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莆田戴氏15进士及明清举人简介





莆田“戴”姓民间俗写为“代”姓。莆田戴氏主要有戴翔世系和戴伯岳世系。

戴翔世系。唐朝宰相、道国公戴胄五世孙戴翔于天宝十四年(755)避安史之乱入闽,居霞浦县,其长孙屯田员外郎戴洽自长溪复迁仙游香田里钟亭村龙树院(今仙游盖尾镇),为戴氏莆仙始祖。据《莆田戴氏联谱》等载,戴洽长子戴灿,唐宪宗朝为亳州观察留后。生六子,长子戴簪,居仙游香田里上茅;次子戴诸,唐太学博士,居莆田黄石东井街,为东井戴氏始祖;戴诸十七代孙戴伯荣迁居忠门塔林。三子戴薜,迁莆田常太莒溪,为莒溪戴氏始祖;后戴薜七世孙戴止庵,迁居莆田维新里塘东(今新度镇东坝村),为塘东戴氏始祖;南宋时戴薜九世孙戴汉廷,遂析居莆田南力里蒲坂西隅。四郎君,居仙游上彻(子二人又迁常太莒溪);五子戴祈,居仙游上茅;六子戴潜,迁杭州新桥。宋代戴灿九世孙进士戴桂先授通直郎,官龙溪县(今属漳州)知县,迁居漳州,后裔返迁仙游,居文贤里黄岭,传衍仙游各地。

戴伯岳世系。隋朝刑部尚书戴金华,居河南光州固始,子戴伯岳、孙戴元理,唐初官府校尉,高宗时率兵援陈政、陈元光,屯驻漳州。戴伯岳为“开漳戴”始祖。下传四世戴善继居东海,二十八世戴绣,明成化淞江知府,生五子,其第四子戴勉轩,明正德至嘉靖年间自漳浦迁入莆田观后社(今江口镇石狮村),戴勉轩为莆田观后戴氏始祖。明万历年间,戴勉轩四世孙戴敦节,自观后析居江口坂梁村梁厝;其弟戴敦赞析居江口下坂(今顶坡)、坂子(今坂溪);亦有分居锦江街道、莆田郊区南郊村、梧塘下楼东宫、南日镇等地。

另外,明清之际自汀州入莆,居莆田华亭湖头村戴厝。也有由泉州惠安迁入莆田城郡县巷戴弄里及自仙游西苑迁入梅峰西湖畔霞霄巷。

莆田戴氏宗祠有坂戴氏宗祠“承远堂”(今荔城区新度镇蒲坂村沟尾)、塔林戴氏宗祠“惇堂”(今秀屿区东埔镇塔林)、馆后戴氏宗祠(今江口镇观后山兜村)、仙游黄岭戴氏宗祠(今西苑乡岭峰自然村)和仙游西苑戴氏家庙。莆田戴氏家族的族庙有戴公庙、状元庙、天妃庙、三教祠、广济庵、半月堂、城隍庙等十余座。

莆田戴氏进士有宋代戴纬、戴廷珪、戴元喜、戴规、戴桂先、戴孺箎、戴东、戴员、戴僴、戴梦白及明代戴员保、戴大宾、戴科、戴士衡、戴弁球等15人。

戴纬,莆田县城内衙西(今荔城区镇海街道)人。戴迥孙。宋政和五年(1115)何栗榜进士,为莆田戴姓首登第者。官至朝散郎,静江(今广西桂林)府通判。

戴廷珪,仙游人。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特奏名进士。

戴元喜,一作戴元善 。莆田城内衙西(今荔城区镇海街道)人。戴规父。宋绍兴三十年(1160)特奏名进士。官归善县(今属广东)知县。

戴规,莆田人城内衙西(今荔城区镇海街道)人。宋隆兴元年(1163)木待问榜进士。官至浔州(今属广西)教授。

戴桂先,名福,字昌祚,仙游县(今仙游县郊尾镇伍狮村)人。戴规族人。宋乾道二年(1166)萧国梁榜进士。授通直郎,官龙溪县(今属漳州)知县。

戴孺箎,莆田人。戴规子。宋绍熙四年(1193)陈亮榜进士。

戴东,莆田人。戴桂先侄。宋嘉泰二年(1202)特奏名进士。

戴员,莆田人。戴东兄。宋嘉定元年(1208)特奏名进士。

戴僴,莆田人。宋嘉定十三年(1220)特奏名进士。

戴梦白,莆田人。戴维侄孙,戴员、戴东、戴僩弟。宋绍定二年(1229)特奏名进士。

戴员保,字孟圭。莆田县后塘(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后塘巷)人。明代书法家。登永乐元年(1403)福建乡试陈用榜举人,永乐九年(1411)萧时中榜二甲第32名进士。官至大理寺评事。

戴大宾(14891509)字寅仲,号如见,又号苹庵。莆田维新里塘东(今荔城区新度镇东坝村塘东)人。明代书法家。有“神童”之称,三岁学语,属辞若神授,兼通《五经》。弘治十四年(1501)举福建乡试第2名,礼部会试亦第2名,正德三年(1508)吕柟榜一甲3名。乡荐时年十三,廷对二十矣。除翰林院编修,隽韶名一世。初聘高氏,未娶,逆珰刘瑾兄女有才姿,瑾养为己女,为求快婿,力欲致之,为饬邸舍,具骆粟厮隶。大宾自远也,时时佯狂纵酒,倚醉讥詈,瑾所具厮隶,复时笞辱之。厮隶谐瑾:“戴探花,轻薄人也,何有于乃公?”,瑾薄之,常笑曰:“我不可做牛丞相”,瑾意衰。会奔母讣,遂请假归,卒于途。瑾女后以嫁关中解元,解元年发二十,及瑾诛,解元坐瑾党削籍,乃知大宾慧识矣。早卒,其传说在莆田民间广为流传。墓在西门外四度岭。遗稿无传。

戴科(15241583)字朝宾,号筠庵。莆田县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社区县巷)人。曾祖戴淑盛,祖父戴允勉,父戴廷璋,母彭氏,继母郭氏,弟戴穆、稼,娶林氏。明代书法家。嘉靖三年(1524)十月二十五日生。嘉靖三十四年(1555)福建乡试黄懋冲榜第13名举人,礼部会试第257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诸大绶榜二甲第3名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郎中,出为叙州府(今属四川)知府。丁忧归,服阕,隆庆二年(1568)补广州知府,隆庆四年(1570)九月,有广东提举司副提举黄屏臣以部使见任,恣意搜刮民财,查其奸,遣人搜获其资得五百余金,请于巡按御史杨标属按察司诘状,黄屏臣穷蹙自尽,标以诘科,科对不逊,标怒令反按察司狱词,诬其“激杀命吏”,隆庆五年(1571)遂免官。其平好壮游,于丢官一事视若草芥,遂具葛巾野服,遍访岭南诸名山,访友林大春,并作《游山记》一卷。万历十一年(1583)三月卒,大春获报作《广州府知府筠台戴公墓志铭》悼亡。《兰陔诗话》云:公曾祖淑盛尝赈饥民,全活千余人。公赴礼闱,同考殷棠川梦绯衣神人指几上卷曰:“此积善家子也。”起得公卷,遂拔之。知广州日,饮冰茹檗。因发提举王某赃,忤直指,罢归。与诸名流觞咏为乐,闽中名胜,足迹殆遍。

戴士衡(?-1617)字章尹,号如平。莆田维新里塘东(今荔城区新度镇东坝村塘东)人。祖父戴洪谟。万历十三年(1585)福建乡试李光缙榜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焦竑榜三甲34名进士。授南昌府新建(今属江西)知县,万历二十三年(1595)以治行擢吏科给事中。蓟州总兵官王保滥杀南兵,十一月,士衡极论其罪。已,次年(1596)四月,请亟补言官,劾石星误国五大罪。山东税使陈增请假便宜得举刺将吏,淮、扬鲁保亦请节制有司,士衡力争。仁圣太后梓宫发引,帝不亲送,士衡言:“母子至情,送死大事,奈何于内庭数武地,靳一举足劳。今山陵竣事,愿陛下扶杖出迎神主,庶少慰圣母之灵,答臣民之望。”锦衣千户郑一麟奏开昌平银矿。士衡以地逼天寿山,抗疏争。皆不报。二十五年(1597)正月,极陈天下大计,言:“方今事势不可知者三:天意也,人心也,气运也。大可虑者五:纪纲废弛也,戎狄侵陵也,根本动摇也,武备疏略也,府藏殚竭也。其切要而当亟正者一,则君心也。陛下高拱九重,目不睹师保之容,耳不闻丞弼之议,美丽当前,燕惰自佚,即欲殚聪明以计安社稷,其道无由。诚宜时御便殿,召执政大臣讲求化理,则心清欲寡,政事自修。”亦不报。日本封事败,再劾星及沈惟敬、杨方亨,且列上防倭八事,多议行。俄劾南京工部尚书叶梦熊、刑部侍郎吕坤、蓟辽总督孙鑛及通政参议李宜春,时孙鑛已罢,宜春自引归,吕坤亦以直谏去。给事中刘道亨右坤,力诋士衡,谓其受大学士张位指。士衡亦劾道亨与星同乡,为星报复。帝以言官互争,皆报寝。寻劾罢文选郎中白所知。帝恶吏部郎,贬黜者二十二人,因诘责吏科朋比。都给事中刘为楫、杨廷兰、张正学、林应元及士衡俱引罪。诏贬为楫一秩,与廷兰等并调外,士衡得蕲州判官。无何,诏改远方,乃授陕西盐课副提举。未赴,万历二十六年(1598)六月会“忧危骇议”起,竟坐遣戍廉州。先是,士衡再劾坤,谓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因请举册立、冠婚诸礼。帝不悦。至是有跋《闺范》后者,名曰《忧危骇议》,诬坤与贵妃从父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吏科给事中程绍、吏部员外郎邓光祚及道亨、所知等同盟结纳,羽翼贵妃子。承恩大惧。以坤、道亨、所知故与士衡有隙,而全椒知县樊玉衡方上疏言国本,指斥贵妃,遂妄指士衡实为之。玉衡与其谋,帝震怒,贵妃复泣诉不已,夜半传旨逮下诏狱拷讯。比明,命永戍戴士衡廉州、樊玉衡雷州。御史赵之翰复言:“是书非出一人,主谋者张位,奉行者士衡,同谋者右都御史徐作、礼部侍郎刘楚先、国子祭酒刘应秋、故给事中杨廷兰、礼部主事万建昆也。诸臣皆位心腹爪牙,宜并斥。”帝入其言,下之部院。时位已落职闲住,署事侍郎裴应章、副都御史郭惟贤力为作等解,不听。夺楚先、作官,出应秋于外,廷兰、建昆谪边方,应章等复论救。帝不悦,斥位为民。士衡等再更赦,皆不原。万历四十五年(1617),士衡卒于戍所。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万历四十五年(1617)九月巡按御史田生金请脱其戍籍,释樊玉衡生还,帝不许。天启二年(1622)六月,赠太仆少卿。其曾于万历二十五(1597)八月命典浙江乡试,于遗卷中拔扬守勤,后以会状魁天下。有《奏疏》2卷。《明史》有传。

戴弁球,字殿笏。莆田县忠门塔林村(今秀屿区忠门镇塔林村)人。明代书法家。崇祯三年(1630)福建乡试张能恭榜举人,崇祯十五年(1642御赐特用进士。南明时期历任吏部稽勋员外郎,户部云南司员外郎。

莆田戴氏明清举人共17人。有明成化七年(1471)余濂榜举人戴墀、戴日升。崇祯十二年(1639)武举人九江参将戴嘉祐。

另有戴廷璋,莆田人。平海卫学,嘉靖七年(1528)福建乡试刘汝楠榜举人。官镇江府(今属江苏)通判。

戴洪谟,莆田人。戴科从侄。隆庆元年(1567)顺天乡试举人。官成都府眉州(今属四川)知州。

戴大槐,莆田人。父戴洪谟。南京国子监生,万历十年(1582)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15921597)任肇庆府四会(今属广东)知县,迁户部主事。

戴震亨,初名震元,字贞生。仙游县连江里蓝岭(今仙游县枫亭镇)人。父戴洪恩,家产千金,尽为震亨兄弟读书费用;弟戴震雷,同榜解元。时有“一渊两蛟”之叹。崇祯三年(1630)福建乡试庚午科张能恭榜举人。以亲老乞教谕瓯宁(今属福建建瓯),三年间与诸生讲课,寒暑不辍,秩满。崇祯十二年(1639)升广信府铅山县(今属江西)知县,铅民馈遗,动以百计却不受。典铺四十余所及河口巨镇年例输官数千金悉罢之。会计吏或劝震亨以厚赀营之,震亨曰:“吾饮紫溪一杯水,何敢以此污当道哉”。常语家人曰:“民吾子也,吾何忍家视子,而邑视民耶”。丁外艰,归,适山寇啸乱,巡抚张某亲劝震亨措饷佐筹,获渠魁四十余人歼于社,寇遂平,士人作文以纪其绩。卒年56岁。卒后入祀仙游乡贤祠。《莆风清籁集》收录其诗1首。

戴震雷,字汉豫,一字穉嘿,号悟苗,自号陶园跛人。仙游县连江里蓝岭(今仙游县枫亭镇)人。父戴洪恩,家产千金,尽为震雷兄弟读书费用;兄戴震亨,同榜举人。幼灵慧。天启七年丁卯(1627)福建乡试丁卯科第一名,解元。以亲老改授归化县(今属三明)教谕,以文章性命经济课诸生。时二丁无鹿,例索猎户折价,震雷曰:“安可尅祭物以肥私橐哉”,却之。及秋忽有二鹿跃入庙,遂取以祭,时咸异之。秩满,崇祯十四年(1641)升崇仁县(今属江西)知县,崇故刁邑多豪族,辄聚众击斗,设法惩之,俗稍变。时值屡荒后,前任以赈致乱,受黜。震雷立粥场三十六所,又人给一月粮,民赖以活。邻邑寇发,檄三邑会剿,震雷曰:“此民也,铤而走险耳”,遂单骑谕降之,未几,以外艰,回里,无意仕进,自号陶园跛人,著读礼初,编《四书解》等书。终年54岁。《莆风清籁集》收录其诗1首。

戴嘉祉,字叔荐。莆田平海卫人。崇祯九年(1636)福建乡试蔡高标榜举人。国变后,朱继祚起兵取兴化,为内应。清兵至,捕之急,其仆郑十二挺身代死,嘉祉亡命湖海间,亡。其传分见于《文苑·林简传》、《忠节·林嵋传》。

清代有康熙五十年(1711)许斗榜举人戴汝楫。乾隆十二年(1747)黄元吉榜举人,福鼎教谕戴一鹏。同治元年(1862)王彬榜举人戴瑞璋;同治四年(1865)郭尚品榜举人戴瑞瑛;康熙八年(1669)林堡榜举人戴勍;康熙八年(1669)林堡榜举人戴洗甲;乾隆三十年(1765)张方武榜举人戴天杨;

另有戴程甸,字学佩。登康熙五十三年(1714)福建乡试甲午科举人。授广东仁化县知县,爱民礼士,修先贤周濂溪祠,以端士习。致仕后,葺祠宇,创修龙坡祖舍,族戚乡邻有不足者量力周助,一乡德之。

 

                                       本文博主发表在2016年12月21日、23日莆田侨乡时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莆仙文化】莆田澄渚俞氏“七叶联芳”名人简介
宋代莆田苏氏12进士及明清举人简介
莆田杨氏19进士及明清举人简介
莆田文献记载的牌坊古迹
明代莆田布政使
市区这座中西合璧的洋楼,藏着莆田古厝的百年风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