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策 | 《绿皮书》给我们的启示

转载自3月15日《人民公安报·剑兰周刊》

《绿皮书》给我们的启示

张策

就在美国第91 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布的前两天,我刚刚看过今年获得最佳影片的《绿皮书》。这是一部主题深刻但拍得相当轻松的故事片,轻松得甚至让看惯了刀光剑影重口味的观众感觉不过瘾。

说它主题深刻,是因为《绿皮书》讲的是反对种族歧视的故事。片名《绿皮书》就源自上世纪60 年代美国一本充满种族歧视色彩的导游手册。在这本手册上,标明了黑人可以使用的和“不欢迎”黑人的旅馆、饭店等等。说它拍得轻松,则是因为它把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处理得轻描淡写,甚至充满了喜剧色彩。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白人司机,一个绅士范十足的黑人钢琴家,共同的旅途,雇佣的关系,磕磕碰碰的小矛盾,一切都化作了云淡风轻的故事情节,但应该表达的内涵也都融合在其中了。

可以猜测得到,《绿皮书》肯定会在美国社会里引发各种议论。编导这样轻松的处理方式也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但在我看来,《绿皮书》还是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那就是当我们面对某一个相对沉重的主题时,我们可不可以在艺术上采取更丰富更多样的处理方式,在主题正确的前提下,追求不一样的艺术风格。

在公安题材影视创作中,我们面对的故事素材往往是沉重的。很多

时候,我们的创作甚至会伴随着眼泪的。以严肃的态度书写沉重的故事,把一种可以震撼灵魂的精神力量传递给观众,毫无疑问是创作者的社会责任。但是,如果仅仅在作品中传达出沉重,会不会在客观上削弱我们要激励起更昂扬的斗志的初衷?特别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单一的沉重对于众多的青年观众来说,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有多大?会不会产生敬而远之的问题?既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在作品中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正能量,就一定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问题。

其实在公安题材影视的创作中,已经有过很好的范例。2003 年,有一部名为《警察有约》的影片问世,我认为这是一部被低估了的优秀影片。轻松活泼的主题,生动感人的故事,喜剧风格的完美呈现,通过一个善良而有点软弱的青年社区民警的恋爱故事,表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鲜明主题。而这部影片之所以被低估,之所以影响不大,大概就是因为它不够沉重吧。

这应该是我们在重大主题处理上的一种误区。这个误区是编导者和观众共同造成的。影视艺术风格的成功与否,较其他艺术形式来得更加直接而毫不客气,俗话说“遥控器掌握在观众手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是在电影院,观众不高兴也可以立即退席。编导者要时刻揣摸观众的心意,但是,有意识的风格突破,仍然是创作中必须要考虑到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欢迎阅读《绿皮书》
【十年最好电影之一】奥斯卡都没错过《绿皮书》,你能吗?
《绿皮书》观后感:黑白只是表象,人性相通才是本质!
《绿皮书》:穷人的本份和富人的修养,就是成年人的体面
自《撞车》以来最逊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为什么我认为《绿皮书》很平庸,却还是推荐大家去电影院观看它?| 电影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