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兽猎兽” 华丽逆转拖延症?

  

所谓“现代病”,肯定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了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却也为人们带来“十大现代病”——选择困难症、强迫症、拖延症、备胎综合征、饭前拍照强迫症、外卖很快就到妄想症、重度手机依赖症、WIFI依赖症、起床困难症和一厢情愿症,而其中又以“拖延症”最为普遍和典型。“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这是否也成为你的口头禅?

  文/图 记者黄岚

  “明天”总是“最忙的一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劳动分工细化和社会节奏加快,拖延症人群越来越大。在西班牙谚语中,“明天”讽刺地被认为是“一星期中最忙的一天”,因为我们总将太多的事情,都积压和寄望在“明天”。

  做事拖拉或懒得去做,叫做拖延;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则成为一种病态行为。早在20世纪末,拖延症就已正式成为病症。相对于“有压力才有动力”的“积极拖延”,大多数人会因为焦虑和逃避控制,产生“消极拖延”的心理行为。不久前有心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发现,拖延有可能是受到大脑机制的影响,因为习惯就是一起协作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阻止我们形成“习惯”的罪魁祸首,就是“习惯”本身。其实,拖延症的人并非懒惰或责任心不足,如果不考虑较难干预的生物学因素,“拖延”的最大问题还得归因于心理。

  就此话题,我们采访了广州大学心理学讲师刘百里,他告诉记者,糟糕的自我管理是导致拖延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拖延是自我管理的缺乏,大部分拖延者往往不擅长时间和行为的管理,他们不是按事件的轻重缓急来决定做事的顺序,而是采取“方便”的原则、先做容易、有趣的事情,结果造成对重要或紧急任务的拖延。“‘管不好’自己的人,常常会推迟任务的开始,即使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而频繁地出现中断该任务去进行其他活动的情况,并且不断推迟任务的继续。”

  拖延是自我保护的“鸵鸟政策”

  人格特质与“拖延”存在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拖延与自尊之间呈现出中度负相关,神经质和特质焦虑与拖延中度相关,而悲观与拖延之间则呈现出较低的相关。很多人把拖延当作一种回避失败的策略,是为了逃避任务失败后的风险,以及来自他人和社会可能的批评。把拖延当成一种暂时的自我价值保护手段,是现代人最常用的“鸵鸟政策”。

  曾有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拖延的人易冲动,因为两种性格是受同一种遗传基因影响的,拖延症可能是冲动的演化副产物。刘百里老师告诉记者,冲动一般是指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兴奋性反应,从心理学上来讲,这是人的防御功能,多受潜意识支配,为的是减轻内在压力。冲动的人往往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所以除了内部因素之外,“拖延”还会受到“外力”的影响。

  打个比方,如果母亲的教养方式较为专断,孩子就会产生相应的拖延行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来调节的。研究发现,拖延与“淡漠的家庭关系和充满冲突的社会关系”有关。刘百里老师补充说,“此外,任务的性质和外部环境变量也是造成拖延的外因,对于相对遥远的目标,我们往往会对遥远的可能获得的奖励打折扣,不愿过早付出努力。简单来说,就是‘时间愈充裕,人们越容易拖延’。”

  “心理暗示”和“自我奖惩”有利于治疗拖延

  虽然说,意志力也如肌肉一般,可以越锻炼越强壮,但众所周知,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并没有永不衰竭的意志力去执行理性的规划。虽然说,训练多了,意志力会增强,但我们一定要清楚意志力的“自我损耗”现象。解决拖延问题就如减肥一样,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经常使用“心理暗示”,对于治疗拖延症会有一定作用。

  刘百里告诉记者,拖延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它涉及到知、 情、 行的交互作用,想要消除拖延,首先要改变个人的不良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运用积极暗示、认知等心理疗法,改变自己对计划和任务的看法。譬如说,放弃你想要追求的完美主义,消除对任务的厌恶之心,改变对自身能力的错误评估。”刘百里老师说,“愉快事件记录和感激训练可以增强积极情绪,我们可以采用音乐放松、体育锻炼、哭诉宣泄、亲友聊天等方式排解压力,通过转换心情来减少因负性情绪导致的拖延行为。”

  如果你发现单凭个人力量很难打败“拖延”,那么不妨寻求外界的帮助,用“干预”的力量来强壮自己的决心。刘百里建议,我们可以接受一些行为技巧的训练,例如学会设置合理目标,培养自己的时间分配能力,将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自我监控,通过撰写日志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发现自己拖延的时间和原因,总结经验。“学会积极自我暗示和自我奖惩,对促进我们的自我监督很重要。”

  “有条理的拖延”也有积极作用

  对于拖延症,并非只有“嫌弃”的声音。任何人都能完成若干数量的工作,只要这工作不需要在眼下立刻动手去做,这种做法被称为“有成效的拖延症”,该术语是由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提出来的。他曾在著作《拖延心理学2》中,罗列了几十种应对拖延的战术,而“有成效的拖延”就是他个人最喜欢的一种。

  这种战术,基于17世纪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所提出的一种有趣的“自制法则”——利用一种情感来击败另一种情感,使情绪互制互克,犹如以兽猎兽。从某些方面看,积极拖延也是如此。“长期以来,拖延一直被视为适应不良的、不健康的行为,但据近来一些研究显示,拖延并非绝对消极、有害的,它也有积极、适应的方面。”刘百里说,“有研究者提出,拖延可能是管理自我情绪状态的一种需要,当一些情境导致拖延者体验到更多的焦虑症状时,控制导向的任务会促使拖延者将注意集中在积极情绪上。”

  我们乐于去完成任何讨厌的任务,只要这能让我们躲避某些更糟糕的事情。以兽猎兽,将自己的每个计划跟另一个相对比,完成这一个计划时,就拖延另一个。如果你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更及时地实行,那么不妨采取“有条理的拖延”法则——让自己感觉要完成的任务既重要又紧迫,这样才能认可并完成重要性言过其实、而截止日期又不切实际的任务。

  不得不承认,比起“今日事今日毕”的陈词滥调,这种战术听来更现实、更理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教你轻松告别拖延病
别让拖延症毁掉你的人生! 提高自我力量感,告别拖延症
如何才能克服“拖延症”
如何摆脱拖延,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4招跟拖延习惯说再见
铂程斋--拖延心理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