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宝总挤眉弄眼,警惕抽动障碍

宝宝总挤眉弄眼,警惕抽动障碍

受访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主任医师 常燕群

眨眼、耸鼻、撅嘴、做鬼脸、点头、耸肩、吸鼻、清嗓子等,莫小看儿童做这些小动作,却可能是抽动障碍的表现。对于5-10岁的儿童而言,虽然神经疾病不会损伤脏器,但也会因为其他孩子的嘲笑而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

爱挤眉弄眼其实是抽动障碍

在幼儿园里,仔细观察,总会发现那么几个行为特殊的孩子,总爱挤眉弄眼,好像是在扮鬼脸,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不自主的“习惯动作”。

抽动症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抽动,如眨眼、耸鼻、撅嘴、做鬼脸、点头、耸肩等,也可表现为发声抽动,如吸鼻、清嗓子等。

爱抽动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

从严格意义上讲,抽动障碍,是指以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抽动症状可因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或者玩电脑、看电视时间过长而加重,或在放松、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减轻,甚至消失。

引起儿童抽动症的原因,目前考虑跟孕妈妈在孕期曾有过高热、难产史,或新生儿出生后有窒息或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等病史有关。孩子自身的一些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鼻炎、各型脑炎等,或者是在日后的养育过程中,孩子受到某些精神刺激,如家长过于严厉、家庭关系不和、被忽视等,也可诱发抽动症的发生。

不过度关注,不责备很重要

儿童抽动障碍虽然没有明显的脏器损害,但是这些动作也会给他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被同学歧视或嘲笑,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影响孩子日后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因此,专家提醒,爸爸妈妈在日常的养育过程中,要注意多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怀疑有上述抽动障碍的表现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

如果孩子确诊是抽动障碍,应积极配合医生。抽动障碍治疗前应确定治疗的靶症状,即对患儿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影响最大的症状,比如点头、耸肩等,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并重。此外,家有抽动障碍患儿,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

1.不过度关注,不责备:对于孩子的这种抽动症状,家长不必责备孩子,因为越责备,他就感到越紧张,那么不自主地抽动也就越频繁了。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不要过度地关注孩子的这些抽动表现。

2.向老师说明孩子的情况,让同学能多点理解和帮助他,尽量不要因为他的一些抽动表现而责备、嘲笑或歧视他,使他能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消除自卑的心理。

3.鼓励孩子多点融入集体,避免过分保护或回避社会交往: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受到歧视,干脆不去上幼儿园。其实,这种回避的方式,反而是不利于孩子康复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点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多点跟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并教他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儿童抽动障碍
多动症娃那些事
每天1.2起儿童性侵案,家长们该怎么办? | 性心理专家说
孤独症儿童的四个症状
春暖花开时,警惕抽动多动症
爸爸妈妈看过来!和孩子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