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冷兵器时代的见证者,铠甲的传奇史
我们在博物馆里面可以看到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等一些铠甲,那都是古代帝王下葬时候穿戴的以彰显自己地位的铠甲,其大致的样式和古代的作战用的铠甲差不多。而相比于帝王们的豪华盔甲士而言,兵们的盔甲虽然没有那么华丽,但是要实用的多。
古代大都是冷兵器时代,频繁的战争其实就是攻与守的较量,武器在发展的同时防护具也在发展。在古代铠甲之类的护具和刀剑之类的武器是一样重要的,同样为官方管制的物品。士兵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战争资源,所以保护他们的铠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古代的作战防具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主要是武器的升级带动防具的升级。从最早的皮质,再发展到后来的铁质,在材料上在样式上和穿戴体验上都有所发展,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铠甲的发展历程。
铠甲的发展史
早期皮质甲胄
相传最早的甲是由夏朝的一位皇后创作出来的,其创作的初衷就是为了和另外的部落对抗。
《墨子》记载:“古者羿作弓,杼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
这里讲的就是甲的起源,两个人的对抗也是两个部落的对抗。
夏朝远征进攻东夷部落,但是东夷的人很喜欢也很擅长用弓箭作战,所以在第一个东征的时候,遭到了敌方弓箭手的顽强抵抗,那时候的中原部落都是近战为主,对于弓箭完全没有抗衡之力,于是损失惨重。
败北过后,回到国都,就创造了甲这种防具,第二次东征的时候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让士兵在进击的过程中抵挡来自弓箭的伤害,得以灭了东夷。
再往后,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武器也进行了升级,由原来的木头和石头为主的武器,进阶成了青铜器。
但是青铜器并不锋利,在青铜器盛行的时候,皮甲依然可以有很好的防护作用,稍加升级就可以了,那个时候的青铜武器也算是钝器。
早期甲的制造相当的简单,就是就地取材的藤蔓、木头和动物皮革。将皮革按照人的身体构造裁剪成适合的大小,然后用藤蔓进行链接,用木片进行固定等。
后来甲进行升级也有了双层皮革甚至是三层皮革的甲,还有在甲上面进行装饰使得甲的美观性大大提高。
青铜武器普及之后,也有在皮甲上面绑上青铜片来加强防御的,但是那并不很普遍,因为加重了皮甲的重量,效果也不是特别的好。
铁器时代,铁甲代替皮甲
大约在战国时期,铁被人们所发现,这种性能优于青铜的材质,迅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最早的铁质兵器也就在战国时期出现了。
随着锋利的铁器的出现,防具也被迫进行升级,铁器可以打磨的相当锋利,无论什么皮甲都是完全挡不住铁器的进攻,所以以毒攻毒铁甲就出现了。
我们常说“铠甲”,其实“凯”特指铁质护具,而“甲”特指皮质护具,只是后来铁甲完全取代皮甲,也就不分这些了。
《释名·释兵》中记载:“铠,犹铠也。坚重之言也,或渭之甲”。
从皮甲到铁甲大概是在汉朝被完全取代,刚开始的时候的铁甲是相当的粗糙的,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成套的装甲完全不是一回事。
由于冶铁和加工技术落后,起初的铁甲基本没有什么加工可言,就是几块铁板固定在衣服上面,或者固定在身体上面,仅限于保护比较重要的前胸、后背等。后来出现了弯曲形状的铁甲用于保护胳膊,也是一块铁片。
但是随着冶炼技术的升级,以及对于铁器加工能力的提高,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功能比较完善的铠甲了。唐代的时候铠甲迎来了一个比较大的升级,那就是从西域传来了“锁子甲”。
以前的铠甲都是大块的铁板,亦或是几小块铁板,但是士兵在作战的时候是活动的,而铁板是不能弯曲折叠的,这样的话,一来对于士兵的动作有所限制,二来穿戴体验极其的不舒适。
而锁子甲更加的高端,在古时候叫做“环锁甲”,它就比较符合我们对于铁甲的认知。是由铁环一环一环扣出来的,看起来都点类似于网状。
由于扣制紧密,不仅能阻挡大刀之类的砍劈,还能防住尖锐细小的剑刺和弓箭。在防护面积上面锁子甲要更加的周密,形如衣服一样穿戴在身上,可以防护大片的区域。
后来为了减轻重量,也为了加大防护力度,铠甲用铁丝编织,用铁和皮相结合制作出的套装,在特殊的部位会进行铁片加固比如“护心镜”之类的,发展成我们所熟悉的那样的铁、皮合制的铠甲。
火器的出现与铠甲作用的衰退
火器最早出现在宋代,但是宋代的火器并没有太大的实战作用,类似于鞭炮之类的,只能弄点声响。
到了元朝,火器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开始大力发展火器。元代主要以火炮为主,攻击力大,是攻防城池的好武器,但是轻质火器还不成熟。
火器在明朝达到了顶峰时期,火药的配方和特殊用途火药、火器的制作都很成熟。明朝的军队有专门的炮兵,还配有各式各样的火器,杀伤力巨大。
《明史》有记载;“大西洋船至,复得巨炮,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
早期的火器杀伤力并不大,其实铁质的铠甲是可以阻挡火器的进攻的。即使到了火枪的时代,铁、皮合制的铠甲在防护士兵上面还是有很大的效果的。
到了清代,出现了一种绵甲,就是在特别厚的绵还有绢的布料里面,镶嵌进去铁片,用来作为防护道具。一来这样的铠甲很保暖,适合在北方寒冷的天气作战,二来大大可以减轻重量,减轻士兵的负担,三来就是厚实的布料以及铁片对于火器有很好的防护。
所以综合来说在古代,火器在杀伤力上面并没有对铠甲产生太大的影响。
在古代,即使是火器最为发达的明代,打仗还是以近战冷兵器为主,无论如何都逃不开要短兵相接,所以铠甲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火器的出现还是对铠甲产生了影响。
前面说了,古代是设有专门的火器兵种,特别是到了明朝,规模也比较的大。那时候的火器换弹药比较的麻烦,穿着铠甲对于火器兵种极其的不方便,而且他们没必要接触前线战场,所以为了提高火器兵种的作战能力,还有削减军费支出,在火器兵种里面就渐渐没有了铠甲。
直到后面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现代化的火器进入了中国,二战以后枪械已经完全取代了冷兵器,铠甲就再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防弹衣,但是防护效果也比较局限。
铠甲出现以及消退的意义
铠甲出现的意义
在冷兵器时代,打仗就是拼人口的较量,所以军队人口对于战争的获胜与否相当的重要。铠甲的出现极大的减少了人员的伤亡,使得战争的损耗大大的降低,对于古代人口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不同于上古时代双方一群人蜂拥而上,很快拼出胜负,伤亡的减轻意味着打仗效率的降低,这使得战争更加讲究策略性而不是蛮拼。
兵器与铠甲就是矛与盾的关系,两者互相制衡互相发展,兵器的发展促进了铠甲的发展,反之亦然。在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他俩的互相制衡带动的是整个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自古以来军事都是科技和生产力最前沿的部分,相当一部分的科技发展与科技转民用,都是在军事研究中完成的,所以铠甲的发展,也极大的提高了古代科技水平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铠甲消退的意义
火器的出现意味着时代的交接,直到二战结束,可以宣布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过度到火器时代,而铠甲是冷兵器时代的见证,也被火器时代无情的碾压抛弃。
铠甲的消退是自然的取舍,跟不上或者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自然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是作为保护士兵生命的重要战略物品,它的意义并没有消失。即使火器时代来临,保护士兵依然是主要的军事研究方向,铠甲消失了,但是它以其他的方式延续了下来。
总结
铠甲几乎和战争以及武器同时期出现,铠甲的出现表明了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从野蛮时代走了出来。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就有了几千年的铠甲发展历史,铠甲在战争中磨炼,不断的发展完善,从实用性、美观性等各个角度。
虽然铠甲消失了,但是铠甲的意义从来没有消失,而是融入了后世之中。直到现在古时候的铠甲依然引导着现代防弹衣以及护具的发展,为保护军人、保护士兵的生命安全做出重大的贡献。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欢哪种冷兵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铠甲的防御力如何,历代封建王朝为何会禁甲不禁兵?
古代西方军队身披的锁子甲,东汉传入为何在中国军人没有类似的铠甲?
大明军队为何用纸做盔甲
中国古代盔甲与盾牌
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史
甲胄战士之防护装备,唐有明光铠、宋有步人甲 ~ 中华兵器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