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能源战争白热化,中国可燃冰取得新突破
自古以来水火不容是惯用常识,但却有一种东西似乎打破了这种规则,那就是可燃冰。一种可以拿在手掌上燃烧的“冰”。
当然,可燃冰不仅仅是可以燃烧的冰,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
目前对于这种新能源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
然而中国对于可燃冰的提取却获得了技术性的突破,成为首个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并且创下两项世界纪录,分别是可燃冰单日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以及总产气量86.14万立方米。
这意味着,中国给未来世界能源供应提供了新出路。
而这种新出路的出现,也就是可燃冰的研究应用,又是否会颠覆美国页岩油的地位?
其实,可燃冰只是形似冰,而并不是真正的冰,本名叫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形成。
进一步来看,可燃冰的结构是非常神奇的,它是由水分子搭建成一种类似北京“蝈蝈笼子”的结构,而在这个水笼子里装的是烃类气体。
可燃冰可以燃烧的奥秘也在于此,当我们将笼子打开,里面的烃类气体自然分解为天然气和水。而我们都知道,天然气是可以燃烧的。
所以说,可燃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丰富的天然气。这是一种更为清洁的自然能源,同时也具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
那么可燃冰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历史上,可燃冰最早被发现是在1934年,也算是一种巧合,由于天然气输送管道被堵塞,苏联在检修的过程中发现了可燃冰。
但此时,也只是引起人的一点兴趣而已。后来这种巧合,似乎成了命中注定。
在1965年的时候,苏联再次发现可燃冰,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发现的却是一整座可燃冰矿藏。
人们对于这种奇特的矿藏的兴趣一下子被引爆,毕竟在此之前谁也没见过或者会认为在世界上真的存在可以燃烧的“冰”。
在看到这种新的能源被苏联发现并投入到研究当中后,美国又怎么会坐视不理。
这不,在1969年就马上投入到可燃冰的调查当中去了。
紧跟着后一年,苏联就投入到可燃冰的商用开采之中,并在现在的俄罗斯麦索雅哈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可商用开发的可燃冰气田。而美国也提出了深海钻探的计划。
眼瞅着苏联都要商用了,这可咋办?于是美国率先从概念入手,1971第一个提出了可燃冰的概念,但正式试采却一直拖到2012年。
1992年,日本开始重视可燃冰。后来在2008年完成了对周边海域可燃冰资源的勘测,你可能会觉得日本效率太慢。
其实不然,日本只用了短短四年就在南海可燃冰气田里成功分离出来天然气。
同时,被命名为“地球”号的日本勘探船,企图从中再分离出甲烷气体,可见野心不小。
自2000年以来,已经发现的可燃冰矿藏分布在全球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这其中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投入到相关的研究当中。可以说,可燃冰的崛起已经在路上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无疑会对美国的美元石油霸权产生威胁。而这是致命的。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一句名言:“谁掌控了石油,谁就掌控了所有的国家。”
自工业革命以来,不管在任何国家或是地区,石油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问题。石油成为工业的“血液”,同时也成为现代国家的战略物资。
二战期间,不可一世的日本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那就是对美国珍珠港进行偷袭,这次偷袭的结果直接导致美国向日本宣战。
罗斯福决定好好惩治一下这个上蹿下跳,胆大妄为的家伙,于是不仅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而且禁止了日本的石油来往。
石油在那个时候几乎可以说是国家的命脉。于是狗急跳墙的日本将目光投到了东南亚地区,嘿,你做初一别怪我做十五。
日本很快占领了东南亚的物资,这直接影响了美国在此处的利益,美国气得牙痒痒。
因为美国远在大洋彼岸,在二战中距离战场极远,于是想到了一个绝棒的发财主意。一方面美国向交战国售卖大量武器,另一方面又积极帮助战后国家重建。
你以为美国是真心的吗?只不过是为了从中敛财罢了。
并且,那个时候美国只收取黄金这种支付方式,导致世界的黄金大量聚集到美国,美国由此成为了全世界黄金储量最大的国家。
同时,美国搞了个所谓的金本位制度,以维持美元在国际上的信用。
好景不长,二战结束以后,由于美国与当时的苏联在军备方面竞赛,经历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之后,美国直接由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最明显的后果就是,黄金开始从美国大量流出。这使得美国所建立的金本位制度岌岌可危。
后来,也就是1971年,尼克松将美元与黄金直接解除捆绑,布雷顿森林体系烟消云散。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美元不再受到黄金储备的限制,可以随意发行。
为了维护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国盯上了石油这种战略物资。
因为石油是标配,所以美国和相关的石油出口国达成协议,以美元进行石油交易,这样就不断凸显出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这样的替换,无疑比之前用黄金来凸显美元的地位要更好。
也正是自此开始,美元如脱缰的野马,在世界各国疯狂流窜,而不受到其它国家所限制。
并且,在美国国内发生危机的时候,美国完全可以通过加印美元来进行危机转嫁,在国际上四处置换别国的资产。
这种置换其实就相当于,美国用一堆废纸换到了实打实的资源,在别国经济好转的时候又可以高价卖出。
好一手空手套白狼。
而美国为了维持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利用定价权对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进行两极定价,也就是前者尽可能的低,而后者尽可能的高。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美国资本的泡沫不碎裂,让国内金融货币政策长久运行下去。
总的来说,就是美国通过控制石油保证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但这样的霸权也不是完全牢靠的,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如果哪一天石油出口国不再听话了,那美国的霸权就会岌岌可危。
再加上之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让美国意识到,石油还是自己可以生产最好。
转机出现在2014年,美国“页岩油革命”带来了技术上的突破。这里所说的页岩油,就是指存在于页岩层中的石油。
页岩油属于致密油,只有通过打井压裂、蒸汽驱动等办法才能把它从页岩层里面赶出来。
然后,再进行打井采集。也正是这种较差的流动性,使得页岩油没有经过自然地深加工,成分比较驳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石油的半成品。
而传统意义上的石油,以液体的方式直接埋藏于地下,是由页岩中的油经过一系列过滤、转化和运移之后所形成的油气田。
说到这里就很好理解了,美国开采页岩油,技术难度更大,成本也更高。对于美国来说,想要大规模产生页岩油,就必须要升级技术,降低成本。
而美国做到了,大大提高了国际对于相关能源的开采效率,成功让页岩油实现了商业化规模量产。
但问题在于,即便如此,页岩油的开采成本依然是远远同于石油的,这就为美国后续的危机埋下了祸根。
对于美国现在所建立的这种以石油维护其美元霸权地位的局面来说,若是美国石油地位受到冲击,那就意味着其所建立的美元世界体系将会再次面临崩溃的局面,这对美国来说简直是灭顶的灾难。
美国不断在叙利亚、伊朗等国惹“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扰乱国际石油市场,以维持其页岩油的出口,从而保证这种石油支撑下的美元霸权地位。
虽然美国通过了“页岩油革命”,自己有油了,但是自己家有油,不一定能完全把控市场,因为别人家里也可能有。
就拿伊朗来说,伊朗本身就与美国不太对付。无论是1979 爆发的伊斯兰革命,亦或是1980年发生的德黑兰人质事件都使得二者关系急剧恶劣。
2006年以来,伊朗国内更是企图改革过往形成的以美元为货币进行国际石油交易的惯例,这无疑是在美国太岁头上动土。
如果说伊朗还有点实力和底气的话,那叙利亚可以说是实力弱且倒霉了,处于美国与俄罗斯博弈的中心地带。
美国正好拿来敲打别国,不仅可以提升其在中东的影响力,而且可以在一大程度上限制或者说是压制俄罗斯的石油出口。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可是老牌的石油出口大国,自苏联的时候就与美国斗得难解难分。
美国空袭科索沃的根本目的也是如此。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一方面是为了从根子上拔除欧元成为另一个世界货币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世界资金重新回流美国。
美国和欧盟打败了利比亚,也是同样的原因。卡扎菲不听话,在石油上我行我素,这激怒了美国。
美国一通骚操作之后,成功搅局中东地区。
2018年,美国页岩油产量超过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老牌石油出口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
这就有意思了,原有的平衡被美国打破,美国从原有的进口国一跃成为原油出口国,并且在中东和俄罗斯的市场上产生影响。
也就意味着,美国要跑过来和沙特,俄罗斯抢饭碗。
在美国的咄咄攻势下,俄罗斯和沙特爆发石油战。当然,这都是表面功夫。其实两国是在暗度陈仓,说是世纪联手,共御外敌都不为过。
俄罗斯和沙特是怎么做的呢?一方面,自然是从美国页岩油的价格短处出发,不断压低油价,做空美国。另一方面,在压价的同时,进行量产,走低价多销的路子。
本想坐收渔翁之利的美国,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沙特和俄罗斯的你来我往之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美国大量页岩油公司由于成本太高,纷纷破产,美国页岩油业陷入低谷。
2020年,美国原油周跌幅为29%,为1991年海湾事件以来最大跌幅。真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虽然这次价格战让美国元气大伤,但美国家底雄厚,石油霸权丝毫没有受到致命影响,这种威胁对美国来说还算在可控范围内。
如果说未来有什么能够撼动美元石油霸权的话,那很可能就是我们今天主角,可燃冰。
可燃冰作为一种新能源,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具有传统能源所没有的许多优点,将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关键所在。
从新能源的角度来看,可燃冰有三个传统能源所没有的优势。
第一、分布广,埋藏浅。
目前,已知的可燃冰90%分布于海洋之中,30%分布于陆地之上。与传统的油气资源相比,其分布更为均衡,可以打破油气资源被少数国家垄断的局面,提高能源安全。
第二、储量丰富。
保守估计,全球海洋中可燃冰中储存的甲烷总量约为2万亿立方米,可以让人类在未来1000年的时间里无须因能源而忧虑。如此巨大的储量可以很好地解决人类当前的能源危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清洁高效。
可燃冰与天然气的组成相似,但纯度更高。而且它使用更为方便,燃烧后对于环境的污染性小,满足人类对未来清洁能源的所有构想。
总体来讲,可燃冰比页岩油更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能源供应短缺的局面,从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中国很早就投入到可燃冰的研究当中,第一次开采成功是在2013年的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
此次开采所使用的是蓝鲸1号,其重要意义就在于证实了中国南海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可燃冰储备,据不完全统计其储量达千亿立方米。
此后,在2015年,通过蓝鲸2号又证实在中国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存在储量超过一千亿立方米的可燃冰。
2017年,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安全且连续可控的可燃冰试采试验,使得中国对于可燃冰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大大超越了此前所存在的关于可燃冰长时间、大采量的世界记录。中国由此一跃成为世界可燃冰研究领域的领头羊。
这次飞跃真可谓是正中所需。要知道,能源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能源需求量极大的国家。
2011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015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2016年,中国进口的煤炭超过2.5亿吨,进口的原油超过3.8亿吨,同时对于原油进口的依赖度超过60%。
可以说,一旦可燃冰这种清洁能源能够规模化开采和应用,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将迎刃而解。
换句话说,可燃冰不仅能够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中国国内的能源消费结构。
事实上,不止可燃冰,很多国家都在继续寻找新能源,比如说日本在氢能方面可以说是佼佼者,其在新能源氢电池领域拥有着顶尖的技术。而欧洲国家则在纯锂电池领域大展手脚。当然还有许多国家还在试图研究可控核聚变,并在这方面寻找新的可能。
作为当前世界能源霸主的美国,若只是一味沉浸于过往的幻象当中,死守页岩油等传统能源不放,那么未来世界能源供应格局的演变不难预料。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经大热的可燃冰为什么销声匿迹?只是时代噱头而已
可燃冰强势领涨,会导致华宝油气大跌吗?
你知道什么是页岩气吗?(普及科学)
2015年最大的投资机会:不是股票,不是债券,而是石油(格隆汇
美元同石油一块涨这又是什么阴谋?
油价为啥会下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