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本忠团队发展构建深红/近红外AIE材料新策略:更小的共轭体系得到更长的吸收和发射波长

来自“CBG资讯”公众号每日推荐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科研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Adv. Funct. Mater.201424, 635.; J. Mater. Chem. B, 20175, 1650),成功发展出一类具有更小的共轭体系但吸收和发射波长更长的深红/近红外发光分子。该类分子结构简单,合成简便,采用的单体是商业化的4,7-二溴苯并[c]-1,2,5-噻二唑(BT-2Br)和易得的二芳基胺衍生物。其合成策略通过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直接把芳香类仲胺和BT-2Br偶联,得到结构精简的对称分子BT-2ATPEBT-2NATPE。该工作采取了由Pd2(dba)3RuPhos组成的催化体系,克服了仲胺位阻大反应不良的问题,反应产率高达79%该策略同时能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比例得到可供修饰的不对称结构,有助于针对不同应用情况的需求来修饰分子(图一)。



图二目标化合物BT-2ATPEBT-2NATPE的光物理性质

(来源:Chem. Sci.


在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之后,作者首先对目标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图二),该类分子表现出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以及聚集诱导荧光增强AEE现象,其发射波长落在670-680 nm的深红/近红外波段之内,固体下的荧光量子效率高达30%~40%。有意思的是同课题组之前发展的分子(TTB)相比该类分子虽然分子结构和共轭程度变小,但其吸收和发射波长却明显红移。以BT-2ATPE分子为例,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2 nm,分子最大发射波长达到674 nm,明显长于TTB分子(最大吸收波长:471 nm,最大发射波长:616 nm)。

 

通过一系列分析,作者将该现象归因于分子中的电子给体和受体距离缩短而导致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增强。该类分子内的ICT主要来源于给体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向受体单元BT的转移。对比化合物TTB中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被较多的苯环离域,其给电子能力被削弱。而目标分子BT-2ATPE直接将仲胺的氮原子和BT单元的桥联,相对于TTB不但可以增强ICT作用,直接桥联导致氮原子上其它苯环与BT单元位阻增大,也限制了分子内转动而削弱了TICT效应,巧妙地避免了对荧光的猝灭。该假说通过Lippert–Mataga方程、ET(30)方程以及激发态偶极矩计算等手段得到进一步验证。

点击原文链接https://www.chembeango.com/zixun/24406看完整内容,了解更多新鲜资讯,搜ChemBeanG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荧光染料
光学顶刊《Nature Photonics》:量子产率>20%的高效OLED!
SiR-azide硅基罗丹明-叠氮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
研究人员构建出靶向Aβ蛋白的近红外荧光小分子探针
远红外线的作用
溶酶体靶向硅基罗丹明近红外荧光探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