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交城奎星楼前世今生:属于文庙,庙毁浩劫,幸运留存。

被国家民政部定为"千年古县“的山西交城县县城东正老街至今屹立着一座气势轩昂,做工精细考究的奎星楼,这座古楼作为交城县城的地标性建筑,以其伟岸的身躯、悠久的文化、卓著的历史,早己成为交城县人民自信和骄傲、以及割舍不断的情缘。

一,奎星楼简介

位于交城县东正老街西的奎星楼,明万历年间建筑,后经历代重修,因祀奎星而得名。亦写作魁星楼。以魁为文章之府,主文章之神。古代,奎星楼祀奎星,每岁春秋二仲以上丁日祭祀,历代沿袭不误。楼平面方形,面阔一间,上层出楌斗拱,四周木制围楼;中层砖木结构,出楌斗拱平座,四周石刻栏杆。南楌临街楷书"奎光"横匾,中层室内供奉"魁星",全木雕刻,今毁坏不存;下层石基砖洞。解放初原属县文庙一楼,与文庙属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后毁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奎星楼原为县城内完小校门,现与城内完小"吕祠阁、两棵百年老槐“,列为县城内完小"三宝“,是交城县城内完校百年老校的见证,更是交城县“千年古县“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二,奎星楼来由

说到奎星楼,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交城文庙,交城文庙位于东正街-南街交叉路口以北,魁星楼以西;包括城内完小校园的全部,永宁路路面,以及四中校园的东部区域,占地面积约6340平方米。

(一)交城奎星楼是交城文庙的的组成部分。

据《交城县志》:交城文庙规模宏大共有五进院落,自南向北依次分布:照壁(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具体布局是:

1.文庙东南建魁星楼,东北建文昌祠,西北建启圣祠,西南为宰牲所。

2.东厢房分别为:忠义孝悌名宦祠、东庑、敬德斋;

3.西厢房分别为:乡贤祠、西庑、修业斋。

4.后院尊经阁的两翼,还分别建有教谕署、修文亭。其文庙的最高建筑为位于文庙东南角的奎星楼。

(二)交城文庙规格、面积远超近邻各县。

古代礼制规定,文庙建筑主要包含: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楼、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奎星楼等等。

不同地区、不同规格的文庙,具备的建筑要素多少不一。

当然,交城文庙具备以上全部要素,且远不止于此,规格之高,面积之大,远远超过周边各县。

(三)交城文庙建筑悠久,博大精深。

(1)建筑历史悠久。

交城文庙创建无考,应当不迟于宋朝。元大德、至正年间重修;明洪武、天顺年先后修葺。

嘉靖十八年,知县高自明建启圣祠三楹;嘉靖二十八年,建筑基本格局形成。

明代万历四年,修建尊经阁,并在阁后修建“敬一亭”,在戟门之外设祭名宦乡贤祠;万历二十年,县令周璧重修殿宇。天启五年,移建奎星楼于文庙东南。

崇祯年间,县署王凝购买文庙前的两处民房,将其改建为棂星坊三座,并在东正街设立牌坊两座:东为“德配天地金声玉振”坊,西为“道冠古今江汉秋阳”坊。

天津文庙“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坊,百年前的交城东正街文庙两侧,也曾树立有这样的一对过街牌坊。

清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王如辰大修文庙,并邀请交城籍名士——当朝御史李之奇担任督工,将大成殿增高为二层,阔七楹;戟门、角门、泮池等也都进行了扩建。明伦堂、尊经阁琉璃瓦覆顶。

在清代两版《交城县志》中,都对这一次修葺感叹有加:“……辉煌整肃,成巨观矣!”

交城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是一座两层的大型阁楼,面积达七楹(七间),略大于平遥文庙大成殿(五间)。交城文庙大成殿的壮丽形象,两层的砖木结构大殿,窗棂精美,斗拱厚实,雕梁画栋间,体现着古人尊师、崇儒、重读书的文化思想。我们不妨看一下拍摄于1950年的老照片可窥见一斑。

(2)牌位、藏书、祭器众多。

先师殿(大成殿)祭祀孔子、孟子以及“十哲”:闵子、子贡、子路、子有、冉牛、仲弓、子游、子夏、宰子、子张。

名宦祠祭祀宋代吕诲、金代杨邦基、元代程元直、明代薛国柱、清代知县王如辰、赵吉士、俞卿等功绩卓著的交城县知县、地方官。

乡贤祠祭祀春秋大夫狐突、狐毛、狐偃,后唐监军张承业、节度使安永信、元代参议张德辉、知县覃澄、覃资用、宰相郝天挺、翰林侍制郝忠恕、明代知府解一经、武承甫、李执中等交城籍名士牌位。

除此之外,作为儒学教化场所,文庙中还有丰富的典籍藏书,以及丰盛的祭器。据清代《交城县志》记载,文庙中的祭器有:

锡铁盏一百四十一个、锡铁爵三十八双、锡铁烛台二十对、琉璃樽十八个、琉璃高盏二百八十四个、琉璃扁盏四十一个、琉璃爵三十二双、木祭盘七个、灯笼十四对。

(四)文庙毁于浩劫,奎星楼浩然幸存。

现在奎星楼仍高高耸立在交城县城,而交城文庙哪儿去了?

据交城县志:民国初年,改文庙为学校,新中国建立后由交城中学占用。据县志记载,1959年,交城文庙被评选为第二批省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1965年撤销。

随后,“文革”爆发,作为“孔家店”的文庙,自然难以逃脱那场厄运,毁坏了十之八九。交城文庙,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积淀的大型古建筑群,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被愚昧与狂暴之风吞噬!

随着交城文庙被毁,世纪之交,重修城内学校时,文庙遗迹被彻底清除,仅留下奎星楼。

这样建于明朝、位于交城文庙东南角的魁星楼,很幸运地成为交城文庙的唯一幸存的建筑。

三,奎星楼润泽

奎星楼能万幸地保留下来,这与处于学校的位置是分不开的,与党和政府的关爱是密不可分的。奎星楼地处县城中心,虽然身在繁闹,但是因为有效地管理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对奎星楼的保护绝对有一定成效。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对文物保护极为关注也是非常关健,多次拨专款对于奎星楼维修改缮,从1982年至今先后三次对奎星楼进行大的维修,终于使这一珍贵文物保存至今。奎星楼始于文,兴于文,与此同时也萌福及润泽于万民。为交城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见证了百年老校城内完校光荣历史。

这张拍摄于1950年的老照片完全小学始创于1904年,其前身为养正书院,当时社会变革风起云涌,教育转型首当其冲,废科举、兴学堂成为强国富民的当务之急,交城县立高等小学堂便应运而生,由此开创了交城教育的新纪元。位于奎星楼的城内完小不断发展艰苦创业,百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从1904年到2019年,在这一百多年里,一代代完小师生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在艰难中奋争、在奋争中前行、在前行中崛起、在崛起中辉煌,走过摇摇欲坠的清末、走过兵火连绵的岁月、走进日新月异的改革盛世,学校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近年来,根据中小学教学楼危房改造工程的安排,县政府投资1700余万元,在拆除的原教学楼旧址上新建起一座文化背景深厚的双排四层仿古教学楼,教学楼设计为仿古建筑,古建三段式,整体端庄大方,与周围建筑合理布局,超前性与现实性协调统一,建筑功能布局合理。学校设施设备齐全,拥有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除文物外的学校原有建筑全部拆除,改修了操场,校内的吕祖阁、魁星楼、百年老柳与华林、华老故居交相辉映,形成具有历史价值的旅游景点,为名人故里添光彩、为培育学子造平台,从文化历史到设施设备,从功能布局到绿化美化,全方位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百年老校,人才辈出,一批批从这里走出去的莘莘学子,早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华国锋、李立功、王作义……早已写在中华民族历史里。

奎星楼这座古楼、名楼。真是我们交城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的每一根木材,每一块石砖,都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搭成的。

也许小编不能写出那对奎星楼的优秀的赞美文章,但我可以赞颂他,讴歌这座奎星楼。当我多次从奎星楼走过,抬首遥望这座名楼,看飞鸟在楼边掠过……一股深深眷恋和情缘浮现在我的脑海,奎星楼您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结晶,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路边上的魁星楼
文庙、文昌宫、奎星楼预祝保定考生——金榜提名
《文咏荆州(92)》眼儿媚•文星楼//益之
百年沧桑话长春——文庙
走进太原古县城
寻找消失的奎星楼和文庙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