心愿。朋友期盼着这样一个大家庭能够在一起幸福生活,四位老人没事了还可以凑成一桌牌局。结果,事与愿违,融洽和谐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各种矛盾便凸显出来。无奈之下,朋友和妻子最后只能把各自父母都送回了老家,留下的是空落落的房间和心情。

  我这位好友所遇到的问题其实也是很多中年朋友都面临的两难选择,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现实:把年迈的父母留在老家或者养老院,逢年过节抽空回去探望,路途遥远劳神耗时不说,平日对老人身体更是时时牵挂;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虽然能天天陪伴着照顾着,却不免有各种“清官难断”的家务事……

  要解决这样的难题,单凭个体还是不够,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建立养老社区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尝试。实际上,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美国的太阳城中心、英国的退休庄园、日本的老年公寓等等。这些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社区配有齐全的生活设施、丰富的活动内容和专业的护理机构,让老人在享受独立生活的同时,又能找到有共同话语的邻居,还可以得到各方面的照顾。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城市在进行类似的尝试,比如杭州,但目前更多的还是某些地产商从商业开发的角度自发进行,要想取得更大更好的效果,政府应该在政策方面予以鼓励、引导和推动。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养老社区,那么我的那位朋友就不需要购置5居室的大宅,而可以在养老社区或买或租两套小房,把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接过来住在那里,不仅自己和老人都可以拥有精彩而独立的生活,父母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同时又可以时不时带着孩子过去探访,享受天伦之乐。如此一来,岂不一举多得,优哉乐哉?(木竹)

  健康之惑:最大的悲剧莫过于“钱还在人没了”

  熬夜看球或者豪饮宿醉之后,竟然需要用上几天时间来调节,才能慢慢恢复元气;剧烈运动完之后,至少要腰酸背疼几天;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这时才发现,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二十几岁、吃嘛嘛香、身体倍棒的年轻小伙了。岁月这把杀猪刀,让逐渐步入中年的我,开始感受到“衰退”。

  人到中年,便进入了身心健康的“多事之秋”,人会渐渐感觉力不从心,身体各种机能也开始“由盛转衰”,就像用久了的机器一样,零部件开始不太灵了,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三天两头感冒,抵抗力明显差了;原来以为跟我没关系的“三高”也来了;以前是运动场上一员猛将,现在一不小心就成伤员……

  中年正是事业高峰期,压力巨大加上缺乏锻炼,身体很容易超负荷,如果大病找上门来,那更是致命的打击。日前因患癌症去世的前华为高管魏延政,不过才41岁,人到中年“钱还在,人却没了”,既让我有些唏嘘,又让我背后发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不仅是为事业,为自己,更是为家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就拿我来说,一方面我开始注重作息的规律,慢慢改掉之前暴饮暴食、通宵熬夜等坏习惯,甚至还关注起一些养生知识,煲煲汤、吃吃补品;另一方面则是平时加强身体锻炼,时不时约三五跑友跑步刷刷里程数,又或者到健身房、羽毛球场去出出汗,不亦乐乎。一段时间坚持下来,感觉身体“年轻”不少。

  除了身体,心理上的健康也是中年人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如果一个人长期精神状态不好,而又得不到及时排解,很有可能会发展成心理疾病。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中年人越是压力大,越是要练就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谦虚平和的心情,不妨通过锻炼、社交、娱乐爱好等各种渠道来及时化解压力,如果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千万不要羞于向心理医生求助。      (逸飞)

  情感之惑:机器都得维护何况婚姻

  这还是当初你爱的那个男人吗?你一定经常这样问自己,他不是在加班,就是跟朋友外出,要么就在补觉;他不再费心取悦你,再也没有浪漫的二人晚餐,生日、结婚纪念日也跟任何一个平常的日子过得一样;不要说情话了,你们之间每天连话都越来越少。比这更糟糕的是,你发现,你加班后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看到他喝了酒歪在沙发上开着电视睡着了,桌上一片狼藉,你也懒得再像以前那样大吼大叫,只是皱着眉头把桌上收干净,或者干脆视而不见,自己关上房门睡觉了。那么,很不幸,你正面临严重的中年情感危机。

  人到中年,你很容易就发现,那些好吃的餐厅都是和闺蜜分享的;那些喜爱的电影,也都是和闺蜜一起看的;旅游,同行的还是闺蜜。至于老公,已经从每天等他一起吃饭到默认他不回家吃。从有说不完的话,到除了“今天吃什么”似乎已没有什么可聊的。

  不少人在婚姻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要不怎么有“七年之痒”之说呢。爱情久而久之就成了亲情,没有了激情,只剩下平淡和无趣的生活。

  其实人到中年,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有诸多不易,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需要家人之间互相支持,不能搭把手帮忙干活,至少在感情上能够相互慰藉。聊聊工作的困境,疏解一下压力,商量孩子父母的事,增进感情。

  可惜的是,大多数家庭的情况是,妻子忙得焦头烂额,要工作,要管孩子,如果还有老人生病,她自顾不暇,对老公是累极生怨。而老公呢,一个月有半个月时间在出差,他连自己的身体健康都顾不上爱惜,更多的不是不想帮忙,而是没办法帮。他回家更想听到的是开解而不是抱怨。

  其实,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有了好的开始,就一定能天荒地老的。感情像机器一样,也需要保鲜和维护。平时维护得好,机器才能用得久,而平时疏忽了保养,就会加速老化。至于平时该如何保养,情感专家已经讲得太多,我就不多说了。

  人到中年,正是机器的疲劳期,那些平时保养不当的机器转不下去的可能性很大。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你能做的选择只能是要么修,将就着过下去;要么换台新的,重新开始。选择虽然无奈,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否,既然已近不惑,你应该已经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谭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有哪些,很多大可不必,不知有你吗?
1629:送给青春期孩子妈妈俩字:熬着
原来孩子长期焦虑后果如此严重!!!四招教你缓解孩子焦虑
不想做焦虑的父母,这3种方式可以试一试
学生的压力到底在什么地方?
抑郁、焦虑、自杀......一个好成绩在这些问题的面前,不堪一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