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维生:自己的温度(一)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点击播放音乐 来自文学大连 05:10





自己的体温 (一)

作者简介

高维生,吉林人,满族。1962年12月出生于延边一个山区小镇。当过工人、报纸副刊编辑至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季节的心事》《俎豆》《东北家谱》《酒神的夜宴》《午夜功课》《有一种生活叫品味》《纸上的声音》等二十多部散文集。从1988年开始,在《作品》《文学界》《美文》《青年文学》《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获得各种奖项,诗歌和散文被介绍到韩国、马来西亚等国。



走街串巷的“锔锅匠”


胡同里响起“锔锅,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谁家的盆摔漏了,碰坏缸的,循着声音走出家门,拎好修补的东西,来到胡同口的空地上。


年轻人很少有人做这个活的,来我们大院的“锔锅匠”,是一个清瘦的老头,留一撮白山羊胡子,穿一件蓝工作服。老“锔锅匠”的脾气好,从看不到他大声说话,有一次我的电工刀子不快了,他在浅灰色的磨石上,帮我磨得非常快,而且不收一分钱。“锔锅匠”的到来,不多大一会儿,周围聚起一群人,大多数是手中有要修补的活儿,也有凑热闹玩的人。“锔锅匠”的挑子,是取之不尽的宝囊。一根扁担挑在肩上,一头是小火炉和风箱;另一端是立式的箱子,有小抽屉装一些工具,小零碎的材料。圆木支撑起的人字架,吊挂的小铜锣,细链拴的小铁槌,随着“锔锅匠”的脚步晃来荡去,自然地撞击锣面,发出叮当的响声。“锔锅匠”的吆喝声,还有人们熟悉的锣声,一听到这些声音,人们知道“锔锅匠”来了,坏东西找出来,拿给“锔锅匠”修理。


每家每户的生存环境差不多,家中的孩子多,碰破一个碗,摔坏盆子是常有的事,不可能经常添新的东西,也不可能有多余的钱买新的。很多家里大人上班,熬苞米馇子粥,让孩子们做。孩子们贪玩,使用的大铁锅,稍不注意将锅烧红了,这时应该冷却下来。而孩子们年纪小,吓得晕头转向,舀一瓢凉水倒入锅中,经冷水一激炸裂。锅被烧漏了,舍不得扔掉,买新的又不愿意花钱,对付几天等“锔锅匠”修补。


“锔锅匠”来了,地上支起“家巴什儿”,我有事没事围在那里,看着小火炉燃起蓝火苗,“锔锅匠”手中的金刚钻,它能在瓷器上钻出细眼,然后穿过小锔子,修补瓷器、陶器、铁锅等。锅上一道裂纹,碗上掉下的碴子,一些不太大的毛病,不一会修补好了。我同学家的一个黄铜盆,是她母亲结婚从老家山东即墨带来的,跟随她大半辈子。早晨洗脸时,手湿发滑掉落地上,摔出一条长口子,他母亲心疼好几天。我看着“锔锅匠”不多说一句话,将金刚钻沿着裂开的口子,打了两排小眼,敲上锔子,补好以后,盆中装水不漏一滴。


“锔锅匠”坐在小板凳上,膝盖蒙上黄帆布,他将坏的东西,仔细地瞧一遍。“锔锅匠”拿出刷子,小心地将裂缝刷干净,不留一点脏污。如果是一只碗,他将破损的茬口,按原形状拼合恢复,然后用有钩的长绳,将钩挂在碗边上,扎紧不要散架。绑好后的碗,夹在两腿中间,钻出一排小孔,取出几个铜锔子敲打,嵌入小孔中。这不算完工了,还要在裂缝涂上油灰,这样才算锔完了。“锔锅匠”干活时,很少和人搭话,工具和手那么的和谐,手与工具,工具与手,一看有年头了,他们之间的情,不是简单几句说清的。破烂的东西经过他手的整修,重新投入生活中,给别人带来快乐。


一天下午,我将锅坐在炉子上,进屋去取东西,出来一看锅底烧红了,赶紧将瓢中的水倒进去,只听一声脆响,水顺着裂缝漏进火苗上,腾起一阵烟雾。锅坏了几天后,胡同里响起叮当的铜锣声,传来“锔锅匠”的吆喝声。这声音盼望好一阵子,我拿着坏锅,奔向胡同口的空地,看到“锔锅匠”的担子摆好,他和大家打招呼。“锔锅匠”看了我家的锅,他很快生起小炉子,拉着风箱,火燃得旺起来。“锔锅匠”拉开抽屉,拿出专用的器具,从里面捏出碎铁粉,放在坩埚中。将铁水倒入凹型的模子里,“锔锅匠”将模子扣过来,摁在锅的漏处不动,等铁水凉透了,堵好锅的漏眼,修补的锅拿回家使用了。


“锔锅匠”隔三差五地来,只要胡同里有吆喝声,各家准备好修补的东西来到空地。时间久了,“锔锅匠”对于大院里的人认得差不多了。


朋友大黑狗


这是夏天的一件事情,我第一次闻到恐惧的气息。那天大人不许孩子们出门,都待在家中不敢越过门槛。我和妹妹站在门前,她个子不高,脑袋刚过玻璃框子,眼睛受到各种小道消息的影响,露出惊恐的神情。我的脸贴在玻璃上,压扁了鼻子,观看外面的情景。


居委会下通知,镇上发现一条疯狗,不准孩子出门,怕被咬了得狂犬病。昨天晚上,妈妈下班回家时,就警告过我和妹妹,如果让疯狗咬了,患上狂犬病,就和疯狗一样。人变成疯狗,多么可怕,我不敢想后果。


胡同里静悄悄的,没见别的孩子们出来玩耍,只有几个向胡同外走的大人,手里拎着草筐,可能去市场买菜。黑子没有来,今天镇上打狗,它会不会遭殃,我真替它担心。黑子是流浪狗,谁也不知它的家在哪儿。每天上学的时候,它早早在胡同口等我们。我每次都喂它一块饼子。它看见我一出现在胡同口,就摇着尾巴跑过来,呼哧呼哧的声音,在向我表示友好的问候。我掰一块饼子扔向空中,黑子一个腾跃,张口接住下落的食物。一路走,逗着黑子吃完饼子。到了学校门口,黑子自觉地停住,不再往前走了。有时,我端着一个小瓶子,里面装上肥皂水,用一根废圆珠笔芯蘸一下,然后在另一边一吹,一个个晶莹、透明的泡泡,在空中颤悠悠地飘浮,黑子激动得汪汪大叫,想抓住游动的泡。


黑子偶尔在课间闯进学校里来,下课时,同学们在空地上玩撞拐。盘腿的时候,我的平衡性不好,总是不停地蹦。有的同学,单腿独立不动,好长时间。我的个子不高,力气不大,一般斗不过别人,撞几下子就被打败了。有一次鞋子掉子,惹得黑子冲着同学大声狂叫。顿时一片混乱,狗叫人赶,人追狗,狗撵人。直到上课的电铃声响起,坐在座位上,浑身是汗,被撵的同学在后面,恶狠狠地踹凳子,老师点名批评,说不允许这条黑狗再踏进校园一步。以后见着它来就打,碰一次打一次,碰两次打两次,绝不手软。


那天放学,我没回家,一个人来到校园边的杨树林,坐在一株树下,脑袋靠在树身上,闭着眼睛,听鸟儿一声声欢叫。我心里有事,对老师在课堂上的点名,其实很不服气。黑子没有咬同学,是他们打它,黑子才追人的。黑子很懂事,一般不惹是生非,平时连鸡都懒得撵。皮肤一阵痒痒,我睁开眼睛一看,一只小蚂蚁爬上了腿,我拇指压住中指,蓄势待发,放在膝盖上,等待前来的小蚂蚁。它不知前方有危险,只是一股劲地往前走,我猛地用力,弹出的中指,把小蚂蚁打出很远,落入草丛中。


这时,黑子不知从哪儿冒出,一路小跑过来。站在我的面前,黑子似乎觉察出什么,我不搭理它,它无辜的眼睛盯着我。林子凉爽,交错的林阴,遮挡巨大的阳光。树枝间隙漏下的光,在地上投下无数条光的河流。黑子的身上,也有几条光线。肚子里的气消退了,黑子摸透心思,恢复快乐的样子。一只黄蝴蝶在草尖上飞舞,黑子突然袭击,一下子扑过去,黄蝴蝶轻盈地飞走。黑子恼怒得嗷嗷大叫。我起身,背上书包,向林外走去。黑子马上冲到前面带路,草棵子被黑子撞得哗哗地响,惊飞的鸟儿,箭一般地飞向远方。


下午是在焦虑中度过的,镇上的疯狗到底被抓住没有,急切地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个年纪,正是孩子们疯玩的时候,憋在家里不准出门,我只好坐在窗台上,敞开窗子,望着窗外。


中午母亲回来吃午饭,说街上的警察出动,到处追打疯狗。母亲的讲述,不但没有增加我的恐惧感,反而激起了好奇心。我在电影里看威武的警察持枪,坐在三轮摩托里,追击逃犯。邻居老刘家的大姑爷,在派出所当警察,他弯腰时,腰间挎着枪套露在外面,枪用一块红绸子裹住。老师在作文课上,教导我们如何树立英雄的高大形象,我有一篇作文,就是写了电影中这一情景的。母亲说,现在见狗就杀,不管是疯狗不是疯狗。黑子我没见到,不知跑哪儿去了,我开始替它担心了。


我扶着窗扇,站在窗台上,向胡同口望去,明晃晃的阳光下,什么也没有。我的耳朵在寻找声音,特别是清脆的声音,如果枪声响了,说明疯狗被打死了,一切都结束了,黑子也就逃过一劫。胡同里的动静,我看得一清二楚,不知待了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黑子的影子。懒洋洋的下午,躺在炕上,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黑子一阵猛烈地奔跑,它竟然登上帽儿山,注视山脚下流淌的海兰江水,眼睛中流淌出湿润的泪水。一群乌鸦,铺天盖地压来,团团围住黑子。黑子和乌鸦变成一体,分不清乌鸦和黑子,在山顶如同一堆升起的黑云。朦胧中被妹妹摇醒,我被吓得大汗淋漓,嗓子里塞住东西一样,咽也咽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妹妹说:“杀狗了,黑子让他们逮住了。”


我爬起来,忙问在哪里,妹妹说绑在胡同外的电线杆子上。我向胡同外跑去,远远地看到那里围了一群人。


电线杆子是一株剥皮的松树,周围一片空地。孩子们天天在这里玩耍,踢格子、藏猫猫时,电线杆子是家门。游戏一开始,找人的孩子,脸朝电线杆子,双手捂住眼睛,大声数数,数到十后转身找人。黑子常和小朋友们在这里玩耍,有时我去找人,黑子在前面跑,我跟在后面,很快就找到了被找的人。同伴提出强烈的抗议,说这样不算能耐。


我跑到人群的后面,透过缝隙看到的是一幅惨痛的情景。勒狗的几个人中,一边抽烟,一边交流这条狗太老实了,一点不反抗被逮住了。一个双手倒背的人,指甲很长,穿着一身黄军装,长统黑靴子,手中还拎着一根粗大的木棒子。黑子被勒死了,一根铁丝捆住脖子,四条腿无力地耷拉下来,粉色的舌头,伸得长长的,嘴边有些黏液淌出,地上有一片尿迹。我不敢想黑子绝望的叫声,它挣脱不了铁丝的束缚。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说这狗可炖一锅狗肉汤,有人说是疯狗,他们说得有滋有味,没人注意到我咬牙切齿的神情,也不知我和黑子是好朋友。


我不等人群散了,向反方向跑去。


学校的操场空荡荡的,学生放学回家,篮球架下已无人玩球了。我坐在大门前的石柱子下,两手抱膝,头埋在膝间,泪水控制不住地流了出来。在这个世界上,从此再也听不到黑子兴奋的叫声了,我再也不能和它一起玩耍。


我抬头时,天边喷出的彩云,染红半拉天空。色彩形状不一,有一条黑子样的云,在向我奔过来。这可能是大人们说的魂吧,它是黑子不肯散去的魂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通日报数字报纸文章
乡土散文:消失的锔锅匠
古老手艺------ 补锅匠
14-胡同的吆喝声
补锅匠
散文《远去的匠人哟喝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