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天哲:毛宝所传江北毛氏52世系衍脉图勘误

清漾毛氏族谱-清同治八年

唐宋以后,族谱之学行世。宋元丰八年,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翰初撰《孔氏族谱》,宣和六年,孔子四十七世孙孔传撰《孔氏祖庭记》,都依据世本所载。

《毛氏世谱》是宋龙图阁待制、清漾毛族第二十七世孙毛渐于元丰六年初纂的,后被收入《四库全书》。比较而言,毛氏比孔子家族撰谱还早2年。

毛渐所修《毛氏世谱》中,完整保留了毛宝所传江北毛氏52世系衍脉图。凡毛宝后裔毛氏谱上多见载,盖循先世相传之旧也。

稽按谱中旧序,知渐公“得旧谱于宗人德本所,乃梁尚书兵部知谱事贾贽所上之本也。”毛渐对贾谱所遗进行了辨析,又对历代毛姓祖先作了考辩介绍,保存了十分珍贵的中华毛氏世系资料。

《毛氏世谱》中,还保留了江南毛氏一世祖,州陵侯宝公自述世系(宝公旧序)。自十三世祖苌而下至于宝,云“历历最明,代代可考。”由苌公而上四十世,是为始封之毛公。毛渐以为“既不见于史,亦莫得而考证也。”

哲以为,宝公自述世系可信度极大,虽苌公而上四十世史料无征,然自西汉苌为献王博士,苌之前家谱世系未必会有断绝。汉晋不远,而晋魏间有司谱官,故苌公而下世系最为可信。

毛氏鼻祖叔鄭公像

贾贽本旧谱是将叔聃列为毛氏始祖。毛渐考辩认为,“毛伯,文王之庶子,史不着其名,旧谱谓之叔聃者非也。岂以左氏云‘鲁卫毛聃’遂以为名聃也。按扎原父得鼎盖于扶风,其上载文乃武王弟‘毛叔郑铭识’。由是而公名郑可知也。盖武王克商而有天下,封建宗亲,以弟郑封于毛。逮至周衰而国亡,秦并天下,其地入于荥阳,子孙因以为姓焉。毛氏之始其源于此也……。”遂改录始祖为毛叔郑或毛伯郑。

扎原父得鼎盖事见欧阳修《集古录》,渐公所谓“毛叔郑铭识”即指文集中所录毛伯敦盖铭中的器主“隥”。扎原父、欧阳修限于时代局限,误认作是史籍中所载毛叔郑。据哲考证,器主“隥”乃毛叔郑之孙毛龚伯之名讳尔。

虽说是错引证据,然渐公修谱功绩莫大焉。其依据史料、出土文献首次厘正毛氏鼻祖为毛叔郑。同是清漾毛族,南宋礼部户部尚书毛晃后裔所修谱中,其溯源毛氏鼻祖名秀而非叔郑。又南宋郑樵以博学多闻着称,其《通志·氏族略》云:“毛氏为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同书中在论及“同名异实姓氏”时,樵又称“毛氏有二,毛伯聃之后,以国为氏。”可推宋元之际,毛叔郑为毛氏鼻祖的说法并不为人所周知。

毛宝公画像 取自江山邑前毛氏族谱

哲甚是怀疑毛渐,郑樵所见史马迁史记《周本纪》中,盖无“毛叔郑奉明水”之说。检阅今存史籍,毛叔郑仅见于《周本纪》、《汉书古今人表》中,而《周本纪》中源说或为后人依据西晋汲冢书《克殷解》增补(司马迁在齐太公世家记述为“群公封明水”)

古人所见毛氏资料寥寥西周史实概不可知今人所知者也是寥寥无几),故毛氏鼻祖衍为数说,亦在情理之中。今地下毛氏相关彝器铜铭出土多矣,理清毛氏湮灭之两周历史成为可能。哲因之与史籍对读考证而得自毛叔郑以下18位先祖名讳史迹,今简言概述之:

毛叔郑,乃周文王和太姒的嫡幼子,武王发、周公旦、康叔封同母幼弟冉季载也。武王克商大典上奉明水(天命之水)。家族初居南郑(周先公庙所在),故周人也泛称为南宫家族。成王称其为毛叔父、毛父。宗人称其为叔郑,郑伯,大郑公。本名氂季载,居邰地氂城(司马迁《管蔡世家》写作厓季载)。周武王四年随武王上嵩山祭天,被封爵郑伯,为周大祭司(见毛公聃季簋)。因是成王最小的叔父,故又称叔郑。毛实为氂字之简写,为氏称专用字。

文武成王时期,毛叔郑受封有芮地、邰地。武王灭商前食邑陈仓(陕西古陈仓),武王灭商后又以京宗懿厘(邰地氂城)赐封给叔郑。周西五土,毛氏得其二。盖因叔郑是武王母弟,文王太姒嫡幼子。文王基业,三分之一给了毛氏家族。毛氏无国,世为周王室卿士。

归乡公毛璩画像 取自江山邑前毛氏族谱

周初封建,遵循长子封于外,次子承继氏姓的规制。毛叔郑次子中旄父,随周公东征平三监之乱有功,代管叔。周公嘱其为父叔郑营宅于柬地(今荥阳)(见逸周书作雒解)。后为周六师之盩师统帅,称盩伯毛(见盩伯毛鬲)。成王周公大封建,受封得氏为毛,称毛伯。成王十九年更虢郑公服率王师征伐东国叛夷,有大功于王室。(见班簋铭文)成王三十一年为太师,称师毛父(见师毛父簋铭)。故毛叔郑为毛氏(毛姓)的鼻祖是无疑的。

毛叔郑之后,宝鸡哪一带的芮地就给了长子南宫伯适,封氏为芮,称芮伯。邰地的盩厔一带给了次子中旄父。幼子受封派氏为南宫氏,称南公。南公子嗣后受封建国于汉水,即汉阳诸姬中的曾国。按周制,次子承继大祖氏姓。所以中旄父,初也称盩伯毛,后称毛公,竹书纪年里称毛懿公,是为毛氏受姓始祖。

事实上,毛叔郑后代并非仅止于毛氏一族尔。如同周公旦、召公奭、虢公遣等家族一样,在畿内,其族裔因功勋不断被封土派氏。如周公之胤就有祭、凡、蒋、刑、茅等氏族。而以毛叔郑而言,芮伯、毛公皆其裔也。又龚伯(亦名共伯,穆王时后裔有共公利)、武伯(其后有武氏)与毛文公(伯爽,即班公之父)同为毛懿公之子,叔郑之孙,迨因康王时有封,故各自受土派氏。又龚伯之子隥父,因建五邑有功,自龚伯后又分出为郑氏,夷厉宣幽之时,因毛公歆父有大勋劳,其子嗣中又有封樊侯,有封畿内程伯。毛公皇父之后,又有其子孙被派氏为皇甫(以祖字为氏)、潘(司徒毛公番后裔别氏为潘)、嘉(《诗经.节南山》作者毛伯家后裔别氏为嘉)等等,要之,则毛、芮、龚、武、郑、皇甫、樊、程、潘、嘉等皆毛叔郑之胤也。

按照周制,分封后,次子承继大祖氏称,是为大宗。氏中分氏,氏乃为姓。春秋以降,周王已然无土可分,封土派氏制度分崩离析,氏姓乃合二为一,人之系姓不再因大小宗之分而易氏。

吾毛自西周始受氏则为王族之姓也,类之于黄帝时所封二十五子为十二姓,虽名称氏却有姓之实。故毛伯舆与王叔陈生争政时而讼称“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杜预注云:“平王徙时,大臣从者有七姓,伯舆之祖皆在其中,主为王备牺牲,共祭祀。”哲以为,从王东迁之七姓,周、召、刘、单、祭、凡、毛是也,伯舆为毛氏也。

伯舆之孙即左传中毛得也,因佐助王子朝争位与毛伯过分歧,杀过而为毛伯也。进入东周后的毛氏一直在试图恢复自己往昔的执政卿士地位,故典籍里屡见毛氏族人与其它王族卿士争夺执政的记载。著名的就有三、四次,如毛伯卫与王孙苏争权,毛伯舆与王叔陈生、周公楚争政,毛伯得佐助王子朝争位者。

毛伯得佐助王子朝争位失败后,与王子朝奉周典籍奔楚,被褫夺了爵位和封地。根据史料记载,周敬王曾追索过这批典籍的下落,但没有下文,估计是被毛伯得藏起来了。毛伯得就是老子,为孔子师。周敬王在位时间很长,几乎和老子差不多时间去世。因这段恩怨,周敬王时期毛氏家族一直被追杀。史说老子归隐,其实是匿名逃亡。

战国时期楚地出现的毛字与金文略有不同

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毛字出头的毛字,那实际就是老子(毛伯得)自创的字。老子用他的智慧告知后人,毛氏族后人一定会出人头地。老子之后,毛氏诡异地消失了近200余年,直到战国毛遂显名于赵地。毛氏归隐了,诸子出现了,不觉得奇怪吗?只能推论,自老子(毛伯得)归隐盩厔终南山后,其后裔以诸子身份现世,把王室图籍散落到民间,直接催生了奠定中华文明的诸子文化。

毛氏谱内,旧谱多以毛伯聃(毛叔聃)为始祖,其实是指春秋时期的毛伯得(就是毛伯聃,老聃,老子)。因为从西周到了春秋时期,毛氏还是在不断分氏的,理论上是不能将毛叔郑奉为始祖的。毛叔郑不仅仅是毛氏的鼻祖,还是芮、南宫、郑,龚,武、程、皇甫、樊、皮等氏的共同始祖。有句话叫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再加上毛氏叔郑的资料欠缺,所以哲认为,毛宝传下的这个江北52世系图中,应该是以春秋时期的奉典籍奔楚地,被周敬王褫夺爵位封地的毛伯得(老聃,老子)为毛氏先祖。这个推论应该是可信的。

老子就是毛伯聃

若以毛伯得为江北毛氏始祖计,并以哲所补录两周毛氏先祖18代名讳置于江北毛氏世系之前,则自毛叔郑始受姓,迄于东晋宝公卒,一千四百一十年间,则有六十九代,平均二十一年为一代人,不大符合人丁繁衍一般规律。为此哲日夜揣摩,终于发现,宝公传下的江北毛氏52世系衍脉图存在错排的可能。

哲所见宝公旧序中,有云“予三十世祖苌公为汉献王博士...”(见附图),当然有其他毛氏谱是写作“予十三世祖苌公为汉献王博士...”。而今所见江北52世系图中,苌公是为四十世祖。廿九世祖为昭公长子俭、次子长。而世传毛苌,一名长故哲以为,毛渐依据的贾贽本旧谱中,毛苌公的排序就是错的。事实上,昭公次子长就是毛苌。

清漾毛氏族谱 光绪十九年葵巳续修版 毛宝公旧序

或有人认为,宝公称“予十三世祖苌公”是自宝往上数其祖世。然以常理,皆应自始祖起算,未有此等说辞。就算有,自宝公起算,毛苌公亦为毛宝十二代先祖,非十三世祖。

细绎图经,知清漾谱现图中,毛苌是系联在三十九世申公位下,为四十世。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县《毛氏族谱》(石余房卷一、二,世系图·上》记载:毛氏“第38世毛思妣郑氏,二子:毛申、毛亨,治《诗》,作《训诂》以授从子。”

可见清漾谱内此处原阙载毛亨,今据以补之。毛亨,毛亨是战国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人。秦时儒生,据称其诗学传自子夏,作《毛诗古训传》,传授侄儿毛苌。时人谓亨苌为大小毛公。

现图经中,毛遂有弟名才。毛亨之父思公有弟亦名才(有他谱也写作材)。而三十三世又有毛邃与毛遂音同字不同。而以三十三世毛邃下数,则毛亨为其六代孙。以哲所排,毛苌为毛遂八代孙。

故哲推断,贾贽本旧谱中,因不明毛苌就是毛长导致了错排世系。52世系图中毛亨的世系与毛苌的世系混同了,毛亨或是毛遂弟毛才的后裔。假定毛邃与毛遂是同一人,则毛亨毛长为叔祖孙的关系。以毛苌在汉献王刘德时传诗经为博士时毛亨已去世的背景来看。毛亨为毛苌的叔祖关系还是能够成立的,也比较符合史料中的相关说法。

经哲重新排定的江北毛氏世系,则毛苌为三十世,毛亨为廿八世。距离战国毛遂为六、七世左右,年代和史料符合。则毛宝应厘为江北毛氏四十二世。以哲为毛宝五十七世孙算,加上哲考订的两周毛氏先祖18代,则自毛叔郑始受姓(以武王灭商在公元前1050年为基准),迄于今,盖三千零六十九年,一百一十五代,则平均约二十七年为一代人,非常符合人丁繁衍一般规律。

清漾谱数次编修中,先哲可能也注意到了宝公旧序和世系图不大相符这个事实。因为依宝公自述,毛苌排在四十世,则与其说不符。只能曲解为自宝公上数之十三世,或认为刻板或传抄有误,故而擅改了宝公原说。而哲发现的旧谱世系存在错排的事实,则能解先人之惑。

自宝公序谱,于今已一千六百九十三年,自渐公纂谱,亦近九百三十余年矣。哲忝为毛氏族裔孙,以作本支家乘世系脉衍之考证,亦不过欲自明吾所来自,不至蒙无源之诮。观吾毛氏先祖煌煌史迹,敬仰之心油然而生矣,尊祖之念感佩于怀矣。

今蒙先祖神示,能厘正江北毛氏52世系衍脉图之误,是哲之无限荣光也。忝列本支世系于两周毛氏先祖、江北毛氏、清漾毛氏、绣川毛氏各世系脉衍图之后,庶几可沐浴各代先祖之耿光,而昭后世子孙以自励,希冀其能光前裕后,无忝乎吾毛氏之名也。

江南毛氏毛宝五十七世裔孙毛家小子天哲写于浙江金华

时维公元二〇一九年五月七日岁次己亥四月初三甲辰日


附录1:两周毛氏先祖世系衍脉图 (鼻祖毛叔鄭至十八世毛伯得)

第一世毛氏鼻祖毛叔鄭(文、武、成王时期,派氏有芮氏、毛氏、南宫氏)第二世毛懿公(成、康王时期,派氏有武氏、龚氏。龚伯之子再派氏为郑氏)第三世毛伯爽(异名俾、燛、摄父。成、康王时期)第四世毛公班(异名斑,康、昭、穆王时期)第五世毛伯迁(穆、共王时期)第六世毛伯喅(异名翌父,龚懿时期)第七世毛公歆(异名厝、伯犀父、宰犀父,孝夷时期)第八世南仲(夷厉时期)第九世毛公皇(异名皇父,宣、幽王时期),毛公山(异名仲山父,膳父山,厉、宣时期)第十世毛公番(宣、幽王时期,派氏为潘)第十一世毛伯家(异名家父,幽、平王时期)第十二世毛伯聚(异名聚子,幽、平王时期)第十三世毛伯嘉(庄、厘王时期)第十四世毛伯環(惠、襄王时期)第十五世毛伯卫(襄、定王时期)第十六世毛伯舆(异名舁,内史叔舆父,简、灵王时期)第十七世毛伯过(景、悼王时期),第十八世毛伯得(异名老聃、老得、老子、毛伯聃、毛叔聃。景、敬王时期)。

附录2:修正的江北毛氏世系衍脉图(春秋时期一世祖毛伯得至四十二世毛宝)

一世毛伯聃哲按:旧谱亦作叔聃。即左传中记载的佐助王子朝失败后,奉周典籍奔楚,被褫夺了爵位和封地的毛伯得。毛伯得也就是老子。老聃,老得,乃一音之转。为孔子师,归隐盩厔终南山前留道德经一部。孔子曾喻老子为龙。)娶姜氏、张氏、夏氏,生九子:毛琳、毛溱、毛谦、毛城、毛卫、毛智、毛通、毛达、毛崇。

二世毛琳,娶吴氏,生五子:毛玑、毛容、毛满、毛宾、毛赐。

三世毛玑,娶沈氏,生(一)子:毛龙、毛策

四世毛龙,娶夏氏,生七子:毛超、毛休、毛并、毛豪、毛雅、毛殊、毛保。

五世毛超,娶邵氏,生八子:毛系、毛求、毛暧、毛晞、毛亦、毛干、毛榄、毛倩。

六世毛系,娶朱氏,生三子:毛平、毛(童)、毛(馮)。

七世毛平,娶(張)氏,生四子:毛广、毛真、毛能、毛起。

八世毛起,娶郑氏,生三子:毛(員)、毛(化)、毛泰。

九世毛(員),娶郑氏,生(一)子:毛进、毛果、毛填、毛光、毛辉。

十世毛进,娶郑氏生(二)子:毛安、毛敬、毛某。

十一世毛安,娶陈氏生(一)子:毛盛、毛胤。

十二世毛盛,娶吕氏生(一)子:毛冲、毛恭。

十三世毛冲,娶郑氏生(三)子:毛况,(毛恭,毛胤)

十四世毛况,娶王氏生三子:毛(柱)、毛虔、毛郎。

十五世毛往,娶王氏生三子:毛重、毛干、毛宣。

十六世毛重,娶郑氏生二子:毛(徵)、毛(鍰)。

十七世毛(徵),娶刘氏生(二)子:毛亮,(毛谨)

十八世毛亮,娶虞氏生二(一)子:毛初、毛谨

十九世毛初,娶俆(余)氏生二子:毛谅(瑷)、毛瑰。

二十世毛(瑷),娶(鄭)氏生(三)子:毛皇(哲按:钱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考证,《汉志》名家有《毛公》九篇,班固云:“赵人,与公孙龙等并游平原君赵胜家。此盖《史记》所云藏于博徒者。”哲以为,或为毛遂之伯父皇是也,班固史迁因避皇帝讳而皆不书其名,维称毛公。)、毛相、毛白、毛革。

二十一世毛相,娶郑氏生二子:毛遂(战国平原君赵胜上客)、毛才

二十二世毛遂,娶赵氏生一子:毛昌(趙)。

二十三世毛昌(趙),娶(宋)氏生(三)子:毛房、毛(霸)、(毛密)。

二十四世毛(霸),娶王氏生(一)子:毛果、毛崇、毛炎。

二十五世毛果,娶王氏生一子:毛(爽)。

二十六世毛(爽),娶郑氏生一子:毛述。

二十七世毛述,娶陈氏生一子:毛奉。

二十八世毛奉,娶张氏生一子:毛昭。

二十九世毛昭,娶陈氏生二子:毛俭、毛长。

--------------哲注:毛长即毛苌-----------

三十世毛长(毛苌),娶袁氏生三子:毛庆(司徒,哲按据毛宝谱序录,下同。)、毛杭、毛静。

三十一世毛庆,娶郑氏生三子:毛馥(荆州刺史)、(毛賢)、毛鉴、毛念。

三十二世毛馥,娶郑氏生二子:毛(覽)(汉阳太守)、毛(衍)。

三十三世毛(覽),娶张氏生二(一)子:毛华(北海太守)、毛行。

三十四世毛华,娶陈氏生三子:毛彪(散骑常侍)、毛玠(字孝先,魏尚書)、毛炳。

三十五世毛彪,娶郑氏生三子:毛崇(宋)(孝廉)、毛重、毛(顧)。

三十六世毛崇(宋),娶张氏生一子:毛宗(府监,魏相國)。

三十七世毛宗,娶赵氏生二子:毛象(皋城掾)、毛晞。

三十八世毛象,娶羊氏生二子:毛元、毛泉(晋鄜县令)。

三十九世毛泉,娶王氏生二子:毛(翰)(侍中郎)、毛潜。

四十世毛(翰),娶刘氏生一子:毛班(官上计史,由渡江遷浙江衢州府江南村居)哲注:此句清漾谱内无。

四十一世毛斑,娶刘氏生三子:毛坚、毛固、毛宝(哲注:晋领义阳河东诸军事使、持节征虏将军、豫州刺史、州陵县开国侯。)。

四十二世毛宝,娶田氏生四子:穆之、俊之、继之、安之。

附录3:修正的毛亨世系(定毛亨为毛遂弟毛才后裔):

二十一世毛相,娶郑氏生二子:毛遂(战国平原君赵胜上客)、毛才

二十二世毛才,娶要氏生一子:毛延。

二十三世毛延,娶延氏生一子:毛固。

二十四世毛固,娶郑氏生一子:毛建。

二十五世毛建,娶王氏生一子:毛咸。

二十六世毛咸,娶郑氏生一子:毛思、毛才

二十七世毛思,娶郑氏生二子:毛申,毛亨

二十八世毛亨(哲注:毛亨,秦时儒生,据称其诗学传自子夏,作《毛诗古训传》,传授侄儿,亦或为侄孙毛苌。时人谓亨苌为大小毛公。)


后记:哲手里有份毛氏老谱资料,其记载江北毛氏52世系衍脉图与今清漾谱中世系图大部雷同,但也有几处记载迥然有异。比如该谱记载大始祖为毛叔郑,而清漾谱记为毛伯郑。该谱又记载了江北毛氏一世祖生九子的子嗣名讳,而清漾谱内仅记二世毛琳所生五个儿子名讳。清漾谱里多称是宝公渡江,而该谱叙述毛氏本居巨鹿,迁居荥阳,班公渡江,迁居浙衢江山江门云云。哲怀疑其本自三衢柯山毛氏旧谱世系图录,逐一对照世系图,发现和清漾现谱记载稍有出入,或名讳记载有别,或娶妻生子数目有别,然大体世系基本一致,不影响本文考证结论。附录的世系图中如有文字删除符号以及以括號標註增補者,皆依据该老谱世係圖所校对。特此说明。

来源:騰訊空間 作者:毛天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春秋毛伯卫求金被讥这件奇葩事
春秋卿族-周
诸侯国:毛国
姓氏文化:毛姓
上古 中古世系图1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