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22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壬寅年  康熙六十一年

一月

初二日,康熙帝把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文武大臣官员,以及致仕退斥人员,年六十五岁以上者,总计六百八十人,召到干清宫前,设宴款待,还命诸王、贝勒、贝子、公及闲散宗室等授爵劝饮,分颁食品。

初五日,康熙帝召汉文武大臣官员,以及臻仕退拆人员,年方十五岁以上者,三百四十人宴于干清宫前,命诸王、贝勒、贝子、公及 闲散宗室等授爵欢饮,分颁食品,一切礼仪同于初二日。康熙帝还与七言律诗一首,又命参加宴会的满汉大臣官员每人也各写一首诗,记述参加宴会的盛况,并命名为“千叟宴诗”。康熙帝举行千叟宴,实际上始于康熙五十二年。那一年适逢康熙帝六十寿辰,各地许多老人为皇帝祝寿前来京城。康熙帝对这些人非常关心,多次谕示有关部门:朕闻各省为祝寿来京者甚众,其中老人更多,均非本地人,是届春季,寒热不均,或有水土不服,亦未可知。应立即传与汉官等,如有人患病,即令太医院看治,务得实惠。康熙帝还谕大学士等说:天下许多老人为庆祝朕六十大寿,从数千里以外而来,怎好令他们空手而回,应赐他们筵宴,然后遣回。

廿二日,康熙帝巡视京畿地区,经新城至赵北口登舟阅河,直到二月二十一日才返回京城。这期间, 胤禛一直随行。

  

三月

廿五日,康熙帝在畅春园正门前,设宴款待各省来京老人,其中,九十岁以上的三十三人,八十岁以上的五百三十八人,七十岁以上的一千八百二十三人,六十五岁以上的一千八百四十六人。

廿七日,康熙帝宴请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大臣官员,护军、兵丁、闲散人等,其中,九十岁以上的七人,八十岁以上的一百九十二人,七十岁以上的一千三百九十四人,六十五岁以上的一千十二人。

台湾淡水百姓林亨等复谋起义,以“合心王”三字为暗语,事情败露,被擒斩者达数十人。不久,黄潜等数十人夜聚昼散,拜旗结义,杀官兵。郑仕等人也聚党谋竖旗起义。但是,这些全被总兵官蓝廷珍遣兵谋杀。

  

四月

初十日,针对台湾不稳定的形势,福建巡抚吕犹龙上奏指出:台湾总兵改设澎湖,应令其往来澎台之间,稽查营讯,自不致有误。水师提督姚堂等也上奏说:澎台隔越汪洋,阻风则半个月不能至,声息不易相通,彼此难于照应,不如依照旧制,在澎湖设 副将,在台湾设总兵,有益于地方事务。清政府采纳了上述建议。此外,还把台厦道所属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所总一员,兵三百六十名,分设于南北两路,战船四只拨归台镇。

  

十三日,康熙帝往热河避暑。

廿九日,因福州将军黄秉钺开始答应把四旗裁减马粮奏请再行给与,令士兵们攒凑银两作为赴京费用,后来赴京未能成行,而黄秉钺也未把银两退给士兵。于是,士兵们在披甲王殿吉领导下哗变,围垒将军大门。后来,经巡抚晓谕以后才散去。此事经闽浙总督满保疏参, 议政大臣等议,康熙帝旨准,将黄秉钺革职,哗变为首兵丁王殿吉、武坤山立斩、家产入官,妻子给功臣家为奴;哗变为从兵丁张伦等六人处绞监候,沈元弼等二百一十八人鞭一百发往 盛京,分与汉军佐领下效力。

  

九月

廿八日,康熙返京。

  

十月

初九日,胤禛奉命率领隆科多等人查勘粮仓。

十八日,胤禛向康熙帝奏报有关情况:通州西、中、南三仓共三百七十六厫,除支放已空者七厫外,其余各厫及院内露屯者四百六十一围,共存米五百一十三万九千石,其年久变色之米七成以下已支放一半者四十五厫,应将此未减价粜卖,使新米入厫,放米领米应有定例,诸王以下均应按厫支给。京师需米甚多,应在京师城垣下另造一仓。

廿一日,康熙帝去南苑行围。大学士等九卿科道官员上疏,谈到明年万寿七旬大典,应庆贺典礼。康熙帝和往常一样,不同意为他铺张,没有批准。

  

十一月

初六日,胤禛又回奏京城仓库情形:京城海运八仓,清河本裕一仓,共五百六十二厫,院内露屯共十五围。秋季支放已空者五十一厫,满贮米支放者二百五十九厫,支放一半者一百三十六厫,俱属好米,共三百六十九万六千八百石。变色之米共七十万二千九百石。变色不等应粜卖共二十四万九千一百石。今后米石支放应如通州之例进行。朝阳门至东直门另建一仓,四十二厫。

  

初七日,康熙帝病发,他从南苑回驻畅春园。因为有病,不能亲自行十五日南郊大祀礼,便命皇四子胤禛派遣侍卫、太监等到畅春园请安,均传谕旨说病情已有所好转。

初九日,因康熙帝生病,胤禛奉命代行主持十五日南郊大祀,他遵旨在斋所致斋,并不断遣护卫、太监至畅春园向康熙帝请安。康熙帝晚年重用胤禛,胤禛也表现出办事才干和忠孝品质,为他后来即皇帝位奠定了基础。

  

初十日,胤禛代康熙前去天坛祭天。

十三日,康熙帝病情恶化,他命从斋所召皇四子 胤禛速归;接着,皇三子允祉、七子允祐、八子允禩、九子允禟、十子允(礻我),十二子允祹、十三子允祥,以及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均被召至御榻前,面谕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戍刻,康熙帝崩于寝宫,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康熙帝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康熙帝晚年因立储失败,精神上无限烦恼和忧伤。他日夜不安,费心劳神。从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起,大病七十余天,心神恍惚,身体虚惫,动转需人扶持,举兵艰难,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他还要随时防备被暗杀、逼宫、不得善终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死神终于向他走来。康熙帝是因病去世的。从康熙四十七年冬天开始,他就已经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头晕,腿肿,右手失灵,面部发白。从种种现象看,他得了心脏病和血管病。

  

十四日,上尊谥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

二十日,康熙帝第四子胤禛在太和殿即皇帝位,历史上称雍正帝。随后,他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布告天下,以明年为雍正元年。雍正帝即位有其历史的原因。在康熙晚年争夺储位斗争中,康熙帝已经形成了一派势力。其中,有皇十三子允祥,康熙近臣、贵幸隆科多,大学士马齐,川陕总督年羹尧等人。隆科多是康熙帝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也就是康熙帝的内弟,雍正帝的舅父,当时任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手据兵权,负责京师九门、畅春园及宫廷的警卫工作,地位非常康熙帝的怀疑和指责。此外,其他皇子都是别人抚育长大,只有皇四子是康熙帝亲自抚育,在康熙帝身边长大。因为这种情况,他善于体会康熙帝的心思,问寒问暖,殷勤恳切,获得了康熙帝认为是又诚又孝之人。雍正帝虽然也和其他兄弟对立,但是只表现在暗处,从不在康熙帝面前表露,相反,他还经常在康熙帝面前说其他兄弟的好话。正因为雍正帝工于心计,手腕高明,知道康熙帝喜欢什么,反对什么,怎样迎合才能讨得欢心,所以,康熙帝对雍正帝的印象一直很好。康熙帝称赞雍正帝是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居心行事,有伟人气魄。由于雍正帝和康熙帝的感情很密切,从未发生过裂痕,康熙帝晚年,经常让雍正帝陪着游园散心。康熙帝得病后,雍正帝曾流着泪照顾服药。雍正帝的孝敬博得了康熙帝的喜爱。这样,康熙帝在最后时刻,便决定皇位由雍正帝继承。

  

廿七日,雍正帝登基后七天,建立了密折制度。雍正帝规定:前朝奏折必须缴回,不容抄写、存留、隐匿。两天后,又颁旨:“内而大臣以及闲,外而督抚以及知县,有适当人选,便具折密奏。”雍正元年二月十六日再下谕:“著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事亦须声明。”其后又多次颁旨,制定了密折制的有关具体规章。可以上密折的人员,除科道官外,还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提督、总兵等,以及皇帝特准人员,如职位较低的知府、同知等。未获皇帝批准,任何人均无资格密奏。密折的内容,除陈事外,还可用来举荐。所谓陈事,上自军国重务,下至身边琐事,无所不包。雍正帝在全国布置了许多密折人员作为耳目,彼此监视,因此,臣下或民间的许多情况可以通过密折来了解。凡上密折的人员,必须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让任何人了解密折内容,密折外泄,必受处分。另外,密折经皇帝批阅发给本人看过后必须按期缴还,不得延误缴期或私藏。此外,密折自缮折、装匣、传递、批阅发回本人,到再缴回宫,都有一定程序,不许紊乱。密折制的建立,使官员间互相牵制,就连督抚大员亦不敢妄为,而皇帝则增加了耳目,洞悉庶务,以此牢牢控制了百官。

  

十二月

十一日,随着清政权的巩固,八旗子弟有的那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已原日渐淡化。至康熙末年,八旗官员兵丁内,酗酒不肖之徒日增。许多官兵由于沉湎于嗜酒之中,以至萎靡不振,“容貌改常”,期间轻生破产者甚众,肆行妄为者比日可见。面对这一关系到八旗子弟成长的严重的问题,雍正帝决心扭转这一局面。即位二十二天的雍正帝即向八旗都统下了一道禁令,要求他们认真清查所属八旗官员兵丁中酗酒不肖之徒,严禁重蹈旧辙。强调,能痛改前非则不予追究,否则,一经查出必严惩,属官员者,即行题参,其中应袭者令他人承袭;属兵丁者,则即行革退,不得纵容。

  

十三日,雍正帝通过户部向各省督抚下达了全面清查亏空的命令:“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遮饰。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

雍正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是岁

马元驭逝世。马元驭,江苏常熟人。精书画,书法隽雅,绘画重写生,得恽寿平亲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 卷一
清」清朝的佟佳、富察、钮祜禄三大家族谁更牛?
《清代皇帝传略》之雍正帝胤禛(2)
雍正最器重的大臣田文镜,为何死后却被乾隆推平了墓葬?
雍正警告大臣:密折不是告密,别跟我瞎整
为什么清朝皇帝可以驯服大臣,而明朝皇帝却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