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怪的永生机制,1988年的一次实验意外发现了永生的秘密

在所有不可思议的事情里,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生命。

如果要说这世界上还隐藏着哪些秘密,水母必定是其中之一。

一种历史比恐龙还悠久,与人类之间存在着惊人的遗传相似性,生理构造却又出奇的简单。这是一种位于生命之树底部,古老且神秘的生物。

而在 30 多年前,一个德国海洋生物系的学生意外发现了一种拥有可怕能力的微小水母,它身上的秘密不但震动了整个学界,更是让无数人类所向往。这种能力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永生机制,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后,水母就会进入返老还童阶段。

故事要从 1988 年的夏天讲起。德国海洋生物学系有一位叫作克里斯蒂安.萨默的学生,当时正值暑假,他就去了意大利拉帕洛的海边,一边享受假期,一边收集生物样本用研究。每天早上,他都会在海洋中潜水,在海里搜集一些水生动物,将它们放在培养皿中观察繁殖习性。

然而,没过几天,他发现收集来的一种小型水母表现得非常奇怪。它似乎在逆向生长,变得越来越年轻,触须开始回缩,身体开始自行折叠,直到退回到微小的凝胶状斑点,随后又重新开始了生命周期的循环。

这也就意味着,这种水母竟然可以返老回童,这对于水生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但当时的萨默虽然好奇,却没有深入研究,只是打开了这扇窗,告诉整个学界关于这项神奇的发现。这一发现引起了另一伙生物学家的注意。

斯蒂法诺.皮埃诺和费迪南多.伯埃罗等学者对这种可以逆向生长的物种相当感兴趣,因为作为科学家,他们非常清楚人类非常擅长从生物身上获取灵感,并且发展出自己的科技。

而埋藏在这种水母体内的,这是古代帝王梦内已求的年龄逆转机制,拥有为人类开辟永生之路的可能性。

8 年后,他们发表了一篇名为《逆转生命周期》的论文,详细介绍这个神奇的水母在发育阶段是如何将自己转化到生命初始的阶段,从而逃脱死亡,并实现潜在的永生。

那么水母是如何实现永生的?在我们有生之年又有没有机会突破自己身体的机能,进阶到下一个生物阶段?

想要解开这些谜团,就要先了解一下这种水母的永生机制。斯蒂法诺团队最先观察到的是,未成熟的个体只有在受到威胁生命的处境下才会进行重生。而性成熟的水母即使是在最好的培养条件下,也有概率进行重生。

而且这种重生的方式相当奇怪,就像一种生理退化。虽然这只水母看上去是一种透明蘑菇头的样子,但其实它的一生包含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生理形态。

正常情况下,他们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到第二个阶段浮浪幼虫。幼虫会粘在岩石或者珊瑚之类的坚硬平面上,一旦成功将自己固定住,就会进入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它们会变成一种特殊的状态,叫作水螅体,有点像海葵,头顶上是触须,底下是螅茎。

通过它的触须捕食,并且用嘴吸食食物来帮助进食。然后螅茎会组织链接,变成一条生产线。等时机成熟后,就会释放碟状体。这个碟状体就是婴儿时期的水母,一次形成生命的循环。

但一旦受到威胁生命的刺激,它们就会从水母体开始逆行,缩回它们出去,变成一个囊肿的水滴状结构,落在岩石或者珊瑚上。不出 3 天,这些收缩的水母体就会重新变成水螅体,再从水螅体重新进行一次生命的循环,最后获得一幅全新的躯体,但拥有相同的DNA,这就完成了一次重生。

它们具体是通过什么机制才实现了这种诡异的重生?它们这种能力被称作细胞转分化。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细胞直接转变成了另一种细胞。比如水母的横纹肌细胞。经过转分化可以形成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甚至可以形成刺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神经干细胞也可以形成骨髓细胞和淋巴样细胞。

它们返老还童的过程就是得益于这种能力。

然而,论文中虽然描述他们返老还童的机制,确不确定这种返老还童的机制是否会在自然的情况下发生,因为这种机制在野外环境中相当难以观察。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有提到人类是否有机会沿用这种机制。

这篇论文为当时的学界解答了一个问题,但同时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因为内容的冲击力太强,无数媒体和群众开始疯狂关注这件事。这只水母也被冠以各种不同称呼,有人叫他永生水母,还有人直接用电影《返老还童》的男主角名字来命名他,叫他本杰明巴顿水母。而在中文里,他被翻译成灯塔水母。

久而久之,没有多少人记得它真正的学名,也没有人记得他是在什么时候被首次发现,又是怎样被记载的。于是,我决定看一看他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被发现,又是如何被描述的。但是出师不利这个问题有太多个不同的答案。

我在所有答案中选出了最早的一版,一篇来自 165 年前 1857 年的文章。在找到这篇文章后,55页中的内容是麦克雷迪在他的水生动物记录中描述这种生物的片段。他给这种生物取名为 Nutricula。

在他笔下,这种水母散装体非常薄,整体像是一个被内外表皮组织覆盖了肌肉块。垂直肌肉带被一条没有到达边缘管着肋线状物所取代,触手数量众多且牢固,底部有一个细长的球茎,球茎内表面是有许多色素斑点组成的眼状斑点。肉茎的形状很不一样。被卵巢抱为在胃下半部分,上方是一团非常大的细胞,里面充满了透明物质。

当初的手稿记录中并没有额外的实验研究,文章内容纯粹只是记录这种生物的发现。这是我目前看到最古早的记录,但我仔细读后发现文章里处处透露着一种也有其他人曾描述过类似生物的意味。

在我读另一篇有关有灯塔水母论文时,作者引用了一篇来自 171 年前 1851 年的文章。出于好奇,我扒到这篇文章。虽然通篇都没有出现 Nutricula 这个名字,但当我翻到 306 页时,却发现了一张作者的手稿,而这张手稿上的画面实在是熟悉。这不正是灯塔水母吗?

仔细读后,这篇文章用了极大的篇幅记录了多种不同的水母,虽然其中一些描述与灯塔水母的特征非常相似,但实际上,灯塔水母在各地的记录中都有大小和形态的差异,并且和它相似的水母非常多。

我也无法从中得出结论来证明这就是灯塔水母。虽然无法确认,但这些古早的记录的的确确证明了。早在 100 多年前,人类就已经注意到这种神奇的水母。

但从记录下这些水母的特征到发现这些水母身上的秘密,却花了近 130 年。

人类是否能沿用这种神奇的机制至今不详。至此,有一件事让我特别好奇,也非常重要,就是否有科学家在专项研究这种生物,如果有,又研究到什么阶段。

或许你认为在发现不朽的生命存在后,人类会投入大量资源来研究它的不朽机制。研究人员会尝试将永生机制用于人类医学,资本会大量涌入市场争夺蛋糕,国际组织会达成协议来签款再生技术的使用。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关于灯塔水母,文件资料有很多,但持续常年对这种生物进行研究的学者却几乎没有。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根据业内大老师姆斯卡尔顿所说,真正优秀的水螅专家少之又少,一个国家里能有一到两个人都已经是万幸。相比之下,研究大型生物的科学家需要多得多,即便是研究螃蟹的专家,也要比水螅的专家多出几个量级。其次是灯塔水母极难在实验中培养,对它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大量并且重复的无聊工作上,所以基本没人选择它进行研究也是情理之中。

不过在日益成熟的生物科技面前,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就是人类的平均寿命在稳定升高。在 150 多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还停留在 30 多岁,而今天再看许多国家都已经达到 78 岁平均寿命的成绩,这个数字必然还会增长。

随着基因编辑打开了人类自身更多的可能性,突破寿命的瓶颈,听起来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生命不该仅仅被时间这一个维度所定义,而在于每个人赋予这段时间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球上有一神奇物种,具有永生超能力,人类有望实现返老还童?
直击:世界上寿命最长生物,第二名1550岁,第一名活了多次?
“不死传说”
地球上唯一可以返老还童的生物,然而为了交配,它们却放弃了永生
灯塔水母:地球上唯一不死生物
世界上唯一可以永生的物种,若不被外界杀死可以活到天荒地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