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国流布最广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是一曲青年男女
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颂歌,它热情地歌颂青年男女坚贞纯洁、生死不渝的爱情,反
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梁祝”故事不仅以各种形式传播着,
而且许多地方也都有附会梁祝故事的“古迹”,浙江宁波、江苏宜兴与江都、安徽舒城、山东
嘉祥、甘肃清水等地都有梁祝合葬墓;宜兴和曲阜有梁祝读书处,宜兴还有祝英台故宅。
       梁山伯、祝英台有无其人,在历史上无可稽考。它很可能出自群众的创造。梁祝故事大约在唐代
甚至于六朝时即已流传,北宋时词牌已有“祝英台近”,苏轼和王安石都使用过此调填词,可见
祝英台的故事在宋时已广为流传。
       梁祝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封建统治阶级也不断给以改造和利用,在这一故事流传最广的宁波地区,
立有梁山伯的庙祠。据北宋大观年间《忠义王庙记》,梁山伯求婚祝英台,知祝已许马家,
“喟然叹曰:‘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他竟如此漠视爱情——山伯被改造成为
一个热中功名利禄的人。因为他死后显灵帮助刘裕镇压农民起义,故被封为“忠义神圣王”,在
当地立庙祀之。绍兴地区也有梁王祠,他作为一个忠义的偶像,保佑着皇朝子民的平安。但在人
民大众心目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仍是爱情之神,“若要夫妇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宁波俗谚
即可证明。
        梁祝故事宋元间即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于何时被搬上舞台,现知最早的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的
杂剧《祝英台死嫁梁山伯》,南戏亦有《祝英台》传奇,可惜本子都没有传下来。现存最早、最
完整的梁祝故事,见之于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三言》,即《喻世明言》中的28卷《李秀卿义结
黄贞女》一回中的“入话”。“入话”,又叫“得胜头回”,是正文故事的引子,这里也是一个
完整的故事。冯梦龙不光吸取以往传说中的积极成分,而且在再创造中突出了故事的反封建思想,
他不光删削了种种志书所津津乐道的“显灵异,助战役”、“封义妇”、“立庙祠”的封建成色,
而且增添了梁祝死后化蝶的情节。在明代,梁祝故事广泛搬上舞台,到了清代,它更被各种地方
剧种搬演,传遍全国。在曲艺中,它也成为热门题材,“送别”、“访友”、“思兄”、“化蝶”
等故事,通过说唱艺人之口,传之市井乡场,它唱出了下层人民对爱情婚姻苦乐酸甜的关切,寄
托着大众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直到建国之后,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改编越
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成功演出,更使这一故事风靡全国。50年代末,上海音乐界更把它被之
管弦,于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民族化的代表,走向了世界,倾倒了西方的无数听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知识 | 黄秉泽:贯穿一部俗文学史的梁祝故事
剪纸收藏簿81----梁祝
无锡游学 之 祝英台梁山伯
漫谈——梁山伯与祝英台
97年浙江发现一座合葬墓,其中一人是梁山伯,另一人却不是祝英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