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泉州市石狮市姑嫂塔(国保)

 从“六胜塔”出发,10公里路花了40分钟才到“宝盖山”,山脚有新建的“闽南理工学院”。“姑嫂塔”就矗立在山顶正峰上,很远就能见到。

“姑嫂塔”原名万寿塔,宋绍兴(1131~1162年)年间僧人介殊建。因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故又名“关锁塔”。民间传说,古有姑嫂二人,切盼飘洋过海的亲人,竟日垒石登高远眺,伤心而死,时人哀而筑塔祀之,故俗称姑嫂塔

 塔坐东朝西,外观5层,实为4层,层层缩小,通高22.86米,塔无须弥座,建副阶以取代。同时,底层的塔因为山顶地市不平,前门低,后头高,所以修成的底层有点悬空,于是就用幅阶来过渡。底层高度较大,是上面的两倍。底层的外围再半层高的地方修了一圈飞檐,全部是单条的石条几乎平行于地面铺就。飞檐外用石条砌墙,形成全封闭的一圈通道,宽敞悠长,人行其中,恍如隔世。

 这种偶数层数的石塔,全国罕见,不知何故。云南大理的“崇圣寺三塔”是有名的偶数层数塔,分别为十六层,十层和十层。塔的作用很明显:塔在宗教文化里都有镇守一方水土,驱散邪气的重要作用。而驱散邪气,根据天人感应的学说,必须使用阳数(奇数)来表示“光大”,这样可以更好吸纳周围的“正气”。而阴数(偶数)则会聚集阴气,这与建塔的初衷大相径庭。所以塔的层数都是奇数!云南自从古代的滇国以来都是以阴崇拜为主,通俗的说就是带点母系的崇拜,所以塔是偶数的,就连古滇国的编钟数目也是偶数的,但是中原地区是阳崇拜,所以多为奇数。那么,宋僧介殊何为会建造一座有悖于常理的石塔呢?个人以为:(一)由于宝盖山为石质山,地基不易深入,建塔后惧怕山高风紧不够牢固,加上资金紧张,所以就只建了四层。(二)宗教的建塔知识经验不足,空桶式的结构不稳,却又套上一个小桶建造回廊楼梯,结果是有点不伦不类。并且地基平台都没有整平,造成前低后高的难看效果。底层高度是上面三层的两倍,没有符合逐层渐渐缩减高度的习惯作法。这些情况可以从塔身本身看到,可见原来是准备每层都是比较高的,后来发现塔基不稳,抗风和抗震能力弱,从二层开始突然变小高度。总体来讲,建塔用石粗糙,整塔素面无雕像,连门面和门额都很简陋,建造的很不精致。为了弥补偶数层的过失,在底层半层处建造外檐,造成外五层内四层的观感。

 而且,塔门前建方形仿木石构单檐歇山顶门亭一座,亭内存有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维修碑记1方。门亭是一种附属建筑,运用在大型石塔上很是罕见,这也是一种奇特的作法。但是,客观上造就了一种特殊的建筑效果,给人以别样的艺术欣赏效果,算是中国造塔史上的一朵奇葩。

 姑嫂塔”因为是仿楼阁式的空桶式石塔,没有塔心柱支撑,所以中间等距间隔用石条横亘空桶内,其扶持稳定作用,不过还是很令人担忧其稳定性。塔墙宽大,底层宽3.8米,上层宽2.5米,每层作拱形门檐,墙腹中有旋梯可登临塔顶。这就形成两个同心圆形状的套筒结构。所以,塔阶较小且陡。

 塔第一层西面开了一个拱形门,第二层以上各层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身层层向上缩小,每层迭涩出檐。每一层的塔身外都有围栏环卫四周;塔的里面有石阶直通塔顶。第二层的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个字。三层塔门上雕“唵奄、哑、吽”三字,塔腹内作佛龛内雕立佛3尊,塔墙上刻清代维修记事3则。最上层外壁置石龛,龛内浮雕二女,世俗指二像系传说中之姑嫂肖像。第层的外壁有一个方形龛,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  

 宝盖山是座石头山,整座山就是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塔高耸于山顶,方圆数十里必见,所以气势还是很惊艳的。明代苏紫溪有诗:“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响,秋色正萧萧。”这首诗就是描写姑嫂塔的。它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镇南疆而控东溟之势。《泉州府志》上称:“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是作为航标的。

 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宋朝的吴自牧在《梦溪录》中说: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处泉州港口的宝盖山上建造石塔,作为航标灯塔,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八闽志》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明白指出姑嫂塔在航海中的导航作用。

 为何几百年来人们称之“姑嫂塔”,少用“万寿塔”或“关锁塔”?《闽书》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姑嫂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史载其时晋江,石狮一带的先民大量移居菲律宾。《泉州府志》载,从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650年间,泉州大旱11次,“民多饿死,民多游移,种不入土,民相食”,以至于乡民大量涉洋到菲岛谋生,乡人称华侨为“番客”。时朝著名文人何乔远《镜山全集》中说:“皆背离其室家,或十余年末返者,返则儿子长育至不相识。盖有新婚之别,娶以数日离者。”说明了出洋谋生的辛酸历程。有关历史著作的记载,至少自春秋战国起,晋江,石狮与台湾就已存在血缘关系。

 上面种种证据表明“姑嫂塔”是航海的导航塔,但是由一名僧人来创建合理吗?这座古塔比泉州东西塔晚建50年左右,所以一切几乎都模仿东西塔的形制,难道就没有宗教的意思目的吗?凡是海边建造的古塔,今人都会以航标塔定义,有些古塔甚至很矮小,位置又不高显,难以胜任航标塔的功能。所以,我宁愿相信这只是单纯的宗教塔。或许航标的功能只是后人画蛇添足的附会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泉州竟然还有两座历史悠久的石塔
石狮 石塔
【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施毅平|关锁烟霞姑嫂塔(163)
泉州④玩转“海丝”风,怎能错过石狮?
曾建开日记:游览石狮市宝盖山
10、宋代佛塔(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