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闻曹操后裔“回家认祖归宗” 遗落在湛江的曹氏子孙

徐闻曹操后裔“回家认祖归宗” 遗落在湛江的曹氏子孙

[日期:2014-02-21]来源:  作者:[字体:  ]
11月11日,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以下简称复旦大学课题组)宣布广东省徐闻县有一支曹操后裔。本报报道小组通过多方渠道找到山东菏泽市曹国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曹景官,他向记者证实,2010年复旦大学课题组曾对该研究会会员进行了DNA检验。其中,有3名湛江籍会员参与了检验,两名来自雷州,另一名是来自徐闻龙塘镇田西村的曹兴华。15日,记者联系上了曹兴华本人,他也向记者确认了此事。是日,报道组深入徐闻田西村,开始了寻访曹操后裔之旅。
“我确实去抽了血”
“2010年,复旦大学课题组曾经对我们的会员采过血样,其中就有来自广东省徐闻县的曹兴华。”曹景官告诉记者。“我确实在2010年去复旦大学课题组抽了血样。”在广州的曹兴华也向记者确认了此事。
曹兴华的弟弟曹定昌介绍,二十多年来,哥哥曹兴华为给遗落在湛江的曹氏子孙正名,为了寻找关于曹氏宗族和族谱的点滴线索,常常在徐闻、雷州、广州的档案局、图书馆、博物馆、史志办等部门“埋头苦干”,查阅雷州半岛曹姓的来龙去脉和蛛丝马迹,一有新进展就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回家向父亲曹邦贤报喜。其间,为了考证整个家族的迁徙史,曹兴华甚至挨家挨户上门登记核实,经过一次次的实地考察和档案族谱印证,他逐渐摸清了湛江曹氏家族的分支和搬迁路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山东菏泽市曹国文化研究会,在这里,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曹氏文化寻根者,埋藏在心底的疑团也逐步解开。
2010年,复旦大学生命遗传学家与历史学家跨学科合作,通过曹操后代谱系变化和DNA征集检测分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将征集曹姓男子检测Y染色体,借助DNA技术解开曹操墓真伪疑问。得知这一消息后,曹兴华异常兴奋。同年,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到菏泽市曹国文化研究会进行抽血检验,来自湛江的3位曹氏文化研究员参加了该次抽血检验,除了曹兴华,另外两名研究员曹林光和曹堪宏均来自雷州市。
然而那一次抽血检查后,一切似乎又沉寂了,直至2013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课题组宣布完全确定曹操家族DNA,围绕曹操及其家族的身世、遗传之谜也随之逐步破解。复旦大学课题组找到的曹操后人有9支,而其中一支就是来自广东省徐闻县!获悉这一信息后,曹兴华十分震惊,苦心寻找的曹氏家族谜团仿佛一下子解开了。
“世外桃源”田西村
田西村,位于徐闻县龙塘圩东7公里处,属赤农村委会管辖。15日下午,记者一行驱车前往田西村。村中石砖墙瓦屋的四周用树枝圈起围栏,成捆的柴火堆积在旁,村里小道上数只黄狗和小孩在玩耍,老人则悠闲地在一旁吸着水烟,已然一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场景。
“你们知道报纸上报道了徐闻有支曹操后裔的消息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围上来的村民一脸茫然。曹定昌接过话题说,“在外的基本都知道了,但是村里人还很少关注。”
据村长曹邦杰介绍,田西村于清代年间建村,曹姓村民由广东省雷州府迁此始居。现该村有村民30户,人口约165人,包括在外人口有200余人。村里耕地250亩,其中水稻田150亩,主产稻谷、菠萝、甘蔗,营林20亩,盛产香蕉,这些都是村民经济的主要来源。
进入村子,在村道旁总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果树,杨桃、菠萝蜜、木瓜……熟了的果子掉了一地。曹邦杰说,村民平均每人有两亩多耕地,至今他们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生活。
“村子到我孙子那代就是第13代了。”57岁的曹定卓老人说,200多年前,祖先搬迁到此后“落地生根”。得益于温暖宜人的气候,他们流在田间的汗水总能得到丰裕的回报,“我们这里田地集中,水源充足,作物长势好,解放前还曾作为红军的粮食基地。”说到这里曹定卓老人十分自豪,他还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田西村村民平均每人一年上缴国家的粮食高达1000多公斤。如今,村里可供分配的土地尚有1000余亩,每个人平均可以分到两亩多,这样的情况在整个雷州半岛也是少之又少。
族谱丢失难寻根
在随后的寻访中,记者从曹定昌口中得知,田西村自雷州搬迁至此已有200余年,令记者惊讶的是,这条村庄没有自己的族谱。曹定昌告诉记者,由于族谱丢失,田西村的曹氏家族从何而来一度成谜。
“经过我和哥哥多次实地考察,以及廉江市车板镇的一本曹氏族谱记载,湛江的曹氏家族均是发源于廉江市车板镇。”曹定昌边说边用笔给我们画出湛江市曹氏分支示意图。据该示意图显示,曹氏家族发源于廉江市车板镇,再由廉江市车板镇分支到雷州市调风镇,而雷州市调风镇又分支为赤尾村、内崛村、卜昌村三支。其中,赤尾村一支分支到徐闻龙塘镇的田西村和金竹埚村。“在湛江的曹氏家族中,廉江车板镇人口最多,有3万多人,而雷州市调风镇也约有6000人,而其他的曹氏分支人数就比较少了。”
“由于廉江市车板镇以上的族谱也丢失了,所以关于廉江市车板镇的曹氏家族又从何搬迁而来,我们也不得而知。”曹定昌惋惜道,“但据一位廉江市车板镇的老人说,廉江市车板镇的曹氏家族是从安徽分支到福建再分支而来的,此外,廉江市车板镇曹氏家族还分支到了山东。但这些均是老人口口相传,并非族谱记载,不知是否属实。”“由于分支较为分散等原因,目前我们曹氏家族几个分支的联系也比较少。”曹定昌说。
搬迁至此这么多年,田西村的风俗和生活习惯早已和当地融合,但近四百年来仍保留了这样一个风俗:人数一超过250人就要分拆和搬出去几户人家,所以田西村一直是30户人家。这个风俗为什么会流传下来,连村长也解释不清。
曹定昌告诉记者,尽管曹氏族人分布散乱,但他们每隔五年都会回到祖茔祭拜祖先。“我们的祖茔在雷州市,一个位于仕礼岭,一个位于山美村。”曹定昌说,祖茔建在山顶上,海拔比较高,后辈祭拜时数千人围在山脚下,带来的祭品和米酒摆满一地,场景十分壮观。
躲动乱一路南下?
徐闻田西村为何丢失了族谱?曹兴华的父亲曹邦贤今年已经72岁,他告诉记者,在动荡年代,尽管地处偏远之地,交通也不便,但田西村也未能幸免于难。
曹邦贤说:“把家谱交出去毁掉,我们就彻底断了根。”于是当县里要求村里交出家谱时,为了保存这部“家族历史”,田西村一开始并不配合,直到县里天天派人前来搜查,最终家谱没能躲过一劫。
随着村里一些熟悉家族历史和源流的长辈先后逝去,田西村的历史也渐渐模糊,更鲜有人记得“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
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曹邦腾,今年79岁,对于村子历史他也表示不太清楚,但他听爷爷辈的人提起过,第一代迁入田西村的祖先人称元林公,清朝时已经定居在此。
在曹邦贤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曹安贵曾告诉自己一个家族世代流传的故事。家族曾久居中原,但是因躲避仇人追杀和匪患而从中原一路南下。起先是一个家族的几个兄弟分别逃往了山东、浙江、安徽、福建一带,然后慢慢分批汇聚到徐闻,几个兄弟就选择了一个名为曹家村的地方安家落户。其后,他们的子孙便开始在徐闻周边一带生息繁衍和落地生根。
后来,又再次因为匪患和明末倭寇而搬迁,其中的一部分放弃了原有的基业,迁往了海南,而剩下的一部分则选择了地点偏远隐蔽,但土地平坦肥沃,且有一条穿村而过的溪流的田西村定居。
“我想知道根在哪”
寻根,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深的愿望!族谱丢失后,随着岁月的增长,认祖归宗便成了田西曹氏的夙愿,且愈发强烈。
最近几十年里,曹邦贤的爷爷和父亲就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回家’认祖归宗。”为此,曹邦贤曾多次前往廉江市和雷州市寻找,并参加了他们的祭祖活动,但由于族谱丢失后缺乏有力的证据,还是无功而返。
在曹邦贤的影响之下,“寻根”的愿望也深深地铭刻在儿子曹兴华的脑海里。为了“寻根”,曹兴华先在自己村里和廉江、徐闻县海安镇一带的曹姓人员里寻找,但获得的信息不多,于是他开始扩大探访范围,走遍周边的曹姓村落寻访线索,后来又慢慢与曹氏宗亲会取得联系。
最近几天,当曹邦贤打开报纸看到曹操后裔有一支在徐闻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打电话跟儿子曹兴华确认了这一消息。在得知儿子曹兴华的DNA和曹操家族的DNA吻合后,曹邦贤心底“寻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想知道我的根在哪里!
族谱不见了,自己想在有生之年认祖归宗,曹邦贤一再告诉记者,希望能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到田西村,进行全面的考察,彻底揭开这支曹操后裔生世之谜。
记者即将离开田西村时,曹邦贤告诉记者,据村里老人说,田西村祖先因躲避仇人和匪患而从中原南下,他们到达徐闻的第一站是徐闻前山镇一个叫曹家村的地方,但是现在已经没有曹姓子孙在那里居住。曹氏后裔为何放弃了那里?记者将继续寻访探究,力求揭开这一谜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闻龙塘村民曹兴华竟是曹操的后代,就在田西村!
此人是红学家,自称是曹操第70代孙,专家对其验血,结果没人想到
都昌龟山曹门进士【3】:第三位
鄞东陶公山曹氏
曹操公园·魏武祠
曹氏老谱及古上源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