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拯,在历史的时空里飞翔成巨人

包拯,在历史的时空里飞翔成巨人

 

 

 

1

 

历史的容器虽大,容量却总是恒定的,不会随着时空的堆垒而轻易扩容。时间在向前走,在这个看不见的容器里,有人客观地留下了,有人先大后小,有人先丰满后干瘪,有人很快消失不见,很少人能像包拯那样,在令人惊异地变大,以致成了巨人。一个巨人的产生背后,是多少曾煊赫一时的人物发黄朽去,只在二十四史里留下干尸一样可怖的名字。

 

说起包拯,还真得拎出时下的一个流行词语——“揭秘”——来用一下,论品质,并不很高;论官职,并不很大,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却弄出如此风生水起的名声,令人称奇不已。他没有做过丞相,可戏剧里却一声声唤他“包相爷”;待制本是个虚衔,可舞台上高呼着的“包待制”,却让人感到那“待制”大得了不得;本是一个喜欢砚台羊毫的读书人,他的脚边却摆着三口铜铡……他的错位形象,活在小说,活在舞台,在正史和民间传说两种不同形式的版本都栩栩如生,如果要在三百年宋王朝找出两个真正家喻户晓的人物,只要真正把投票权交到老百姓手里,怕要数包拯票数最多。岳飞是民族危亡时期的英雄,用血与火铸就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包拯靠什么呢?我想送给他四个字:清,廉,刚,孝,不知能不能算作“揭秘”课题中得到的准确谜底。

 

 

2

 

谜底之一:清。

 

清与明结伴,公生明,明是公的基石。包公是清官,能清,是因为他深知公心最得人心。包公在历史那双秋波里特别被钟爱,因为他有一双清明如镜的眼睛,这双眼睛能够明察秋毫,洞悉幽微,如火如炬,能照破被时光尘封的冤情,能鉴洗种种诡计隔断的冤狱,在他的面前似乎没有沉冤难白的案情。有人说,这是他的神勇,他的智慧,这固然重要,可我觉得比这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责任心。古代社会,官员的眼里,小民如草,因此,草菅人命也就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大惊小怪了。但是,在包公的眼里恰恰相反,百姓事大,天不可欺。包公敬侍百姓如天,他对历史有着深深的敬畏感,正因为如此,他才清澈如玉,才如此的魅惑着民众的眼睛。

 

《宋史·包拯传》只记载了包公“断牛案”一例。这是个奇案。那时,包公刚刚任天长县知县,一个农民兄弟牵着一条牛来报案:牛舌头被人割走了。牛是靠舌头卷草才能吃草的,没了舌头,吃不了草只能饿死。包公察看一番,就对那兄弟轻描淡写地说,回去把牛宰了卖肉吧。在宋代,私屠耕牛是犯法的。第二天,有人击鼓报案,说他的邻居把自家的耕牛私自宰杀了。包公升堂,问明情况,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兀那奸贼,为什么要割人家的牛舌头又来告人家?”告状人大吃一惊,乖乖地叩头求饶。

 

包公神断的英明就从这惊堂木这咔嚓一响开始的,很多人对此惊叹不已。包公说,没什么奇特的,这分明是一桩因仇诬告案,以仇引仇,案犯就自动出来了。

 

包公断案的神明,源自他嫉恶如仇,隐恶必发,惩恶必严,除恶务尽的廓清乾坤的宏图大志。扬善必须除恶,除恶才能让百姓在朗朗乾坤下享受到做人的尊严。而这些,恰恰是人民最为期盼的。包公最懂人民,而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把正义的宝牢牢地押在包公的局上。于是,在艺术作品里,包公断了最棘手的《铡美案》、《乌盆记》、《狸猫换太子》等等案子,他顺带就有了“四大名捕”和三口铜铡的行头。这些案子史书无载,但是,却在百姓的口头津津乐道,久传不衰,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沉冤莫白,伸手求救,高声呐喊。

 

包公,您虽然脸黑,我们也爱您!

 

 

3

 

谜底之二:廉。

 

廉生威,戏台上官员出行时衙皂们的那一声拖着长音的“呜喂——”的喊喝,似乎只有包公才配使用,其他的官员的喊喝似乎是底气不足给自己壮胆的喊叫。当然,廉洁的官员都在那一声喊喝里名副其实,只是包公最配罢了!

 

一个官员要能够做到廉洁,要有这样几根硬骨头挺得住。第一根骨头是甘于清贫,远离奢华,跟锦衣玉食形同路人,跟香车宝马襟裾不连。第二根硬骨头是不同流合污。官场的莲花也开在污泥里,有圈子,有队列,有利益共同体,有荣损一体化,不同流合污就表明你形单影只,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倒地而折。第三根硬骨头是独立的道德支撑和人格风范,他会在自己的灵魂走向和行事风格上如晴空一鹤,雪地红梅,春笋峭立。那个行走在千年间的包公一身都是硬骨头,是那霜风雪岩间卓尔不群的松柏。那个“峭直”的包公是遗世独立地的,所以,他敢于“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他敢于领着一家人过着如“布衣时”的日子。

 

人天生是物质的奴隶,一个官员更是容易在这个奴隶脖子双脚上套上黄金的枷锁。天生万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难以抗拒的魅力。很多人善用万物,很多人却跪拜在物质面前叩头不止。要抗拒住物质的诱惑,是要有一种神奇力量的。

 

端州产名砚。端砚和宣纸、湖笔、徽墨皆为“文房四宝”中的上品。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爱上它们,是一种天然的需求,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包公任端州知州时,却不带走一方砚,成为千古奇谈。

 

过去,凡任端州知州的都会在上输朝廷端砚的贡品数量之外,搭车十倍以上地征集数量,成为阿附朝廷权贵的贿品,自己再贪占一些藏入家底,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包公上任后,随即废除陈规,不准多征收一块砚。百姓感激莫名,在他离任时,偷偷地在船舱藏下一块砚台做纪念。船行羚羊峡口时,不料暴风骤起,白浪翻卷,船只剧烈颠簸。包公不解,想自己一向为官廉明,怎么会在告别时江河不平?包公查明缘由,愤怒之下随手将那块端砚扔进江中,顿时风平浪静。随后,落砚处慢慢生起一片砚型沙洲。那块沙洲上,至今仍建成有“包公楼”,游人如织。端州,就是现在的广东肇庆。

 

一块文人案头用品,却被如此决绝地摒弃,没被物化的包公才得以精神插翅腾飞。

 

 

4

 

谜底之三:刚。

 

无欲则刚,刚和欲始终在人灵与肉的一体上纠缠着,难以分割。对于包公来说,“欲”具有鲜明的二重性,一方面是他物质欲望的最小化,“苟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另一方面是他的欲望滔滔,他要把“王法”高高祭起,铲绝人间不平事,把邪恶奸佞等“牛鬼蛇神”踏为齑粉。从这个意义上讲,欲望的双重性,在包公身上走向两个极端。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身居高位,手握权柄,心怀正义感,那么将怎样对待这样集中情况呢?当平民作恶时,当同僚作恶时,当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为所欲为包庇罪恶时,你将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呢?我想,你一定会对第一种情况怒不可遏“该出手时就出手”,干净利落,绳之以法。对第二种情况呢?投鼠忌器,首鼠两端,放人一码,徇私枉法,通风报信,狼狈为奸,至少很难以拿出第一种类型的勇气勇敢来。那么,面对第三种情况呢?战战兢兢,三缄其口,曲意逢迎,助纣为虐,高呼圣明,最后保全自己。

 

面对后面两种情况,包公怎样做的呢?

 

“三司使”长官本是个像模像样的朝廷命官,管理着国家的财政。东京府有一个叫刘保衡的生意人开酒坊,蚀了本钱儿,欠下官府小麦折合现钱一百多万贯,无法偿还。时任“三司使”的刘方平下令逼迫刘保衡变卖家产,暗中指使人贱价为自己买下刘保衡的家产。对朝廷命官的巧取豪夺行为,身为谏官的包公极其震怒,措辞严厉地上疏参了刘方平一本,刘方平被罢官。

 

刘方平在朝廷不算小官,可历史上不是名人,宋祁被赶下封疆大吏的宝座,包公更加绽放光彩。

 

写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宋祁是北宋的才子,“兄弟同榜双状元”,名人,任过工部尚书,曾和欧阳修一起编撰新《唐书》,但生性奢靡,曾因“点华灯拥歌妓醉饮”两日,遭到他哥哥的斥责,仍无悔意。在四川任职时,更是奢华糜烂,每顿饭不少于三十六味菜,蓄养三十二名侍女供其享用,平民家女子稍有姿色,必纳为小妾。满朝议论纷起。包公对宋祁的官德甚为不满,多次上书朝廷,严厉抨击他的丑行,直至朝廷罢了他的官职。

 

包公的眼里揉不下沙子,视公敌为私仇。他战斗的旅程中,没有跋涉不过的高山激流。他斗争意志的坚决和韧性,成了他检验生命硬度的磨刀石。他曾力参任弁,使这个滥用职权、让兵丁为自己干私活的汾州知州被发配千里之外。他曾七斗王逵,把这个很得皇帝信任却是百姓的“阎罗州官”拉下马。他参奏时总很忘情,慷慨激昂之际甚至把唾沫星子溅到了皇帝的龙袍袖上。他甚至不认为“强词夺理”是个贬义词,对皇帝的袒护和处罚不到位,毫不让步,连皇帝也不得不苦笑着为了法律而对他“让步三分”。

 

张尧佐是皇帝宠信的红人张美人的伯父,凭着侄女的走红而任总理国家财政的三司使,接着加封他为节度使,进而升任宣徽南院使。包公认为,张尧佐是个无能之辈,滥加重用只会误国误民,因此,他每升一次官包公就参奏一次,一次比一次激烈,弄得皇帝为一个美人在满朝臣子面前抬不起头,不得不以治理“庸懒散”的名义,罢了张尧佐的官儿。

 

一个通体透明的“黑包公”,有时在皇帝的眼里就是他的镇朝之宝。

 

 

5

 

谜底之四:孝。

 

百事孝为先。科举选士之前,从汉代到隋朝,国家选拔人才“孝顺亲友”的“孝”一直是第一标准。孝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是根深蒂固的基石。孝是成功人士的第一级台阶,向上的第一块砖石,国人始终把它作为衡量人的重要尺度。在科举时代,包公用行动把孝文化忠实地演绎得淋漓尽致。

 

民间流传包公大义灭亲铡包勉,在戏剧的张扬中,我们知道了包公孝嫂的动人故事。其实,那是虚构,包公真正大孝双亲的故事反而被湮没了。

 

包公在宋仁宗天顺五年(1027年)中进士,朝廷先授予他“大理评事”,接着擢升江西建昌知县,包公都辞官不就。原因是他有年事已高的父母无法随他到任所生活,需要人在家照顾。说起来,包公还是地道的官二代,他的父亲官至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高干,因年事已高辞官在家。包公原有两个哥哥,在此之前都病逝了,这样堂前尽孝的责任都落在了包公的肩上。包公大孝,“父母在,不远游”,直至父母双双去世,他又在父母的冢前结草庐守孝三年,此后还每天盘桓在父母坟茔周围,伤心垂泪。

 

包公的至孝让熟悉他的人感动莫名,很快传到京师,闻者莫不为之感叹。父老乡亲们竭力劝谏,请他节哀赴任,报效国家,他才无限留恋的离开故园,赶赴京城候职。

 

民间有语,说不孝的人不能做朋友。史实证明,不孝的人也难以大忠。

 

 

6

 

包公的大孝大忠大爱,来自于他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信仰以及他对历史与人生的洞悉。他现在留存于世的唯一一首诗写作于在端州任知州的官舍里。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他的政治宣言书,充满着豪迈正气和朗朗豪气。

 

《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遗来者羞。

 

实在说,这是一位为自己怎样做官做什么样的官完全做好准备的人,并为此充满信心。他更明确知道,像他这个级别的官员一旦官德失守,是要受到历史审判的。

 

包公为自己选定了参照的高标准人物,就是那个被唐太宗赞为可以让自己知得失的魏征。皇佑二年(1050年),包公升任天章阁待制,他精心选取魏征的三篇奏议用蝇头小楷抄写下来,奏呈仁宗,表明自己做谏官一定要以魏征为榜样,敢于进谏,敢于负责。

 

包公不仅为自己的誓言负责了一生,还对后代子孙立下毒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朴素的家训,让历史上汗颜的官员何止千万?

 

千古一包公,我们看到的是历史深处闪耀的一块乌金。

 

世界每年都有纪念包公的活动,我想这些活动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呼唤,有一天这些活动的意义忽然转变成告慰,那么包公“喂哑哑——”喊叫着的灵魂也就释然了。熊西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公是否存在
关于“老包”与淮阳的话题
被“黑化”的包公形象:包拯断案有多神奇?包青天称号从何而来?-今日头条
包拯: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94:香花墩上的包公祠
历史上的包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