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二章 水产业
第一节  捕捞
1、自然捕捞
临泽渔民传统的捕捞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大网。大网可根据水面大小,采用网段连接或拆开,产量较高,一般在水面两边进行作业,也叫拉大网,必须有一定的劳力;二是楦网。一人撑船,一人站船头将楦网抛向空中,随空而下;三是扠网。以河中推向河边用旁篙捣吓鱼群,灵活性大。捕虾有虾笼、虾网等,捕鱼虾方式多种多样。
渔民生产生活活动范围很广,除在运东河沟作业外,相当一部分渔民流动到高邮湖、骆马湖、洪泽湖、淮南大片区域、山东、浙江等地捕捞,直至黄海之滨。
捕捞生产是本镇水产生产的主体。建国后捕捞量最高年份为1950年,捕捞量40万公斤,最低为1991年,捕捞量3万公斤。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兴修水利工程和农业耕作制度的变化,捕捞产量下降幅度大,50年代年均捕捞量为40万公斤,60年代年均36.5万公斤,70年代年为31.7万公斤。1977年,成立大联圩,骨干河道归大联圩管理, 1982年撤消大联圩,80年代年均22.8万公斤,1991年又遇特大洪水,泊口子、簖口子等捕捞设施全部拆光,捕捞量降到3万公斤。
自然捕捞情况          单位:吨
年代
鱼类
虾蟹
贝类
其它
50
280
30
85
5
60
265
35
60
5
70
235
28
50
4
80
160
25
40
3
90
155
22
112
3
2000
150
26
149
2
2、渔具、渔法
临泽镇渔民捕捞工具多种多样,50年代初期有43种,其中网具25种,钩具7种,罾类5种,卡类1种,其它渔具5种。从1960年起部分落后渔具已开始淘汰。
捕鱼工具
主要有:快网,使用这项工具,船吨位要大,适用于水面宽阔,需两条船合作生产,产量较高,主捕大鱼;罟网也叫大罟网,依据水面,作业人员站岸边进行操作;扠网三人进行,一人支网,一人捣旁篙,一人撑网;旋网,两人或三人进行;大罾也叫扳大罾,其网片幅度较大,根据河面确定网幅度,支撑两岸;响罾子,平形四边形小网,用竹支四面角,两人进行,一人在船头,一人在船后。
捕鱼工具此外还有丝网、花蓝、围簖、拦河簖、鸡笼罩、拉索、挂钩、崩钩、滚钩、柴钩、牛屎钩、黄鳝笼子、大罾子、小罾子、水老鸦(鸬鹚、鱼鹰)等。
捕虾工具
主要工具有:虾笼,竹蔑编制成小笼,一头有盖,一头有倒须,在一根绳上每间距50厘米扣一个,一条绳可扣600-800个,捕捞青虾、白条虾,产量较高;虾娄为竹编,形成雀笼,底扎瓦片,使其下沉,篓上端扣一根芦柴,浮于水面,便于提蒌取虾,专捕大青虾;虾罾,形似小鱼罾,上有十字形蔑环,下扣网片,四边有纲绳,内有十字形鬃绳,绳上扣诱饵,蔑环当中扣2米长绳,绳端扣浮子,提罾捕虾时动作要快,适合捕白条虾;虾网,网形如口大尾小的袋子,上口绑一根1.5米长的小竹杆。下口扎一排计2.5公斤的铁网脚,单船生产,在船的头、梢分别绑一根木头或毛篙,伸出船外5-6米,网按一定间距系在木头上,每船10-20条,主捕白虾,产量高;虾簖,用红柴编织,插在河边,泊头分别扣好虾网或虾袋进行作业,此外还有虾拖子等。
捕蟹工具。
主要有蟹罾、蟹网、蟹台、蟹索等。
从1983年开始直至2000年以后,水产养殖生产快速发展,渔具渔法也不断发生变化,逐步适应了水产养殖生产的需求,主要有:成鱼网,全年性运作,其材料塑料网;鱼苗网,季节性运作,聚布网;亲鱼网,季节性运作,是尼龙网;塘口鱼罾支放在投料机前,幅度大小因塘口销售而定。黄鳝个子,以竹蔑条子编织,现用塑料条子。虾网,幅度大,接近成鱼网。
地龙(同样用于捕蟹):分为:⑴懒龙13夹,一般5-7米不等;龙头扎岸边,一头龙尾支于水面;⑵过河龙,两头分别方向托于岸边,中间立龙尾;⑶沉水长龙,一般20-60米不等,两头均有龙尾;⑷无节龙为数不多,零星使用传统捕鱼捕虾工具。
3、捕捞专业户、专业村
临泽镇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捕捞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其特点:⑴拉网专业户逐步增多。1985年10户,1995年13户,2005年45户,2015年63户,常年从事捕捞人数也不断增多,形成了捕鱼专业格局,以往养殖户捕捞是一种难事,自己找网找人,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今的专业户、专业队伍方便快捷。全镇以往只有专业户,没有专业队伍,而今专业队伍人数达945人。其中:小葛村7组(原川青渔业村)有10班人数150人,洋汊村30 班450人,陈甸村7班105人。装运工按47班每班10人计算,共有470人;⑵专业化标准提高。在确定时间后,从事专业捕捞队伍的人员,风雨无阻,一般都在凌晨一时左右出发,作业时间8-10小时,每个成员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向班头通报。作业人员必须穿全身皮衩或半身衩,是凡参加专业捕捞成员,很少发生变动。形成了市场经营者—养殖户—班头(专业户)—专业队伍的捕捞模式;⑶捕捞项目专业化(不同类型网班)。主要有:四大家鱼网、特种鱼网、罗氏沼虾网、泥鳅网(上市规格网目)、亲鱼网、鱼苗夏花网等。
第二节 水产品养殖
临泽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渔业生产都是以捕捞为主,到了70年代,由于各地大量开河造圩建闸,阻断了鱼类觅食、产卵洄游通道,一些洄游性鱼类数量逐年减少,甚至灭绝。同时,从70年代开始,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和应用,污染了水源,严重影响了本地常规鱼类青、草、鲢、鳙、鲤、鲫、鳊鱼的生长和繁殖,渔民捕捞产量大幅度下降。80年代初,临泽的原川青、周巷、临泽渔民的捕捞产量只占50年代初的55%左右。从60年代初开始,川青、周巷一些渔民利用家前屋后一些自然池塘,放养一些捕捞不能上市的小鱼,放养到池塘中,不投饵、不施肥,让其自然生长,由于鱼类摄食了水中浮游生物、水草等一些天然饵料,到年底起捕,虽然产量不高,但比放养时长大和增重了很多倍,达到了上市和食用规格。
针对渔业资源逐年减少,渔民生产、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高邮县革委会出台专门文件,要求渔民所在的公社革委会要解决好渔民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周巷公社1964年底,在查甸大队划拨153亩农田成立周巷公社红光渔业大队,作为周巷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居住地,并利用小型水利工程开挖20个池塘,合计24亩,由渔民放养从长江捕捞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育苗培育夏花鱼种。川青公社1969年底,在原林场开挖30亩池塘作为渔民的生产和陆上定居点,为了解决渔民多、捕捞养殖资源少的矛盾,1975年,川青公社又从小葛大队划拨2000亩荡滩,成立川青公社渔业大队,利用小型水利工程建成鱼种池156亩、成鱼池500亩、农田520亩。至此,川青公社所有渔民全部在渔业大队生产和居住,渔业大队共分4个作业组,分别是:捕捞组、鱼种组、成鱼组、农业组,156亩鱼种池培育四大家鱼夏花鱼种和一龄鱼种,生产的鱼种一部分向外销售,一部分放养到520亩精养鱼池进行养殖。1977年7月,临泽公社从洋汊、沈堡、丁庄、小李、三联等几个大队划拨1300亩荡滩,组建临泽公社水产养殖场,池塘面积680.6亩,有捕捞渔民和养殖渔民共132人。
所以说,临泽的水产养殖从渔民家前屋后自然小池塘的只放苗种,不投饵、不施肥的粗养开始起步,逐步发展到渔业大队、水产养殖场集中连片精养,从养殖夏花鱼种发展到成鱼养殖,从60年代初的几十亩池塘发展到1977年的1380.6亩,养殖水平、养殖面积、养殖产量、养殖效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使渔民的生产、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从1978年起,川青公社的小葛、董潭;临泽公社的洋汊、沈堡;周巷公社的陈钱、查甸等大队利用低洼田块、荡滩资源大面积开挖改造鱼池,一大批农村大队社员加入到水产养殖队伍中,成为农村养殖致富的带头人,改变了以往以传统渔民从事渔业生产的格局,1985年,川青乡小葛村3组村民葛凤殿承包生产组16亩鱼池养殖四大家鱼,当年产值过万元,成为川青乡第一个万元户。
一、养殖品种
1、常规鱼养殖品种:临泽常规鱼养殖品种开始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以后逐步发展到养殖青、草、鲢、鳙、鲤、鲫、鳊7个品种。
青鱼:又名青鲲,属底层鱼类,食性为肉食性,喜食螺蚬;
草鱼:又名草鲲,属中层鱼类,食性为草食性,喜食水草,人工养殖种植黑麦草、苏丹草作为它的饵料;
鲢鱼:又名白鲢、跳鲢,属上层鱼类,食性为滤食性,主要摄食浮游植物;
鳙鱼:又名花鲢、大头鲢,属中上层鱼类,食性为滤食性,主要摄食浮游动物;
鲤鱼:又名花鱼,属底层鱼类,食性为杂食性,主要以摄食螺蚬、植物碎屑、底栖生物为主;
鲫鱼:属中下层鱼类,食性为杂食性,主要摄食水草、植物碎屑;
鳊鱼:又名团头鲂,属中层鱼类,食性为草食性,喜食水草以及人工种植的黑麦草、苏丹草。
以上养殖品种在天然水域中以摄食浮游生物、水草、小鱼小虾、螺蚬、底栖生物为主,但在养殖的池塘中,需根据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进行人工投饵和施肥,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
2、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临泽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有河蟹、珍珠、青虾、甲鱼、罗氏沼虾、小龙虾、泥鳅、鳜鱼、黄颡鱼、乌鳢等。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名大闸蟹,属甲壳类动物,食性为杂食性,喜在清水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人工养殖需在蟹池中种植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临泽养殖模式为池塘养蟹,是高邮市池塘养蟹重点乡镇;
青虾:又名草虾,属甲壳类动物,食性为杂食性,喜在清水的环境中生活,人工养殖以套养为主,临泽的套养模式主要有鱼种池套养青虾、河蟹池套养青虾;
珍珠:珍珠培育就是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将细胞小片和珠核植入到育珠母蚌体内,然后将手术蚌放入到池塘中养殖,经过2年左右的养殖,可培育出珍珠;
甲鱼:学名中华鳖,属水生爬行动物,食性为肉食性,可进行温室养殖,也可以在鱼池中混养,临泽养殖模式主要是鱼鳖混养;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属甲壳类动物,食性为杂食性,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人工养殖可单养,也可套养,临泽养殖模式有池塘单养、蟹池套养、藕池套养;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属热带虾,食性为杂食性,人工养殖具有生长周期短、生长快等优点。
泥鳅:又名鳅鱼,食性为杂食性,一般以池塘单养为主,也可在稻田中养殖,品种有本地鳅和台鳅,临泽养殖品种为台鳅;
鳜鱼:又名桂鱼、季花鱼,食性为肉食性,终生摄食活饵,人工养殖需配套3倍以上的饵料池养殖鲮鱼,作为鳜鱼的饵料,临泽养殖模式以池塘单养和蟹池套养;
黄颡鱼:又名昂刺鱼,食性为杂食性,可在池塘中单养,也可在成鱼池中套养,临泽养殖模式以成鱼池套养黄颡鱼为主;
乌鳢:又名黑鱼,食性为肉食性,可在池塘中单养,也可在成鱼池中套养,临泽养殖模式以成鱼池套养乌鳢为主。
二、养殖规模
临泽水产养殖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培育夏花鱼种到常规鱼成鱼养殖,再发展到特种水产品养殖,养殖面积从1964年的24亩增加到2017年62500亩,特水混套养面积从1987年的550亩增加到2017年的47456亩,水产品养殖产量从1964年的2.4吨增加到2017年的23364吨,特水养殖产量从1987年的5.6吨增加到2017年的5609吨。
临泽镇水产养殖面积及产量分年度明细表
年度
临泽
川青
周巷
营南
面积(亩)
产量(吨)
其中特水(吨)
面积(亩)
产量(吨)
其中特水(吨)
面积(亩)
产量(吨)
其中特水(吨)
面积(亩)
产量(吨)
其中特水(吨)
1964
24
2.4
1986
4300
755
5514
936
3812
645
30
5
2000
7985
3191
142.5
11000
4550
218
8012
3205
42.5
30
16.5
2005
29304
18057
1886
12850
4981
636
2006
30894
18304
1925
13900
5329
697
2007
31015
18289
1928
13900
5308
701
2008
31995
18331
2085
13900
5696
762
2009
33000
16990
2200
13995
4581
1429
2010
36000
18609
2622
15060
6082
1096
2011
36150
18865
3620
15210
6291
1212
2012
37155
19209
2785
17205
6464
1415
2013
55650
25405
4615
2014
56775
23103
4943
2015
58200
23694
5120
2016
58200
22513
4912
2017
62500
23364
5609
临泽镇2017年各村水产养殖面积汇总表
村别
面积
(亩)
其    中
常规鱼
河蟹
罗氏沼虾
鳜鱼
泥鳅
薛北
2381
1339
889
153
陈甸
5418
4436
243
739
周巷
4865
2805
1455
475
60
钱镜
818
796
22
双马
2291
200
1839
122
80
营东
2592
2392
200
营南
2200
2200
营西
2460
60
2400
营北
2009
2009
韩夏
1854
1854
蒋颜
1258
15
1243
朱堆
1295
42
1253
法青
1379
584
795
合心
2119
1603
342
174
洋汊
2424
2186
238
川东
4183
273
3895
15
东荡
2314
663
1651
小葛
2557
2220
337
瓦港
2569
74
1721
774
董潭
6365
1005
5340
20
西河
3098
249
2849
西安
5273
315
3918
1020
20
泰山社区
603
541
62
养殖场
295
295
合计
62500
18364
40200
3479
257
200
三、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模式从常规鱼粗养开始,随着养殖水平提高以及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逐步发展到常规鱼精养、特水单养、常规鱼与特水品种混养、特水品种之间混养等。临泽的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常规鱼养殖:也叫成鱼养殖,在冬季或春季放养一龄和二龄鱼种,一般每亩放养青鱼5—10尾、草鱼100—150尾、鲢鱼180—200尾、鳙鱼80—100尾、鲫鱼1200—1500尾,通过人工投饵、施肥、日常管理,年底可出售成鱼1100公斤左右。目前养鱼户采取的是一次放养,多次捕捞,或多次放养,多次捕捞,养殖户根据市场行情适时捕捞,提高销售价格,增加养殖效益。
2、常规鱼套养黄颡鱼、乌鳢:在常规鱼养殖池塘中,每亩放养黄颡鱼40—50尾、乌鳢10尾,也称成鱼池套养“六小品种”,按照正常的放种、投饵、施肥以及日常管理,在不增加养殖成本的前提下,可增加养殖户收入。
3、鱼种池套养青虾:在鱼种池中放养虾苗或抱卵亲虾,有两种模式,一是春季每亩放养虾苗0.5—1万尾,二是秋季每亩放养抱卵亲虾1公斤,鱼种池药塘使用茶籽饼,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有机磷和菊酯等对甲壳类敏感药物。
4、鱼蚌混养:用木桩在池塘中固定成一排排,并用绳索连接,每排之间间隔2米左右,将插片的手术蚌吊养在绳索上,每亩吊养手术蚌2500只左右,经过2年的养殖,每亩可收获珍珠10公斤左右。河蚌与鲢鱼食性相同,属浮游植物食性,鱼蚌混养池塘应保持一定的水色,适度减少鲢鱼的放养量,不放养青鱼、鲤鱼等对河蚌有伤害的鱼类,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对河蚌有影响的杀虫剂。
5、鱼鳖混养:有两种模式,一是以甲鱼为主,每亩放养200只左右的仔鳖和幼鳖,少量放养一些鲢鳙鱼鱼种,主要投喂小鱼小虾、螺蚬、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经过2—3年的养殖,可亩产甲鱼120公斤左右;二是以鱼类为主,鱼种放养比例和数量不变,每亩放养幼鳖20—30只,不需要另投甲鱼饵料,经过1—2年左右的养殖,可亩产甲鱼10公斤左右。
6、藕塘套养小龙虾:临泽镇开始的套养模式是在每年的9—10月份,每亩藕塘放养10-15克的小龙虾苗种2000—3000尾,不投饵,第二年3月份开始用地笼捕虾,5月份结束,每亩可收获小龙虾50—80公斤,6月上旬藕塘施肥、使用杀虫剂杀灭地蛆,藕塘中未捕捞的小龙虾全部被杀虫剂杀死,9—10月份,药性消失后再放养虾苗养殖。随着小龙虾需求量增大,价格上升,从2013年起,临泽镇陈甸村、薛北村、董潭村、小葛村、洋汊村、法青村的养殖户开始尝试全年在藕塘中套养小龙虾,每亩放养虾苗5000尾左右,藕塘杀虫使用对小龙虾无影响的杀虫剂,在养殖过程中投喂一些粗蛋白含量28%的小龙虾混合料,可亩产小龙虾100—120公斤。
7、渔光互补:所谓的渔光互补就是在光伏发电基地内利用上面的太阳能板发电,在太阳能板下面的水中养殖水产品。2014年,西河村村民杨金干承包光伏发电基地水面690亩养殖小龙虾,到2017年,临泽镇西河、西安、陈甸、周巷、钱镜、董潭等村养殖户承包光伏发电基地水面养殖小龙虾3970亩,年出产小龙虾350吨左右。
图为临泽镇董潭村菜花荡渔光互补小龙虾养殖基地
8、蟹池混套养:蟹池混套养以河蟹为主,每亩放养6克/只的扣蟹800—1000只,再混套养一些其它水产品种,在混套养模式中,河蟹作为主养品种,亩产量一般在60—100公斤。主要养殖模式有: 鱼蟹混养,每亩蟹池放养20—50尾鲢鳙鱼,能调控水质和增加养殖户收入;蟹池套养青虾,每亩蟹池放养青虾苗1万尾,每亩可收获青虾20公斤左右;蟹池套养小龙虾,每亩蟹池放养小龙虾苗5000—10000尾,每亩可收获小龙虾80—100公斤;蟹池套养鳜鱼,每亩蟹池放养鳜鱼苗10—20尾,每亩可收获鳜鱼5—10公斤,同时还起到清除蟹池中野杂鱼的作用。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在河蟹养殖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各种蟹池混套养模式中,必须种植和养护好水草,水草栽种面积占蟹池的60%左右,主要品种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
四、养殖技术
1、成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上世纪80年代初,成鱼养殖属于粗放粗养,每亩成鱼产量在200公斤左右,1990年以后,高邮县水产技术指导站开始在全县各乡镇推广成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临泽镇水产养殖场、川青乡渔业村;小葛村,周巷乡红光养殖场等一些集中连片养殖场、村进行推广试验,经过2年的养殖,试验塘口亩产都在500公斤左右,1992年,该项技术全面推广,面上的成鱼养殖产量和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1994年,成鱼全价颗粒饲料开始生产销售,一些养鱼户开始尝试人工投喂颗粒饲料代替原先投喂菜饼、棉籽饼、大麦等饲料,结果年终干塘,投喂颗粒饲料的塘口比投喂菜、棉籽饼的塘口亩产高20—30%。1996年投饵机开始在成鱼养殖生产中应用,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投饵机的推广应用,推进了颗粒饲料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普及的进程。2000年,临泽镇、周巷镇使用投饵机投喂颗粒饲料的鱼池达到30%左右,2005年达到60%,2010年达到100%,颗粒饲料的推广和应用,缩短了成鱼养殖周期,提高了养殖单产,2000年临泽镇、周巷镇成鱼养殖单产达到800公斤以上,2017年临泽镇成鱼养殖平均单产1100公斤。
2、种草养鱼技术:就是通过人工种植和投喂草、鳊鱼喜食的青饲料。种草养鱼主要优点一是草鱼价格高,二是种草养鱼可以降低养殖成本。主要技术措施:一是适当降低鲢鳙鱼的放养密度,调节好水质,水体透明度在30公分以上;二是增加草鱼放养量,一般每亩放养一龄草鱼200—300尾、二龄草鱼80—120尾;三是每亩鱼池需配备0.3亩旱地种植青饲料;四是种植品种以草、鳊鱼喜食的黑麦草和苏丹草为好,秋冬季种植黑麦草、春夏季种植苏丹草。临泽、川青、周巷、营南从1992年开始推广种草养鱼,每亩出产草鱼、鳊鱼300公斤左右。
3、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所谓大规格河蟹,是指雄蟹200克/只以上、雌蟹150克/只以上。主要技术措施:一是清塘要彻底。每年11月底河蟹捕捞结束后,将池水排干,曝晒30天左右,加水30公分,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药塘;二是放养要合理。每年三月底前,每亩蟹池放养优质扣蟹600只左右,规格120—160只/公斤;三是水草要栽好。一月份在蟹池四周深水处栽植伊乐藻,三月份在田面栽种苦草、轮叶黑藻,同时要养护好水草,保持河蟹养殖期内水草覆盖面不低于50%;四是投饵要得当。四月份每亩蟹池投放鲜活的螺蚬300公斤,三月下旬开始投喂河蟹颗粒饲料,日投喂量占河蟹总量的2%,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步增加到8%左右,上午8时左右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30%,下午5时左右投喂一次,占全天投喂量的70%,上午投喂在蟹池四周的深水区,下午投喂在中央的浅水区。2014年扬泰大闸蟹养殖公司在川东、营南、营东、营西、周巷、薛北等村推广大规格河蟹养殖面积6000亩,亩产大规格河蟹75公斤。
4、扣蟹培育技术:随着河蟹养殖面积的增大,蟹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少养蟹户到上海、安徽、浙江等地购买扣蟹,经过长途运输,质量差,成活率低,造成养殖产量不高、养殖效益不好。2012年,扬泰大闸蟹养殖公司在周巷镇双马、周巷村承包农田319亩,改造成扣蟹培育池养殖扣蟹,2014年起,周巷、营西、董潭、东荡、西安、西河等村的养殖户先后开始养殖扣蟹,到2017年,临泽镇扣蟹培育面积893亩,每年培育优质扣蟹1800万只,可满足本地近2万亩蟹池养殖需求。主要技术方法:每个池塘面积4亩左右,东西向,进排水方便,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木,每亩放养大眼幼体2公斤左右,在池塘内栽植水花生和水草供蟹苗摄食、栖息和蜕壳,蟹苗放养3—5天内投喂虾片,以后改投幼蟹颗粒饲料,由于幼蟹摄食量大,水质容易变坏,应经常加注新水,调控水质,每个扣蟹培育池塘应安装微孔增氧设备,防治蟹苗缺氧上岸。
图为临泽镇西安村扣蟹培育基地
五、种苗繁殖
1、临泽镇小葛鱼苗场。位于小葛村7组,临泽镇东南,场址:东至渔业庄台,南至庄台河与小葛村养殖塘口隔河相望,西至川东河,北至小葛村7组渔塘。发展过程:60年代初,从长江打捞鱼花自然繁殖,原先在川青公社小葛大队20亩鱼苗池漂花,后到马东大队林场30亩漂花。70年代中后期在小葛搞小品种人工繁殖(鳊鱼、鲤鱼)四大家鱼仍从长江捕捞,至此苗种已不能满足水产养殖面积扩大的需求。1986年开始进行人工繁殖四大家鱼苗,以村进行人员安排,场长金长马。1989年承包,属金长马个体经营。2005年开始由金长马之子金玉明负责,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在原先基础上扩大了一倍,技术措施有所改进。目前,鱼苗场,共有亲鱼池128亩,亲鱼配种1:1即;草鱼800组1600条,青鱼50组100条 ,鲢鱼150组300条 ,鳙鱼100组200条 。场地2000平方米,正常使用职工5人,繁殖期间用工15人左右,共有繁育池8个,环道40个,浮花缸240个,场内有质量检测设备一套。每年繁殖鱼苗8亿尾左右,其中,草鱼5-6亿尾,青鱼0.4亿尾左右,鲢鱼1亿,鳙鱼1亿。鱼苗主要销往周边乡镇以及兴化、宝应、金湖、建湖、江都、苏南、浙江、安徽等地。
2、李荣付泥鳅养殖繁殖示范基地。李荣付是陈甸村养殖户,2012年承包养殖场20亩
渔塘搞起泥鳅养殖,年年见效。2014年又跨乡承包鱼塘55亩,开始种苗自繁,种苗不足时从浙江湖州、广东汕头购进补足(浙江种苗18元/斤,广东种苗25元/斤)。2015年直接自繁养成鱼,并建育花池13个、管道8个,进行人工流水催产,每年生产水花2.4亿尾,2亿尾销往周山、马棚等地,自留水花0.4亿。为将水花养成鱼上市,每亩投放50万尾水花,生长期4个月,其规格及价格10-12尾/斤,春季每斤10-12元,秋季7-8元/斤,每亩产量5000斤左右。捕捞以规格网一网打尽,无须人工挑选。李荣付繁殖养殖基地,动力配套,有喷水式增氧机75套,叶轮式增氧机十三台。
3、扬州市联发特种水产有限公司鳜鱼苗培育基地。负责人史福全,临泽镇董潭村人,鳜鱼苗培育池90亩,在扬州市东寅水产品市场公司设立门面销售鳜鱼苗。2011年与广东省佛山市合作培育和销售鳜鱼苗,2012年自行培育鳜鱼苗获得成功。现建有鳜鱼缸花水泥池3个,搅拌式增氧机2台,水车式增氧机4台每年培育鳜鱼苗1000万尾左右。除销售给本地养殖户外,还销往安徽、山东、浙江、广西、黑龙江等地。养殖基地同时销售鲮鱼苗、鲫鱼苗,形成了规模与特色。
六、特种水产品养殖
1、河蟹养殖:临泽河蟹养殖起源于1987年,原川青乡政府征用董潭、小葛两村顾家嘴荡滩面积694亩,成立川青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当年利用改造好的550亩池塘进行鱼蟹混养,放养的全部是高邮县多管局从安徽省当涂县购买的正宗长江系人工捕捞的蟹种,1989年,川青乡多种经营服务公司承包董潭村菜花荡2089亩荡滩进行河蟹养殖,1999年,川青乡北荡村村民邵其有承包周巷乡公滩(属周巷财政所产权)850亩进行鱼蟹混养。2008年,兴化市菊香养殖公司在临泽镇川东村承包1000亩低洼农田,建成蟹池进行池塘养蟹,2010年在周巷镇营南、营东、营西、薛北、周巷等村承包农田5200亩进行池塘养蟹。在兴化菊香养殖公司的带动下,从2011年—2017年,临泽镇各村利用农田、老鱼池、藕塘改造蟹池28500亩,到2017年底,临泽镇共有河蟹养殖328户,池塘养蟹面积40200亩,占高邮市池塘养蟹面积的40%以上。
图为临泽镇标准化蟹池
2、珍珠养殖:1992年浙江客商吴宗华承包川青乡董潭村、小葛村荡滩2789亩培育珍珠,其中董潭村2089亩,小葛村700亩,吴宗华从浙江带来20多名插片技术人员,在修建的简易场房中进行插片手术,再将插好片的手术蚌放到网笼吊到池塘中养殖。在吴宗华的带动下,川青乡王帮村王忠全、周巷乡查甸村查继生等一些养殖户利用鱼池进行鱼蚌混养,培育珍珠。由于广东、浙江、江苏大面积养殖珍珠,珍珠价格不高,市场低迷,到2000年,临泽镇养殖珍珠的池塘全部改养其它水产品。
3、青虾养殖:临泽的青虾养殖从1975年开始,川青公社渔业大队在156亩鱼种池,放养一些在外河捕捞的抱卵亲虾,在捕捞鱼种的同时,也捕捞了不少的青虾,增加了一些纯收入,以后临泽各地的鱼种养殖户都在鱼种池中放入1公斤左右的抱卵虾,每亩出产青虾10公斤左右,亩增加收入500元左右。2000年后,临泽池塘养蟹大面积发展,不少养蟹户在蟹池中放入虾苗或抱卵虾进行虾蟹混养,2000年临泽镇鱼种池、蟹池套养青虾面积4500亩,到2017年,临泽镇鱼种池、蟹池套养青虾面积12000亩。
4、甲鱼养殖:1985年,川青乡董潭村村民朱武良在董潭村1组开挖3亩池塘进行甲鱼池塘养殖,一个养殖周期(2—3年)亩产甲鱼135公斤,1993年,他承包董潭村荡滩120亩改造成池塘养殖甲鱼,由于当时他养殖甲鱼的产量和效益在高邮排在第一,1990年,他被高邮县政府授予“高邮县甲鱼大王”称号。2004年,临泽镇文教和临泽镇水产养殖场共同实施“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项目,推广鱼鳖混养面积500亩,在不影响常规鱼产量的前提下,亩产甲鱼10.5公斤,亩增纯效益1500元。
5、罗氏沼虾养殖:1999年,临泽镇沈堡村薛应清等10个村民承包村集体资源285亩,改造成10个虾塘养殖罗氏沼虾,当年收到了很好的效益。由于罗氏沼虾养殖效益高(5000元/亩左右),从2009年开始,周巷镇陈甸村、周巷村、薛北村、双马村、钱镜村;临泽镇瓦港村、西安村、合心村陆续将农田流转给司徒、龙虬以及当地的村民开发养殖罗氏沼虾,到2017年,临泽镇罗氏沼虾养殖户69户,面积3478.5亩,养殖面积较大的村有西安村1020亩、瓦港村773.5亩、陈甸村739亩。近年来,由于养虾户片面追求高产量、高利润,盲目加大放养密度(10万尾/亩以上),增加颗粒饲料的粗蛋白含量(45%左右),使罗氏沼虾养殖水体蓝藻爆发,养虾户在捕虾时段,将虾池中蓝藻水排放到外河,给外部水环境带来影响,同时,近几年“铁虾苗”事件的多发以及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大,严重制约了罗氏沼虾的产业发展。
6、小龙虾养殖:临泽镇小龙虾产量起初都是来自捕捞,养殖小龙虾是从藕塘套养开始,2007年9月,董潭村村民竺启宽在川东村承包的45亩藕塘中放养了小龙虾苗260公斤,2008年3—6月份共出售小龙虾成虾和虾苗3950公斤,当年小龙虾纯收入近8万元。随着藕塘面积的增多,藕塘套养小龙虾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到2017年,临泽镇藕塘套养小龙虾面积6500亩,主要集中在薛北、陈甸、洋汊、法青、董潭、小葛6个村。2010年起,一些养蟹户在蟹池中混养小龙虾,如东荡村养蟹户邵其有550亩蟹池混养小龙虾,当年小龙虾产值200万元,2017年,临泽镇蟹池套养小龙虾面积达12000亩。
7、泥鳅养殖:2006年,周巷镇营东村村民陈铭承包26亩农田改造成泥鳅池养殖泥鳅,当年亩产泥鳅1100公斤,亩纯效益5100元,2006年,陈铭又从营东村流转土地300亩,建成200亩泥鳅池养殖台湾泥鳅,经过10多年的养殖,2017年,200亩泥鳅池出售成鳅300吨,泥鳅苗500万尾,亩纯效益过万元。
图为高邮友联台鳅养殖、繁育专业基地
8、鳜鱼养殖:2007年,临泽镇董潭村养蟹户张志权、翟华春在2098亩蟹池中套养鳜鱼,每亩放养10尾左右,每亩出产鳜鱼5公斤,亩增纯效益300元。2010年起,随着养蟹面积的扩大,蟹池套养鳜鱼的池塘越来越多,到2017年,临泽镇蟹池套养鳜鱼面积13500亩。2013年,临泽镇泰山社区秦恩斌、董潭村史福全、川东村卞朝新、小葛村金玉明等开始池塘单养鳜鱼,当年鳜鱼单养面积350亩。由于鳜鱼养殖投入大、病害难控制、养殖风险高,到2017年,临泽镇鳜鱼单养面积仅有257亩。
9、黄颡鱼、乌鳢养殖:临泽镇黄颡鱼、乌鳢养殖主要是成鱼池套养,具体方法为:每亩成鱼池放养黄颡鱼苗50尾左右、乌鳢苗10尾左右,可亩产黄颡鱼7.5公斤、乌鳢5公斤,亩增纯效益260元,2017年临泽镇成鱼池套养黄颡鱼、乌鳢面积12000亩。
第三节 水产养殖园区(水产养殖场)
历史上渔民有过艰难的岁月,被人们称之为三无一少:一是无固定基地和场所;二是无陆上定居;三是无行政管辖;渔民子弟很少接受文化教育。漂泊生活多年,主要生产、生活在淮南广大区域。大体上在盐城、泰州、东台、兴化、宝应、高邮等地,漂泊不定。解放后高邮县人民政府将在本县范围内的渔民予以召集。1957年县成立“高邮运东渔民办事处”。后因管理难度大,将收归的渔民又回归各公社管辖,撤销“高邮运东渔民办事处”。这样临泽镇产生了三个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养殖场。
1、小葛村七组(原川青镇渔业村)。该养殖园区座落在:临泽镇东南角,四周皆为原小葛村环绕。人口716,户数240户,水产养殖面积1200亩。主要发展变迁过程;1958年成立渔业高级社,人口460人,户数120户左右,社址设在小葛村葛必祥家,在小葛村建成5间砖瓦结构学校,从此渔家子弟受到文化教育。 社长薛寿高、副社长杜金江。高级社成立时在小葛大队哈家厂圩子,共开挖渔池20亩,并在小葛搞内河护养,初步改善了渔民生活。1960年大队部学校迁至董潭。县水产公司在董潭大队设立水产收购站,使渔民捕捞产品有了销路渠道。1970上级政府号召渔民陆上定居,将渔业大队迁至马东村,并将马东村8队并入渔业大队,有户数260户,人口1000多人,村部瓦房42间,渔民草房85间。1976年底,首次成立渔业村党支部,支部书记史存来,大队长杜金江。其经营管理方式为:原1、2队为响罾帮,3、4队避风帮(在浅滩上取鱼),5、6队为卡帮,7队扠网帮。1972年,川青公社政府决定:对辖区内骨干河面实行连圩放养,由渔业大队管理。此时成立大联圩,1975年开始每年投放鱼苗20万尾。1976年川青公社搞方整化,大修水利工程,将渔业大队又迁至小葛村,部分渔民仍留在马东大队第8生产队(林场)。同时由县多管局牵头(县公证处公证),出资4.8万买下小葛村草荡1800亩(只测量草滩,实际自然面积2000多亩),由全公社劳力开渔塘、挑庄台垦殖农田,县多管局牵头为渔民砌瓦房,建学校和卫生室, 1978年,渔民全部住进了新瓦房。此时渔民人口有1008人,户数270户。党支部书记王桂根,大队长杜金江。其经营管理方式:分为鱼种组,有鱼池156亩,成鱼组,有成鱼池500亩,农田组,有农田520亩,以及捕捞组。1982年,大联圩撤消,归各大队自行处理。大队班子重新调整,由王忠全任党支部书记,吴德宝任大队长。实行渔业、农业联产到劳责任制,按劳、按船、按产量计酬,收入交足集体,多余归个人。1983年,被县多管局定为全县重点水产养殖基地,曾受到扬州市政府和高邮县政府表彰。在此期间,渔业村开设过木雕工艺厂、皮鞋厂等。1983年至2000年,先后担任渔业村负责人有:①韩长沂、吴德宝;②葛干祥、吴德宝;③王春才、张金生;④周永坤、张金生。2000年4月并入小葛村。目前有运东重点鱼苗繁殖场一家,渔民在外从事运输1000吨运输船10艘,在外地养殖水面2000多亩。
2、临泽镇水产养殖场。临泽镇水产养殖场位于镇东北部,东接兴化市李中镇刘沟村;南临扬州市临泽水产品批发市场、洋汊村;西界法青村;北倚兴化市沙沟镇仲寨村。始建于1977年7月13日,总面积1300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680.6亩,人口132人。建场时主要从事养殖和捕捞,到1985年底渔民全部上岸居住,现在主要从事常规鱼养殖。1989年春,投入11万元,新建水产养殖场办公大楼,主体为两层14间,附属建筑物3间,占地300平方米。发展演变过程:从1977年7月至1982年为临泽公社渔业大队, 1983年改为临泽镇水产养殖场,历任大队长或场长的有倪尚佳 、薛喜荣、薛永新、陈金凤、薛锦荣、邹庆宝、薛从生。1992年3月份建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有薛永新、陈金凤、薛锦荣、邹庆宝、薛从生。辖区内于1987年设立洋汊麦芽厂、养鸡场,2007年至2008年成立一家服装厂,2011年至2014年开办“众和服饰”。2004年,水产养殖场被确定为临泽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基地主要示范项目有4个,即:鱼鳖混养、鱼蟹混养、鱼虾混养和颗粒饲料投饵机推广试验,实行农科教结合,农业、科技、教育等单位共同协作,建立“基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先后多次受到市镇两级表彰奖励。
3、陈甸村水产养殖场。陈甸村水产养殖场,座落在临泽镇西南角,有92户,403人口,养殖面积600亩。养殖场1959年原属司徒公社渔业大队(当时为高级社),该场为第二社,社长郭玉才,副社长季太艮。在此期间,郭玉才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1964年从官垛渔业大队划出,归周巷公社定名周巷公社渔业大队,当时有103户,410人口,由周巷公社查甸大队划出农田153亩,开挖12个鱼塘,面积24亩,主要以漂鱼花为主。全村分成3个生产小组,1组为拉大网,2组从事焯网,3组是张卡,基本上渔民以捕捞为主。1978年陆上定居,渔民住进了新瓦房,并有学校、卫生室、村部办公室、会堂等。此后由附近大队又划出447亩归渔业大队,此后主要负责人有:汤永康、郭玉才、秦有才、李长艮、胡永山、秦有才、倪朝海、秦有才、薛子海、吴加贵、潘玉香、薛子海、查继生、詹方华。2011年并入陈甸村。陈甸村水产养殖场,曾办过胶木厂和珍珠养殖场。1997年起,养殖场渔民到其他村、镇、县、市承包水面1800多亩,从事养殖生产,拓宽了渔民致富渠道。
4、原川青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养殖场位于临泽镇东南角,东临川东河,南临六安河,与扬州市东寅水产批发市场隔河相望,西与董潭村11组相接,北与小葛村6组相连。于1987年元月建场,面积694亩,以养殖特种水产品为主。特种水产养殖场行政上由川青乡政府领导,业务上由川青乡多种经营服务公司指导,为独立核算单位,1995年,特种水产养殖场并入川青乡水产服务站,更名为川青水产服务站养殖基地。2017年12月,养殖基地面积归还给小葛、董潭村。
第四节  水产品病害防治
一、常规鱼病虫害防治
1、病毒性疾病: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青、草鱼病毒性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等。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养殖池塘经常使用改水、改底产品调节水质,改善池塘底部环境,正确使用增氧设备,保证水体充足溶氧,提高养殖品种的抗病力。已发病的池塘,用聚维酮碘按剂量和水全池泼洒,内服三黄粉药饵,连服6天为一个疗程,对青、草病毒性出血病有抑制作用。鲫造血器官坏死症2014年开始在临泽地区发生和流行,发病池塘死亡率在80%以上,以危害大规格鲫鱼为主,池塘一旦发病,应立即起捕销售,减少损失。
2、细菌性疾病: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草鱼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疖疮病、打印病、竖鳞病、烂尾病、腹水病等。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养殖池塘经常使用改水、改底产品调节水质,改善池塘底部环境,正确使用增氧设备,保证水体充足溶氧,提高养殖品种的抗病力。已发病的池塘,用氯制剂按剂量和水全池泼洒一次,严重的池塘隔天再使用一次,同时投喂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药饵,连喂6天为一个疗程,对外部水源和鱼用工具进行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真菌性疾病:常见的主要有水霉病。防治方法:鱼种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受伤,放养前进行鱼种消毒,已发病的池塘,用水霉净按剂量和水全池泼洒,严重的池塘隔天再使用一次。
4、寄生虫疾病:常见的寄生虫疾病主要有车轮虫病、指环虫病、孢子虫病、锚头蚤病、中华蚤病、鱼虱病等。防治方法:各种寄生虫病使用相应的杀虫剂和水全池泼洒进行防治,隔天用消毒剂和水全池泼洒一次,防治寄生伤口病菌感染。
二、虾蟹类病虫害防治
1、病毒性疾病:常见的虾蟹类病毒性疾病主要有河蟹颤抖病、罗氏沼虾白尾病、传染性肌肉坏死症、白斑综合症等。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养殖池塘经常使用改水、改底产品调节水质,改善池塘底部环境,正确使用增氧设备,保证水体充足溶氧,提高虾蟹的抗病力。已发病的池塘,用聚维酮碘按剂量和水全池泼洒,内服三黄粉药饵,连服6天为一个疗程。以上虾蟹病毒性疾病在临泽发病率较低。
2、细菌性疾病: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烂鳃病、肠炎病、肝胰腺坏死症、青虾甲壳溃疡病等。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养殖池塘经常使用改水、改底产品调节水质,改善池塘底部环境,正确使用增氧设备,保证水体充足溶氧,提高虾蟹的抗病力。已发病的池塘,用聚维酮碘按剂量和水全池泼洒,用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制成药饵,连喂6天为一个疗程。
3、寄生虫疾病:常见的寄生虫疾病有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方法:用硫酸锌按剂量和水全池泼洒,可有效防治该寄生虫疾病。
第五节 渔政管理和技术服务
一、渔政管理
1982年,经国家水产总局批准,高邮县多管局配备渔政检查员一名,负责全县的渔业执法检查,到各公社执法检查时,由公社多种经营办公室安排人员协助工作。1984年,经江苏省水产局批准,水面较大的乡镇配备群众性渔政检查员,临泽镇、川青乡、周巷乡、营南乡各配备一名,均由乡镇渔技员兼任,负责辖区内河道的管理和渔政执法检查,1992年,高邮市水产局为了加强渔政执法检查力度,从全市6个乡镇选调6名乡镇渔政员充实到局渔政管理站,其中川青乡一名,周巷乡一名,1992年开始,市水产局渔政管理站加强了对全市的水面资源管理,加大了对电、毒、炸渔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014年,高邮市又在全市明确10名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其中临泽农业服务中心2人,负责临泽镇内的日常渔业执法检查,自2014年开始,临泽农业服务中心渔政执法人员每年配合市渔政监督大队以及自行开展执法活动10多次,收缴电捕器20多台套。
二、技术服务
1983年,高邮县开始大兴开挖鱼池,发展成鱼养殖生产,临泽镇、川青乡、周巷乡、营南乡多种经营服务公司各配备一名渔技员,其中营南乡为兼职,其他三个乡镇为专职,负责乡镇的水产技术指导和服务,临泽镇、川青乡、周巷乡多种经营服务公司设立鱼药门市部负责鱼病防治技术咨询和渔药供应。1992年,成立乡镇水产服务站,其中营南乡为多种经营综合服务站,行政上属乡镇领导,业务上由市水产局指导,乡镇政府抽调人员充实到水产站,并落实水产站养殖示范基地,其中临泽镇水产养殖场为临泽镇水产站养殖示范基地,川青乡特种水产养殖场为川青乡水产站养殖示范基地,周巷乡红光渔业村为周巷乡水产站养殖示范基地,乡镇水产站在养殖基地进行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技术成熟后向面上推广。乡镇水产站自成立以来,积极当好乡镇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推动水产养殖发展的规划和实施,通过举办水产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到塘口服务等多种形式普及水产养殖技术,1997年川青乡水产服务站被省水产局评为“江苏省十佳乡镇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王忠全被评为江苏省乡镇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优秀站长。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成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水产服务站撤销,农技中心设立水产组,负责乡镇的水产技术指导和服务,由于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突出,2016年,史纯柏被评为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先进个人。
第六节 水产品交易市场与加工
临泽镇是水产养殖大镇,水产品养殖占据了全镇大农业的半壁江山。为增加养殖户收入,拓展水产品销售渠道,让销售与市场接轨,1999年—2016年,临泽镇政府先后利用政府投入和利用民资建立两家常规水产品交易市场和一家特种水产品交易市场,不仅销售本镇生产的水产品,还销售本市其他乡镇和其他县市的水产品。
1、扬州市临泽水产品交易市场。该市场位于洋汊村,临泽镇东北部。东邻洋汊村及兴化市大片养殖区,南倚333省道,西连甘临公路,北靠临中河(也是市场水码头),水陆交通便捷。该场建于1999年,2000年开始运作,由镇政府牵头投资70万元,民间集资60万元。2004年实行股份制,共担风险,由8个股东经营。交易场地1.2万平方米,交易码头长300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市场服务实行四供,即:供冰、供水、供氧、供电。市场具有水产品快检能力,并建立规章制度,台帐、财务核算等管理规范。市场年水产品流通量11万吨左右,除销售本镇和周边地区水产品外,还经销盐城、建湖、金湖、宝应、兴化等地水产品,向外销售辐射到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市场每年可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500人左右,该市场为高邮市农业龙头企业。
2、扬州市东寅水产品批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创建于2009年4月,占地85亩。地处高邮市临泽镇小葛村。公司周围集中养殖水面有8万余亩,水产品货源流通充足。公司东接甘临公路,西行10多公里可进入京沪高速,南行20公里可达扬泰机场,公司交易码头建在六安河上、紧靠川东河、横泾河,交通位置优越。公司建有交易场地1.56万平方米,交易码头9个,交易厂房9个,面积600平方米。公司内设:制冰车间一个,加水站一座,液氧加气站一座,冷藏车间,水产品冷加工车间,以及餐饮住宿服务,固定资产投资537万元,资产总额893万元。并有检测室,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常年水产品流通量常规鱼4.5万吨,特种鱼(鳜鱼、黑鱼、黄颡等)3吨,水产品货源主要来自本市以及兴化、宝应、金湖等地,水产品销售辐射到上海、北京、南京、常州及华东地区大中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养殖户增收,现有从业人数450人。公司董事长房桂平2011年被扬州市工商管理局评为十佳农村经纪人,公司2017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现代服务业先进单位,该市场为高邮市农业龙头企业。
3、高邮市三联地带特种水产品交易市场。市场位于临泽镇瓦港村,甘临路、营舜线交界处,占地面积35亩,2016年2月开始建设,2016年10月建成并开始营业。交易市场目前已建成交易房屋三排6幢132间,面积3960平方米,交易房屋之间及南北路道全部建成硬质路面,面积7000平方米,便于交易车辆的停靠和交通,该交易市场总投入1200万元。2017年市场全年共交易大闸蟹2250吨,小龙虾400吨,交易额1.8亿元,临泽镇养殖的大闸蟹80%以上在该市场销售。解决周边地区劳动力就业302人。该市场地处我镇大闸蟹养殖集中区域,周边的川东村、董潭村、洋汊村、瓦港村、东荡村、西安村、西河村就有2万多亩的养蟹面积,市场建成后,周边的村以及我镇其他村的养蟹户到该市场交易,不需要将蟹再运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兴化市安丰镇大闸蟹市场销售,极大地方便了养蟹户,销售价格还经常高于安丰市场,并且减少了运输成本,使养蟹户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
扬州常天水产科技为股份制水产品深加工企业,位于周巷工业园区,东临双兔米厂分厂,南临周巷社区,西临营舜公路,北为美中米厂。公路交通发达,与京沪高速只相距5公里左右,2016年建厂,2017年基本建成,宿舍楼485平方米,该公司集科研、生产为一体,设行政管理技术部(硕士生1人,本科生3人),职工47人,分四个车间,即:屠宰分割车间,鱼丸车间,米面(水饺)车间,爆鱼车间。实行四项检测,即:货源检测,屠宰质量检测,屠宰入库检测,出厂检测。总经理:沈奇。
第七节 渔具生产销售与渔业合作社、渔业文化
一、渔具生产销售
临泽镇在2000年之前,渔具未正式成为商品营销,主要生产用具养殖户一般从兴化市购进成品,也有养殖户购进半成品自己加工成品用于捕捞生产。2000年后本镇一些商店开始零星出售渔具,到2014年全镇陆续出现专卖店以及生产销售网点。据不完全统计,大致分为:
1、渔具专业经营9户,兼营4户。
2014-2017年主要渔具销售年均量统计表
品  种
件数
销售额(万元)
无节龙
12000
24
十三夹虾龙
26000
125
地龙(25-50夹)不等
100
18
塑料聚布1.2-3米
300
2400
下水衣
780
5.4
成鱼网
10
6
鱼苗网
3
0.2
罗氏沼虾网
10
5.00
2、卖龙虾网片加工的3户,一般以13夹为主,生产量420条 ,为养殖户修补300条 。
3、卖单件,一般以村为中心的便民商店出售下水衣。卖竹器材商户,卖小山竹,40根一捆,4户,200捆左右。
二、渔业合作社
临泽镇小葛兴渔水产专业合作社是扬州市东寅水产批发有限公司合作单位。合作社社员都是小葛村养殖户,合作社通过与市场及养殖户签订订单销售合同,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合作社实行风险共担、盈利分红制度,合作社与养殖户签订的合同主要有五项条款:一是甲方按约定日期收购乙方全部常规鱼,不拒收,不拖欠货款;二是甲方实行保护价,如市场价格低,按保护价收购,如果市场价格高,按市场价格收购;三是乙方养殖常规鱼,必须全部交由甲方销售,如需外销,必须经甲方许可,否则视为违约;四是乙方必须按甲方技术要求进行养殖,不得使用违禁药品,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否则后果由乙方负责;五是任何一方不得违约,如有一方违约,必须赔偿对方经济损失。
高邮市高邮湖大闸蟹行会临泽分会。临泽镇大闸蟹养殖规模发展较快,2014年养殖面积已达19315亩,其中营南片区3464亩、周巷片区4175亩、川青片区8920亩、临泽片区2456亩。为了进一步推动全镇蟹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临泽镇政府在高邮市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于2014年8月28日,成立高邮市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临泽分会。分会有会员113人。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56人、常务理事19人,选举产生名誉会长1人、会长1人、副会长8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分会成员由本镇养蟹大户、经纪人、村干部、技术服务人员组成。属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宗旨:协会积极发挥服务、沟通、协调、监督作用,维护企业大户的合法权益,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生产标准化,促进蟹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分会办公地址设在临泽镇农业服务中心内,地址:临泽镇镇南路47号。
三、渔业文化
渔业文化首先要谈渔民,他们的祖先分布淮南广大区域,生活漂泊,生产流动,是党和政府将他们组织起来,仅仅六十年左右的历史,他们讲话的口音至今还夹着盐阜、兴化、宝应、高邮等腔调。如原川青镇渔业村1978年到小葛定居,人口1000多,户数270户,村子不算大,但渔业文化的氛围很浓,有人形容渔业村。道:莫道渔家村子小,源自淮南各县人。全村姓氏二十八,令公之后赵家臣。
全镇渔民他们的弟兄、叔、侄、表亲至今仍是不同籍贯,过去礼上往来,星夜启程,步行旱路,舟行水路,随着时代发展,乘公交、私家车,手机网络互动,汇聚一处,开怀畅饮,紫气东来。真是,举杯遥控,共祝幸福。
他们生性胆略过人,依靠篙桨纤帆,到过齐鲁,跨过长江。到陆上定居时,没有挂桨船和车子,以传统劳作而去,真可谓:北上山东南浙江,到过黄河跨过江。一双木桨一杆篙,七天七夜到余杭。
他们的生产工具是在长期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取鱼方式多样性:敲、触、卡、楦、罩、罱、拉,雨中、雪中不念家。一年四季常显壮观场面,如拉大网喊声震天,形成“拉网号子”,它是捕鱼舞台上压轴大戏。狂风暴雨中、冰天雪地里常显渔家儿女英雄本色。现代戏文中曾这样唱过:“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打渔的人不怕雨猛风狂”,这是对渔家儿女的一个真实写照。而今的渔文化是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流水性产业。集亲鱼—繁殖—育苗—养成鱼于一体。
今日渔家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朝气蓬勃,与他们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他们的思想文化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过去的艰苦环境中,唱小调,消除疲劳,渔民们虽没有什么文化,但几代人口口相传,他们在休闲时传唱,在劳作时传唱,十分提神和惬意,他们有的也会说书,由头到尾,栩栩如生。他们说书的版本有《薛仁贵征东》《杨家将》,更多的是《挂角将军》。其原因“挂角将军”是他们的祖宗。相传五代十国南北东西,到处混战,民不聊生,太乙真人派两神童下凡,一人一只袋子,将袋子分别挂到东海龙王头部各一处,第一小将性猛,先入下水,将袋子挂于龙角(杨继业),第二小将性稳,将袋子挂于龙脖(赵匡胤),太乙真人吩咐,杨家掌帅印,赵家掌皇印,杨家世代忠良,以水为生,成了挂角将军,保护天下百姓,过去渔民皆称自己是杨家后代,流传至今,所以打鱼是他们一生的荣幸。他们在传统节日至今还保留着过节要有鱼,如清明节、七月半、八月半、二十四夜送灶日,原先是鲤鱼,因鲤鱼跳龙门,而今随着养殖市场环节的变化,也用了鲫鱼。过春节前必须要有鲶鱼压锅,因鲶谐音同于连或年,寓示着年年有余、连年发财。对于鱼的观念可以追塑几千年,人们在餐桌上,鱼肉海参,鱼占头角。渔民们在寒冷的冬天喝鱼汤饮白酒可以暖身子。手术后病人喝黑鱼汤或鳜鱼汤起到消除肿痛,加快伤口愈合作用。鱼在美味佳肴中大放光彩,黄鳝同五花肉闷煮成了闷昌辉,黄颡鱼与羊肉同煮成了天下第一菜,如此等等。临泽镇的养殖业成了富民产业,而临泽的“渔业文化”渊远流长,底蕴丰厚。
据《史氏宗谱》记载:董潭自明清以来有“董潭八景”之传说。八景之一为“渔翁斜阳”,亦称“渔舟唱晚”,诗曰“渔翁白发已苍苍,数代宗祖流我庄。荒熟田中求利益,朝暮难得避风霜。渔舟整日不击桩,东南西北向八方。其中乐境谁人识,最爱斜阳射水光”。因董潭河网密布、沟汊众多,宜打鱼捕虾,故自古常有众多渔户渔舟在此停泊,以捕捞为生,繁衍生息。渔人终日在荒熟田中捕鱼,生活困苦,但每当傍晚坐在晚头,一边挽钩张卡,一边欣赏夕阳西下,嘴里吟唱渔歌,虽苦犹甜,其乐无穷。
水产技术服务站简介
高邮市乡镇水产服务站是在1992年开始成立,成立前的水产技术服务职能由乡镇多种经营服务公司承担,多种经营服务公司配备1—2名渔技员负责乡镇的水产技术指导和服务。1992年,乡镇机构改革,水产从多种经营服务公司剥离,单独建站,临泽镇、川青乡、周巷乡成立水产服务站,营南乡成立多种经营综合服务站。水产服务站属全民事业单位,并对人员进行定编、定岗,其工作职能是:负责乡镇水产发展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试验、示范和推广水产新品种、新技术;做好水产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抓好渔政管理工作,打击电、毒、炸等违法行为。临泽、川青、周巷三个乡镇水产服务站都设立了渔药经营门市部,负责水产养殖户的鱼病防治技术咨询和渔药供应。
2000年5月,乡镇区划调整,原临泽镇与川青镇合并为新建制的临泽镇;原周巷相与营南乡合并为新建制的周巷镇,临泽镇水产服务站与川青镇水产服务站合并为临泽镇水产服务站,周巷乡水产服务站与营南乡多种经营综合服务站(水产)合并为周巷镇水产服务站。2001年3月,乡镇机构改革,成立五大中心,水产服务站撤销,并入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技中心设立水产组,承担原水产服务站工作职能。
2013年9月,乡镇区划调整,原临泽镇与周巷镇合并为新建制的临泽镇,临泽镇农业服务中心与周巷镇农业服务中心合并为临泽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设立水产组,水产工作职能在原有工作职能基础上新增渔业安全生产,负责全镇渔民渔业安全知识培训、灾害天气的预警信息发布、渔业安全生产检查等。
图为临泽镇农业服务中心(水产)办公楼
水产站(组)机构情况一览表
年份
乡镇
站(组)长
姓   名
任职时间
学历
备注
2000年4月前
临泽
薛美喜
1992.02-1998.12
高中
薛锦荣
1999.01-2000.04
中专
川青
王忠全
1992.03-2000.04
初中
周巷
薛才情
1992.03-1995.12
初中
潘有桂
1996.01-2000.04
高中
营南
徐正禄
1992.03-2000.04
高中
2000.04-2013.08
临泽
薛锦荣
2000.05-2007.08
中专
史纯柏
2007.09-2013.08
大专
周巷
徐正禄
2000.05-2001.03
高中
温义章
2001.04-2004.12
大专
中心主任兼
邹国章
2005.01-2013.08
本科
中心主任兼
2013.09-2017.12
临泽
柏正祥
2013.09-2016.12
本科
中心主任兼
邹国章
2017.01-2017.12
本科
中心主任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江服务长江经济带 打造生态渔业标杆
引进池塘内循环流水生态养殖系统 养殖更轻松
农业部:水产养殖一半以上产量来自池塘养殖
28万渔民待转产 京东数科新型水产养殖方式填补禁渔期空白
水产养殖怎么申请补贴
陕西商洛市洛南县扎实开展春季渔业生产服务工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