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节 | 三种习俗,儒释道的三大智慧



端午(又称“端五”)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祭奠屈原的节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荷包、拴五色丝线,已成为国人的普遍行为。


儒家:做人端端正正


宋诗有云:“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屈原对国家社稷忠心耿耿,却遭奸人陷害,遭到流放。在楚国灭亡前夕,屈原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百姓纷纷将装着米的竹筒投入江中,由此产生了吃粽子来纪念屈原的习俗。过去包粽子必须要包得端端正正,有棱有角,这样的粽子,才配投到江中,祭祀屈原。

《说文解字》说“端,直也”,唯有端端正正做人做事,才无所畏惧。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正直是人生处世的根本。

正直的人,懂得敬畏天地自然,主动远离一切歪门邪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不正直的人,总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终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而一个正直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行事光明磊落,必定会有问心无愧的归宿。


佛家:回归清净本心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时节,将家中打扫干净,再将艾叶和菖蒲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是古老的端午习俗。

明代湛然圆澄禅师说“以艾叶为旗,以菖蒲为剑,以猛利心,挺英雄胆,不管是非得失,圣凡真妄,乃至贪瞋痴爱,一切诸烦恼贼提起一刀两断,直得净裸裸、赤洒洒、圆陀陀、活泼泼,作个世出世间无好得好的大丈夫也!”

《仁王经》中说“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我们的心性本来清净无染,但由于常常执着于心中的念头,便产生了烦恼。“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除了自己的心念,没有什么能束缚我们。人生有八苦,烦恼无非就是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回顾生命旅程,曾经的伤痛无一不在时光中慢慢愈合,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道家:内外兼修


农历五月是“阴阳争”的一个特殊月份,是各种毒病、毒虫活跃的时期,人极容易生病,所以古人也把五月成为'恶月'或'毒月'。因此,端午这一天,有以兰汤沐浴、佩戴香囊的习俗。

陶隐居云:“白茅香,今排草之类,道家用做浴汤合诸名香,甚奇妙,犹胜舶上来者。”香汤沐浴、佩戴香囊是道家养生修行的方法之一。用香汤洗浴不仅在于洗净身体,还在于借助洗涤身垢后的启发,反过来作用于洁净内心,使得身心都得以洗礼。

香草的芬芳之气具有安定心神的功效,有助于心神集中。“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养神是养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子提出“涤除玄览”,只有将纷乱的思绪、念头以及各种欲望彻底摒除,保持内心的澄明,才能祛病健身、与天地同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水千山粽是情,健康饮食莫看轻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教案:端午节的一天
端午节快到了!摘录20古诗,祝你过一个富有诗意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听民歌,过端午!
端午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