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检院开发稳定、方便的PD-1和pd-l1抗体生物活性检测方法

2017年5月,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发表了来自中检院研究人员的文章,题目为“Development of a robust reporter gene assay to measure the bioactivity of anti-PD-1/anti-PD-L1 therapeutic antibodies”。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PD-1/PD-L1抗体基于细胞层面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的开发,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为王兰、于传飞、杨雅岚,作者还包括高凯主任,通讯作者为王军志副院长。

▲中检院副院长 王军志


PD-1/PD-L1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简介

近年来PD-1/PD-L1抗体飞速发展,取得了许多里程碑般的进展:改写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首次获批用于治疗特定基因背景而非发病部位的癌症。国内的PD-1/PD-L1抗体研发同样火热,君实生物、百济神州、嘉和生物、誉衡药业、基石药业、信达生物、康宁杰瑞、丽珠单抗、百奥泰等一大批企业加入该领域的竞争。


生物活性是抗体药物的关键质量参数(CQA),在批次放行、稳定性监测、工艺开发过程中都可能需要检测。常规的竞争性ELISA方法只能反映抗原结合能力,不能反映药物作用机制(MOA)。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 和antigen-specific recall assays 可以通过检测IFN-γ的分泌来检测生物活性,但检测周期太长,需要4-5天。且这些方法需要使用原代细胞,由于来源于不同个体及操作的复杂性,检测的变异性很大。基于T细胞增殖、细胞毒性等的检测方法,同样由于需要使用原代细胞以及复杂的操作,并不适合作为通用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


一方面是PD-1/PD-L1抗体研发的火热,一方面是对稳定、便捷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的需求,中检院建立了报告基因法来检测PD-1/PD-L1抗体的生物活性。该方法基于两种细胞系,CHO-PD-L1-CD3L细胞系及Jurkat-PD-1-NFAT细胞系。CHO-PD-L1-CD3L细胞系稳定表达PD-L1和anti-CD3-scFv,作为靶细胞;Jurkat-PD-1-NFAT细胞系稳定表达PD-1和荧光素酶(luciferase),荧光素酶基因受NFAT元件(转录因子)调控(IL-2启动子),作为效应细胞。PD-1与PD-L1结合可以阻断CD3下游信号的转导,从而抑制荧光素酶的表达,当加入PD-1抗体或者PD-L1抗体时,这种Block效应被反转,荧光素酶可以表达,从而检测到荧光信号。经过方法验证,该检测方法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都很好,且稳定性很好。

▲中检院开发的PD-1/PD-L1抗体生物活性检测方法


中检院的研究人员针对该方法后续进行了大量的优化试验,确定了检测方案的具体参数。优化后的方法特异性和准确度都很好。该方法对默沙东的PD-1抗体Keytruda(Pembrolizuamb)有很好的响应,对贝伐珠单抗、Tremulimumab、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则几乎没有响应,且对Pembrolizumab的线性准确度非常好。

该方法的稳定性测试结果也很理想。

最后,中检院研究人员测定了PD-1抗体Pembrolizumab与另外两个厂家PD-1抗体、罗氏的PD-L1抗体Atemzolizumab与另外两个厂家PD-L1抗体的生物活性,结果发现3个PD-1抗体的生物活性非常相似,3个PD-L1抗体也是一样。


小编总结

近年来PD-1/PD-L1抗体研究火热,国内多达数十家企业投身该领域,颇有过度重复开发之嫌。同靶点药物开发,提升标准、差异化开发满足细分市场需求是必由之路。中检院开发分析方法的努力一方面将从技术角度为CFDA审批新药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小编也希望能引导更多药企在药学研究、工艺开发等方面做足功夫。


参考文献

Development of a robust reporter gene assay to measure the bioactivity of anti-PD-1/anti-PD-L1 therapeutic antibodies


欢迎加入小编团队成为小编一员

请加小编微信号:wuwenjun7237

如有技术解读、行业洞见愿意分享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wuwj06@163.com



版权为生物制药小编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生物制药小编”。


坚持原创、坚持专业

欢迎关注生物制药小编

投稿信箱:wuwj06@163.com

小编团队现有13位成员:

Armstrong、医药局外人、Fairy、Jone、

东胜西牛、Alpharesearcher、MT、百草、

Irene、彩虹天堂、蛋白工人、At.Zhou、Julia

欢迎有共同兴趣的朋友加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系统解读抗体药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ADCC/ADCP/CDC,候选抗体药该如何高效检测功效?
【原创】4种IgG抗体亚型的区别与其在重组抗体药物中的应用
【转载】4种IgG抗体亚型区别及重组抗体药中的应用
关于肿瘤免疫治疗,这篇53分顶刊的重磅综述必读
4-1bb在自身免疫病及癌症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嵌合抗原受体(CAR)的制备:从杂交瘤到T细胞表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