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国工匠创造“7501瓷”的幕后故事
6月29日,“傲立——为大国时代绽放”「7501瓷」上海特展在位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内的宝库文化中心拉开帷幕。
“7501瓷”在瓷器收藏界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众多失传已久或处于濒危状态的传统工艺都得以恢复。1975年1月,设在江西景德镇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研究所根据上级指示开始研制,要求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等古代称颂的瓷器最高境界为标准,同时又能代表当代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7501瓷”继承了釉下彩的烧制传统和釉上彩的装饰工艺,创烧出了釉下五彩。釉上彩是胎、彩两次烧成,而釉下五彩则是胎、彩一次烧成,窑温须达到1400℃,大大突破了传统的1280℃~1320℃的烧制温度。而过去烧制日用瓷的窑炉,仅能升温至1300℃至1350℃,每往上升1℃都十分困难,倒窑情况普遍。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战,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抽调了包括“珠山八友”的后人和传人在内的40多名陶瓷艺术家组成攻关小组,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圆满完成了“7501工程”任务。“7501瓷”被誉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全新创烧品种,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套达到国际卫生检验标准的日用瓷。
纹饰设计上,“7501工程”研究组经过集体讨论和层层选拔,选出三种经典纹饰方案:“水点桃花”“翠竹红梅”“双面绘芙蓉花”。这三种纹饰从毛泽东诗词中汲取创作灵感,既有浪漫主义情怀又符合典雅大方、清新脱俗的审美。其中,“水点桃花”纹还曾应用在外交部用瓷和驻外使馆用瓷上。当时,这批瓷器共生产了100余套,约上万件瓷器,最后成品仅4200件,更显珍贵。
宝库匠心馆馆长叶柏风介绍,“7501瓷”不仅在器型设计和装饰艺术上至臻至美,而且在工艺和科技角度都启发了陶瓷领域的创新。
展览展出的100件(套)7501瓷精品,从上海知名收藏家张曙阳珍藏多年的“7501瓷”中挑选而来。展览结合文献资料,全面回溯“7501瓷”的诞生过程,致敬老一辈艺术家,也为广大陶瓷爱好者和观众提供了一次近距离观赏“7501瓷”的机会。
展览将持续至7月24日。
( 作者:李君娜 本文图片来源:主办方 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绞胎
元代陶瓷几个显著特点
青花瓷,是中国元素与时尚的代表,是最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
上海博物馆藏陶瓷精品选(二)
判定陶瓷的窑口需掌握的要点
惠州瓷器修复培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