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女儿对谈:请保持受教的心态

本文导读:

一个人长期保持善学、谦卑和乐观的求教心态非常必要,因为这种心态是面对未知应对明天的最佳工具,更加契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在众多军史学家探讨解放战争迅速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重要原因时,其中一个因素被反复提及,那就是悍然发动内战的蒋介石,自身贵为“国民政府”总统却经常越级指挥部队作战,进而不断导致将领离心离德、战局持续恶化。


论及这一条,有一个鲜明例证,那就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夏末,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部队12万余人从鲁西南长驱近千里挺进江汉大别山地区。在此之前,战场主动权毋庸讳言是属于国民党军一方的,无论全面进攻还是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敌人始终以重兵集团把我军封堵在根据地之内,企图将供养部队提供兵源的根据地消耗殆尽。即便出现了1947年5月著名的“孟良崮大捷”,我军被迫内线作战并节节退守的局面也始终未能改善。

因此,刘邓大军的突然南下,就是要大胆穿插展开外线作战,把战火烧到敌人家门口,以便更多吸引围剿各根据地的国民党军主力回援,为各战区兄弟部队扭转战局做出贡献。按照伟人的说法,“就是要拿精锐的主力部队去拖敌人,把敌人拖垮!”

根据王树增先生《解放战争》一书中的记述,我军的战略意图并未完全误导对方高级将领的判断,尤其是当时身处武汉的白崇禧就迅速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化解之策。一是围攻各根据地的主力不得擅自调动,相反还要继续加大攻击力度,坚决不被“调虎离山”;二是迅速在大别山区实施“坚壁清野”“保甲民团”等残酷措施,让刘邓大军得不到补充和休整,要么被消耗殆尽,要么大败而回。

但战争绝非单纯的军事角力,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双方统帅心理上的一场“总体战”。伟人之所以敢出此险招拿主力部队去冒险,就是看准了敌方阵营内部的倾轧内耗,预判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无法得到完全信任,更无法全力展开有效的军事行动。

果然,蒋介石本人自恃从1922年起就带兵打仗的“卓越眼光”,全盘否定了白崇禧建议,不断越过“国防部”直接调动各战区部队,尤其是围攻山东根据地和留守陕南豫西的部队,要求他们就近驰援大别山。待到上述两个地区兵力空虚,我军“陈谢”与“陈粟”两路大军就在此处突破展开外线作战。三路大军在敌人后方形成“品字阵型”相互策应,先后取得“沙土集”等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因此军事史学家才会将这一时期我军的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定义为“伟大的战略反攻”。

蒋介石在1945年发动内战时,依仗的是麾下四百多万军队和大量美式装备,以及英美对他正统地位的承认,所以他决心在短期内排除内政外交方面的“杂务”,集中精力研讨军事问题。这种“短平快”的目标,取决于他既有明显军事优势,更有对自己军事能力的自信,当时所有的地方军阀都已服从归顺,大部分主力部队将领都是他的黄埔学生,他本人也更喜欢听将领们称他“校长”。“校长”被叫得久了,内心就真把自己成了学识渊博的权威,习惯以“剿匪专家”自居,乐于亲自下厨越俎代庖。以至于美军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善意提醒他“最好让属下年轻的军事家们施展才华”时,反而搞得两人不欢而散。

事实上当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奉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把包括军事在内各个领域的要务交给真正的行家里手去办。须知从1922年蒋介石当上粤军第一军参谋长直到二十多年后,无论国际国内的军事形势还是共产党武装的规模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他本人也早就从一线将领蜕变成了职业政客,怎么可能跟得上形势吃得透局面呢?

从这个众人皆知的历史事例看,无论高官显贵还是凡夫俗子,好为人师也好,一意孤行也罢,其精神实质在于看重自己轻视别人,看重自己的老经验看轻事物的规律真相,于是就免不了撞南墙吃大亏。所有表面上的肤浅冲动,都源于“受教”心态的缺憾。

受教,从字面意思上看当然有受到教育得到教诲的含义,但却不仅限于从别人那里获得教益知识,还包含着自身的谦卑随和与冷静客观。一个人如果能长期始终保持受教的心态,不但能确保自己受益,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与社会地位。

受教的第一层含义必然是领会学习的重要性。这里所讲的学习,也不单单是青少年在学校中的学习。学校中的学习有老师引导、教材支撑、考试评判,传授的都是最基础的科学知识社会知识,如果一个孩子连学校中的学习节奏都无法适应,那成年后的学习就更加不容乐观。所以学校中的学习是人生学习的基础,必须打牢不容懈怠。

从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之后,人就要面临伴随一生的“大学习”。这个“大”既体现在“活到老学到老”的超长时间维度上,也体现在职场本领、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等一切的广阔学习范畴上。所谓“人间处处是学问”,人只有时刻保持受教的态度,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需要精进的领域很多,乃至穷极一生也无法完成,进而形成知不足知敬畏的底线思维,才算达到终身受教的境界。

受教的第二层含义建立在知不足知敬畏的基础之上,即保持谦卑。一个人时刻知道自己的不足,懂得自己尚有不足之处的人,在言谈举止上一定是足够谦卑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就出自这么一种毫不张扬、平和谦逊的语境,所以主流尊崇儒家文化的中华文明,始终是以谦卑之风自表,容不得过分张狂的妄人妄语。

一旦个人具有了谦卑之风,眼界和胸怀一定豁然开朗,发觉很多以前做不到想不到的难事苦事突然柳暗花明。原因就在于,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人的力场相互影响,你因为渴求知识懂得不足实现了谦卑,那就必然会引起其他很多人的注目与好感,既然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师傅,三个臭皮匠就能顶个诸葛亮,那许多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行家里手高人贵人就会纷至沓来,主动为你提供帮助指导,这岂不更好?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就谈及颇为感慨的一件事。朋友与我同龄,在单位打拼了二十年,这两年突然得到提拔重用,不断得到几位领导的点拨教导,工作愈发顺利出成效。而原因就在于,朋友二十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乐于接受新知识敢于挑战新岗位,所以几位临近退休的老领导在多年权衡考察后,不约而同把他作为了工作接班人来培养。朋友的这番经历,恰恰印证了谦卑之风的重要和必然,一个谦卑且乐于学习的人,自然会把朋友变得多多的,老师变得多多的。

一个善学谦卑的人能够源源不断得到高人点拨朋友帮助,自然就会上升到受教心态所赋予的更高境界,即敢于面对困难拥有自信。因为世界向来是处于变化的,历来是出人意料的,所以人们不可能凭着教科书说明书去解决每一个实际问题,必须主动摸索甚至敢于接受失败。我们都知道,失败的滋味不好受,而且很多人就是扛不住失败受挫的痛苦而放弃,所以从事斗争的心态就显得至关重要。

拥有求教心态的人在斗争中显然更具有胜算把握,更具朝气活力。因为他们不会把挑战当成鬼门关,而是将之视为向对手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契机,所谓“与天斗争其乐无穷,与地斗争其乐无穷,与人斗争其乐无穷”,就是这种大无畏舍我其谁气概的最佳写照。

中国从古至今都提倡求教的心态,就在于前辈古人早就探究到无论自我修养还是改造世界,实质上仍旧是学习的过程。古人向来讲求“一字之师”“一事之师”,宗旨就在于弘扬这份需要每个人细细品味不断精进的求教心态,充分施展个人才情和群体智慧,排除克服一个又一个无法预知的困难。

对应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且愈发复杂的时代趋势,一个人长期保持善学、谦卑和乐观的求教心态非常必要,因为这种心态是面对未知应对明天的最佳工具,更加契合信息时代的要求。

最后还是有必要强调一句,求教心态需要分清对象,求教求的是同样善学、谦卑和乐观的高手前辈和同道好友,而不是狂妄自大好为人师的“教师爷”。一旦碰到那种货色,最佳的办法就是火速远离,另寻更合理的求教对象。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日战争之前,国共两党所有黄埔生里,唯徐向前,指挥过八万大军
粟裕功勋卓著,为什么建国后仕途坎坷?被陈赓一语道破原因
恃才傲物的小诸葛白崇禧,一生只敬佩一人,他是谁?
立下军令状的胡宗南,打仗徒劳无功,为何还敢向蒋介石邀功
毛主席被胡宗南围困,距离不到500米,生死之际出奇兵,谁来了?
重庆谈判前夕,毛主席下达绝密命令,蒋介石得知后大叫一声:哎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