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高手,都愿意走窄门

很多职场人都困惑一个问题:我在专业上精进那么久,但职场就是最注重关系,那我搞专业有什么用?

我说:当然有用,非常有用!

职场人可以举出一大堆事例来反驳。

某某大学生就因为他爸爸牛,认识某公司总经理,他就跳过笔试面试,直接拿到了该公司的offer。

某某中年油腻营销大神的工作就是成天出去应酬,回来就跟小弟小妹们吹嘘,他昨天搞定了多少关系,从而拿下了多少单子!

你说,关系重不重要?

我说,重要!更重要的是看到关系背后的东西是什么。

职场上的所谓“关系”都是建立在利益交换基础上的,关系越铁,利益牵扯越多越深。

凭他爸爸的关系就拿到的工作,一是他爸爸有足够的利益跟人家交换,证明他爸爸在某个领域足够专业。

二是他拿到的工作是没什么专业门槛的,给谁干都可以干,那他的职位基本没什么核心竞争力,改天来个背景更强大的,轻易就被取代掉了。

看似喝喝酒就搞定的生意,早就谈好了利益分配。利益如何分配?一般按专业领域分配。

比如,你卖猪肉,我杀猪,那你在供应链下游,我在供应链上游,你分得多点,我分得少点。

但前提是,你卖猪专业我杀猪专业,才能谈合作。若是都不专业,或者一方专业一方不专业,那这生意没法儿做啊!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是这样描述现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的:“要么专业至上,要么形式惊艳,唯有偏执狂和极致主义者才能生存。”

在职场,形式惊艳属于有背景者、有颜值者、有名校光环者、有“二代”冠名者。而普通人想要从职场逆袭,凭借的有且只有“专业至上”。

如今,工匠精神已经回归。“人大于一切的组织,几乎所有的创新俱来自于草根和边缘,大型企业机构的创新反应能力丧失殆尽。”

唯有“专业”,任用专业的人才,才能够产生小而美的力量,爆发出令人窒息的穿透力。

什么是专业

什么是专业?就是把一项工作做到极致。做到尽善尽美、无出其右、深不见底、精益求精。

职场上随处可见这样的年轻员工:

上司让做个PPT,他熬了一夜,搜集罗列了琳琅满目的资料,做了一百多页PPT,每一页上都全是密密麻麻的字,没一处提炼过,没一页突出重点。

第二天顶着熊猫样的黑眼圈把PPT拿给上司看,上司一看,火冒三丈,没一页能用的。

上司让做个会议纪要,他抱着大部头笔记本就去了,还夹着个录音笔,花了整整一天总算写出了会议纪要,还嫌发言的人口水话太多。

结果上司一看,会议纪要洋洋洒洒一大篇,跟论文似的,丝毫没有“纪要”的样子。

职场年轻员工常见抱怨之一:“哼,就让我做点PPT,就让我做点会议纪要,无聊!屈才!没前途!”

多么“不专业”呀!

搜集素材做成PPT是支撑企业战略决策的工作。

信息搜集和整理以及提炼,是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原料和灵魂。

由于信息泛滥和有效信息不足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决策者必须对大量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得出有效合理的信息为决策提出重要依据。

无要点无分类,罗列100页,页页皆密密麻麻的字的PPT等于把泛滥的,大量的无效信息呈现在上司面前。

会议纪要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法定公文。

会议纪要决定着公司上情下达的信息链是否通畅,信息传达是否准确,进而影响工作准确度、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企业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十分“专业”才能做好。

一个会议纪要写作者起码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采取什么样的写法比较合适?集中概述法,分项叙述法,还是发言提要法?

二是考虑会议内容的取舍。取舍时要围绕会议研究的中心议题,围绕与会人员取得的一致性意见,围绕会议主持人的总结性讲话。

对,没错,如果不任用专业的员工。就是连个PPT都要领导亲自提炼,就是连个会议纪要都写不好。

而就是这两件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在大多数企业都做不好,都没有人能专业地做好。

职场上随处可见这样的中老年员工:

有遇到问题畏首畏尾者,工作是拿来推托的,能推出去的绝不自己干,能晚完成的绝不早完成,能装样子解决的绝不实打实地解决。

有遇到问题隔靴搔痒者,工作哲学是“过得去就行了”,什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什么负责到底,不存在的。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就给我这点工资,还想让我干朵花出来?” 

放眼职场,“专业”的人屈指可数,“不专业”的人不胜枚举。

什么叫“不专业”?简单来说,就是“不理解”。不理解背后的目的,不理解正确的步骤,不理解结果所带来的影响。

而是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问做这件事情能起什么作用,发挥什么价值,支持什么部门。

“专业”是一块敲门砖

“专业”其实只能算是敲门砖一枚。然而其作用非常之大,用途非常之广。既能抽丝剥茧,又能力挽狂澜。

小A进入企业时只是IT部门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员,而且他所在的企业主业不是IT。

也就是说,他干的就是修修电脑,调整调整网络,修改修改OA流程的活儿。也就十年的工夫,小A当上了副总经理。

怎么做到的?凭背景,凭资历,凭关系?都没有。

就凭两个字:专业。

小A就是把修修电脑,调整调整网络,修改修改OA流程做到极致的人。

例如,他为了把修改修改OA流程这件事做到极致,必须理解全公司的流程运转,必须理解流程运转存在什么漏洞,有什么改进措施,怎么改,为什么要这样改,还能怎么改?

当他就把“修改修改OA流程”这件事做到极致的时候,量的积累引起了质的变化。

其实,通过这个单项工作的“专业性”,他已经对这个企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已经从IT这个边缘业务向中心靠拢,最后已然通晓了全盘。

小B进入企业时只是行政部一名名不见经传的行政秘书,小B没什么特别的,就一点,文章写得特别好,而且对自己写的东西精益求精,越写越好。

一开始,领导写了报告、总结等文字性的材料都会拿给小B随便改改。

岂不知,她这一改,就画龙点睛,妙笔生花。

后来,领导写的东西不拿给小B改改都拿不出手了,小B成了领导面前的“红人”,和不可或缺的人。

小B和企业很多领导的关系都特别好,知道很多重要信息。

怎么做到的?凭背景?凭她是谁的“二代”?凭哪个重要人物牵线搭桥?都不是。

就凭两个字:专业。

小B把写作做到极致以后,写作这个专业就成了撬动人脉的杠杆。

不用谄媚讨好,不用曲意逢迎。“专业”才是获取人脉的“硬通货”。

小B凭极强的专业能力,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行政总监。

小A和小B,一个走技术路线,一个走行政路线,两人都凭借“专业”畅通了职业生涯,达到了职业理想。

企业提拔专业的人才,是最实用的,也是最高效的。

“专业”的人才能帮助企业找到问题的根源,冷静地分析且接受现状。在艰难时期仍然能找到成长路径。且因为其在专业领域内的游刃有余,而具备惊人的临时应变能力。

一个企业拥有人才的专业程度决定了企业的质感。

真正的高手,都愿意走窄门

每精进一点,你就会比更多人有高度,自然更容易被看到。

一个人最直接最顺溜的职场晋升通道应该是深挖一口井,惠济身边人。

职场进阶符合“吸引力法则”。当你足够专业了,在一个领域数一数二了。人脉、资源、高年薪自然会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的哲学被你吸引而来。

一个企业最能支持其发展的用人方式是: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寿司之神》纪录片中,小野二郎的大儿子说:“在海鲜市场,我们店需要的海鲜,只找专门经营某一品类的供应商,因为那家供应商是专业的。

鱼有专门做鱼的供应商,虾有专门做虾的供应商,他们在他们经营的单一品类,他们是专家,鱼的专家,虾的专家,而我们是寿司的专家。”

由此推理,管理者若能在自己管辖的各个业务都任用专业人才,给专业人才提供晋升通道、合理的薪酬结构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也成了“管理之神”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PT要这样做才漂亮,专业级!
这些技能,不论什么岗位都能用到
我的早会、周会和月会管理经验
会议纪要这样写,才叫专业
大厂“PPT文化”背后的三重管理原罪
佛系职场,你的“舒适区”,正在慢慢毁掉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