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数民族的鞋

 

 






 傣族绣花鞋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傣族以种植水稻为主,西双版纳就是傣语"十二千田"的意思。傣族聚居地不仅保留着原始的

天然生态,风光迷人,同时也保留着古老、奇特的民族习俗。傣族的绣花技艺十分高超。刺绣一般以白纱线通经,红、黑纬线织花,由几种不

同纹样连续图案构成。刺绣配色大胆,常将亮度相同的色彩配色并置,瑰丽瞩目,纹饰多为大象、孔雀、狮、马、花树、缅寺、人纹及一些菱

形等几何图案,采用棉线或丝线,有时加入金线,更显灿烂。这里展出的是傣族的绣花鞋。



纳西族绣花鞋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古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因由纳

西族巫师“东巴”使用而得名。纳西族的鞋饰主要以布鞋为主,绣花鞋富有民族特色。比如有一定传统的纳西族“换脚鞋”,就是办喜事时新

娘赠给新郎的绣花鞋。这里展出的这双绣花鞋鞋底是以麻线纳成的千层底,翘头,结实耐用并适用于山区行走。鞋面为绿色绸布,鞋上用彩色

丝线对称绣有连枝花卉,色彩明艳。


 






哈尼族少女绑腿
  哈尼族是生活在我国滇南红河和沧江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哈尼族自称“卡多”、“豪尼”等,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创造

了闻名遐迩的高山“梯田文化”。这里展出的是哈尼族少女绑腿。绑腿的底色为黑色,手工织成。然后根据个人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绣

上多种花样(多为横条),再在合适的位置缝上银泡和小铃铛。穿用时在绑腿上部用一串小珠子系上用来固定住绑腿。哈尼族少女绑腿美观实

用,走路时,叮当叮当,充满乐趣,深受少女们的喜爱。



白族“猪头”童鞋
  该鞋主要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地,学步儿童穿用。白族童鞋除了虎鞋外,还有猪鞋、猫鞋、兔鞋、蝴蝶鞋等。猪鞋形似

小猪,全身用黑色布缝制而成,前部有“猪耳”和翘得高高的红鼻子,后部则留有“猪尾巴”,像一头可爱的小猪。其他童鞋均注重造型,并

用镶滚、挑绣等工艺点缀。







白族儿童“虎鞋”
  生活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人杰地灵,风俗习惯独特。农历三月三是“赶月街”,白族妇女要穿绣花鞋。

清代《月街词》中“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指的就是白族妇女的包头和绣花鞋。农历4月23到25是传统盛会“绕三村”,白族妇

女要穿布制的“白节鞋”。白族绣花鞋不仅妇女喜爱,儿童也爱穿。您现在看到的这双儿童“虎鞋”,与其他民族的虎头鞋在造型不完全相同

,独具民族特色。鞋为棉布底,红色绒面,上绣有“分体”虎形,鞋帮头部为虎头,虎额头有“王”字,上以毛装饰,构图十分讲究。整个造

型极似卧虎,寓意深远。


 

彝族虎头童鞋
  生活在大、小凉山的彝族从远古时代起就对老虎非常崇拜,处处表现出“虎文化”的痕迹。儿童穿用的“虎头鞋”并不限于某一民族,而

是许多民族共同喜爱的童鞋,但彝族虎头鞋却是其原始宗教与信仰的反映。该鞋为硬白布底,圆头,鞋面以红色绒布缝制,鞋帮前部成虎头状

,以蓝、绿、黄、黑、橙及粉红色毛线绣出五官。虎头沿及鞋口分别用橙、褐色丝绒滚边,内衬两侧为红绸。鞋的造型和颜色搭配独具匠心,

寓意孩子虎虎生威,茁壮成长。










彝族勾尖绣花鞋
  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的大、小凉山地区,少数分布在靠近云南的贵州和广西二省区。云贵高原,群山耸立、万河纵横,在高山深谷

中常常零星散布着一些湖泊和山间平坝(盆地),构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彝族就居住其中。这双绣花鞋属于大脚鞋,是我国西南山区少数民族

中普遍流行的样式,它的绣工十分讲究,花纹的图案极为抽象,用色大胆。过火把节(即彝族年)时,女青年均穿着勾尖绣花鞋,透露出热烈

、红火的气氛。鞋型大致呈船形,鞋底前方连同鞋底上翘成尖状,适应农田与杂草丛生的作业环境。鞋帮上绣满五彩的花草、鸟兽。常用作嫁

妆鞋,姑娘出嫁时穿用。这里有一个传说,从前一个叫基妞的姑娘和一个叫格沙的小伙子是一对新婚夫妻。一次,基妞回婆家时,不幸被大蟒

所吞,但她的勾尖鞋却勾在了大蟒的嘴外。格沙知道后,杀死大蟒,剖开蟒腹救出了妻子。人都说,基妞之所以得救是勾尖绣花鞋有功。至今

,姑娘出嫁时,母亲、姑嫂及姑娘的女伴们会精心绣制出一双双勾尖鞋,送给她做嫁妆,祝福她一生平安幸福。


 

 

 

 

 

珞巴族女毡靴
  珞巴族是我国10万人口以下的“特少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西藏东南部的墨脱、米林两县,与门巴族交错分布。风俗习惯和藏族颇似,

惟语言有别。珞巴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靴,皮靴多用牛皮作面,毡靴也较流行。您所看到的这双珞巴族女子毡靴,和藏族毡靴基本一致,靴底为

三层生牛皮,用粗棉线纳成。该靴造型别致,色彩斑斓。鞋帮为红色毛毡,靴靿为黑色毛毡,近靿处则为绿毡。靴底与靴帮相接处用红、绿、

蓝、黄等几色棉线绣出连续的几何图案,后跟部彩绣枝蔓草叶。整个靴面用各色彩线绣有吉祥图案,中间杂有金线,富有极强的层次感。



门巴族的毡鞋
  门巴族是我国10万人口以下的"特少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西藏东南部的墨脱、措那两县。由于长期和藏族生活在一起,风俗习惯深受藏

族影响,这双毡靴就突出表现出这种情况。和藏族一样,门巴族也喜穿用牛皮或毡制作的皮靴和布靴,并用红黑两色氆氇镶边。靴底多用牛皮

制作,结实耐用。鞋面上主要配有红、绿、蓝、黑等颜色。大多以红色为主,并饰有各种花纹。您现在看到的门巴族男毡靴为千层底,由麻线

与棕混合制成。鞋面主要以红、绿、蓝、黄等色组成。鞋靿由两部分组成,与鞋帮相接处为绿毡,高筒部分为黑毡,鞋口至鞋靿处有一开缝,

便于穿脱。







藏族“官靴”
  这是藏族“官靴”,也叫“喇嘛靴”。这双“官靴”不是一般藏民所穿的靴子,而是藏传佛教中“四大寺院”之一的哲蚌寺的大喇嘛穿用

的。因此,该靴除了具有一般藏靴的特征外,中间的嵌饰是代表“神圣”、“崇高”之意的黄色,为寺院高级僧侣所专用,显示出主人不凡的

身份和地位。该靴为生牛皮包底,上卷缝合后成为靴帮,帮上有一条花呢绒既是点缀,又连接靴靿的过渡地带。鞋面为红色平绒,内加衬里。

靴型宽大,前头略尖,且向上翘起,造型别有韵致




壮族“回头”绣花喜鞋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是居住在岭南的土著民族,以前自称为“布壮”、“布侬”等,在服

饰、风俗习惯等方面仍然保留着浓厚的民族风韵。这里展出的是壮族妇女日常穿用的“喜鞋”。这种“喜鞋”也在结婚场合穿,鞋面上有“喜

”字或喜鹊、梅花等图案,寓意吉庆喜气。鞋尖为三角锥状,呈“回头”状。鞋面为蓝布,上有用红、金、绿线绣成的花草图案。鞋底为用麻

线纳的千层底,针脚细密,坚固耐穿。








瑶族绣花“三寸金莲”
  瑶族的绣花鞋通常为“大脚鞋”,但由于受到当地汉族的影响,许多生活习俗仿效汉族,妇女裹小脚就是突出的一例。
  您现在看到的这双“三寸金莲”是清末民初瑶族贵族妇女家居时穿用的小脚鞋,其造型、花纹与汉族的“三寸金莲”不同。鞋面为黄缎布

,上绣太阳、凤凰、花草等图案,色彩斑斓,极具变化。此鞋开口较阔,黑布镶边,蓝布为底,用麻线纳成后又在前后各加一块羊皮,既防滑

,又耐磨。该鞋无论是刺绣工艺、色彩搭配,还是材料的选择都是典型的瑶族风格。





 瑶族绣花鞋
  瑶族是一个分布十分广泛的南方民族,支系复杂,以服饰来划分就有“花裤瑶”、“花篮瑶”等不同称谓。鞋的式样也很多,湘桂交界处

的瑶族绣花鞋有两种:一是节日喜庆时穿的“镶边鞋”,一是姑娘出嫁时穿的"乘海鞋",也称“登云绣鞋”。“乘海鞋”鞋尖上翻,形如龙头

彩船,鞋面图案犹如波涛汹涌,又似彩云翻滚。传说,瑶族先民在飘洋过海时,遇上风暴,只有一艘龙船化险为夷。于是,有了龙船形状的“

乘海鞋”。这里展示的这双绣花鞋,是典型的“缠绣”,青色绸布面上绣有抽象的云头纹、鱼纹、鸟纹等图案,以彩线为主,间有金属亮片修

饰,鞋口作螺旋纹装饰。整个鞋子美观大方,是瑶族传统手工鞋的代表作。












布依族绣花鞋
  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在贵州省,也有少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罗甸、望漠地区。贵州地区的绣花鞋鞋尖细小,向上翘起。云南地区的绣花

鞋一般鞋鼻上翘,鞋帮绣满花卉图案,俗称“猫鼻子花鞋”,布依语称“海兰高”。现在,这种满花绣鞋逐渐变成半形或鞋尖处绣小花。您所

看到的是贵州省布依族女童穿用的软底绣花鞋。鞋底为布制软底,且绣有红色花纹。鞋帮为红色,左鞋帮为缎面,右鞋帮为布面,两鞋帮上都

绣有风火轮,前部绣有鲜花图案,色彩艳丽,花纹细致,活灵活现,显示出布依族妇女手工之精巧。整双鞋在颜色和刺绣上都满足了女孩们的

爱美之心,因此大受欢迎。



 土家族“篮篮儿鞋”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生活在汉族环绕之中,土家族在经济、文化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民族特点

。这里展出的鞋主要流行于湘西土家族地区,是年轻女孩春秋季节的穿着,因形似竹篮,故土语称“篮篮儿鞋”。该鞋为绿布面镶黑边带绊女

鞋。鞋面较薄,为布质,镶边,有横绊;鞋底则是用棕麻与碎布相间粘合,晒干,再用结实的棉线纳成的千层底,结实美观。














 苗族“龙凤鞋”
  您现在看到的是苗族绣花鞋中的一种“龙凤鞋”,该鞋为手工制作,鞋底以粗麻线纳成的千层底;鞋面为紫色绸布,两侧用各色丝线对称

绣有龙凤图案两对,并以白线勾勒外廓,缀有亮片;鞋口沿以苗绣装饰。整双鞋图案极为抽象,装饰华美,是苗绣中的代表作。通常为苗族妇

女在结婚时穿用,表达对今后美好生活的祝愿。



苗族绣花鞋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省区,是一个人口众多、支系复杂的南方少数民族。苗族刺绣远近闻名,苗族妇女孩提时代就

开始跟母亲、姐姐或同龄人学习刺绣技艺,因此“苗绣”是少数民族刺绣工艺中的上乘之作。苗族的服饰也多以刺绣制成,或以绣片为装饰。

苗族人民平时一般穿麻凉鞋、草鞋、绣花布鞋、大鱼棉鞋、船底鞋、钉子鞋(下雪时穿)等。这双绣花鞋是苗族女鞋代表作,用布和缎子制作

,为双梁,上面多饰用花卉、禽鸟等图案,是苗族妇女审美追求和情趣的生动表现。 











羌族虎头童鞋
  这是四川阿坝羌族幼童穿用的鞋。鞋底和鞋帮用整块红布缝制,鞋头另用一块红布剪出虎头形状用线缝上,虎头用绿、黄、黑、粉色毛线

绣出五官,鞋口及虎头边沿均以白布镶边。这双鞋造型古朴趣致,寄寓了长辈关爱之心。




羌族绣花“喜”鞋
  该鞋主要流行于四川广元、平武等地的羌族人民中间。这是一双极具羌族特色的绣花鞋,多为女子婚嫁时穿用,故称“喜”鞋。这双鞋完

全为手工刺绣,鞋面为粉色布,上绣有“有凤来仪”的图案,预示吉祥如意、幸福美满。鞋底为软牛皮底,实用美观。这双“喜”鞋是民国时

期的比较典型的羌族绣花鞋。 








羌族绣花鞋
  羌族是古代羌人的后裔,最早生活在甘青地区,以游牧业为生,“羌”的本意已经暗示出与畜牧的密切关系,后逐渐南迁,生计方式也改

为农牧结合的混合型。这里展示的这双绣花鞋主要流行于四川阿坝地区,是典型的羌族鞋饰。该鞋为紫色绸鞋面,鞋帮前部为手工刺绣的人物

、蛇、蝴蝶和花草图案,中部则绣有吉祥鸟与花草纹样,将人物、瑞兽和吉祥花草完美结合,既生动活泼、意趣盎然,又表达了羌族人民对美

好世界的向往。羌族古朴浑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于此展露无遗。




藏族硬底女布靴
  这双硬底布靴,底由三块硬牛皮缝制而成,鞋靿以下鞋帮部分,由黑绒布制作,外沿成花瓣状,鞋为单梁,由金黄、绿、红、蓝几色绣成

长条纹状;鞋头歧头翘起;鞋靿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玫瑰红毛毡,黑条绒,大红牛皮。鞋靿内衬有草绿色毛毡,保暖效果好。鞋靿上半部分

有一开口,方便穿脱。一般藏靴的色彩以红色最为流行,有的皮靴上还镶有印度红嵌边,这种颜色与藏族服饰搭配起来,十分协调,与高原上

单调的白色相成鲜明对比。这些服饰既与运动中的马上生活息息相关,又反映了藏族性格中深沉、粗犷的一面。



藏族男子布靴
  这是一双典型的藏族男子布靴。居住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牧民通常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由于气候的原因,雨雪无常。为了防滑,常

在牛皮鞋底钉上铁钉,类似"登山鞋"、"雪地鞋"。这里展出的藏族男子布靴的鞋底就是由八层牛皮制成的硬底,上有12枚粗铁钉。布靴为尖头

,微微翘起,单梁,鞋口正前方钉有一个带扣,便于穿脱。鞋帮由黑色细绒布制成,鞋头和后跟部包有牛皮,做成勾云纹。鞋帮两侧镶有两块

牛皮裁剪而成的交叉菱形纹饰。从鞋口后部至鞋靿半处有开口,内衬为白布,面与里之间絮有动物皮毛,利于保暖.



族软底女皮靴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以及与之相临的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高原民族。其居住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

冬季寒冷而漫长,日夜温差较大,夏季的夜晚也非常寒冷,因此靴子是日常必备的服饰。藏靴一般用毛呢、毡和皮革制成,硬底软帮,少数为

软底软帮。皮面均揉染上色,靴筒较高,上面绣有多种花纹图案,色彩斑斓。牧区靴统为毛皮,农区为氆氇,镶有宽边。靴头有尖、有圆或平

底不卷。为了御寒防滑,男女都喜欢穿牛皮面或绒面、毡里、皮底的高筒靴。藏靴的帮较窄,靴背较高,即使穿上御寒厚袜也不挤脚。这里展

示的是藏族女软底皮靴。靴为白皮软底,鞋帮为常见的高筒,前有勾头和染为红色的牛皮镶制的双梁。鞋靿由十字花纹的彩毡和红色条绒制作

。内衬有黑色毛毡,保暖性能好。鞋口后边有一开缝,便于穿脱。


锡伯族妇女穿用的硬底绣花鞋
  这双属于民国时期的硬底绣花鞋,类似东南沿海的“大脚鞋”。鞋头稍翘,鞋底由白布纳成的千层底,鞋面为锡伯族鞋常用的青灰色缎面

,上有印花,鞋帮上绣有鲜艳的花卉。



锡伯族冬天穿的绣花棉鞋
  锡伯族原来居住在东北地区,是古代民族鲜卑人的后裔,清朝时部分锡伯族被朝廷派往新疆伊犁地区驻防戍边,以抵抗沙俄的入侵,从此

分居在新疆和东北两地。新疆的这支锡伯族,其风俗习惯已经具有多元混合的特点,融合了维、蒙古、哈萨克等民族的文化。在鞋饰上,他们

不仅喜欢穿皮靴,而且也爱穿布鞋。布鞋颜色以蓝、绿、黑、红色等为主,上绣花卉。您现在所看到是民国时期锡伯族妇女穿用的绣花棉鞋,

鞋面为绿色,鞋帮前部用手工绣有缠枝花卉图案,鞋耳处左右各有三个扣眼,以供系鞋带用,结实耐用,美观大方。绣花布鞋不但作为日常生

活必需品,同时也是吉祥物,每到大年三十挂出,至初二收起,称为"喜利妈妈",是祝福平安兴旺、繁荣昌盛的象征。



维吾尔族女子婚礼鞋
  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火焰山旁的点点绿洲之中,生活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集中分布在北疆的吐鲁番和南疆的喀什、和田一带,以盛产葡萄、哈密瓜等水果著称。他们善于经商,笃信伊斯兰教,是绿洲农业的发明者

。这里展示的这双婚礼女鞋,用皮革制作,造型别致,浅口,平底,红布作衬,红色口沿,为夏季或室内穿用。鞋面以镂空为图案,并用贴花

、堆花、扎花等技法饰以抽象的纹饰,简洁明朗。是维吾尔族新娘婚礼时的必备之物。  



土族童鞋
  土族童鞋主要是布鞋,分浅口的“夏鞋”和高靿的“冬鞋”,千层底,多双梁,手工缝制。男、女童鞋的差别主要是布料颜色的不同,男

孩鞋一般是用黑、蓝、白等素色搭配,女孩则为五彩斑斓的红、黄、绿、粉、紫等彩色。男孩的鞋头没有彩色绒球,女孩则有。这里展示的是

一双男孩夏鞋,鞋底较厚,用麻线密密纳制,结实耐磨,十分适合活泼多动的儿童穿用。这双童鞋的做工一丝不苟,以白布为面,嵌以蓝边相

配,白布面上贴有转云纹作为装饰,形成独特的贴花,别有韵致。鞋面两侧对称地绣有几朵小花,朴素大方。



土族女子“嫁妆鞋”
  “嫁妆鞋”又叫“新娘鞋”、“上马鞋”。这里展示的是青海省乐都县的一位土族新娘出嫁时穿过的“嫁妆鞋”,鞋靿较长,造型完全像

靴子。因为是婚庆用品,所以鞋面采用红色和紫色两种喜庆的颜色,鞋帮前绣有“勺寿”花,寄寓吉庆喜气,吉祥如意,夫妻生活和睦美满。

鞋底为自纳的千层底,由丝麻绳制成,针脚较普通鞋精细,与鞋面上精美的绣花图案相映成趣。这双鞋做工精美,是新娘在亲朋好友面前显露

自己的针线活和说明自己操持家务能力的好机会。 










土族妇女绣花鞋
土族是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原为游牧民族,后逐渐从事农业。关于土族的来源至今仍有许多争论,主流意见是“吐谷(yu)浑说”,

意思是土族先民从遥远的辽东迁移到今天的甘青一带的。现主要居住在青海互助、大通一带,在语言和文化习俗方面受藏族、蒙古族影响较深

。土族的鞋饰以布鞋为特色,男女老幼均喜爱穿用绣花的布鞋,只是在颜色上男鞋素雅,女鞋华丽。土族的布鞋主要为手工制作,做工精细,

针脚致密,十分结实耐用。分冬天的靴子和夏天的浅口鞋。男鞋为典型的双梁、云龙纹饰;女鞋绣有艳丽的花卉图案。这双女鞋造型别致,色

彩亮丽明快。












撒拉族“礼拜靴”
  这是撒拉族“礼拜靴”,又称“鞋袜”。撒拉族属于我国10万以下的“特少民族”,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源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

拉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礼拜鞋”是成年男子到清真寺做礼拜时穿用的,一般穿在鞋子的里面,到清真寺时再把鞋子脱下来。穆斯

林在每天五次礼拜前,必须小净,但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多次洗脚则十分不便,又容易得病,故有了这种布制软底的中统或高统袜。它的特点

是底部比袜底要厚,约二毫米左右,但比鞋底要薄。鞋袜多为黑色或蓝色,只在做礼拜的大殿里穿用。又因礼拜时要脱鞋进殿,下跪时只见袜

底和袜跟,故在袜底和袜跟处绣有精美的花卉图案。妇女进女寺做礼拜时也穿着"鞋袜",式样与男子的鞋袜相同,颜色多为红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不知道的少数民族鞋文化大观(57P)
方寸之间的斑斓色彩
布依族绣花鞋
怎样辨别皮鞋真假
傣族绣花鞋
简单布艺蝴蝶<img style=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