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好人,每个人都是恶魔
著名人类学家、哲学家克劳德·列维·施特劳斯认为,深藏于人们思维深处的共有“结构”赋予了人类分类的天赋与能力,所以得以将世间万物进行归类。
同样,著名汉学家葛兰言认为,这种分类思想体现最淋漓尽致的便是二元思维,如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天地”、“美丑”等,“善”与“恶”也同样受到这种思想的制约。
我们平日所说的好坏或善恶,都是随着人为定义而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永远的坏。
当我们定义一个人是不是“好人”时,一方面会重视他的脾气和个性;另一方面,善良的人会较为“愚善”,比如对某些坏行为,宁愿自己去承担,也不会去阻止,也许只是因为一丝善念。
心理学领域认为,善与恶并非是人类行为的动力,追寻快乐才是驱使我们做出行动的原动力,这就涉及到著名的黑羊效应。
黑羊效应的定义
这个概念是指在一个好人群体当中,对某个个体进行毫无理由地排斥和攻击。而所有被涉及到的人,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甚至是“旁观者”,都是所谓好人,没有一个人是真正邪恶的。
由于《圣经》中将人称为迷途的羊,所以这个群体就被称为羊群。而那个被其他个体孤立和排斥的个体,被称为“黑羊”,旁观者则被称为“白羊”,实施攻击行为的群体就被称为“屠夫”。
这个概念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在某些情况下,也许一个人什么也没做,就会收到来自外界的各种恶意甚至攻击。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校园霸凌,由于青少年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所以往往会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就去攻击某个同学。
抱团伤害他人的习惯
黑羊效应对我们产生的影响,除了会导致某些个体受到伤害外,还会让我们习惯抱团,去攻击个体。这是由于彼此间的共通点会促使我们一起进行社会行动,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认同。
正如鲁迅先生在作品中多次描述的“看客”形象,无论是《铸剑》还是《药》,都批判了这种人性的阴暗面,那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其实也在无意间助长了侵犯行为的气焰。
为什么这种效应往往产生在群体当中呢?这与群体的内部氛围有关。当成员彼此间产生利益上的分歧,群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种消极气氛,戾气随之而生,很容易出现侵犯行为。
在这种充满戾气的环境中,一旦有某一个人提出危害社会或他人的想法,往往就会成为导火索,群体甚至瞬间就会变得亢奋起来。
为何一个简单的想法就会让许多人“自愿”的加入施暴呢?社会学家勒庞在对于“乌合之众”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去个性化”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无论在什么样的群体当中,总要受到群体共性的同化。有时甚至会完全在群体性格中存活,失去自己原有的个性。
因为我们常常生活在各个群体之中,个体与整个群体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比如,积极公司中的员工,往往也都干劲十足;而暮气沉沉、濒临倒闭的单位,员工肯定也是浑浑噩噩。
群体性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关键概念,一旦有个性去熏染群体性格,群体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更多群体成员,这就是所谓的“群情激愤”。
成为黑羊时如何消除戾气?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也有成为黑羊的时候。当某一天发觉自己成为他人攻击对象时,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自己被戾气伤害?
首先应当寻找出自己被攻击的原因:为何会引发他人的恶意?需要尽量温和,否则会加深矛盾。当搞清楚情况,倾注情感与群体中其他个体交往时,很大程度上会缓解这种敌意。
所以当你不幸成为黑羊时,一定要理性面对这种情况,温和处理,同时也切忌在此基础上伤害他人,一定会度过危机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效应】从众效应
心理学黑羊效应: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好人,每个人都是恶魔
黑羊效应:没有真正的好人
井边湾心理:心理学,让我们更清醒地生活
心理学黑羊效应: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好人,每个人都是恶魔
人类如蚂蚁,好书推荐-《社会性动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