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之精,在于勤。(韩百灵)

  学习中医的门径,不外两端。一者,从源到流,先从《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而后学习方药及临床各科;再者,从流到源,先以诵读《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起步,经过一段临床实践,再钻研中医的经典著作。
  无论走哪一条途径,都需要依靠个人的勤奋努力,这是必然的。谈到具体的学习方法,不外以下几点。
  首先,要熟读深思,重要的典籍必须熟读精读。其中精要的部分,最好能背诵。只靠泛泛的浏览是不够的。这是我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内经》、《务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等书,应当重点攻读熟诵。余初读时,忘食而诵,灯油耗尽,时或有已,终而达到得心应手。读书不仅要多获得知识,而更应当深入思索,发现疑难问题加以解决,这才是读书的目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学者读书,须是无味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熟读深思,发现疑难问题之后,就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用比较、联想的方法,查找线索,多方论证,如剥果皮,如解连环,层层深入,常能发前人之所未发,获得可靠的创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更要有丰富的联想、敏锐的观察和灵活的思路。只有如此,才能达到熟读深思的目的。
  其次,要博览专精。中医典籍,洋洋大观,汗牛充栋。现存古医籍有八千余种,诸籍皆览,恐不实际。但高以下为基,积土木石玉,以成大厦。欲学而有成,必读之书,不可不读;须知之事,不可不知。放宽视野,而立于专攻,是学而有进的关键。在泛读的基础上,必细审玩味各家之言,归纳之使其条理化,精思之得其独到之处。读古人书,勤者多有所得,惰则必有所失。如《内经》、《难经》及仲景学说,皆应通读之,不可寻章摘句,以玄其学,需全面领悟,心有灵犀,可避局隘破碎,守一隅之说教,知杂病而不晓六经,知医理而不知脉法,知古言而不知今说,知一家而不知百家之论,通河间不晓丹溪,专泥东垣之论,而不知从正之学,所谓学识破碎者也。守一世之说,宗一家之言,遵一派之偏,难以贯通整体而窥其全貌,虽攻读数载而有所得者鲜。若专精基于博览,博览必识主体之学,临证有所宗而有所舍,而后必有独识而独得,必由博返约,是学贵于专精,而放眼于宽,方不致一叶障目,两豆塞耳。勤者,既学又专,既博又精,既访又录,既采又舍,可谓善学者也,故而医学之精,全在于勤。
  再次,读书要坚持提要勾玄。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把文章的重要内容摘抄下来,并简述自己的见解,持之以恒,必有所得。同时要不断地搜集期刊杂志中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以类相从,这样应用时检索就十分方便了。
  最后,要坚持实践提高。中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我们学习中医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所以在学习中医理论的基本规律之后,就要在临床实践中勤于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实践不断发掘中医学术的精华,不断积累新的临床经验,应用理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中医的临床疗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百灵:“杏林医柱”80余载的学医心得
读书记不住就算白读了吗
针灸学的学习方法
中医学习方法“诵、解、别、明、彰”
《颠覆平庸》,小六读书赚钱法
速读与精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