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遍济南

恕在下孤陋寡闻,此前我并不知晓章丘有个九鼎山。直到前几天锦绣山河户外群发出通知,定于11月10日去九鼎山穿越,才第一次听说此山。看通知上介绍,这是一条只有10公里左右的低强度穿越,对于像我这样的弱驴来说,再合适不过,于是我便约上宋师兄,二人一起报名参加。可真正登山时才发现,这条线路虽然距离不长,但其险峻程度,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路走下来,真是处处惊心、步步胆寒。


东八井村合影

这天是周六,晴到少云,8—15℃。早上6:30,我与宋师兄在儿童医院门前集合,登上大巴准时出发。过去我们爬山,就几个哥们儿在一起玩,今天是第一次参加由户外群组织的活动,面对各地集结而成的30人队伍,感到新鲜而好奇,其声势也大得多。车上叽叽喳喳,你言我语,热闹非凡。尤其令我惊喜的是,此行的领队“途胜”是我的学生,同住一个城市,竟然也有好几年没见面了,更不晓得他在工作之余,还干起了户外领队。一路寒暄,不胜唏嘘。


进入东八井村

九鼎山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官庄乡东八井村,沿经十路往东,过章丘明水,走309国道,遇302县道南拐,再沿077乡道南行,8:30左右就到了东八井村。我们下了车,徒步由北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边的一座村寨石门,门洞呈拱型。该门原是村圩子墙上的阁门,是为了抵御外人侵犯、防止河流直泻而修建的。门下以前是村中古道,现已废弃,新修的公路从门旁绕过。拱门的门楣上有石刻“福德门”,门北是一座影壁。阁门南侧东照壁上有大清光绪十四年的碑记一块,碑文上记载:东八井村为了防止河流直泻,风水流失,在村北修建阁门一座,并于上方建文昌阁。可见,这座阁门已经修建了130多年。经受130多年的风雨侵蚀,这座阁门仍然巍然屹立,默默把守着村口,见证着这座古村寨的沧海桑田。






东八井村的石头房子

穿过阁门向前,满眼皆是石头房子。山坡上,溪涧边,老井旁,不管是老房子,还是新房子,皆以石为基,以石为墙。再加上石桥、石巷、石井、石碾、石磨、石阶,这里的一切都透着悠悠古韵,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古老的石头房子

行走村中,可见多眼古井,井口皆有铁皮覆盖,打开一看,水质清冽,看来仍在使用。据说,村中共有八眼古井,故称东八井村。西边不远有一村子,也有八眼古井,故称西八井村。另外,村中还有山泉一处,名叫滴水泉,泉水落差十多米,每到汛期,泉水如瀑,干旱时滴水长流,天长日久,泉水下面的青石板上被滴成一个脸盆大的水坑。冬天滴水成冰,如银柱高悬,非常壮观。因团队出游,未擅自探寻。


宋师兄观井

东八井村坐落于较平缓的山谷之中,南北狭长,东西两侧是山,村南就是九鼎山风景区。九鼎山,也叫九顶山,属泰沂山脉的一部分,因九座彼此相连的山头而得名。主峰金猴顶,海拨高度833米,为章丘境内最高峰。

我们来到九鼎山景区门前,此时大门关闭,从门外往里看,只见景区内植被茂密,林翳谷深,藤蔓交织,保持着原始风貌。在山峦叠嶂的赤石翠峰之间,山、泉、瀑、洞分布其中。这里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极高,吸一口沁人心脾,周身通泰。这里还是济南市中草药基地,盛产各种天然中草药,有全蝎、何首乌等中药材达100多种。


九鼎山景区门口

虽然景区大门不开,但阻挡不了驴友们登山的脚步,在领队途胜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大门西侧的驴道向上拔高攀登。山路奇陡,坡度约莫在80度左右,再加上前几天下雨,道路泥泞湿滑,必须步步小心。不一会儿,我们就大汗淋漓,纷纷脱下外套,简装轻行。


必须一顶接一顶地爬

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长吁了一口气,以为后面的路就是沿着山脊逐渐爬升,坡度自然会小得多。可是抬头往南一看,接着就泄气了——根本没有什么山脊,只有九座山顶依次排开。每座山顶都是突兀而立,石峰巍峨,断崖绝壁,犹如斧削。我们必须像过山车一样,攀上一座顶,然后顺着悬崖下探,接着再攀下一个顶,再下探,如此反复,山顶的海拔就在这反复的升降中逐渐抬升。这真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辩证法在这里得到最完美的诠释!

趁着喘息之机,我们站在高处远望四周,只见群山莽莽,峰峦叠嶂,沟壑纵横,连绵起伏,一片雄浑之势。莽莽苍苍的上岭上,色彩参差斑驳,墨绿的松柏,金黄的芒草,灰褐色的果树,洁白如雪的岩石;山下就是蔚然深秀的九鼎山公园,红色的屋顶,层层的梯田,碧如蓝天的湖水,飘如绸带的公路,高耸云天的山顶风车;收回目光和心神,可见路边铺满不知名的野花,可嗅林间散发的浓浓药草清香,秋阳暖暖地照着,秋风袅袅地吹着,浑身感到舒坦和畅快。




眺望四周美景

看到前方驴友已经走远,我和宋师兄这才抖擞精神,与收队一起,向一座又一座山顶进发。九座山顶由北向南、由低到高依次摆开,绵延好几公里,翻过一山又一山,爬上一顶又一顶。每一个山头,都有不一样的奇异态势;每一座石峰,都有其不同的险峻之处。多处巉岩为垂直斧削之峭壁悬崖,看一眼都会发晕。宋师兄一直跟在我身后,时刻提醒我不要往两边看,聚精会神看路,集中精力攀援。好不容易从这一侧登上峰顶,接着又得从峰顶的另一侧下探。下探之时,必须转过身来,面对岩壁,背包朝外,用脚试探着在竖直的岩壁上寻找落脚之处,四肢并用,脚蹬手攀,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祸端。


宋师兄登山

队伍中有几位“强驴”,都是身怀绝技的攀爬高手,他们一见着悬崖就兴奋,一遇到峭壁就想征服。尤其是猴姐,已经62岁年纪,身体轻盈,身手矫捷,攀爬于悬崖之上,胜似闲庭信步,真是艺高人胆大!“猴姐”之名,早有耳闻,那是驴友队伍中赫赫有名的人物。过去以为是“侯姐”,就是姓侯的姐姐。今日方知此乃缪也,应为“猴姐”,就是属猴的姐姐。据猴姐说,她每周都要去爬泰山,专找险峻的山崖攀登,今天来九鼎山,算是调剂性的休息。


猴姐率先登顶


猴姐身后光环耀眼


猴姐风采

看着猴姐在悬崖间闪展腾挪,那轻灵的身影犹如一团火焰,在九鼎山的崖壁上跳跃。每当她攀上崖顶,立于山巅,双臂高举成“V”字时,我对她充满敬意。此时此刻,我多想成为一位身怀轻功绝技的侠客,像鼓上蚤时迁或者燕子李三那样,施展上乘轻功,飞檐走壁、凌波微步、踏水无痕,果能如此,我定当日日穿梭于青山绿水之间,尽情享受美好的自然风光。可惜我有恐高症,每遇悬崖,必两腿发软,头脑眩晕,气概全无。


宋师兄又攀上一顶

终于到达了九鼎山的主峰——金猴顶,这座峰顶海拨高度833米,为章丘境内最高峰。在金猴顶的西边,还有一座银猴顶,有趣的是,在金猴顶和银猴顶之间还有一座山峰,从外形上看就像人的大拇指,人称拇指山。这拇指山微微上翘,形象逼真。据说玉皇大帝是为了怕金猴、银猴打架,便伸出自己的大拇指挡在它们中间。还有一个传说,唐王李世民领兵东征到此,因路途困顿,便在山峪深处安营扎寨,休整兵马。一天,李世民的两个儿子私自外出打猎,大儿子打死了一只大猴子,小儿子打死了一只小猴子。李世民一看,龙颜大怒,认为出师未捷先杀生,触犯了天条。为惩处他的两个儿子,李世民便责令他们不再随军出征,留在九鼎山照看山上的猴子。兄弟俩深感愧疚,便尽职尽责照顾猴子。不几年,山上的猴子成群结队,越来越多,反而成了当地的一害。百姓们组织起来,打的打,杀的杀,不长时间就把猴子几乎消灭光了。只有有两只猴子分别坐在两个山头上,隔沟相望,怎么都打不死、赶不走。此事惊动了山神爷,他告诉村民,这是李世民的两个儿子变的,是玉皇大帝钦封的猴子,大的叫金猴,小的叫银猴,它们能给九鼎山带来福气。从此,山上便只剩下金猴、银猴,那两座山峰也就由此而来。


金猴顶与银猴顶之间的拇指山


金猴顶

我不敢上金猴顶,只能站在主峰附近放眼四望,远处群山莽莽,近处梯田层层。盘山公路如白丝带一般穿山越岭,点缀其间的是片片翠绿的麦田。视野之内,就像丹青高手挥毫泼墨绘就的一幅精美水墨画,那构图,那意境,那明暗的分布,那色彩的层次,让你挑不出任何毛病。


金猴顶下的层层梯田


攀爬金猴顶

猴姐早已不见踪影,估计她见了金猴顶、银猴顶,一定兴奋不已,一定如猿猴般攀援而过。我可不敢造次,见峰顶下有路可绕,便乐得绕道而行。往西北行约3公里,来到笔架山的主峰下。只见山石高耸,怪石嶙峋,峰顶的山石被风化得厉害,凸凹起伏,状若笔架,因此称之为“笔架山”。


从远处拍摄的笔架山

笔架山海拔约750米,山石高耸,气势不凡。它三面是悬崖,怪石嶙峋,断壁陡立,极难攀爬。只有西侧是缓坡,临近峰顶筑有一道石墙,中间有一个下宽上窄的石门,这是唯一的进出通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驴友问这是不是齐长城,我感觉不像。若是长城,不会就这么一小段,周围那些最需要加强防御的馒头山,偏偏见不到防御工事的遗迹。我猜测,这里曾是一座山寨,到底是土匪强人聚集之处,还是乡民暂时避祸之所,不得而知。


绕过笔架山

我们从笔架山的石峰下绕过,回头再看笔架山,不禁浮想联翩,是谁使用过如此壮观的笔架?人们常用“大笔如椽”来形容出手不凡,可是,如椽巨笔又岂能配得上如此规模的笔架?椽,不过就是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如椽之笔搁在笔架山上,也不过尔尔。


前往神仙门的石脊上,远处就是笔架山,寨墙清晰可见

从笔架山往西行约1公里,便到了大名鼎鼎的“神仙门”。神仙门出名,一因险,一因奇。神仙门位于一堵长约200米、宽约1米、天然形成的石脊中部。石脊状若墙壁,中间是由大块大块的岩石堆砌而成的一线长墙,两侧是悬崖绝壁,下面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跌落下去,小命必然报销!细看石脊,乃由石块层层堆叠而成。石块有棱有角,如同人工切割;那错落有致的垒起技术,绝不输于技艺高超的瓦工。


神仙门

神仙门就位于这条石脊的中段,要到神仙门,不管你是从东往西走,还是从西往东走,都必须经过这如墙一样的石脊。这对我而言,简直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我想打退堂鼓,但是收队说,无路可绕,只能前进,要不就得原路返回。在师兄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战战兢兢地往前挪动。好在神仙门附近,有一小段绕行小道,不用从又高又陡的山脊上行走,这真是帮了大忙。从石壁下绕行几十米,往上行走,就是神仙门。此时,这里已经是热闹非凡,驴友们纷纷在这里摆POS拍照,留下他们矫健伟岸的身影。


神仙门内

神仙门呈英文字母“n”形,只是上半部稍有倾斜。这纯粹是大自然的造化天然形成,无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经受千万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使得这些本来应为一体的岩石,变成了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石块,有的坍塌下去跌落山谷,坚硬的石头保留了下来,形成这些似人工垒就的又长又窄的石墙。经过进一步的阳光暴晒、雨水冲刷、山风劲吹,石墙被穿透,神仙门终于形成。此时,历经艰辛的我,总算站到了“仙人门”下,或张开双臂仰天长啸,或放开眼量极目远眺,感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心无杂念、闲适静雅、不为物累、超脱自在,这不正是我所苦苦追求的生活和境界吗?




神仙门上

午饭时间已到,根据领队安排,就在神仙门附近各自找地方吃点东西。可是,在这么高险狭窄的地方吃饭,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宋师兄也没相中这地方,提议我们先行下山,进村再吃,那样他可以喝点小酒。可是等我们越过吃饭的驴友,来到队伍的最前面时,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前头等待我们的,仍是又长又窄的石脊,两侧均为悬崖峭壁,类似于去年我们爬过的“刀刃背”,而且它比刀刃背更长。虽然宋师兄一直鼓励我说没事,有他保护万无一失,可是我的恐高症让我不由自主地头发晕、腿发软,我一屁股坐下,不敢再前行半步。师兄无奈,只好陪我坐下,简单吃点煎饼。


继续前行

山脊虽高,却没有风,太阳暖洋洋地照着,很是舒坦。边吃边看风景,体力又逐渐恢复。这时领队途胜又开始招呼大家往前走,还鼓励我说,跟着前面的队伍走,不会有事。说来也怪,看前面大队伍从容而过,谈笑风生,甚至有的还在石脊上做各种惊险动作,我的情绪稳定多了。再加上宋师兄不停地鼓励我,并紧跟我的身后,我似乎有了一些勇气。于是我镇静心神,集中精力,两眼紧盯一米多宽的石脊,小心前行。一步,两步,三步……终于,我通过了这段石脊!

 


下石脊

下石脊的路虽然也险,左边是垂直石壁,右侧是万丈深渊,但毕竟手有抓处,心里还是踏实多了。领队途胜帮我背着包,宋师兄在前面引导着,我小心翼翼地下了石脊。当我站在石脊下方的垭口上,我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真是三军过后尽开颜!领队途胜专门为我拍下了这张庆祝的照片。




三军过后尽开颜

沿着山坡盘旋而下,到了西八井村。群山环绕之中,小村安静地躺着。村中随处可见或新或旧的石屋,或用或废的石磨,井边有洗衣的大嫂,巷中有推车挑担的农夫,广场上有晒太阳的老人,还有快乐玩耍的孩童——此情此景,宛若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啊不,这简直就是一个童话世界。置身其中,心灵有一种澄明、宁静的感觉。这种感觉,正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


西八井村


西八井村池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览东八井 攀爬九鼎山
【散文诗】海滩.舞影
五峰云雾藏人家
风水宝地秘传记 补充之一
爱看章丘●游郭家庄、朱公泉,登笔架山、九顶山
章丘胡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