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选调生》(二):周而复始的基层工作中,藏着选调生成长的秘密

文|向阳而生

2019年4月10日,刘旭峰所著《选调生》这本书的出版,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选调生十大新闻”之一。

2020年4月23日,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主办的2020年河南省“书香中原”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和“版权宣传周”及第27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该书成功入选“最受读者喜爱的十本好书”,排名第三位。

足见这本书的影响力。

接回上一期,说到主人公丁晨辉在乡镇办公室、财税组工作不如意,去到省城“闯荡”一个月后,终于认识到,原来乡镇并不是全如自己之前认为的那样不堪,大城市也并非靓丽美好毫无瑕疵。

迷茫期过后,丁晨辉回到家乡,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开始了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去工作,开始了真正的成长和历练。

01

暴雨抢险:初次体验工作中的自我价值

一日夜里,突降暴雨,乡镇需要组织干部对村里的受灾群众进行紧急转移。

有一户老人家,迷信地认为,自己的房子已经好几百年了,坚固得很,就是不肯离开,撤离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

后来,党委书记赵清明也来了,好说歹说,就是劝不动。后来,赵清明见情况紧紧,一声令下,直接要求把老人给抬走。

就这样,一群镇村干部把老人家抬出了老屋。老人正谩骂着,忽然就听到“轰隆”一声,他的老屋倒塌了。如果再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一夜的紧急撤离转移,虽然村里受灾严重,好在人员没有伤亡。

劳累了一个晚上,丁晨辉觉得,自己总算是给老百姓出了些力,贡献了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觉得很有意义和价值。

02

荣当团委副书记:第一次有了职务

丁晨辉的成长和进步,通通都看在领导眼里,很快便得到了他的第一个职务——团委副书记。

虽说职务不高,但却是对他的首次认可。

丁晨辉继续开动脑筋,想要给老百姓谋福利。

对于一个村来讲,富裕和稳定就是包村干部所面临的两大任务。

丁晨辉自从开始包村后,只要没事就往村里跑,看到底能给村里做点什么。

很快,他就发现了,村里有一个废旧鱼塘。想着如果在这里搞渔业养殖,应该是个不错的致富途径。

后来了解到,农户之所以不愿意继续搞渔业养殖,主要困难在于资金贷款问题。

于是,丁晨辉积极向镇里反映,并与农村信用社取得了联系,以政府背书作为担保,成功帮助村民申请到了贷款。

就这样,鱼塘轰轰烈烈地又搞起来了。

期间,自然会有各种坎坷。

一日,又是突降暴雨,鱼塘水位上升,鱼都跑了,很多村民都来捡便宜,让鱼塘主苦不堪言。

陈镇长作为包村领导,丁晨辉作为包村干部,各司其职,赶紧联系技术人员,同时号召村民不要“落井下石”,请求把捡到的鱼都送回来。

这次暴雨,初步统计鱼塘损失了大概有两万多元。

这些费用,镇党委赵清明书记表示会再协调镇里的信用社追加部分贷款,贷款产生的利息由镇政府来承担,以减轻农户负担。

后来,县里的技术人员认真查看了鱼塘周围的情况,特别是被冲垮的地方,然后拿出了解决方案——在被冲垮的地方重新用水泥混凝土加高加固,对鱼塘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技术人员建议鱼塘主参加农业保险,万一再次发生灾害,不至于损失太大。

同时提醒鱼塘主,夏季的时候要注意暴雨,及时调低水位,以防水灾。

通过这件事儿,丁晨辉意识到,发展鱼塘,受到的制约因素以及风险程度,各项指标综合下来,并不是一个适合全村搞的经济。

后来,他和好友杨高远经过深入调研一拍即合,认为在村里种植药材白芷,是一个更为可行的致富之路。

实践证明,他们的这个思路可行,农民也因此都收获颇丰。

这是致富方面。

关于稳定,丁晨辉认为,要想更好地开展农村工作,就得知道农民到底心里在想什么,所以,他建议,在村里设置一个意见箱。

然而,当时丁晨辉所包的魏庄村,“村两委”不合,刚一开始,就剑拔弩张有人捣乱。

捣乱最厉害的,一个是“墨镜”男,一个是瘸子乔振华。

说到“墨镜”男,惹事的地方处处都有他。

只见村里正在开党员大会,墨镜”男又过来凑热闹,皮笑肉不笑地说:“我来反映问题。我家的房子下雨漏水,你们管不管?我整天在家闲着,没活于,你们管不管?还有,我家的羊前段时间丢了,到现在还没找着,你们帮忙找找吧?还有,我家的鸡这两天也死了好几只,你们给赔吧……”

后来才知道,“墨镜”男正是村主任派来捣乱的。就因为“村两委”不合,村支部书记想干点啥事儿,村主任都在后面指使人捣乱,搞的整个村子都乌烟瘴气。

至于乔振华,最开始,也爱随时跳出来刷存在感搬弄是非。

虽说背后有人故意指使,但他之所以轻易能被鼓动,还是因为自己身体残疾整日没有正经事儿可干。

后来,丁晨辉通过反映情况,积极对接联系了一家残联企业,招聘乔振华进去务工,同时,帮他申请了残疾证,每个月还有适当的补贴。

一个人有了工作,就不会整天闲着生事儿,而且工作后有了收入,生活也不成问题。所以,乔振华后来就再也不乱找村里麻烦了。

这无形中就给农村工作提供了稳定的后方大环境。

 丁晨辉意识到,大多数农民是纯朴善良的,但是不可否认,也有少数农民的素质比较低,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唯恐天下不乱,总希望找点事来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

所以说,上面的一些政策措施,如果照抄照搬放在基层,未必都完全适合。

03

既要脚踏实地、亲自调研,又要及时沟通掌握最新信息

为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镇里决定通过发放补贴,鼓励村民种植白芷药材。

来到丁晨辉包的魏庄村,一大早,乡镇工作人员就集合来到村里,说要具体丈量一下土地,根据丈量数据来分发补贴款。

村支书毛金豹觉得镇里不相信自己上报的数据,很不服气。

包村镇长说,凡事都要实事求是,他们也是工作需要。

没想到,最后镇干部测量出来的土地数据,和村里递交上来的,果然存在不小的偏差。

原来是负责丈量的小队长把和自己有关系的几家数据都虚报高了。

村支书老脸实在挂不住,但这也充分说明了,有些事情最好自己去调查,不能光听汇报,只有亲自调查了才能得到真实的情况。

后来,药材丰收了,本地收购商又恶意压低收购价格,村民不干了,开始闹事。

丁晨辉想到,当初在外考察调研的时候,安徽亳州那边有收购商,非常需要优质药材,联系沟通后,他们愿意出比本地收购商更高的价钱,诚意满满。

就这样,药材销路问题就解决了。

事后,丁晨辉总结说,信息太重要了,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整个社会已经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做什么事,如果不掌握信息,眼前一片黑,那就很难取得成功。

04

禁烧工作:解决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事半功倍

村里的“禁烧”工作,是每年的重头戏。

一开始,这项工作由镇村干部轮流值守,发现焚烧秸秆的火情,立刻组织人马去扑掉。连续几个晚上下来,镇村干部都苦不堪言。

尽管各种宣传海报、喇叭都说,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破坏土质,可是,农民为了图方便和省事儿,还是会时不时趁人不备就把秸秆焚烧了。

后来,丁晨辉无意间听到有群众反映说,实在是收割机把秸秆留下的高度太高了,如果能低点儿,他们也不愿意焚烧。

可是,收割机如果把秸秆留得低一点儿,他们就要费更大的力气,成本会更高,利益当前,收割机方面不肯让步。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丁晨辉积极向镇里反映情况。最后,镇里发布通告,要求收割机把秸秆高度留低点儿,否则,村民可以不给钱。

这就解决了农民焚烧秸秆的根本问题。

不知不觉中,玉米露出了尖尖的小芽,又过了几天,抽出了两三片叶子。

一般来说,玉米只要发了芽,禁烧工作基本就结束了。

毕竟,如果再焚烧秸秆,就有可能损害到刚发芽的幼苗,农民比其他人更关心自己的庄稼。

所以说,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善于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唯有这样,才能找到根本解决办法,才能“一劳永逸”,而不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05

基层工作心得

丁晨辉一直在反思,农村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不好解决?为什么很多事情阻力重重?

除了极个别人兴风作浪外,关键就是农民的气儿不顺,反映的一些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或者说是镇、村两级干部的“懒政思维”在作怪。

还有,农民的小农意识、狭隘思想还是普遍存在的,很多时候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十分迫切,但无疑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丁晨辉总结,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工作不能光靠意气,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依靠经验,要学会随机应变。

要想做好基层工作,需要经常主动深入群众,解决他们的问题。

在年复一年的基层工作中,他一方面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帮助农民致富,另一方面,针对村民遇到的困难,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解决。

渐渐地,丁晨辉得到了百姓的认可,自身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政治上逐步走向了成熟。

06

走向领导岗位

丁晨辉一直是一个积极进取、不甘于满足现状的青年。

参加了一次公开遴选,原本顺顺利利的,后来当地县领导节外生枝,怕外界议论他们不重视人才,把遴选考试之路给彻底堵死了。

无端受挫,虽心有不甘,但是,丁晨辉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夯实自己,安下心来,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每一件事。

苍天不负有心人,市委办向丁晨辉伸出了橄榄枝。

丁晨辉从一名最基层的选调生,最终提档升级,“落户”到了市委办,他的成长之路,值得选调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和学习。

一是善于总结。

每次工作结束后,丁晨辉都会反思,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到位,如何进一步改进。

思考了,就会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更好的指引,工作就能越干越顺当。

二是勤于学习。

不少时候,尤其是晚上,如果没有人来找,丁晨辉就躲在屋中看书,写日记,偶尔也练一练书法。

他说自己看过一段话,很受启发:

时间是无情的,也是公平的;当你蹉跎岁月的时候,几年后,你将一无所获;当你抓住时间的时候,同样是几年后,你将会得到很多。都是一样的时间,与其蹉跎岁月,何如抓住时间? 

三是笔耕不辍。

不论是机关单位还是乡镇基层,做任何工作,笔杆子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一点上,丁晨辉积极听取了陈秘书的教导,一直未敢忘记,也没有放弃自己在文笔方面的锻炼。

有时间就写信息,经常发表,一来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二来,在公开选拔考试中,也能游刃有余,为日后进入市委办工作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了,关于练笔这一点,是非常考验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个苦差事儿

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能突破自我,放弃安逸,不断上进,才有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

至此,丁晨辉作为选调生,在工作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了,那么情感呢?他经历了怎样的情感纠葛和选择?又会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让我们继续关注,下期再会。

The end






相逢不易,点完“关注”点“星标”,
未来找我不迷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出乡镇 回到乡镇
湖北松滋 / 杨宏 【中篇小说】《村官轶事(十六——二十)》
莫让恐吓式禁烧标语伤害群众感情
【抗疫日记】这份感动,萦绕心间|义工联理事林四海的驻村日记之二十九
【龙江作协】王水华︱书记的春天
基层领导的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