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道德观 ——仁义
 
 
 
 
            孟子道德观 ——仁义

  孟子把“仁义”看作是最高道德原则。他对“仁义”的阐释主要有三层含义。

  其一  “仁义”是爱亲,敬长。孟子的仁义说是以鲜明的家庭道德为基础的。他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又说:“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认为,仁义是从爱护、敬重自己的亲人、长辈开始,扩大为爱护、敬爱社会上的其他长者、长辈,特别是国君。他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但是,盂子主张“事君以义”,劝君为善、为义,而不是投合国君的好恶,他说:“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孟子还认为,讲仁义,不仅要“敬长”,还要“敬人”,恪守自己的本分,尊重别人的权利。他说:“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就是说,人都有同情心,推而广之,同情一切人的不幸,就是仁。人都有不应做的事,知道了这一点,就要去做应当做的事,这就是义。

  其二  “仁义”是爱人,仁民。孟子主张的“仁义”,由“爱亲”推及到“爱人”,由“爱人”进而主张“仁民”。这是他对孔子仁爱思想的发展。他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还特别强调,统治者应以“仁义”作为最高道德准则,爱护百姓,实行“仁民”,推行“仁政”。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他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指出,“推恩足以保四涨,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即是说,国君应当把爱亲人之心,推广爱天下人,行仁政。“推恩”就是“仁民”,“以德行仁”。他的“仁民”思想是主张“仁政”的道德基础。为了“仁民”,他倡导“制民之产”,使老百姓得到物质上的实惠,“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尽管孟子仍主张“于民也,仁之而弗亲”,“爱有差等”,但他以爱敬解释仁义,提倡爱人。仁民,以关心、体恤人民疾苦作为人的最高美德,对于我国社会伦理观念的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其三  “仁”、“义”统一,仁为人心,义为人路。他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人心也;义,人路也。”意思是说,仁是爱人之心,是人心必须常居而勿失的根本所在;义是人按照仁爱的要求而行动时应当遵循居而勿失的根本所在;义是人按照仁爱的要求而行动时应当遵循的原则规范,也即“居仁由义”,达到“仁”与“义”的统一。“仁”要求人们“爱人”,而“义”则规定“爱人的界限,不是盲目的爱一切人,而是爱应当爱的人,恶应当恶的人,这才真正符合“仁义”的根本精神。这在道德认识上是有新意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仁则荣,不仁则辱
《群书治要心得》第四章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群书治要》的仁义思想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为何体现孔子思想的阶级和时代性?
讲仁爱与施仁政
《孟子》六题
浅谈“仁”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