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承认乌东割据政权,顿巴斯地区对俄罗斯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2月21日晚间承认乌东顿巴斯地区的“卢甘斯克共和国”和“顿涅茨克共和国”后,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突然开展军事行动。俄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乌军防线,乌克兰局势陡然生变。
这其中的风暴眼就是“乌东问题”。乌东由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三州组成,其中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两州合称“顿巴斯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顿巴斯生活着数百万俄罗斯族居民。从2014年起俄罗斯便扶持当地亲俄武装“割据自立”。
历史上,顿巴斯如何成为俄乌两族的混居之地?资源丰富且工业发达的顿巴斯对俄乌又意味着什么呢?
顿巴斯地区
一、新俄罗斯
签署承认两个“共和国”的总统令后不久,当地时间21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电视讲话。而这一次,普京把目光从顿巴斯放眼到乌克兰全境。
视频中,普京表示“现代乌克兰完全由俄罗斯创建,确切的说是由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创建”。简言之,乌克兰是俄罗斯(苏联)人工创造的国家。
纵观俄乌两国历史,普京的说法有几分道理。
普京的决定
公元9世纪末,少量北欧维京人来到东欧。他们在此建立基辅罗斯公国,与当地的东斯拉夫人融合形成了罗斯人。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
1240年,西征的蒙古大军将基辅罗斯踏了个粉碎。国家灭亡后,基辅罗斯的东北部被置于蒙古人的金帐汗国统治之下,当地的罗斯人演变成俄罗斯人。而以第聂伯河流域为核心的基辅罗斯西南部被波兰立陶宛联邦吞并。波兰文化强势进入,天主教试图取代东正教在西南罗斯的影响力,当地的罗斯人渐渐发展成乌克兰人。
第聂伯河将乌克兰分为东西两部分
蒙古人衰亡后,东北罗斯的莫斯科公国开始崛起。统一东北罗斯后,莫斯科公国摇身一变成为沙皇俄国。经过彼得大帝的改革和一系列对外战争,到18世纪,俄罗斯已经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击败波兰立陶宛联邦,吞并第聂伯河流域成为沙俄的下一个目标。
农奴制在俄罗斯根深蒂固。18世纪初,农奴买卖盛行一时。大量农奴逃到从伏尔加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草原地带。这些流浪农奴和来自波兰立陶宛的破产农民、失败的起义者融合起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哥萨克。
哥萨克骑士
哥萨克骠勇好斗,很快成为东欧一支特殊的政治力量。1648年,地主出身的哥萨克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发动起义。剽悍的哥萨克骑兵屡败波兰军队,波兰被迫让出第聂伯河东岸,赫梅利尼茨基在此建立了哥萨克酋长国,顿巴斯就在酋长国领地范围内。
为防范波兰人反扑,赫梅利尼茨基在1654年与沙俄签署《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哥萨克承认沙皇的宗主权以换取保护,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张到第聂伯河东岸。
哥萨克“投俄”了
彼得一世不断压缩哥萨克人的政治权利。18世纪初乌克兰民族尚未完全成型,作为乌克兰人源头之一的哥萨克人也不被承认民族地位。彼得一世称第聂伯河东岸居民为“小俄罗斯人”,他们的语言被看作俄语分支。彼得一世在当地设置“小俄罗斯衙门”,加强对哥萨克的控制。
1774年,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吞并了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黑海北岸地区。哥萨克酋长国不久后被女皇废除,当地改设3个行省,包括顿巴斯在内的第聂伯河东岸成为沙俄的直辖领土。黑海北岸连同第聂伯河东岸构成了俄罗斯帝国的“新边疆”,即“新俄罗斯”。
新俄罗斯
叶卡捷琳娜二世深知,要稳固沙俄对“新俄罗斯”的统治,必须充实当地人口,发展地方经济。
在鼓励俄罗斯人迁入新俄罗斯的同时,叶卡捷琳娜女皇借助外国技术,开启了顿巴斯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1790年,为沙俄制造火炮的荷兰人查尔斯·加斯科恩奉女皇之命来到顿巴斯。查尔斯率先考察了顿巴斯东部的卢甘斯克,他发现“这里煤、铁矿产储量丰富且品质极佳”。
煤炭至今仍在开采
1795年,查尔斯建立“卢甘斯克铸造工厂”,奏响了顿巴斯的工业先声。查尔斯为工厂安装了一台英国产的蒸汽机,这也是俄国的第一台蒸汽机。随着配套工厂的陆续开建,曾经荒凉的原野变成了机械制造和煤炭开采的基地。1812年的反法战争中,前线俄军使用的大炮和弹药主要由卢甘斯克铸铁工厂供应。初具规模的顿巴斯工业区为打败拿破仑发挥了重要作用。
顿涅茨克的开发过程与卢甘斯克类似。1820年,顿涅茨克发现了储量达1408亿吨的巨型煤层。1869年,威尔士人约翰·休斯在顿涅茨克建立了一座冶金工厂,这座冶金厂炼出了沙俄的第一炉钢。休斯在工厂附近建村定居,这个以休斯名字命名的村子发展成如今的顿涅茨克市。
顿涅茨克冶金厂及居住区
顿涅茨克的优质盐矿亦吸引了德国、法国、比利时和希腊的投资者前来。到1885年,顿涅茨克的优质盐产量占全俄产量的70%,俄国成为食盐出口国。1890年代的顿涅茨克已成为俄国冶金、煤矿开采、优质盐生产的重要基地。为方便产品出口,顿巴斯南部修建了马里乌波尔港,铁路将马里乌波尔、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连接在一起,顿巴斯工业区1.0建设完成。
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是顿巴斯的主要居民,俄罗斯族、鞑靼族次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相当数量的德意志人、犹太人、希腊人也来到这里定居,顿巴斯呈现出一片昂然的发展势头。
20世纪初的顿巴斯是民族混居之地
二、顿巴斯-工业心脏
早在顿巴斯地区工业化前,18世纪末,沙俄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波兰统治的第聂伯河西岸(西乌克兰)成为沙俄领土。
正如普京在电视讲话中所说“乌克兰不仅是邻邦,还是我们自身历史、文化、精神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我们同事、朋友中的同志和好朋友,更是有血缘和家族关系的亲戚”。
从14世纪至19世纪,乌克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成形。以第聂伯河为界,东部的乌克兰人更早的被沙俄所统治,文化宗教与俄罗斯更为接近。西部的乌克兰人长期被波兰统治,即便是日后被沙俄吞并,西乌克兰的文化也更为接近中欧,这成为日后乌克兰东西撕裂的远因。
17世纪末的乌克兰还分属两家
乌克兰人内部存在地域差异,但这不阻碍19世纪末乌克兰民族意识的觉醒。沙皇一方面拉拢乌克兰贵族,一方面无所不用其极的剥削和压榨乌克兰民众,乌克兰人渴望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1917年,随着沙皇政权的倒台和十月革命的爆发,乌克兰人瞅准机会宣布独立。独立的时光没能维持太久,1919年苏俄红军开进顿巴斯,在乌克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乌克兰作为加盟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苏联的体制不同于沙皇政府,这让一些乌克兰人对此充满希望。但在苏联成立前,波兰趁俄国内战之机夺走了西乌克兰,西乌克兰直到1939年才被苏联夺回。
1921年的海报:顿巴斯,苏俄的工业心脏
成立之初的苏联面临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敌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认为苏联西部边界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为了强化自卫能力,苏联着手推动国防工业建设。
顿巴斯有工业基础,距离西部边界有一定的纵深,斯大林选中顿巴斯作为苏联国防建设的“试验田”。
从1928年起,苏联连续在3个“五年计划”中强化顿巴斯工业区建设,钢铁冶炼、机械制造、化工生产项目相继上马。顿巴斯诞生了苏联多个“第一”。如第一台重型蒸汽机车、第一辆电车、全苏最大的高炉、全苏最大的五金工厂、世界最大的割煤机生产车间等。苏联著名的先进生产者运动“斯达汉诺夫运动”也源于顿巴斯。
斯达汉诺夫运动海报
在工业建设的同时,顿巴斯的“俄罗斯化”进程也在加速。早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的18世纪,俄罗斯族人就大规模移入顿巴斯,苏联成立后强化了这一趋势。
1926年,顿巴斯的俄罗斯族人口为64万,到1959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255万。1959年苏联借助教育改革推行俄罗斯化,顿巴斯的乌克兰语学校几乎消失殆尽。
顿巴斯属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但顿巴斯的一切产出直接上缴苏联国库,乌克兰对此无权过问。苏联存在的69年间,到顿巴斯任职的俄罗斯族人和从顿巴斯走出的领导干部不计其数。乌克兰无法管理,经济管理权直属苏联中央,这些都进一步强化了顿巴斯居民对莫斯科的认同感。特别是顿巴斯当地的俄裔居民,始终把俄罗斯族身份摆在第一位。
顿巴斯的“俄罗斯化”
从斯大林起,多位苏联领导人与顿巴斯产生过联系,斯大林早年担任过“乌克兰劳动军事委员会主席”,曾直接管理顿涅茨克的工业生产。成为苏联领导人后又将顿巴斯打造成全苏首屈一指的工业中心。
斯大林之后的赫鲁晓夫也发迹于顿巴斯,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1954年,赫鲁晓夫以纪念《佩列亚斯拉夫协议》签署300年为契机,将原属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半岛划归乌克兰。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可当地70%以上的居民为俄罗斯裔。这场苏联国家内部的行政区划调整,在苏联解体后演化成了严重的国际争端。
赫鲁晓夫
苏联推行的“俄罗斯化”成果显著。以第聂伯河为界,乌克兰西部各州的母语使用者占总人口80%甚至90%以上,而东部各州的乌克兰语使用者仅维持在50%至60%。顿巴斯两州的乌克兰语使用者不足30%。
顿巴斯两州的民族构成也“势均力敌”,乌克兰人约占50%左右,俄罗斯族为47%左右。
撕裂的乌克兰
三、乱局中的顿巴斯
1991年苏联解体,顿巴斯作为苏联重要的工业遗产跟着乌克兰一起离开了俄罗斯。顿巴斯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着成熟的工业体系,但顿巴斯当地的俄罗斯族裔却成为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等新独立国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货币贬值、物资匮乏。到1993年,顿巴斯地区的工业生产面临崩溃,当地工人的平均工资仅为苏联解体前(1990年)的20%。
苏联解体
顿巴斯的俄裔居民在苏联解体时大都支持乌克兰独立,但他们要求乌克兰实行联邦制,给予俄族人口众多的顿巴斯地区更多的自主权。经济恶化加剧了顿巴斯的动荡,当地工人频频罢工,要求提高待遇并争取政治权利。
顿巴斯人的抗争没能取得实质成果,乌克兰政府忙于构建民族国家的共同意识,不希望在领土上出现“俄罗斯色彩”浓郁的自治区,何况这个区域还有着极强的工业生产能力。
顿巴斯的工厂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资金匮乏等问题,顿巴斯的许多工厂被乌克兰政府关停。1994年,以东乌克兰(包含顿巴斯)为基本盘的库奇马当选乌克兰独立后的第二任总统。作为回报,库奇马承诺加大对顿巴斯的资金扶持。
库奇马政治理念相对亲俄,但其执政期间乌克兰维持了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平衡,俄乌得以维持积极的外交关系。库奇马对顿巴斯的资金投入和企业改制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当地俄裔居民的呼声,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顿巴斯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库奇马
库奇马的改革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果,顿巴斯大量企业从国营转为私营,这造就了一大批“工业寡头”。顿巴斯的民众分得的利益十分有限,也埋下了日后动乱的因子。
2004年,新一届的乌克兰总统大选在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和亲西方的尤先科之间展开。亚努科维奇出身顿巴斯的俄裔人士,虽然在大选投票中胜出,但尤先科指责其舞弊。大量尤先科的支持者走上街头发起“橙色革命”,尤先科趁势逆风翻盘,当选总统。
橙色革命
尤先科奉行亲西方政策,俄罗斯自然不能听之任之。俄罗斯在天然气出口价格等问题上反击乌克兰,普京还支持亚努科维奇在俄罗斯影响力巨大的东乌克兰发起“自治”运动,顿巴斯问题初露端倪。
2010年,卷土重来的亚努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但他坚定的亲俄政策又惹恼了希望融入西方的乌克兰民众。苏东剧变后,波兰、捷克等原苏联阵营国家转投西方,经济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大量乌克兰民众羡慕不已,而俄罗斯的经济水平无法与西方相比,加入西方,过上更好的生活成为许多乌克兰人的共识。
亲西方民众的示威
2013年年底,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惹恼了乌克兰的亲欧派,亚努科维奇在示威抗议中黯然下台,流亡俄罗斯。
乌克兰一旦倒向西方,将给俄罗斯带来无法估量的地缘灾难,西方的势力将直接冲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为了防止最坏的局面发生,普京在2014年果断下令俄军进入克里米亚半岛,以公投的方式重新吞并了这块战略要地。
克里米亚入俄
乌克兰境内的俄裔人口超过800万,占乌克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俄军秘密进入俄裔居民众多的乌克兰东部,普京支持顿巴斯两州的亲俄武装“割据自立”。而克里米亚入俄也让乌克兰东部的亲俄势力动了加入俄罗斯的念头。
2014年4月6日,亲俄武装攻占顿涅茨克州政府大楼。他们拟定了《主权宣言》,宣布顿涅茨克州独立建国,国名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邻近的卢甘斯克州也有样学样,当地俄裔宣布建立“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自此,顿巴斯局势大乱。
城头变幻大王旗,亲俄民众改换旗帜
两个“共和国”分别宣布顿涅茨克州、卢甘斯克州全境均为其领土,但实质上两个割据政权只控制两州约30%的领土。
2015年,在俄罗斯和西方的联合介入下,乌克兰与两“共和国”签署《新明斯克协议》,两个“共和国”以“维持现状”的名义保住了“独立”地位。
在乌东动乱前,顿巴斯以乌克兰5%的面积贡献了16%的GDP,乌克兰27.3%的工业品出自顿巴斯。而战争严重影响了顿巴斯地区的经济,大量工业企业被战火摧毁,乌克兰的军工生产能力大幅下降。两个“共和国”控制了年产1800万吨的产煤区,乌克兰只得进口西方煤炭。
亲俄武装
自2014年冲突以来,因顿巴斯动乱,乌克兰至少损失了10%的GDP和20%的出口收入。
2021年,乌克兰局势再添变数。美欧等国一直指责俄罗斯计划入侵乌克兰。2022年,乌东战火重燃,俄罗斯承认两“共和国”的独立地位也使得乌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随着俄罗斯军队进入乌克兰,无论战争结局如何,俄罗斯势必会加强对顿巴斯的控制,这也是乌克兰倒向西方后俄罗斯西大门最后的缓冲地带。
复杂的局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顿巴斯战争[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战争]
乌克兰与俄罗斯是怎么结仇的?
一场奇怪的战争:俄乌战争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
乌克兰与俄罗斯恩怨一千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的前因后果
无言毁灭——绝望的顿巴斯与吃人的动员
【俄乌战争】03,从克里米亚、顿巴斯到全面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