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少年犯惩罚不是目的 教育感化挽救才是根本

 

陈海仪在讲授法律知识

陈海仪工作中

法治观察

文/图 记者 董柳

挽救失足,是少年审判的一大使命。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的副庭长陈海仪当法官20年来,审理了4000多宗案件,其中约八成涉及到青少年。经她之手得以挽救并回归社会的失足青少年数量有多少,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

为了避免与帮教过、后来在一家商场找到工作的少年犯相见而生尴尬,她此后刻意不去那家商场逛街;冒着被投诉信访的风险,她帮参与犯罪的失足高中生小毛到处“求人”,让小毛获得缓刑并最终考上重点大学……

而一桩母亲割女儿耳朵案的审判背后,更体现了一位法官对未成年人审判“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精准诠释。

“母割女儿双耳案”的余波

这桩母亲割女儿耳朵案,最令陈海仪难忘。

2005年10月26日晚上10点多,广州市花都区一出租屋内传出一声惨叫,划破夜空。

当晚,熟睡中的小青被母亲陈某拿刀割掉了双耳。割完后,陈某将耳朵冲入厕所,然后打电话给在外开夜班出租车的丈夫,让他送女儿就医。随后,陈某静静坐在家里,等候民警到来。

女儿竟遭生母毒手?!原来,因母女不和,并认为女儿小青平时有小偷小摸的不良习惯,且屡教不改,母亲陈某决定以这种方式教育平日“左耳进右耳出”的女儿。

然而法不容情。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六年。陈某认为量刑过重,上诉到广州中院。

接到案件后,少年庭的法官陈海仪先与社工一起,深入小青的家中探访。她了解到,小青一家在花都居住多年,父亲在外开出租车,收入尚可,文化水平不高的陈某则在家中照顾小青姐弟两人。陈某从小被父母打骂长大,因而也认为小孩就是要给点教训才肯听话。可是严管之下,小青却不愿听她的话,小青的弟弟也有点叛逆,常流连于网吧。

广州中院最终二审改判陈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这件案子,实际上我们背负了很大压力。”时至今日,陈海仪回首该案时仍“心有余悸”。她说,当时社会舆论对改判有很大争议,认为改判对涉案母亲来说过于宽松,达不到惩罚目的。

但在二审判决前夕,小青的表现让陈海仪感动——她向法庭求情,称已“原谅了妈妈”,希望法庭判缓刑。

“这个家庭,如果少了母亲,定会分崩离析。如果男方再娶,孩子在遭受家庭变故后,又要接受一个继母,心理上恐怕雪上加霜。”怀抱这样的想法,陈海仪与社工一起,多次找当地司法所和派出所沟通。后来,当地同意对这个家庭进行监管。种种因素促成了案件改判。

惩罚并不意味着解决了问题,教育和挽救才善莫大焉。数年过去,接受造耳手术后的小青看上去与常人无异,也有了工作和恋人。小青的爸爸则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当年的改判缓刑,这个家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西关小妹”的逆袭与启示

陈海仪出生在广州西关一带。年幼时曾因上体育课爬树而被老师罚站,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科目几乎都不及格。然而,这一状况在她读小学三年级时发生了转变,新来的语文老师很关注这个聪明、好动的女孩,还让她在讲台上朗读自己的作文。

受到鼓励的陈海仪由后进一跃成为先进,并最终成为那所普通小学里唯一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多年后,她又考入中山大学,成为法学院的一名学生,后来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

这段经历令她深知“教育、感化与挽救”的魅力。每当看到失足滑入犯罪泥沼的孩子,她总想拉他们一把,让他们“浪子回头”,实现和自己一样的人生“逆袭”。

多年来,陈海仪帮教的未成年罪犯中先后有30多人考入大学,他们的命运都因陈海仪而改变。

高中生小毛,由于缺少关爱,被社会不良青年拉拢参加了犯罪组织。陈海仪一次次走访学校,并到小毛家中与其父亲、外婆谈心,还冒着被投诉信访的风险,立下监管保证书,到处找人恳请,最终小毛被判缓刑。在缓刑期间,小毛勤奋上进,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另一个让陈海仪难忘的少年犯叫小巴。小巴参与犯罪后,陈海仪所在的合议庭对他判了实刑。

小巴在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期间,陈海仪常前往对他进行帮教。一次帮教中,陈海仪解释了当时为何不给他判缓刑的原因:“是可以被判处缓刑的,但因为家庭原因,我们觉得给判缓刑极有可能导致在社会上再犯罪。”

判后,陈海仪决定重点关注小巴,并一直跟踪他的服刑情况。小巴刑满释放后,陈海仪还帮他找工作。现如今,小巴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并且“发展得很好”,成家立业后也有了孩子。

当媒体采访小巴时,他不仅敞开心扉,而且主动表示“不需要给我打马赛克”:“你们可以把我的样子放到电视上,我愿意用真实面容告诉大家,法院虽然判了我实刑,但我知道错了,愿意接受帮助。我现在已经从一个走了错路的人,成为走上了光明道路的人。”

公示期一个母亲的电话

20年来,除了短暂地到刑二庭工作了九个月,陈海仪的绝大部分工作时间花在了少年审判上。不过,即便是在刑二庭工作期间,她也还担任着广州六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

20年来,坚持最为可贵,而细节最能见人心。

一年春节前后,丈夫发现陈海仪突然不去原来一直喜欢去逛的新大新百货商店买衣服,而是改去另外一些相对高档的场所。丈夫原以为粗枝大叶的妻子终于“开窍”讲究起来了。可是,陈海仪道出的缘由却让丈夫大跌眼镜。原来,她曾跟踪帮教了四年的少年犯小华在新大新百货找到了工作,如果自己再去那里,“万一碰面,他会不自在的!”

陈海仪在第一次获评广州市劳动模范公示期间,曾接到一个电话。电话中,一位母亲对她说:“陈法官,我觉得你实至名归。”

原来,这位母亲是陈海仪曾审判并帮教过的一位少年犯的妈妈,一直留着陈海仪的电话。当她看到公示后激动地打来电话说:有个法官始终在帮她儿子,这个法官获得这个荣誉,她在内心特别感动。

挂断电话,陈海仪体会到了当法官的荣誉感和被认可的感觉。

“作为一名少年审判法官,我一直秉承这样一个审判理念:教育为主并非不惩罚、轻惩罚,而应该是以教育为最终落脚点的依法审判,不偏不倚的定罪量刑,公平正义的判决。”她说。

由于表现突出,陈海仪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法律学校优秀法制辅导员”、广东省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广州市劳动模范、广州市十佳法官等荣誉称号。2016年,她被中宣部评为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之一。

“我更希望通过审判工作的延伸,能使社会获得哪怕一丁点儿的进步。”在陈海仪看来,一个个相似的个案反复出现才是遗憾,“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与引导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相结合,不枉辛苦一番”。

(文中人物除陈海仪外均为化名)

相关链接:未成年人犯罪率 广州呈逐年下降

据广州中院统计,2013年至2016年前11月,广州全市法院共判处未成年被告人3329人,案件数量呈下降态势,其中,2013年判处未成年被告人1365人、2014年判处871人,2015年判处574人,2016年前11月判处519人。

这其中,判处轻刑(指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免予刑事处罚的案件)的共3160人,轻刑比例为94.92%,判处轻刑人数逐年下降;总体非监禁刑适用率为35.06%,亦呈逐年下降态势。

据介绍,广州的未成年犯罪中,非本地户籍未成年人长期占到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的70%以上,且这部分未成年被告人多属文化程度低下,导致其对社会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受限,法律知识和意识淡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话题丨14岁少年参与奸杀案 未成年犯罪到底应该怎么治?
编造材料诽谤法官 造假者花钱买教训
母亲6年前刀割女儿双耳被判刑 6年后互相宽恕
新加坡的古老刑罚
女法官的少年犯改造实验:有关部门质疑
我找陈小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