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分话秋


    又过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至此,天光清澄而开明,可以助人明察秋毫。夜空中明月高悬,正如唐人欧阳詹《长安玩诗序》所说:“玩月,古也。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大寒;夏则蒸云太热,云蔽月,。”唯此时“寒暑均,取之月数则蟾兔圆,埃盍不流,太空悠悠,芳菲徘徊。”记忆犹新的炎炎赤日造就了五谷丰登,但渺小的个体,对于其伟力只能畏惧尊崇而难以欣赏,所以更偏爱朝日夕阳,《礼记》也说:“天子春朝日,秋朝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美丽的明月以其完全没有恐怖威力的亲切感,成为了人寄情的对象。

    晋朝,谢尚镇守长江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听到了“以运租自业”的袁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于是邀来“与之谭论,申旦不寐。”有学者认为赏月审美意识的觉醒之后,发展到唐朝为最盛,李白也特别赋诗道:“昔闻牛渚泳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并登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他还有《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护捣衣声”的感慨。《周礼》所谓“中秋献良裘”,普通百姓穿不起良裘,寒衣多为枲麻制成,麻布需要反复捶捣才能穿,中秋时节家家护护连夜捣衣,是要赶紧去为戍边的亲人送寒衣了,而离人在明月静夜的思念也格外悠长。

    甲骨文中有秋字作粮仓样的,说明秋是收获的季节。管仲说年有四秋:农事刚开始时,让农民按什、伍互相担保,向他们预售农具,这叫作春之秋;大夏将到,是织丝绸做丝絮的时节,即夏之秋;秋天的五谷收获时节,即秋天之秋;冬天在室内劳动,妇女纺织,即冬之秋。其中“五谷之所会”的“秋之秋”是最重要的,此时恐怕也是多事之秋。秋字的甲骨文很多作昆虫状,有人以为是蟋蟀。《诗经》说:“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莎鸡是促织,斯螽个头较小俗名尖头蚱蜢,莎鸡和蟋蟀一样都振翅善鸣。虫害是农耕之大敌,所以有人认为这个字代表了蝗虫,昆虫状的秋字下又出现了火。吃苗心的称螟,吃根的是蟊,吃节的为蠈......秋收以后用禾杆烧田,是对蝗虫的秋后算账,为的是烧死蝗虫留下的卵。发展到籀文中加了一个龟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周礼·龟人》说:“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龟是用来占卜的,“春秋”取龟、攻龟都是为占卜做准备,也代表了人们精神追求的历史。 

                                           原载《人间福报》2017年10月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季说“秋”:一只不走寻常路的小虫子
中秋节的来历50字|中秋节的起源
月圆之夜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
闻蛩 : 对月与君相送夜,闻蛩教我独惊秋
每日一字——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