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9、如何解决当前水稻收获穗数不足的问题

水稻产量构成包括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我分析,收获穗数不足,是当前北方水稻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根本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水稻品种生育期短、秧苗素质差、苗龄大、插秧过早、插秧密度大等造成的。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解决。

1、选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生育期早的品种,水稻抽穗早,分蘖节位少,分蘖时间短,因此分蘖少。比方说二积温带选用11片叶品种,今年7月15号主穗就开始抽穗,也就是说,6月15号左右水稻就开始幼穗分化了(有穗分化到抽穗大致需要一个月时间),你说什么时间分蘖?

抽穗过早,分蘖时间太短,分蘖少。

2、培育壮秧。这是最最重要的措施。只有秧苗素质好,才能够靠秧苗获取足够的分蘖,也才能够在水稻收获时获得足够的有效穗数。培育壮秧主要措施就是采用高台育苗技术,适时播种,挖好排水沟,搞好苗场深翻和培肥,降低播种量,控制好温度,适时早通风等。

秧苗素质太差,插秧后分蘖晚。

3、秧龄适中,叶龄适中。秧齢叶龄大了都不利于分蘖。12片叶以下的品种,秧龄30天左右为好,叶龄3到3.5片叶为好。叶龄过大,插秧后用于分蘖的叶片就少了,分蘖不可能多,有效穗数不可能足。

秧龄过大,叶龄过大,插秧后分蘖少,有效穗数不足。

4、适期插秧。插秧过早,温度低,水温也低。水稻分蘖温度最低要达到16度以上。温度低水稻不分蘖,但是叶片分化进程仍在进行,等到了分蘖的温度,水稻能够分蘖的叶片剩下很少,留给水稻分蘖的时间不多,因此分蘖少。所以要适时插秧,返青后即可进行分蘖。

插秧过早水稻大缓苗,成活率低,有效分蘖少。

5、插秧密度要适宜。插秧g过稀,分蘖不足,插秧过密,也影响分蘖,尤其是有效分蘖。一般行距9寸,每穴插秧基本苗4--5棵最好。

插秧密度要适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旱,水稻不能移栽怎么办
水稻早穗发生的原因及弥补措施
防止水稻“小老秧”培管措施要得当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老农的经验之谈,水稻的插秧密度,和产量高低的关系密切
水稻生长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