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熟悉的陌生人,依旧最爱,还是放手?(上)

《最熟悉的陌生人》还是萧亚轩很久之前的一首歌,而这个歌名,则非常好地诠释了很多人结婚后的状态。恋爱时期,你侬我侬,与你心灵相犀的恋人,婚后就看起来粗俗不堪,简直跟变了个人一样,怎么看怎么讨厌。这还是我当初喜欢到恨不得为之去死的那个人吗?只不过是结了婚而已,为何就变得如此不堪?

处于崩溃边缘的我,究竟是离,还是不离?

正方:人本来就会变的,很正常! 难道你不是日新月异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变化中。那个当初的清纯少女,翩翩少年,最终会变成你不想看见的黄脸婆和啤酒肚大叔。外表在飞速变化的同时,你怎么能保证TA的内心不会改变?

面对那个陌生人,我为什么要委屈自己跟他过?离婚,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观点一:当我的需求变化,你,还能满足吗?


完美情人之所以不存在,是因为你在不停换要求。我们看到很多社会上的男人女人在哭喊,TA曾经那么爱我,却突然离开。我对TA那么好,TA居然转过头去服侍其他人?TA找到我这样的有什么不满,居然去找了个不如我的?

这样的抱怨比比皆是。没错,你是好。但也许TA不需要呢?王祖贤如此的风情万种,齐秦也依然不想跟她结婚,因为他要的是自由,是成为一个可以飘忽于万千花丛,不需要负责任,自由的浪人。再完美的女人痴情起来,要的也不过是专一和承诺。既然给不了,再爱他也只能远走高飞。而最后齐秦是否后悔,王祖贤是否解脱或挣扎,也只有当事人在事后回忆起时,一声唏嘘了。

心理学与生活:马斯洛需求层次,你的需求变了吗?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几乎是个老掉牙的心理学观念,而几乎可以套用所有行为,甚是乏味。但是用得最烂的往往是最真理的。

王石的离婚,也不过是必然行为。哪个男人会遇到一个比你女儿还年轻貌美,有着所谓学历光环,并一脸崇拜地说“你是男人中的男人”的主动投怀送抱女人不动心呢?更何况,你长久被你的高背景妻子欺压,终于从在丈母娘家总是抬不起头的倒插门女婿变成了如今的魅力四射的中年型男。王石呐喊着,我还年轻!人活到这个岁数,何不重走青春。

于是,60岁的王石,不像年轻时需要金钱,地位和声望,在这个年纪,他需要感受他的魅力,他的青春。他已经什么都不缺了,而内心的那一块年轻时被压抑的隐隐的自卑和不甘,在年轻女人的诱导下,终于让他感觉到掌控一切,包括逝去的青春的感觉。死亡焦虑渐渐逼近,不如趁着最后的几十年,遵从自己的心过一把无拘束的日子。给老婆这么多财产,也是看在当初的提拔和多年恩情。于是,王石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他的鸡肋婚姻。

男人呐,你的需求是变了,你跟妻子是没有激情了。你还会在意你妻子的需求吗?你怎么知道,对面那个黄脸婆从始至终,在意的只有一个词:“不离不弃”吗?

观点二:我们是80后,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一代


潘粤明和董洁皆为80后。80后这个标签,意味着,我们我们独立,我们有自己的追求,我们叛逆,不受拘束,爱自己才是最重要。如果这件事,跟我的原则发生了冲突,如果我没有办法忍受,自我被一点一点改变和迷失,那么,我会离开,为了我自己。

80后的一代,经历了经济改革的转折期。小时候可能住着茅草房,大家都一样,父母在工厂,过着同等消费的日子。而突然,经济好转,有头脑的人纷纷下海,而周围的一切在电视上看到的美好事物,出现在了身边。80后经历了贫穷和快速经济腾飞。而思想,也来了大的突破。

为什么是垮掉的一代,失梦的一代?因为我们被外在刺激到,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70后,苦尽甘来,在失去了棱角的中年时代才获得物质,而一心扑在子女身上,繁琐的生活中,对现状满意着,努力着。90后,他们出生就在网络时代,他们接触的是绚丽的电子产品和爆炸的信息网络,他们在这个浮躁时代中,努力成长。80后,他们带着转折的印记,从小时候的听老师的话,到后来的,听从自己的声音,他们在寻找。

心理学与生活:大师说,只有自我,才能知道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他的心理学中阐述了他的自我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

“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往往处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要求、超我的道德追求与本我的利益追求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协调矛盾,尽可能地寻找权宜之计,是个体最终行为表现的决策者,时而管理本我,时而服从超我。只有自我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如此多的心理学家说过自我,而最爱的依然是佛洛依德。

婚姻意味着什么?接纳,信任与理解。当两个人在一起,必定要拔下自己身上的刺,然后拥抱对方。很多人,在这一过程,产生了动摇和怀疑。我改变了我,那我还是我吗?我是否该为了你改变自己呢?你爱的是原来的我,还是改变的我呢?我就算为了自己改变,最后,我还能认出我吗?

自我,它始终存在,就像你的灵魂,它始终在那里。而我们在一点一点改变自己的同时,不是为灵魂刷上一层层的漆,而是将灵魂上蒙着的纱一点一点抽走。直到最后,看到那个真正的自我。

而这个艰巨的旅程,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呢?

观点三:时间,会改变一切;你,不再是你


我们总是这么说,爱情,敌不过时间。所以有那么多异地恋的恋人们,在失恋后在深夜嚎啕大哭,怨时间改变了一切。

是啊,谁能敌得过时间。那个白胡子老人,将你的青春带走,还给你脆弱的躯体和苍老的心,而你也终于累了,在一次次与恋人的不理解中,决定放手。

而那些看起来打败了时间和距离,最后终成眷属的夫妻,却慢慢发现,这个人, 变得不像当初的那个爱人。真的是同一个人吗?当初,每个月才挤出那么点钱,坐上10个小时的火车去看望远方的她,而见面了,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每次看到她,都想着快点在一起,恨不得把心都跟她绑一块。

终于能每天在一起生活了,不知为何,却总是找不到话说。有时看着她的脸,会恍惚,当初怎么就没发现她的皮肤,是如此粗糙?而她爱看的漫画,却总是我最讨厌的类型。她喜欢说的八卦,则是我最看不起的。她,怎么不是当初那个她了?

心理学与生活:你过的是不是心理时间?


法国的柏格桑提出的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概念。他把传统的时间称为空间时间,或客观时间,这就是用空间的固定概念来说明时间。按照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依次延伸,发展,是表宽度和数量的概念。心理时间称为主观时间,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互相渗透,表强度和质量的概念:他认为人越是进入意识深处,空间时间越不适用,只有心理时间才有意义,在心理深处从来没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界线。

这段话听起来很玄乎。而我们则看过很多影视和小说,来描述了时间的不同,像《千年女优》,《盗梦空间》,甚至各种穿越小说,其实都有些。

你知道,所有这些问题是什么吗?是你的心的时间,和你外在的时间不一致。

也就是俗语说的,心比外在成熟,或者,心比外表幼稚。

这个闪婚闪离的时代,我们还没有了解对方,就急匆匆地喊着对方是那个要守候一生的人。姑娘们喊着,我不在乎他有没有房子和车子,我爱的是他的人!标榜着与社会上其他的贪财世俗的姑娘不同,她们高举爱情的牌子带着蔑视他人的眼神,挎起那个认识刚半年的小伙子进入了神圣的婚姻大门。小伙子们在网上意淫着那些白富美,批判着那些范冰冰等所谓道德败坏的女人,在路上见着漂亮姑娘只敢低头走开。当有个条件不错的傻姑娘,不看重你穷困潦倒,愿意跟你奋斗过日子,你当然求之不得,跟女孩爸妈信誓旦旦,多少年让你们女儿过上幸福生活,不会亏待她!

傻姑娘和傻小伙进入了婚姻。她们刚开始很美好,很甜蜜,也穷也苦,但是有希望。

1年呢?

2年呢?

3年呢?

……

当过快进入婚姻,还没在恋爱中彼此深入了解,同时自我发展还不够成熟。时间为什么能改变爱情?因为你们不是爱上对面的那个人,而是更多爱上了爱情的感觉。

结论:与其瓦全,不如玉碎!


婚姻,本就是两个相爱的人,共同度过人生的一段旅途。而不再合适的婚姻,反而会成为人生的枷锁。曾经相爱的人,若无法继续相爱,又何苦将多年的恩情苦苦熬成怨恨?有句话说,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幸福。彼此觉得不幸福的两个人,何苦绑在一起就为了当初的誓言?人,是会变的。而我们所能做的,也不过是遵循自己的心,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谁不想过得更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婚姻缠成了死结,何不干脆一刀两段。涅槃才能新生,破蛹才能化蝶。离婚,只是重新追求幸福,没什么对与错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偏好
你一定要幸福啊!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人生幸福
对于相对论的理解,我的《相对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主要概念及理论介绍
需求层次理论6-8
满足需要是根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