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新曹王殿 文/木鱼 曹鹏贞收录


    文/木鱼


    有一首苏格兰民歌叫《友谊地久天长》,但是中国却有句俗话叫“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元·杨文奎《儿女团圆》)。之于友谊,人们总是希望其万年长青,但却不得不感叹岁月的蹉跎,世事的更迭。友谊,其真实的一面总是阶段性的,过了那个村就没了那个店。所以丘吉尔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然而在今天湖北省阳新县那里却有一座曹王殿,它所传递的友谊故事已经越过了壹千一百多年。

    因为没有亲眼见到过曹王殿,对于它的存在以及其故事的真实性一直不敢恭维。最近一次,在与汾公联谊会副会长刘洪洲先生的交流中得知,他因公务曾到过阳新小溪。可惜刘先生也没进到曹王殿里,不过刘汾传人网上的那篇“恩祖-曹王殿记略”就是他提供的。我又托他传一张曹王殿的照片过来看看,他满口答应了。最近我又联系到了阳新县刘巨容后裔刘道如先生,他是那里的族长。他详细给我介绍了巨容公馆(刘巨容家祠)旁边的曹王殿,这个殿据说最近还要花几万元进行修缮,估计年久失修了。至此,我确信这世上真有一个曹王殿。

    按照刘氏后人所言,当地的刘氏族谱里详细记载了曹王殿,并有《曹王殿记》和《曹王殿记略补传》两篇记传流传于世。据说,当地的刘氏人家已把曹全晸当作祖宗一样供奉,并世代尊其为“恩祖”。

    咦!天下还竟有这等奇事?!

    在古代的中国,宗法制度是那么的严酷,封建礼教又是那么的盛行,曹将军不比关公,他如何使得一家外姓宗族去集体膜拜呢?这其中难道会有惊天的秘密或者是神化般的传说?

    在与刘氏族人的交流中得知,原来阳新小溪那个地方,世代为刘姓聚居,沿河两岸称为“十五里刘”,当地刘氏的先祖就是唐末名将刘巨容。这样一看,似乎曹与刘就有点关联了。熟悉唐史的人都知道,879年襄阳之战正是刘巨容与曹全晸的紧密合作才有了战胜冲天大将军的辉煌胜利。但他们彼时只是同僚,合作那是本职的工作,会有传奇的故事吗?可是千年已过,风消云散,又有谁能够知道曹与刘之间曾经的往事?!

    然而,曹王殿,它的确是一个外姓族人集体祭祀曹姓将军的祠堂。我不知道在此之前在中国的土地上有没有类似的情况?也许除了曹王殿,还可能会有“张王殿”、“李王殿”…?好像没有听说过。

    让我们把眼光再次投向壹千多年前的大唐。

如果说879年的襄阳大战使我们认识到了那曹刘两位将军必定是默契配合、荣辱与共,那么发生在889年的刘氏灭门之灾,作为刘氏曾经沙场的朋友不可能会无动于衷的。刘家的人在族谱里是这么记载的:879年襄阳之战,曹刘成了莫逆(按照刘道如先生的话,他们是“金兰之好”);889年曹在得知朝廷对刘的不信任之后,星夜驰告,并同时隐居于楚头吴尾的曹坪。刘巨容常训诫子孙,“曹公恩深义重,尔等比尊恩祖,世代相传”。刘氏族谱要求后裔“要象保护祖坟山一样保护此庙”,看来刘家人认定了曹是刘的救命恩人呢。

    其实,谱牒的事,既不能完全信之,又不能漠然视之。其一,谱牒只是私家的历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闭门造的书嘛,自我欣赏,过去年代里,根本不外传,即使写错了,也无关乎大碍。其二,你不能完全漠然视之。如果没有私家,那里来的公家阿。所谓国家,那是一个个小家构成的呢。

    那么那个曹王殿又起于何时呢?

    曹王殿,第一次开建的时间是在明朝嘉靖戊午年(1558年),当时的南昌府同知(正五品)刘寿峤(朝阳四长门人)因严嵩当道,飘然归乡。他感于世事维艰,人心不古,为缅怀恩祖,教化后人,据族谱所载史料,倡议族人建殿纪念。同时刘寿峤又将曹公事迹上奏朝廷,明世宗于嘉靖庚申年(1560年)追封曹全晸为曹宣王,永镇朝阳,故殿又称“曹王殿”(1562年建成)。

    虽然故事是如此的离奇和美丽,而曹王殿也是香火旺盛,但是关于曹刘之间的故事到底如何呢,难道一个曹王殿就能代替历史的真实?我不敢轻易地相信。

    历史记载的曹将军,名全晸,819-880年间人(卒年唐中和元年即881年),字文宣,汴梁(今河南开封)祥符县忠良乡人,唐代徐州刺史曹勖的孙子,淮安太守曹珙之子。唐懿宗咸通年间中举,任河南都尉,因平贼有功,不久擢升为淄州刺史。后黄巢起义军攻略州县,朝廷命曹全晸为江西招讨使,让其率兵南下讨伐。879年,发生了襄阳之战。880年,朝廷升曹全晸为天平节度使兼东面副都统。

    关于曹将军之死,薛巨正《旧五代史-梁书》(卷13)的说法是“光启初(885年),魏博韩允中攻郓,全晸为其所害”,《旧唐书》(卷181)又称“郓帅曹全晸出战,为简所败,死之…。时中和元年(881年)十一月也。”《资治通鉴》(卷254)说,中和元年(881)十月,“天平节度使、南面招讨使曹全晸与贼战死”(准确)。

    而刘巨容逝去年代呢?目前所有的史书均记载是889年十二月,欧阳修说“龙纪元年十二月(889年),杀巨容,夷其宗,生并死。”(《新唐书》卷186);《资治通鉴》(卷258)说“龙纪元年十二月。前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之在襄阳也,有申屠生教之烧药为黄金。田令孜之弟过襄阳,巨容出金示之。及寓居成都,令孜求其方,不与,恨之,是岁,令孜杀巨容,灭其族”。

    由此看来,曹将军至少在885年之前已战死沙场了,或者比这个年代更早,即881年。他如何能在死后的889年去救刘巨容呢?

    宋代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有描述大唐僖宗皇帝回銮的情境,“左卫大将军石守悰,左金吾大将军刘巨容,行在诸军马步都虞候赵及等诸司使副一百余人”等都在君侧,这是885年春天的事。看来885年之初,刘巨容在成都必定见到大唐皇帝了。之后,他是随僖宗回首都长安呢,还是就在成都寓居?史书多说是刘巨容在寓居成都时候被杀的。这样说来,885年刘巨容出奔成都之后的四年间内就一直呆在成都。可是884年黄巢既灭,次年唐僖宗从成都就回鸾了,如果刘到了成都,皇帝都走了,他还会在那里久居吗?也许“及寓居成都,令孜求其方,不与,恨之,是岁(889年),令孜杀巨容,灭其族”只是一个误传呢。

    其实历代的史书,资料虽是当代记录,但成书多在后来的朝代,况历史的史实浩如烟海,史册信息都能搞得那么准确吗?而末代的史实常因战火的蹂躏留存下来的的确不多。因此一种可能是,刘巨容逃生真有其事,曹将军也没战死沙场,曹本人救了刘;其二,或许是曹家的子孙给刘家通风报信,而逃过此劫的也是刘巨容的家人,又刘氏族谱错把曹家所作的援救当成曹将军本人了,这也不无可能。但我更趋向于相信后者,因为我不敢否认正规的史册,人家是官方的文牒,如果不信,那这世上何以为据呢?

    但是这些都无关大碍,关键是曹刘之间的确存在过莫逆,879年的事件就是明证。

 在民间,《新安曹氏宗谱序》记载曹“智勇过人,因娴熟弓马,为时人所服”。江西瑞昌曹氏谱却说曹公名炳,字全晸,为曹氏受姓以来第六十一世祖,炳公早年在朝为官,曾迁居武昌永兴里,晚年归隐兴国县朝阳里曹坪。照这样的说法,那么曹将军定于江西有关联了?查史书而知,曹全晸879年的时候确曾任江西招讨使。也许他那时追黄巢至江西,曾留下某些历史痕迹,为后人所说道,也未必不可信。另外,据说江淮之间的曹氏很多是来自于宣歙那边的,而宣歙那边的曹氏或又来自于鄂赣边界,难说曹将军马踏之处,没有其痕。

    不过,相对于谱牒,我还是相信史册。曹将军或许就在881年那场殊死之战中役没了,但是他的确还是有子孙的。据说当时曹将军战死后,“军中立其兄子存实为留后”(《资治通鉴》卷254),“留后”在唐朝军中就是继承人或者后备干部的意思。也即曹将军的侄子曹存实为天平节度使留后,因此曹门在军中还是有传人的。又史载曹将军自幼“事父为孝,处乡党义,素负大略”。看来曹将军又的确是个仁孝之人,这样的人,家风必定醇厚。如此说来,是曹将军的子孙夜驰相告也不是没有可能。其实关于刘巨容的生死,不仅仅在阳新县那里有这样的传说,在江西分宜,安福县等地亦有近似的隐居之说,而且言之凿凿呢。但阳新这里似乎因为曹王殿而更具有神秘性,莫非刘巨容那一年真是借助曹公之力而夜遁了吗?

    曹王殿是神奇的。传说当曹王殿三重大殿建成时(占地1500平方米),曹宣王之神灵至江城武汉邀请汉剧来演,而在那年红叶深山时,汉剧戏班果然乘舟抵达。还有传说清代道光年间,兴国州知州高木龙来龙港办案,路过曹王殿自语,“我乃一州之主不能称殿,一方之神岂可称殿”,轿马行不出半里忽然腹部疼痛,高知州沉思:莫非刚才自语而招惩?又自语“曹宣王如有灵,即时止我腹痛,我高某则即转敬香”,言罢疼痛果止!于是高木龙赶紧回殿敬香,并赐匾,书“果然灵”三个大字悬于正厅。我想,这些都是些稀奇的传说,并不可信。但是历史往往因为传说而更加生动,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文化的积淀,否则也不可能传承至今。听说曹王殿里每年到了重九有唱大戏的习俗,而且一唱就是五百多年。每年例戏开唱,曹王殿前真可谓车水马龙,闹若市井。它不仅会集了吴楚汉剧名角,还招揽了四方游人香客,使其流连忘返呢。看来当地人早已把它融进自己的民俗文化里了。

    在当地,与曹王殿有关的还有很多历史传说和典故,可以说不胜枚举。诸如“摇旗港”、“马鸣山”、“曹井”等地理标记至今犹在,“竹篮提水”、“徐畈拖靴”等神话故事令人神往,而红军的驻足则更增添了它的一份人文气息。1930年左右,何长工、李灿和彭德怀先后率领红五军四、五纵队和主力部队进驻龙港,开辟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曾把曹王殿作过临时指挥部。

    关于879年那场战争,有人说它是中国5000年历史上的100次大战之一。而当时的战况如何,除了史册上一些之外,还有就是小说家们笔下的一些残唐风云了,不过一般都是虚虚实实的居多,总让人将信将疑。而当时的节度使刘巨容,他留给后人的只是那句经典的牛皮大话“朝家喜负人,不若作富贵之资…”,而曹将军本人呢,却有诗文于世,从中我们似乎可以寻觅到了那个血色残唐的某些印迹: 

    朔风卷树冻岚清,报国何辞岭外劳。

    自顾疆场甘百战,敢将功业负三朝。

    剑横黑水曾芟虎,箭劈黄云惯射雕。

    地北天南尽人事,此心肯许霍嫖姚。

    ——曹全晸(安徽《青阳曹氏宗谱》)


    但是对于大唐王朝来说,你最后是兴了,还是亡了,这二位肯定是不知道了,他们生也浴血,死亦残唐。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说的是曹操和刘备,这一对曹刘之间除了少许的貌合神离之外,大多数情况下是生与死的对头;而我说,“残唐以降兵戎起,英雄曹刘生死依”,600年后的曹全晸和刘巨容,他们俩之间可不是对手,而是生死相依,千古传奇。

    曹王殿,传递一个世代续写恩情的感人故事!

    曹王殿,见证一段超越时空间的生死之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勒献俘遭谄(资治通鉴卷九十一之一)
面对刘氏皇族的逼供,吕氏家族为何自愿放弃兵权?
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五)
<DIV>唐朝-王栖曜、王茂元</DIV>
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皇后
刘氏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