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妙好文
 
寒花①葬志
                             (明) 归有光
【原文】
    婢,魏孺人②媵③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④;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⑤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简介】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三十五岁才中举人。以后八次考进士都未被录取,于是迁居嘉定(今上海嘉定区)安亭江上讲学,人称震川先生。六十岁时中进士,授浙江长兴县令,官至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四十卷。他极力反对当时文坛上的复古倾向,是明代后期有名的古文家。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其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富有情感,内容多宣扬伦理道德,间亦对当时腐朽政治有所暴露。
     这篇短文描述了婢女寒花的天真纯朴,表达了作者对寒花的思念之情。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寥寥数笔,人物形神毕肖。文字淡雅,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与作者的另一名篇《项脊轩志》一样,写的虽都是些身边小事,但都发诸真情,感人至深。正如王锡爵所评论的那样,“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注释】
  ①寒花:婢女的名字。②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③媵: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这里指随嫁的女子。④瓯:盆盂一类的瓦器。⑤奄忽:急遽。
  
【译文】  
   婢女寒花是魏孺人随嫁的女子。死于嘉靖丁酉年五月四日,葬于大丘上。她侍奉我而没有到最终,这是命运啊!
  寒花刚随嫁我家时,年仅十岁,垂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长长的深绿色布裙。有一天天气寒冷,家里烧火煮熟了荸荠,寒花把荸荠削了满满一盆。我从外面进来,拿了就吃,寒花端走荸荠不给我吃,我妻子魏孺人笑她会逗趣。魏孺人常常让她靠在小桌边吃饭,吃饭时,她的眼睛忽闪忽闪地,魏孺人又指给我看,觉得好笑。
  回想那时,转眼已过去十年了。唉,真令人悲痛啊!
     
【赏析
    读归有光的文章,每每有神崩骨摧之感。惟其《寒花葬志》,凡一百一十二字,读之使人欲涕。名义上虽为纪念女婢,实则字里行间,写下的尽是对亡妻的思念。
    寒花是作者妻子的陪嫁丫头。作者能为一个地位低下的婢女写墓志,寄托自己的哀思,已经不同寻常,写法上又如此不落俗套更是少见。它既不写寒花对主人的奉献,也不写她的优良品德,只是简单地记叙了十年前极细极微,不为人注意的琐事:初来时的年龄与衣着;削荸荠不与主人吃的憨态;独倚几旁吃饭时表情。仅此就勾勒出一个身为奴婢却不知什么是奴婢的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这比说些伤痛的话实在得多,感人得多。 
    他的文章不加雕饰,风格朴实,感情深笃,风味超然.黄宗羲说:"予读震川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往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垠."文章虽仅112,但作者捕捉了日常生活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的细节特征,细致入微而又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小女孩的娇憨之态,表达出作者浓郁诚挚的情感.  

寒花葬志表面记叙的是婢女寒花,实际上也透露了对自己妻子的思念,淡淡思念之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寒花作为妻子的婢女,自然经常相随,所以有些回念的场景自然寒花与妻子相伴。试想当寒花不予荸荠,妻子视之而笑,归有光有何感触?定是相视而笑,家庭的温馨刹那盈于一室;三人相伴吃饭,看寒花眼珠转动有趣,互相而笑,也是亲情满怀。其文字字句句却有深情厚意。
十年光景一挥而去,故人已茫茫。不思量却是难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归有光 《寒花葬志》
《寒花葬志》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文言观止丨集英咀华——归有光《寒花葬志》
归有光 寒花葬志
《项脊轩志》课件优秀教学课件PPT
归有光《寒葬花志》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