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逸周书·度邑》中为武王御车的“王小子”就是文王太姒嫡幼子毛叔郑
userphoto

2023.03.06 浙江

关注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臆解




《逸周书·度邑》中“王小子”诂正

文/毛天哲
周武王曾谋传大位于后,指定接班人为大弟周公旦。对于此说,古今学者基本上没有异议。因传世《逸周书·度邑》中写的甚是明白,周武王对周公旦说:“汝幼子庚厥心,庶乃来班朕大环,......乃今我兄弟相后......”叔旦恐,泣涕其手。
但先儒却忽略了武王此话中,指定接班者不仅仅是周公旦,还有文王嫡幼子季载(毛叔郑)。原因在于,因文中武王称周公为幼子(汝维幼子),故而后文中的“汝幼子庚厥心”句,前人一般是看作了武王对周公旦的一人之称谓。此非书者之误,乃阅者之误也
郑樵说过,中国无衍语,一言见一义。庶,众也。“班朕大环”者,显然非仅指周公一人尔。“汝、幼子”,乃并称关系,并不是指周公旦尚幼。武王克商后六年薨,死时五十四岁。周公旦少武王七岁,此时的年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称谓为“幼子”。此处的“幼子”乃是特指人物,是“文王幼子”的省称


文王太姒嫡幼子毛叔郑

正如《度邑》篇中的“王小子御”一样,王小子亦是特指,指的就是文王嫡幼子毛叔郑(季载)亲自为武王驭车。然古今治《逸周书》者,可谓是无一人能指说此点关键处。
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在西汉学重师承的时代,这《周书》也就藏“入中秘,其后稍隐,学者不道”了(《文献通考·经籍考》)。以至于到南朝肖梁时,“文字零落,人莫能识。”(《南史·刘显传》)
现存《逸周书》最早的注本是晋孔晁注。在现有五十九篇中,有孔注者四十二篇,无注者十七篇。《度邑》篇正是无注者之一,可推孔晁未能亲见此篇,当是后人附入。
有学者提出今本《逸周书》无孔注诸篇皆来自汲冢竹书,亦无确凿之证据。不过《克殷》《度邑》皆为司马迁作史记《周本纪》所本,其中《度邑》记武王、周公图建洛邑事,较《史记》还更为详细,因此真实性是无须质疑的。
事实上,《度邑》不仅记图建洛邑事,更为重要的还记载了武王谋传大位于后之事,不清楚为何司马迁偏偏舍去传位事不记,致使后人对周初史实的了解云山雾罩。


司马迁塑像

司马迁对文王嫡幼子季载的缺乏了解,可能妨碍了他对周初史实的正确把握和描述。三代以来,乃至殷周之际,王之幼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远古之时,曾奉行幼子继承制。这类制度一直到了近代,尚存于世界上某些国家中。
可以说,文王幼子季载(毛叔郑)及其后裔从未缺席过西周重大事件,尤其是季载(毛叔郑),很多场合都有他的出现。如《度邑》中武王传位之事,他不仅在场,且是事件主角之一,只是后人不能明识罢了。
由于是“删《尚书》之余”,《逸周书》自然备受冷落。到了清代,才开始有人认真研究。卢文昭、王念孙、陈逢衡、俞樾等都有专著,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十卷》堪称集大成之作。
民国时期,陈汉章有《周书后案三卷》,刘师培有《周书补正四卷》。这些著述,大多是可圈可点的,可惜一般人很难见到,也并不普及。不过对于《度邑》的注释各家皆无精审独到的见解。
近人黄怀信有编著《逸周书汇校集注》,堪称是继朱右曾之后的一部研究逸周书的前贤论说之重要汇集。故依此来看看先辈对“王小子御”的注解如何,当是有所裨益的。
先引述下其中相关的一段原文:
王至于周,自鹿至于丘中,具明不寝,王小子御,告叔旦,叔旦亟奔即王,曰:“久忧劳,问害不寝?”(《度邑》)
【汇校】御,趙本作「復」。○莊述祖云:《史記》作「即王所」。
【集註】潘振云:小子,內豎。御,值日也。○陈逢衡云:凌曙曰:「王小子,即成王。」○唐大沛云:御,侍也。旦,周公名。亟奔,速走也。即,就也。○朱右曾云:小子御,内豎也。即,就。
(以上皆引自黄怀信《逸周书汇校集注》)
可见,前贤注解中,唯有凌曙说稍能接近真相,余者所论皆误。“王小子”,“余一人”,“冲子”等,皆是周代特有的称谓。距周不远的秦汉文献中,“王小子”皆指王之幼子,依稀保留着周代的习称
如汉书《诸侯年表》:平干征和二年,顷王偃以敬肃王小子立,十一年薨。
同书《贾谊传》:初,文帝以代王入即位,后分代为两国,立皇子武为代王,参为太原王,小子胜则梁王矣。
同书《景十三王传》:初,武帝复以亲亲故,立敬肃王小子偃为平干王,是为顷王,十一年薨。
平干顷王刘偃,乃汉景帝刘启之孙,赵敬肃王刘彭祖之幼子。贾谊所傅的梁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幼子,母为贾夫人。可见,《度邑》中的“王小子”乃指王之幼子无疑。

礼记《大传》称:“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可见当时已追称文王。
武王召周公旦托孤于后,概因太子诵年幼,忧其不能治天下,故有兄终弟及之谋。若依司马迁《史记》载,更为夸张,“武王崩时成王尚在襁褓之中”,那么此处的王小子无疑是指文王之幼子
当然武王崩时,成王实际年龄并非如司马迁说的尚在“襁褓”,但也并不大,据哲的考证是,成王十二岁时武王崩。那么《度邑》篇成文即使是在武王崩年,成王当时也不过十二岁,且成王诵非武王幼子,那么以武王幼子(唐叔虞?)驾驭车辆是难以想象的。
御,《说文》:使馬也。从彳从卸。馭,古文御从又从馬。徐鍇曰:“卸,解車馬也。或彳或卸皆御者之職。”可见潘振的“值日”说,唐大沛的“御,侍也”说皆无稽之谈。朱右曾或是将“御”误解为内豎之名,盖也离题千里。
从《度邑》文意看,为武王亲自御车的“王小子”就是文王嫡幼子季载,也即毛叔郑。据天亡簋可知,武王克商后四年嵩山祭天,季载随行,扮演文王尸,忝列上帝之佐。


天亡簋铭文

当时季载代表上天言:“显考忞(文)王,事饎上帝。忞(文)王监才(在)上,丕显王作眚(省),丕㣈(肄)王作赓(字形为庚下凡字),丕克气(迄)殷王祀
意思是“我英明昭显的先父文王在帝左右办事,甚得上帝的欢心。文王在天上眷顾地上的周邦。武王继承了文王的德行,最终结束了殷王祭祀天地的权利。”
“丁丑日,王郷(飨),大宜(俎)”。武王嘉季载功,降阶赐爵封其为郑伯(见天亡簋,也名毛公聃季簋)。揆度《度邑》或正是此年嵩山祭天之后事。
综上可推,《度邑》中的“幼子”既不是指周公旦,也不是指武王太子诵,更不是武王之幼子。“汝维幼子”,很有可能是“汝眔幼子”的误改。“王小子”、“幼子”皆是文王幼子的省称。文王幼子的指向是唯一的,那就是文献中的冉季载。


周武王嵩山祭天,度邑

而冉季载就是毛叔郑,这是哲以往文章多次论证了的,赘言不复。从传世典籍和后世出土铜铭的考证看,周武王母弟仅周公旦、康叔封、毛叔郑(冉季载)三人耳。
对西周继承法中的嫡子继承制,后人皆归功于周公所制,或出于对历史的误读。以鲁国为例,其君位继承皆是一继一及。很难想象周公家的后裔却不遵循祖制,而自创一路。
成王诵能在周公反政之后继承大位,真实的历史可能是文王幼子季载起到了关键作用。周武王何尝不想把王位传于自己的儿子,只是迫于周初天下未宁,成王诵年纪幼小,不能应对复杂政治局面。
这就需要得力的辅弼成王之人,自己的亲弟周公旦、季载皆有大智慧,无疑是最合适的托孤人选。于是便有了武王实欲“托孤”而明面上却是“兄弟相及”的谈话。
周大王时,有泰伯虞仲让位于季历之美谈。春秋之际,尚有延陵季子三次让国之续事。不可否认,有大智慧者绝不会干贪恋权位之蠢事。
刘向《说苑》记云:昔成王封周公,周公辞不受,乃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将辞去,周公戒之曰:“去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矣。我,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今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尝一沐三握发,一食而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此虽是戒伯禽言,也足见周公肺腑之心。
周公旦、季载何尝不明白武王的真实意思,虽说武王灭商得天下,是在文王所创基业上取得的,也是众多兄弟姻亲辅助的结果,但武王为天下王是不争的事实,王位父死子继也是天理所在。
周公旦、季载都觉得武王传弟再传侄子的谋划多此一举,愿意全心辅佐成王继位。武王崩后,周公摄政也是权宜之举,待成王年长后即反政于王。这些都可能是周公旦和季载商榷后的结果。
事实也是如此,作为武王母弟的周公旦、康叔封、毛叔郑(冉季)来说,哥哥得了天下,自会全心全力毫无私心地辅佐,哪会像管蔡成霍一样因为不是同母所生而有异心。
因管蔡启殷畔乱,周公平三监之乱后更是注重了嫡庶之辨。周公成王时期的大分封可不光是为了藩篱周屏,亦出于有让五叔远离周王室权利中心的意思在内。成王时周公又举康叔为司寇,聃季(叔郑)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实亲疏不同而已
出土的师旦鼎历日表明,周公受命太师以作鼎称成王元年,示天下有王之意不言而喻。虽然三监之乱中,管叔等群弟散布谣言也离间过周公和成王的关系,致使周公旦不得不以奔楚以自明。但有小叔父季载(毛叔郑)为见证,成王也能幡然醒悟,迎回周公。
成王亲政后,也尊周公为一代王。尚书《毕命》历日表明,成王命作册记事,是以亲政始年为元年的。毫无疑问,如武王之愿,其嫡亲的 两个弟弟周公旦和季载是最好的托孤辅弼大臣
从文献和出土材料看,季载(毛叔郑)和武王、周公旦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这是血缘亲情,是他人难以企及的骨肉之情。武王灭商后,“隹周公于征,伐东夷、豐白、薄古,咸■,公归荐于周庙。戊辰,饮秦饮,公赏载贝百朋,用乍尊鼎。”(见周公东征方鼎,也称载方鼎)
金文常记用贝作为赏赐,最高数额为百朋,只出现过四次。此鼎铭记周公旦赐幼弟聃季(毛叔鄭)就有百朋之多,可见武王、周公对幼弟季载(毛叔郑)之厚爱。
天亡簋和逸周书《度邑》篇等皆表明,季载(毛叔郑)多随武王出行,且亲为武王驭车。武王谋传位于后(实为托孤之举),季载(毛叔郑)是武王必须安排的一个棋子,既是见证,亦是监国。故成王亲政后对季载(毛叔郑)是非常信任的。
班簋、毕命等文献表明,成王十九年,命季载(毛叔郑)的次子毛伯(中旄父)更虢城公服,率王师伐东夷猾戎。出征前,即命令吴伯,吕伯率左右王师保护好毛父(即季载,毛叔郑)的安全。成王二十年,毛叔郑病重时,成王自宗周步行来到丰邑,看望小叔父。然后有了毕命之举,这可能是和毛叔郑商议后的结果。
《毕命》中,成王明令毕公高,以成周之众保釐东郊。此釐即毛叔郑的封邑,也即“文王作邑于丰”的丰邑,在宗周邰城附近。能受封京宗懿釐(此乃西周王幾内核心),和毛叔郑的文王太姒之嫡幼子身份以及在成王时建立的功勋是分不开的。
尚书《顾命》表明,成王顾命六卿中,毛叔郑长子芮伯,次子毛公,占据了二席。毛叔郑孙子毛煚和毛叔郑幼子南宫,和毕公高之子,太公望之子齐侯吕伋,四人同迎康王就大位。
看懂了尚书《顾命》,以及明白逸周书《度邑》中“王小子,幼子”为谁?也就能明了为何终西周280年间,都是季载(毛叔郑)的后裔在王室中执政,司徒司空冢宰等多是由毛氏家族的人在担当。
毛叔郑乃是周武王母弟,周公旦母弟,康叔封母弟,也就是司马迁《史记》等文献记载的文王太姒嫡幼子冉季载。搞清了这些,那么对我提出的老子就是奔楚之毛伯得的观点,当也有所明白。

毛家小子天哲写于浙江金华
二〇二二年九月十日中秋节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叔,西周初三监之一
尚书句解卷十
古诗词文赏析之典籍《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访落》
蔡伯荒
周朝曆史人物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
诗经·颂·周颂·闵予小子之什(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