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讲巴尔干地区(前南斯拉夫国家)的历史

在开始讲前南斯拉夫的各个国家之前,有必要先花点时间了解一下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当然,想说得特别清楚是不太可能的(估计得写几万字),咱们只挑重要的历史事件讲讲……

巴尔干半岛

在地理概念上,巴尔干半岛指的是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广义上讲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这六个前南斯拉夫国家,还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以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巴尔干地区在过去一百多年中一直纷扰不断,被人们形容为“巴尔干火药桶”。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战争更是让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四分五裂,人口也大量逃往其他国家。所以,大家现在提到巴尔干,往往是特指这几个前南斯拉夫国家,而说到来自巴尔干的移民时,也指的是前南斯拉夫国家的移民。


斯拉夫人

按语言学划分,我们把使用各种斯拉夫语言的人归为斯拉夫人。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最早的斯拉夫人出现于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中东欧地区。46世纪,斯拉夫人建立起部落联盟,开始向外迁徙(如左图),并逐渐分化为三个支系:西斯拉夫人分布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右图中蓝色部分);东斯拉夫人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右图中绿色部分);南斯拉夫人则落脚在巴尔干半岛(右图中红色部分)。现在全世界大约有3.5~4亿斯拉夫人。



早期历史

在斯拉夫人迁入之前,巴尔干地区生活的居民有伊利里亚人(阿尔巴尼亚)、达契亚人(罗马尼亚)、色雷斯人(保加利亚、希腊北部、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希腊人(希腊、马其顿)等。


从公元前2世纪起,罗马帝国的势力逐渐扩张到巴尔干,公元1世纪之后,基督教在巴尔干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在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信天主教,东罗马帝国信东正教,而分界线就大致是现在波黑与塞尔维亚的边境线。这可以视为巴尔干地区的第一次分裂

巴尔干这个词来自土耳其语,意思是“多山”或“有森林的山”,整个巴尔干地区一半以上面积为山地。在公元67世纪,斯拉夫人开始进入这片土地,并依据地势陆续建立起不同的国家。如果以迪纳拉山脉为界,大致可以说,山脉以西为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山脉以东为塞尔维亚,而稍晚出现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要在山区之中。


奥匈帝国入侵

十四世纪后半期,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从南方侵入巴尔干地区。1389年,土耳其人与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平原(也叫黑鸟平原)展开大战,英勇的塞尔维亚人成功刺杀了奥斯曼的苏丹,但这次战役还是以土耳其人的胜利告终。之后的一百年中,塞尔维亚人(以及波斯尼亚人)不断向入侵者发起抗击,但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依然扩张到巴尔干的大部分地区。

15世纪到19世纪,奥斯曼帝国在近五百年的统治中,把伊斯兰教引入了巴尔干的中部和南部,这是巴尔干地区的第二次分裂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大量阿尔巴尼亚穆斯林被迁入科索沃,塞尔维亚人成了科索沃地区的少数民族。而科索沃被塞尔维亚人视为本民族的文化摇篮和精神家园,如今精神家园已落入他人之手,并且被穆斯林化,这是长久以来塞尔维亚人心中的痛。


另外,在奥斯曼帝国试图一路向北打下欧洲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把克罗地亚及波斯尼亚一带当作最后一条防线(相当于设置“缓冲区”或“人肉盾牌”),要求从奥斯曼占领区逃出来的塞尔维亚人留在克罗地亚生活,这种安排也让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之间矛盾不断,为后面的仇恨和冲突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经过罗马帝国分裂和奥斯曼帝国入侵这两次分化,我们现在来梳理一下巴尔干地区的宗教分布:西部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信天主教;东部的塞尔维亚信东正教,塞尔维亚内部的科索沃地区绝大多数居民都是穆斯林;中部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穆斯林为主,同时也有很多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较小的黑山和马其顿以东正教为主,但黑山长期受天主教影响,而马其顿则与希腊有很深的渊源。(注:下图中灰色是天主教地区,绿色是东正教地区,黄色是穆斯林地区。)


一战和二战

17世纪起,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势力渐弱,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脱离了土耳其人的控制,加入奥地利帝国。到了19世纪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成了奥匈帝国的一部分。而此时的塞尔维亚正在争取独立并谋求建立一个属于南斯拉夫人的国家,这也得到了很多波斯尼亚人的呼应。1914年夏天,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巡视,被一位波斯尼亚的塞族热血青年刺杀,这个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一战中,塞尔维亚属于协约国阵营,塞尔维亚人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但可能会遇到来自同盟国阵营中奥匈帝国的克罗地亚或斯洛文尼亚士兵,这可以说是“兄弟”间的首次兵戎相见。


一战后,奥匈帝国垮台,欧洲版图重新划定,南斯拉夫人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来叫南斯拉夫王国,Kingdom of YugoslaviaYugo就是“南”的意思)。这是一个注定不会团结也无法长久的联合体,塞尔维亚借人数优势希望实现一家独大,而克罗地亚则要求与塞尔维亚平起平坐,斗争激烈到两边的领导人都被对方刺杀过。


1941年,希特勒对贝尔格莱德发起闪电战进攻,南斯拉夫王国很快就投降了,一个叫乌斯塔沙(Ustaše)的亲纳粹傀儡政府诞生(管理范围大约是现在的克罗地亚和波黑)。乌斯塔沙在成立之初的意图是让克罗地亚从南斯拉夫王国中独立出来,当它掌握政权后,就开始用纳粹的民族清洗政策对待其领土上的犹太人、吉普赛人,以及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认为在南斯拉夫王国时期自己遭到了来自塞尔维亚人的不公正对待)。短短几年时间内,大约几十万塞族人被乌斯塔沙政府杀害(没有准确数据,克罗地亚人说只有4万,塞尔维亚人说有80万)。


而在塞尔维亚,活跃着一支叫做切特尼克(Četniks)的武装力量,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力求建立一个纯粹的塞尔维亚国家,切特尼克对待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的手段之残酷丝毫不逊于它的敌人乌斯塔沙。(注:左图是乌斯塔沙的标识,右图是切特尼克的旗帜)



即便是现在,如果一个克罗地亚人想要羞辱塞尔维亚人,就会说他是“切特尼克”,而被骂的塞尔维亚人很有可能会以一句“乌斯塔沙”来回敬。


铁托时代

不管是乌斯塔沙还是切特尼克,他们最后都败给了另一支力量,那就是由铁托领导的游击队。铁托的父亲是克罗地亚人,母亲是斯洛文尼亚人,妻子是塞尔维亚人,应该说,铁托是一个真正的跨民族的南斯拉夫人。铁托从一开始就有为南斯拉夫各民族建立起一个共同国家的梦想,凭着过人的智慧和铁腕的管理,他的确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


在铁托时代,虽然南斯拉夫的首都是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但联邦内的六个共和国处于平等地位,铁托强调的是“兄弟”和“团结”,任何民族主义苗头都会被压制。而且,铁托以其高超的政治技巧游走在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为南斯拉夫赢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很多时候,南斯拉夫的经济甚至比意大利或希腊这样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还要好,南斯拉夫老百姓的生活水准和欧洲大多数国家也没有什么差别。



南斯拉夫战争

1980年,铁托去世,他苦心打造并悉心呵护的南斯拉夫联邦开始松动,一些激进民族主义情绪逐渐抬头。例如,塞尔维亚人想要把科索沃从穆斯林手中解救出来;位于南斯拉夫版图最边缘的斯洛文尼亚想要退出联邦并成立自己的国家;而克罗地亚不仅要独立,还恢复了当年乌斯塔沙时期的国旗和货币,这大大激怒了生活在克罗地亚的几十万塞尔维亚人……


民族矛盾终于演变成流血冲突,旷日持久的南斯拉夫战争从1991年开始,直到1999年才基本结束(2001年还有马其顿纷争),中间经历了斯洛文尼亚的“十日战争”、克罗地亚战争、波斯尼亚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其中不乏种族清洗及屠城等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南斯拉夫战争是二战后在欧洲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受篇幅限制,具体的战争过程就不展开讲了,大家若有兴趣可以自己查资料了解一下。


作为旁观者,即便掌握了很多信息,也很难说请在这场战争中谁对谁错,或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正如前面叙述的,巴尔干地区在历史上有太多的纠葛争斗,这些恩怨为九十年代的战争埋下了伏笔,而参战的每一方都能讲出一个不同版本的故事,似乎都有理由说明自己是受害人,或者把暴行解释为复仇或以牙还牙。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生活在巴尔干地区的年轻一代已经不太在意民族差异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能够和睦相处,比如塞尔维亚的德约科维奇和克罗地亚的多位网球选手都是好朋友(和西里奇关系特别好)。


毕竟,大家都是斯拉夫人,而且都是南斯拉夫人。


备注:本文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Cameron Hewitt所写的《Understanding Yugoslavia》影响,特此表示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哥,他们都单过了,咱们也分家吧。”2006年黑山与塞尔维亚分开
有关巴尔干半岛的若干读书笔记(附大事件年表)
火药桶的逻辑
一战后的和平缔造 6 :南斯拉夫为什么是巴尔干地区火药桶中心
老说的巴尔干火药桶是怎么回事
本是同宗同源,此国最终解体成了6个国家,其中一国最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