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前言摘要

1.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认为最完美的人生境界就是在道德、文章及功业方面均有建树,此为真“三不朽”。

2.在立德方面,王阳明从少年时就向往儒家修身之学,并亲身实践儒、释、道各种修养方法,并达到了天人合一、彻悟心性的“悟道”境界。

3.在立功方面,他就更是不得了。王阳明以文臣的身份,仅用一年多时间,只靠训练地方民兵,就平定了为患南赣数十年的众多山贼巨盗;后来宁王蓄谋叛乱,他又在南赣提督的任上,率领一帮文官属吏,带着临时汇集起来的各种“义兵”(其实就是一帮乌合之众),运筹帷幄,前后仅用了四十多天时间,就彻底击败了宁王准备了十多年、精心训练的精锐叛军,并生擒宁王,为挽救大明王朝立下了不世奇功;崇祯六年,广西民变爆发,地方官员束手无策,朝廷起用王阳明任两广总督,并负责江西、湖广军务。当时,王阳明已经五十六岁,抱病前往广西任职,度量事势,抚剿两手并用,短时间内就利索地解决了困扰地方多年的民变和盗贼问题;且在广西当地大力兴办教育,教化百姓;最后因劳累过度,逝世于任上,为国家尽了最后一份忠诚。

4.在王阳明那短短五十多年的人生中,他是怎样取得这超乎常人的成就的呢?

这得从他的哲学思想说起。

王阳明创立的“心学”,主要由“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命题构成,而且,由于他对人、对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有很深的领会,悟到了天地运行的道理和万物的规律,所构建的思想体系更是博大精深,蕴含着极高的智慧。

5.“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我们心中的良知,就是所谓的天理,其中蕴含着天地万物运行的道理。如果能够在事物的磨练中,彻底领悟我心良知中的大智慧,认识到天地运行的规律,把这种大智慧运用到各种事物中去,那么就能主动地掌握各种事物的运行规律了。

6.殊不知从“心即理”的角度看,既然“人心即天理”“万事万物皆藏于我心”,事物之理都在我心中潜伏着,那么解除苦难的办法与策略当然也藏潜于心中,只是由于各种欲望太多,被蒙蔽住了而已。

而“致良知”,就是要把心中过多且不切实际的各种欲望清除掉,让心停留在一种清澈澄明的本然状态,这是一种“本来无一物”的境界。

7.正如老子所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其实从某个高度来看,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对的,难和易,苦与乐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持有乐观的心态,即使处于苦与难的境况,仍以本性去认识这种现状,如实地接受,而不是拼命地拒绝承认现实,就能摆脱烦恼的纠缠,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从而找到应变的方法。

8.如果说“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体”,而“致良知”是其“用”,则“知行合一”则为体用兼备,是心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又说:“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为两事。”他认为知行的本体就是良知,是不能分开的,只要自己的良知不被各种欲望隔断,知行发生的过程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人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就是行动的念头萌生了,而一个人切切实实去行动,就能使这个想法得以实现;所以说,产生去做一件事的念头,就是行的开始了,而行动,则是实现理想的保证。

正因为王阳明悟透了心性的奥秘,从中获得了一种大智慧,拥有极高的洞察力、判断力及执行力,他才能用这种“知行合一”的智慧,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复杂多变的事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就。

        第一章  立志乃万事之本

1.王阳明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1.让志向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王阳明语录】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

译文:只要念念不忘体悟天地宇宙的本质规律,这个过程就是立志。能够时时刻刻不忘记这个目标,时间长了,心自然就凝聚在这件事上了。

王阳明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人生中的目标,首先得树立起坚定的志向。因为人有着很强的惰性,好逸恶劳是人性中的弱点,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他向前迈进的话,他很快就会屈服于自己的情绪以及外在的环境,让自己的思维和行动随波逐流,沉溺于各种各样的享乐之中,最终一事无成,虚度了宝贵的时光。

志向,就是源自内心的一种无比神奇的力量,它能帮助一个人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2.在私塾读书时,王阳明也在思索着圣贤的事,甚至鼓起勇气,大胆地向看起来博学多识的老师提问:“先生,请问什么才是天下第一等的好事?”

老师想了一会儿,说:“肯定是登科中状元啦。”

王阳明摇了摇头,稍有点迟疑地说:“不对,我觉得应该是学而为圣人吧。”

3.格物致知,苦难中也不忘研读《易经》

4.在忘我的努力下,终于在一个月明之夜,王阳明开悟了,史称“龙场悟道”,从此开创了影响中国数百年的“阳明心学”。

王阳明曾说:“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这说的是实话,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没有屈服,而是凭着坚定的志向,不怕苦,不怕累,甚至连生死也置之度外。

      凭着这种“向死而生”的大智慧,他终于突破了最后一道关口,领悟了“心学”的要旨。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够,能力不足,而是因为自己的志向不坚定,没有把所要实现的目标当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一遇到困难和挫折,马上就打退堂鼓,向命运认输了,这样下去,终究一事无成,到头来两手空空。

     二,2.时时保持正向思维

1.“立志为学”,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锻炼自己意志的系统工程,也就是通过持续的思索和行为,让一定要实现理想的意志在心中凝聚、充沛起来,慢慢贯注整个身心,让自己的全部思想与志向合而为一。这时由于杂念消除了,心中志向非常单纯,就会产生非常强大的力量。

2.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有着趋乐避苦的本能,在这个世上,患有“受虐狂”这类毛病的人毕竟不多。所以当普通人遇到挫折时,一旦觉得这是一项令人痛苦的差事时,心里就会涌起怨恨、愤怒甚至痛不欲生的不良情绪,埋怨老天爷怎么这样对待自己,命运对自己如何不公等……

而人只要一陷入这种怨天尤人的情绪里,不能及时调整过来时,正常的思维能力就会被各种杂念所干扰,本来具有的智慧和能力就会被乱七八糟的东西遮掩住,就连一件小事都无法很好地完成。

所以在这个时候,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让自己尽快从这个怪圈中跳出来,以恢复心性的灵明和智慧。

    好在王阳明是读过四书五经的人,知晓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意思,经过多年的修心养性,他也知道磨砺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而且在不久前,道士为他占得的卦象更鼓舞了他的信心,他决定用另一种积极正面的方式来对待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3.王阳明不愧为集心学之大成者,在这种情况下,他运用了心理学上的“换位思考法”,向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要是古圣先贤处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

此时此刻,他也许想到了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困于陈而弦歌不已的感人情景,古人在那么险恶的情境下,都能一如既往地保持乐观的心情,心安理得地做自己该做的事,自己现在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就这样,王阳明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时时保持正向思维,使自己的情绪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中,为他最后领悟心学的奥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的,困难固然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玩意儿,但它是通向成功的必经途径,当你不论处于怎样的艰难时,只要你还能从心底里带着微笑面对这一切,那么情况就不会太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最值得去的地方……你去过几个地方?
广西这5个地方你去过吗?
广西这个地方的居民,5年后收入将比全广西平均高1万元!
广西铁路建设需要避免的4个误区
禁烧政策被打破?多地迎来秸秆有序限烧,广西吉林等地已实施,农民怎么看?
广西经济发展最好的3个镇,一个归属于南宁,有你的家乡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